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 述重庆市荣昌县双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城南14km,方位角 200°,行政区划隶属荣昌县双河镇岚峰村所辖。双河煤业有限有限 公司由荣昌县人民政府负责行政管理,荣昌县国土局、荣昌县煤炭管理局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行业管理。重庆市永荣双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3240365, Y=35557070, Z=+383。2m,倾角 25° 长度 502m.回风井 井口坐标为:X=3240450, Y=35556592, Z=+384.3m,倾角 26°长度 220m。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采煤法 , 回采工艺为放炮落煤
2、 ,顶板管理采用矸石局 部充填采空区和垮落法 . 主运大巷采用蓄电池机车运输, 地面绞车采用 2。 5 米直径双滚提升。可采煤层为3(火夹子)、4#( 双连) 、 6#(独层子) 8(泡炭)煤层,主采 4#、6煤层,3 、8煤层为局部可采层暂未开采。 现开采范围 +175 米至 200 米水平.2010 年矿井保有煤炭资源储量 320 万 吨,可采储量为 119.3 万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 发 201023 号)精神以及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10146号)要求,有序推进我矿井下紧急避险 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
3、提高我矿井的抗风险、抗灾害能力和遇到突发 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广大职工的应急避灾、自救、互救能力,保证 我矿安全生产,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建设暂行规定(安监 总煤装201115 号)和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 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 重 庆市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渝煤监计装 2010第 359号), 结合我矿实际,我矿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设计 .二、有关要求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煤矿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 险提供安全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 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 学制
4、定应急预案等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 水施救、通讯联络等系统有机联系,形成井下整体安全避险系统。矿井安 全监测监控系统应对紧急避险设施的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矿井压风自救系 统应能为紧急避险设施供给足量压气。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 下为避险人员供水,并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矿井 通讯联络系统应延伸至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设施内应设置直通矿 调度室的电话。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 晰、醒目的标示。矿井避灾路线图中应有明确标注紧急避
5、险设施的位置和 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示,以方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迅速到达紧急避险设施。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 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三、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建设部GB50399-2006。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重庆市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和重庆市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验收标准及 评分办法(渝煤监技装 2010359 号)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快煤 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工作的通知 ( 渝煤监办
6、 2011163 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11 33 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 号)。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AQ102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AQ1042007)。(1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 .四、矿井基本情况1、矿井位置及交通重庆市永荣双河煤
7、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重庆市荣昌县城南 14km,方位 角 200°,行政 区划隶 属荣 昌县 双河镇 岚峰 村所辖。矿 井主 井坐 标 X=3240456 , Y=35557062,主井口高程 Z=+383.198m。区内交通方便,井口有轻便电机车道3km直达双河煤仓,经过11km铁 路运至成渝铁路广顺车站;矿区内另有14km公路与成渝公路相接,东至永 川、重庆 ,西至隆昌、成都,交通较为方便 .2、自然地理矿区位于古佛山背斜北东倾没端,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属构造剥 蚀、侵蚀的丘陵地貌。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不大。最高点位于 矿区东南侧中峰寺,标高+507。90m,最低处在矿区
8、西侧双河镇一带 +317。 6m,相对高差190.3m。3。气象、水文 矿区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据永川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观测:区内年平均气温18。2C,最高气温41.3 C,最低气温2C。 年降水量754。21643.7mm平均值1106.9mm最大降雨量1536.4mm降水 量多集中于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9%以上,最大日降水量为 263。4mm最长连续降水日21天(降水量285。2mr)连续无降水日最长为 54天。年平均蒸发量1082.3mm相对湿度平均81%。最大风力9级,最大风 速达 1418m/s。矿区范围内无大的水体和河流 ,仅有许家沟和铁炉坝两条小溪沟
9、,分别长约 45 公里,稍大的许家沟一般流量为 3.6 升/秒,最小流量小于 1 升/ 秒,最大3612升/秒.4。地震 据调查及有关资料显示,荣昌地区近年来频繁发生有感地震,最大震级5.3 级, 5级以上地震发生过 2次,均在震中地区对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 度的破坏。根据国家地震局 90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本地区 地震基本烈度为切度,属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g为重力加速 度),设防标准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重庆市地震办 公室及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地发1995 7 号文和重庆市建委渝发1995244 号文有关规定执行。5、扩区范围保护区、
10、“三下 "开采对象、地灾情况 矿井位于古佛山背斜北东倾没消失端,矿区呈一向北东倾没的扇形缓 倾单斜构造 .属低山丘陵地貌 . 为农村地带,无森林公园、 文物古迹、 风景 名胜区,不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该矿开采范围对应地表有零星民居 , 有二级公路和铁路与外界相连,矿 区内无大的水体 .根据调查 ,矿井开采范围内地面没有深层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泥 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记录。矿井开采影响地面采空区范围内主要为厚层 砂岩,开采后诱发不良地质体的可能性小,地面采空区范围内民宅和其它 建筑较少。故采动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小。6、相邻矿井情况重庆市永荣双河煤业公司东面为荣昌县治安煤矿 (相距约
11、 3km) ,西面 为原四川省泸州市新民煤矿 (已闭坑) ,北面为荣昌县宝华实业有限公司长山 岭煤矿(开采 F2 下盘煤),南面为荣昌县九井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内无 矿权纠纷。7、资源条件井田及煤系地层 本区地质划分属于杨子区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矿区出露的最老地层 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紫红色泥岩 . 其上依次为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各 段及中侏罗统新田沟组、沙溪庙组 . 珍珠冲组之下隐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 系地层。现由新到老简述如下: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分布于矿区南侧外围,为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浅灰色细粒砂岩。底 部为灰绿色浅灰色巨厚层状细中粒砂岩;中部夹 23m富含叶肢介化石
12、的深灰色页岩,是上、下亚组的分界标志,下亚组厚290m左右,上亚组不详。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 (J 2x):紫灰、紫红等杂色泥岩为主, 具灰绿色斑点, 夹细砂岩, 全层含钙质重。 顶部砂岩中含瓣鳃类化石碎片;中上部偶夹薄层生物介壳灰岩;底部浅灰 色细粒石英砂岩。本组厚 3858m.株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 J1 2z):大安寨段( (J 1- 2z3)为暗紫、紫灰、紫红色钙质泥岩 , 含钙质团块,并夹薄层泥灰岩,含 少量瓣鳃类化石,厚 36 50m.马鞍山段( J12z) 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少量钙质细粒砂岩;底部为深灰色泥岩, 富含介形虫及鱼鳞化石 : 厚 154165.东岳庙段 (J 12
13、z1)上部灰色生物泥晶灰岩,含大量介壳化石 ; 底部泥灰色泥岩、泥质粉砂 岩,夹浅灰色含瓣鳃碎屑灰岩,厚 10 13m。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 J1zh): 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杂色泥岩,具灰绿色斑点及鲕状结构; 中下部夹灰色细中粒砂岩,厚 83 116, 与下伏三叠系煤系地层呈平行不 整合接触。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T3xj )本组地层按其岩性组合共分六段 , 由下往上一、三、五为砂泥岩含煤段; 二、四、六为中粒砂岩层.共总厚560m.本区煤层赋存与第五段,与其相关的 为四段和六段。须家河组第六段( T3xj 6)灰白色中细粒岩屑石英岩、长石石英岩,中下部夹薄层灰色砂质泥岩及煤线1 2
14、层,砂岩底部常夹煤屑及泥岩、菱铁矿包体,对下伏须家河 组五段呈冲刷接触 . 厚 45 58m。须家河组第五段( T3xj 5)煤系地层 , 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含可采的 1 层 (双连子),局部可采3层(火夹子、泡炭及独层子)。本段总厚7188m平 均 76。5m.须家河组第四段( T3xj 4) 灰及浅灰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斜坡状层理,交错层理及平 行层理夹少量细粉砂岩。本段总厚 110m.见插图 3: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主要地质构造矿区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川东褶皱带的西南延伸部分, (即渝西华蓥山帚状构造西南缘古佛山背斜北东端之南东翼.Fi及F2两个上冲逆断层纵贯
15、矿 区东西,将矿区分为F2断层上、下两盘,下盘煤已开采报废,目前开采F2断层上盘煤。上盘属一缓倾单斜构造,走向北东 6570o。倾向南东,倾角 3011 0, 般浅部陡深部缓,东段陡西段缓。区内断层交发育,除将矿区分为上下两盘的F2大断层外,在上盘还伴生 较多的大体沿走向错断煤层的中小断层。由于断层的牵引使断层附近煤层直立或变陡,走向转弯,给煤层开采工作面布置带来不利影响。特别在F2大断层附近,中小断层较多,使上盘+175m水平以上浅部煤层至今尚未开采, 对+175m水平以下影响较大的由F5F8及Fio五条中小断层,现将F2上盘主要 断层列表于下:表2 1-3矿区断层主要特征表编号地点性质产状
16、(度)破坏 长度(m)最大 落差 (m)破坏煤层情况走向倾向倾角F2主干断层 纵观矿区同向上冲 逆断层NE65 75SE20444050248沿走向将矿区分为上 下两盘,本矿区开采 上盘Fi纵贯矿区同向上冲 逆断层NE65 75SE30594050178与F2大致干仃,两断 层间仅10250煤面, 开采困难F3IX 2号孔同向上冲 逆断层NE80SE5545020破坏+175m以上煤层F4区附近,双 西上山穿断层反向上冲 逆断层NE80SE308507破坏+175以上煤层造 成双西大巷煤层直立 走向成弧形F5忸X线 间反向上冲 逆断层NE50 70NW3015006在+ 100+175 m间延
17、续三个采区破坏煤层F6WX幻 线间同向上冲 逆断层NE60SE606617006在+ 1750m水平延续三个采区破坏煤层F7X号线两 侧横向正断 层NW7NE603503双连煤+175西一下山 采区三个工作面F8W X线间± 0以下同向上冲 逆断层NE35 80SE60130040水平下山东一采区 煤柱及三个工作面Fio反向逆断层:由井田东侧韦家沟煤矿(在该矿区称Fi)经I号线进入本井后称Fio.1965年详终勘探时只勘探士 Om以上,因此没有通过士 Om以 下作图分析,问题没有暴露出来,而误判为同向逆断层。矿井延深勘探时通过对士 Om以下深部研究,发现五十年代施工的 29号钻孔在井
18、深448m(标 高一89。53n)所见断层应为Fio断层,而且是反向逆断层.其落差由东部I号 线的88m往西到29号孔减为30m,继往西侧插入双连子煤层0四二采区下部(巷道以证实)并继续向西侧深部伸入一200m以下综上所述,矿井地质构造应属于较复杂类型。煤层赋存条件含煤地层矿区煤系地层属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第五段 (T3xj 5),平均厚度 76.5m, 原最终详查勘探报告按沉积旋回共分五个带。第一带:属煤组最下一个带, 底部常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 波状层理发育 , 层面含大量云母碎片 , 由下而上逐渐变细 ,泥质增加变为灰黑色泥质岩石, 并过度为清晰的水平层理。其上依序沉积了底炭、八号煤层(
19、泡炭)、背影炭、龙骨炭等煤线及极薄煤层,其中八号煤层(泡炭 ) 局部可采。本带总厚 一般 22m。第二带:灰及深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互层,底部为粉 砂岩或细砂岩;上部为砂质泥岩为主 , 依序沉积了七号煤层(无名炭 )、夹 子炭,顶部为六号煤层(独层子)。本带厚度较稳定一般21m左右。第三带:底部为一层1m左右的粉砂岩或细砂岩,具断续波状层理,致 密坚硬,常对下部六号煤层形成轻微冲刷;上部则由粉砂岩、泥岩、煤层 等组成,以两次次级韵律出现,五号煤层 ( 铁炭)位于中部,顶部含较多的 完整植物化石.薄煤线假双连位于其顶部。本带厚15m左右。第四带 : 下部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上部以深灰色
20、泥质岩为主,夹四号煤 层(双连子 ), 三号煤层(火夹子)。煤层顶板中含完整植物叶片化石一那托 斯特网叶蕨、蟹形新芦木、肢脉蕨、带羊齿等。全带厚14m左右。第五带:灰色粉砂岩为主,夹细中粒砂岩及砂质泥岩。当下部为细 中粒砂岩时,常见底部冲刷现象 , 有时冲掉三号煤层 . 本带厚度变化较大, 厚 112m 一般 4.5m。各煤层特征三号煤层(火夹子)位于含煤段顶部,为复杂结构煤层,常含夹石12层上分层煤厚0.22 0.48m,平均0。39m;下分层煤厚0。020.25m,平均0。14m;夹石为泥 岩厚00。31m,平均0.15m。纯煤平均厚 0。38m。四号煤层(双连子)位于含煤上部, 是本区主
21、采煤层 ,煤层中常含夹石 1 2 层,上煤分层 0。 140.77m,平均0.39m;下煤分层0.090。45m,平均0。26m;夹石厚 0.080。53m,平均0。21m,纯煤厚平均 0.62m,煤层倾角1130° 本 煤层全区基本可采 ,属较稳定煤层。六号煤层(独层子)位于含煤段中部 ,为局部可采煤层,单一结构。煤层在矿井西段稍厚且 较稳定,煤厚0.360。47m, 一般0。42m;矿井东段煤层稍薄且不稳定, 煤厚 0.210.46m, 般 0。38m.煤层倾角 1130°。八号煤层(泡炭)位于含煤段下部,煤厚0。170。56m,平均0。38m,属单一煤层局 部含夹矸.
22、煤质特征三号煤层 (火夹子)黑色、条痕黑褐色,弱玻璃光泽,参差状及阶梯状断口,半暗型煤,含 黄铁矿结核。上分层属半亮半暗型,主要由亮煤和暗煤组成,夹少量线理状或透镜状镜煤;下分层为半亮型,由亮煤和暗煤的宽条带相间组成,偶 见丝炭透镜体。四号煤层(双连子)黑色、条痕黑褐色,玻璃光泽,断口参差状、阶梯状,半亮半暗型煤, 外生裂隙中常被方解石充填,含黄铁矿结核。上部为半暗型,由亮煤和暗 煤的宽条带相间组成,夹少量线理状镜煤;中部为光亮型,由亮煤与镜煤组 成,以亮煤为主,光泽较强;下部为暗淡型,以暗煤为主 ,偶见线理状或透镜 状镜煤。六号煤层(独层子)八号煤层(泡炭)黑色、条痕褐黑,玻璃光泽,阶梯状断
23、口,常分为上下两个煤分层上分 层为半亮型煤,硬度小,脆性大,内生裂隙发育,条带结构,以亮煤为主夹暗 煤条带及线理状镜煤,有时可见黄铁矿结核;下分层为亮煤中夹暗煤条带 : 暗煤较上分层多,为半亮半暗型煤,硬度、比重较上分层大,不易破碎。煤质表3煤质检验结果一览表煤层水份(Mad:%)灰份(Ad: %)挥发份 (Vd: %全硫(St,d : %)固定炭FCd (%发热量Qgr,d : Mj/kg三号36.7933。381。5824。47四号35。4232。951.6649。9222。 34 八号19.4434。371。2828。14根据煤炭质量分级国家标准 GB/T15224。1 2004,矿井三
24、个主要煤层 中,泡炭煤层属中灰、中硫、高热值1/3焦煤;双连煤层属高灰、低硫、低 热值1/3焦煤;火夹煤层属高灰、中高硫、中热值 1/3焦煤。其理论精煤回 收率:泡炭属良等,双连属低等,火夹属低等。煤的工业用途各煤层均属 1/3 焦煤. 其中泡炭煤层和双连煤层可作为炼焦配煤,火夹 煤层煤质较差 , 主要用作动力煤和热电厂发电。(四)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矿区南侧边缘有牛罗河小溪,沿新田沟地层顺走向流出矿区,距下面 煤层 420m 以上,中间多以砂泥质岩层阻隔, 因而对矿区没有充水影响。 矿 区北侧外围有南风坳水库,对矿井无充水影响,但可以用作业用水源。(2)断层水F 断层:VII 3号钻孔混
25、合抽水单位流量0。00128L/sm,渗透系数0。00302m/日,水源主要来自须4段砂岩,大量钻孔穿过Fi断层时水位无 明显变化 .F2断层:最终详勘时,VI :号钻孔作抽水试验单位水量 0.00248L/S - m, 渗透系数0.00079m/日,钻孔穿过断层简易水文无异常,+175m石门穿过断层时,初期有淋水嗣后只有滴水。F10断层:出露于矿区东侧,未作专门水文工作,钻孔揭露断层时,水 文无变化,可视为断层不导水。综上可以看出 :本区三个主要断层,均属压扭性断裂,断层不导水断层 含水性极弱,区内各岩组间,以及断层上下盘均无水力联系。(3)含水层水区内主要含水层为须家河第六段和须家河第四段
26、砂岩,均隐伏地下 ,属 裂隙充水含水层。其富水性强弱,取决于裂隙发育程度。区内大致是 F2 上 盘比下盘强,东部较西部强,浅部较深部强。须家河组第四段(Tsxj6):位于双连煤层之上510m,为中细粒砂岩裂隙含水层。VII3号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流量仅0。00316L/S m,渗透系数0.0160m/日.(4)隔水层 除上述两个弱含水层外,本区其余均为以泥质岩石夹少量砂岩的岩层、均属隔水层。(5)矿井充水主要因素 矿井充水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含水层 ,二是老窖、采空区水 ,三是断层水.含水层:前述之须家河组六段、四段长石石英砂岩,含水性弱,为矿井 直接充水含水层 .含水层对矿井开采有一定影响 .老
27、窖、采空区水:矿井上部有大面积的采空区和矿井西侧有老窖存在, 因此采空区、老窖积水是矿井充水因素之一。断层水:矿井虽有三个断层,均属压扭性断裂,断层带含水性较弱 ,断 层上下盘均无水力联系,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矿井充水的补给条件,它通过采空区塌陷裂隙 渗入矿井,雨季矿井涌水量有所增大,地表水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根据矿井实测,目前矿井最大涌水量80m3/h,正常涌水量65m3/h.综上所 述,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6)矿井涌水量根据矿井历年观测资料, 矿井最大涌水量达 50m3/h ,正常涌水量 30m3/h, 矿井开采后期预测正常涌水量为 40m3/h ,最大涌水量为 6
28、5m3/h 。综上所述,该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五)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瓦斯根据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关于荣昌县煤矿 2010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 结果的批复(渝煤监管 201144 号),该矿为高瓦斯矿井。煤尘爆炸危险性2004年 8 月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对矿井所采双连子、独层子 煤层取样作鉴定,鉴定结果两层煤的煤尘均有爆炸危险性。(3)煤的自燃倾向性2004年 8 月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对矿井所采独层子煤层取样 作鉴定,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 III 类。(六)煤层顶、底板条件1、四号(双连子)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其上35m 为火夹子煤层。顶板岩层较软,顶板压力大,
29、属不稳定顶板.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较稳定。2、六号 (独层子)煤层:直接顶为粉砂岩、细砂岩 ,较稳定,底板为泥 岩、砂质泥岩 ,较稳定。(七)其他自然灾害条件从地质资料及矿井多年开采情况看,矿井无冲击地压及地热危害,根据当地资料统计情况 ,矿区基本无雪灾、冰雹、雷击等自燃灾害 .五、矿井规模与服务年限1、井田范围根据 2006年9月重庆市国土房管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核定的矿区范围 , 矿区由 11 个拐点(拐点坐标详见下表 2)圈闭,矿区西南以关斗山为界 ,东面 以八角庙为界,浅部以+175m标高为界,深部以200m为界,矿区走向长4。00km,倾向宽1。412km,开采F2断层上盘+175一
30、200m双连煤层和+175士 0m独层子煤层,矿区面积 5。7198K川。表2双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拐点号XY拐点号XY13237370355556007323980035557120 :2323852035554735832398003555715533239455355565009323960035557590 :432395453555694010324014535558590 15324050035556945113238960355590506324050035557125开米标高:+175-200m 开采双连子和独层子煤层。2、矿井资源/储量计算截止到2010年底剩余
31、矿井保有地质储量为320万吨左右,可采储量为119.3万吨左右。3。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生产能力最初设计能力21万吨/年,正式投产调整为 21万吨/年,2005年10月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6年左右.六、矿井目前生产现状1、矿井开拓开采情况1、矿井开拓方式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井口坐标为 :X=3240365, Y=35557070, Z=+383.2m,倾角 25°长度 502m。回风井井口坐标为:X=3240450 ,Y=35556592, Z=+384.3m,倾角 26° 长度 220m.2、水平划分该矿井划分为二个水平,即+ 175士 0
32、m划分为一水平,士 0 200m划 分为二水平。3、采区划分矿井开采煤层走向长4。05km根据矿井开采现状,+ 175士 0m标高 一水平以暗斜井提升上山为界,东翼划为两个采区 ,西翼划为三个采区 ,± 0-200m标高二水平东部、西部各划为一个采区,共划分七个采区。4、开采顺序采区的开采顺序为前进式,由井筒向两翼连续推进,直至井田边界。 根据矿区各煤层赋存条件和顶板维护 ,即先开采上部煤层,后采下部煤层。5、落煤工艺采煤方法:工作面采用长璧式采煤法, 后退式开采 ;工作面落煤方式采用 放炮落煤。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面采用急增阻式金属摩擦支柱支护,柱、 排距为0.8mx 0.8m
33、;矸石条带充填法和局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运输巷、 回风巷采用金属支架梯形棚支护。二、通风系统 该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通风。新鲜 风流由明斜井和行人斜井进入,经+175水平井底车场过、暗副斜井士 0m 水平井底车场-士 0m水平东(西)运输大巷-采区石门-采区提升下山-区 段运输平巷回采工作面回风平巷回风下山士 0+175m 标高回风暗斜 井- 175m 总回风大巷-回风斜井-地面 .矿井在地面主要通风机房安装有两台 ZK58-NO。 24矿用轴流式通风机, 配套电机功率为240Kw电压6Kv,额定风量5720n3/min,风压2940Pa.风 机各种附属设施齐全
34、完善。三、运输、提升系统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多级提升。主斜井安装一台 2BM25001224 矿用提升绞车,配套电机功率 200Kw, 电压6Kv。提升斜坡长502m,坡度25°。每钩提煤6个,提矸4个。暗斜井安装一台 GKT2X 2X 1 20型矿用提升绞车,配套电机功率 155Kw电压380v。提升斜坡长473m,坡度25°。每钩提煤6个,提矸4个。044 采区绞车房安装一台 TSJ-16001224 型矿用提升绞车,配套电机 功率110Kw,电压660v。提升斜坡长400m,坡度16°。每钩提煤、矸均为4 个。主要水平运输大巷采用 XKS-8 型防爆蓄电池
35、机车运输 , 每列车牵引 30 个矿车 . 在采区运输巷采用 CDXT-2。 5 型防爆蓄电池机车运输,每列车牵引 7 个矿车。工作面原煤通过SGWD-22B型刮板输送机运到采区运输巷,通过 CDXT 2。 5 型防爆蓄电池机车牵引到各采区下车场 , 通过采区绞车提升到上车 场,由 XKS-8 防爆蓄电池机车牵引到暗斜井下车场,通过暗斜井绞车提升 至暗斜井上车场 , 然后再由 XKS8 型防爆蓄电池机车迁移到明斜井下车场 , 通过明斜井绞车提升至明斜井上车场运出地面,在地面通过无极绳迁移到 煤仓.矿井主提升道、主要运输大巷、采区提升道均采用24Kg/ m的钢轨,采区运输巷使用15Kg/m的钢轨
36、,轨距600mm使用U1t的标准矿车。四、排水系统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 多级排水方式。各采区涌出的积水通过采区水泵排到各采区上车场水沟,通过士0m水平运输大巷水沟流入± 0m 水仓. 通过± 0m 水泵房排至暗斜井上车场水沟, 再通过+175m水平石门水沟流入+175m水平水仓,最后由+175水泵房排至明斜井上车场排出地面。根据矿井涌水量和目前矿井开米标高为一 200n+175m,各米区水泵选 用MD155 30X 4型,水泵流量199n®/ h,扬程为129.9m,电机功率90Kw。 士0m水平泵房安装有三台 D85-45X5水泵,配套电机功率为 90Kw,
37、额定 流量为85n®/ h,扬程255m.?200mn排水管二趟,每趟管路长600m水仓容 积 600m3.+175m水平水泵房安装有二台150D30X 9水泵,配套电机功率为180Kw, 额定流量为155 m3/h,扬程270m 一台200D43X 6水泵,配套电机功率为 300Kw额定流量为288 m3/h,扬程256m.?200排水管三趟,每趟管路长 600m 水仓容积800m3.五、防尘系统矿井在地面建有消防、生活水池1个,总容量约200n3。井下设有管径 为500mm防尘管路共1500m六、矿井供电系统矿井米用双回路供电,一回路来自国家电网前进站 6Kv 电源,供电距 离4
38、Km供电线路LGJ-120钢芯铝绞线;另一路来自永荣矿务局自备电厂许 家沟变电站6Kv电源,供电距离4Km供电线路LGJ-120钢芯铝绞线.矿井在地面工业广场设有变电所一座 , 安有二台 S9-50060.4 变压 器专供地面生产生活用电。由地面变电所馈出二趟 6Kv 线路到主要通风机 房;有地面变电所馈出二趟6Kv线路到井下+175m水平中央配电所馈出一趟 6Kv线路到井下士 0m水平中演配电所,从+175m水平中央配电所馈出一趟 6Kv线路到井下士 0m水平中央变电所,从而构造士 0m水平水泵房水泵电源 的双回路供电。各采取配电所均由士 0m水平中央配电所馈出6Kv电源.各采区配电所均安装
39、二台变压器,一台供除局部通风机以外的动力设 备用电,一台专供局部通风机用电。七、矿井通讯系统矿井在地面调度室安装有 HJD-80调度总机,井下安装有17台矿用本 安型 KTH1 型电话。地面各机房硐室安有 21 台电话。八、矿井监控系统矿井现装备KJ90NA系列瓦斯监控系统,配备有大分站4台、中分站(KFD 3)6太、和甲烷传感器(KG9701A、风速、开停、压力、风门、一氧化碳、 馈电等传感器共计 76 台,按照规定布置在掘进工作面、采掘工作面、总回 风巷等地点,矿井有专职人员进行设备的日常管理、检查、维护。九、矿山救护 根据国家规定和地方实际情况,该矿与重庆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大队
40、签定有矿山救护服务协议 。十、工业广场该矿井口附近布置有工业广场,矿区有公路与外界相通 . 工业广场内已 修建有:变电站、充电房、材料库、机修车间、办公用房、浴室、食堂、 宿舍等地面辅助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系统配套、设施较完善,能满足矿 井生产需要。七、井下避险系统设置 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以下称暂行规定 、 的要求 , 所有斜井、平硐暗斜井开拓的高瓦斯和低瓦斯矿井必须在各生产水 平井底车场附近建设避难硐室 ; 最远点采掘工作面距离本生产水平避难硐 室超过2000m或在突发紧急情况时,采掘现场作业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靠步行不能安全撤至本生产水平避难硐室的,应在距采
41、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可移动式救生舱。 本矿根据目前矿井采掘 工作面分布情况,决定在矿井± 0 生产水平东西翼设置三个固定式避难硐 室,满足采掘现场作业人员紧急避险要求。1、固定式避难硐室位置选择井下作业点分布情况矿井目前生产区域为东西翼,西翼 044 下山采区两个工作面、一个掘 进碛头, 064 下山采区两个采煤工作面、一个掘进碛头 ,062 下山采区一个 采煤工作面、 一个掘进头 ; 东翼 043 下山采区两个掘进碛头, 063 上山采区 一个采煤工作面。避难硐室选址根据现场作业人员分布特点 , 决定在西翼新作一个避难硐室,硐室位于 044上车场与 044 副
42、下山相交处,避难硐室的一端 044 采区上车差相连接, 另一端与044采区副下山相连;距离最近的04416工作面600n,最远掘进 磧头为950m.该硐室位于六号煤层底板岩石内,围岩性质均为泥岩、粉砂岩 互层。岩石硬度系数为f=3 5。东翼避难硐室设在 041 副上山附近,利用 041 副上山车场石门经改造 作为东翼固定式避难硐室,该硐室距离最近的工作面650m最远掘进磧头 为880m;东翼避难硐室的一端与士 0m水平运输大巷相连接,另一端与东翼 火夹回风巷相连 . 避难硐室均位于四号煤层顶板岩石内 , 围岩性质为砂岩。 岩石硬度系数为 f=47 。地面对应位置东翼避难硐室对应地面位置是在李家
43、坡附近 , 对应地面标高 +450m 左 右,地表至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垂深约 390m。 西翼避难硐室对应地面位置是在狮子山附近,对应地面标高 +320m 左 右,地表至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垂深约 260m。2、避难硐室各参数确定 人数确定 避难硐室总人数由下式确定:R总=(R采 + R掘+ R其它)K 式中: R 总- - 避险人员总人数;R采- 采煤工作面总人数 , 西翼共有四个工作面,每一工作面18人,合计为 R采 =72人;东翼共有两个工作面,每一工作面 18人,合计 人数 R采 =36人。R 掘-掘进工作面总人数 ; 西翼共有两个掘进碛头, 每一掘进 磧头6人,合计为 R掘 =12人;
44、西翼共有三个掘进磧头,一掘进磧头 6人, 合计为 R掘 18人;R 其它-其它人员总人数, 含机电、运输工等 ; 东西翼均为上 下山采生产, 西翼辅助人员共 24个,东翼辅助人员共 23 个。K- 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取 1 。 2。 将各人员数代入以上公式得到东西翼避难硐室总人数分别为: 西翼避难硐室总人数:R东总=(R采 + R掘 + R其它 )K=(72+18+24) X 1。2=129。 6 人。西翼避难硐室总人数:R东总=(R采+ R掘 + R其它)K=( 24+18+23)X 1 。 2=78 人。经过以上计算,西翼避难硐室总人数为 129.6 人,西翼避难硐室总人 数为 78
45、人, 考虑到井下生产人员数量不确定因素,西翼避难硐室总人数按 130人进行设计 ,东翼避难硐室按 80人进行设计 .避难硐室各参数确定硐室规格 :西翼避难硐室围岩为砂岩,岩质较坚硬 ; 东翼避难硐室围岩为泥岩、砂 质泥岩,断面均采用矩形,设计硐室净宽 2.5m,净高2。3m净断面积5.75 m2, 各避难硐室总长度确定如下 :L=L1+L2+L3+ L 4式中:L避难硐室总长度;L 1- 过渡室长度 , 根据暂行规定 过渡室的净面积不小于 3m2, 取 1。 5m;L 2- - 生存室长度,根据暂行规定生存室面积要保证每人不 低于0.5 m的有效面积,东、西翼硐室均按两排座布置,西翼硐室长度取
46、43m 总面积107.5m2;东翼硐室长度取26m,总面积65ni;L 3设备、物资储备室长度,根据避难硐室所需设备、物资数量,西翼避难硐室取3。5m,东翼硐室取2.5m;L4- - 集便池,东、西翼硐室均取 3m。将各数据代入以上公式得 :西翼硐室总长度 L=1.5+43+3.5+3=51m; 东翼硐室总长度 L=1。 5+26+2.5+3=33m;同时,避难硐室地面标高高于与硐室外相连巷道底板高程 0。 2m。硐室支护和装修西翼硐室采用锚喷联合支护,锚杆采用 18X 1800 (mr)树脂锚杆, 喷射砼厚度不小于100(mm,强度为C20。锚杆间排距800X 800(mm),帮 锚间、排距
47、为1.0m,帮锚使用好钢丝绳锚网及自制大托板。东翼硐室采用一字墙支护,两帮墙体采用条石砌筑,巷顶采用 11 矿 用工字钢加钢筋砼板支护,矿用工字钢按排距为0。8m架设,上面敷厚X宽X长=50x500X 600 (mm钢筋砼板,巷道两帮和顶部空隙之间必采用砂充 填饱满。为缓解受困人员的心理压力,对避难硐室地坪和墙面采用温馨的不燃 性材料进行装修 , 硐室地面采用白色磁砖、墙面采用白色涂料粉面。3、避难硐室各系统确定 根据暂行规定,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 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 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 96 个小时 ,
48、为此本设计按照以上 要求对矿井避难硐室内各系统进行设计。供氧系统供氧系统分自备氧供氧系统、压风供氧系统、自救器供氧等方式 自备氧供氧量Q氧=q氧R总T式中:Q氧-自备供氧量q 氧- 每人每分钟所需供氧量,按暂行规定不低于 0。 5 升;R 总 -避难硐室总人数 ,西翼130人,东翼80人;额定防护时间,按暂行规定不低于 96小时;将各数据代入以上公式中,得到:东翼 Q氧=0.5 X 80X 345600=13824000(升)=13824000(m3)西翼 Q氧=0。5X 130X 345600 =22464000(升)=22464000(m3)所需供氧量西翼避难硐室为 22464000(m)
49、 , 东翼为 13824000(m) 。压风供氧系统 压风供氧主管采用直径 =100mm的无缝钢管与井下压风系统相联系。在西翼避难硐室内敷设=50mn的支管二至三趟,并配备ZYJ (A)型压 风自救器 22组(每组供 6 人使),满足硐室内 130 人的需要;在东翼避难 硐室内敷设=50mm勺支管二至三趟,并配备 ZYJ(A)型压风自救器14组 (每组供 6 人使),满足硐室内 80 人的需要。 压风风量按如下公式确定 :Q风=q风R总式中 :Q 风- - 避难硐室总供风量q 风- -每人每分钟所需供风量 , 按暂行规定不低于 0。 3m;R总- 避难硐室总人数,西翼避难硐室为130 人,东翼
50、为 80人;将各数据代入以上公式中,得到:西翼Q氧=0。3X 130=39m3/min东翼Q氧=0.3 X 80=24m3/min每分钟所需供风量西翼避难硐室为 3924m/min,东翼为24m/min。 压风管路接入避难硐室后,设置供气总阀门,然后各分管路上还需安装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保证压风出风压力在0。10.3Mpa之 间,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 进入避难硐室的压风管路前20m应采取保护措施,本设计采用埋入巷 道底板不小于是0.2m的深度。自救器供氧避难硐室内配备压缩氧自救器,西翼避难硐室数量为156台,东翼为96台.供电系统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分外部电源和内部备用电源.外部电源
51、电压为660V, 经稳压降压为127V,内部电源为蓄电池箱。当外部电源被破坏时,动自切换 到内部电源,其电源电量满足 96个小时需求。监测监控系统避难硐室内要配备独立的监测监控仪器.在过渡室内要安设氧气、一氧 化碳传感器;在生存室要安设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同时还要配备湿度检测仪,对生存室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在避难硐室外 需安安设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传感器。各监测监测设备如下 表8表8避难硐室监测监控设备数量表序号传感器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使用备用合计1红外甲烷传感器GJG100H( A)个2132氧气传感器GHY25个3253一氧化碳传感器GTH500 (B)个
52、2134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GTH500 (B)个2135温度传感器GRG5H个2136湿度仪个117监测传感器分站KJ90F16台118监测信号线MHYBV(2*2/1.0)m15001500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采用重庆煤科院生产的 KJ90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供水施救系统供水主管采用直径=100mm的无缝钢管与井下消防供水系统相联系, 供水管路接入避难硐室后,与饮水净化装置相接,在饮水净化装置相接的前 后分别设置供水总阀门,分管采用=50mn无缝钢管分二至三路分别接至各 压风自救装置处,在各分管出水处安装供水阀门。供水水量按如下公式确定:Q水=q水R总T式中:Q水一-避难硐室总供水量q水
53、每人每天所需供水量,按暂行规定不低于1。5升;R 总一-避难硐室总人数,西翼避难硐室为130人,东翼为80人;T-额定防护时间,按暂行规定不低于 96小时、或四 昼夜;将以上各数据代入公式中,得到:Q西=1.5 x 130X 4=780升Q东= 1.5 x 80 x 4=480 总的所需供水量为西翼避难硐室 780升,东翼 480 升。进入避难硐室的供水管路前 20m 应采取保护措施,本设计采用埋入 巷道底板不小于是0。2m的深度。通信系统避难硐室内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安装 KTH8 型防爆本安程 控电话机一部。照明系统西翼避难硐室安装8盏矿用防爆日光灯及50台LED体式矿灯照明; 东翼
54、安装4盏防爆日光灯及30台LED一体式矿等照明。一体式矿灯型号为视屏系统 硐室内各安设一台红外摄像仪,并与矿的视频监控系统并网。排污系统西翼硐室内配备6台吸便器,东翼配备4台吸便器,各安装=100mm 单向排气管一趟 .急救系统 硐室内配备正压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急救箱,担架,工具箱等 应急自救设备 .4、避难硐室其它所需功能避难硐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要求避难硐室内处理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低于 0。 5 升/分钟。人,处理一氧 化碳的能力应保证在 20分钟内将一氧化碳浓度由 0。 04降到 0.0024以 下。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 , 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应在 18。5%21.0 %之间,二氧化碳浓度不大于1.0%,甲烷浓度不大于1。0% 氧化碳浓度不大于 0。 0024,温度不高于 35°,湿度不大于 85%,并保证 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处于不低于 100 帕的正压状态。采用高压气瓶供氧系 统的应有减压措施,以保证安全使用 .防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 8 单元备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高中英语 Module 2 Fantasy Literature SectionⅠ 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 外研版选修6
- Unit1 This is my new frien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 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 六年级语文学习分析试题及答案
- Unit 2 Katie always gets up early. ( Period 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少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员工入职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 青铜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美版(2012)美术四年级上册
- 小学生语文考试自我评价技能提升试题及答案
- 两带来范文(通用十六篇)
- 综合录井仪工作原理演示教学课件
- 小学三年级诗词大会初赛比赛题目课件
- 房建监理大纲(共114)
- 国际工程招投标流程图
-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物资消耗定额
- 液化气站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试题
- 经济法实用教程(理论部分)(第八版)(何辛)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 532近代前夜的危机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备案专家意见表
- (精心整理)朱德熙_说 “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