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流动_第1页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流动_第2页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流动_第3页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流动_第4页
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流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零方程湍流模型模拟通风空调室内的空气流动        Simulation of indoor air flow in ventilated room by zer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摘要:利用带浮升力效应的k-湍流模型和一个新零方程湍流模型对某房间内空气的混合对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发现,新零方程湍流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得更好,且可以很快获得收敛解。利用新零方程湍流模型对房间内的等温流动、非等温流动进行了模拟,发现数值计算结果和相应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由此考

2、察和验证了新模型对暖通空调领域中流动和传热问题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可以利用该模型快速、精确地设计和分析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室内空气流动问题。关键词:室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零方程Abstract Mixed convection flow in a ventilated room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k- model and a new zer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Comparison of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the measured data showed that the new zero

3、-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gives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 in shorter time. The isothermal and non-isothermal airflow in an air-conditioned room were then simulated with the zer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The simulated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s. Therefore, the new zero-equation turbu

4、lence model is recommended for heating, ventil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industry because it is quick and so efficiently accurate for engineering studies.Key words indoor air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turbulence model; zero-equation model1974年P.V. Nielsen 首先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5、)技术应用于暖通空工程领域,如今,可以利用CFD技术模拟预测空调房间内的空气流动,进行气流组织设计与分析.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快速、准确地在模拟预测工程中需要优化比较的大量工况是其中最为迫切的一个问题.这主要取决于湍流模型的选择.由于通风空调房间室内空气流动多为湍流流动,而人们对湍流机理的认识还不全面,故对于工程应用,目前多为半经验的、唯象的模拟。限于目前计算机能力,工程中最常采用的是涡粘系数模型EVM(eddy viscosity models)中的k-两方程模型或其变形。但是k-模型对于等温流动情形能模拟得很好,对于空调通风房间内的非等温,混合对流流动却有较大的误差1.2 。

6、Nielsen于1998年指出,对于热羽流,贴壁射流,温度分层流动等需要不同的湍流模型进行模拟方能取得满意的精度3,而这些流动形式往往并存于实际上的空调房间,采用标准的k-模型势必导致很大的误差。而k-模型的变形,如低雷诺数k-模型可以取得较好的精度,但是其计算量已相当于复杂二阶封闭模型或大涡模拟的计算量,无法被工程界所接受。近年来,为满足暖通空调工程应用对数值模拟快速、准确的需求,一些学者提出用零方程湍流模型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模拟。由于湍流模型模拟是唯象的,半经验的,故尽管零方程模型比较简单,但在专门的领域内却能获得比复杂模型更符合实际的结果。本文介绍一个新的零方程模型,并通过在室内空气流动

7、数值模拟说明新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1 两种湍流模型描述室内空气流动密度变化不大,通常采用Boussinesq假设4。文中所用两种湍流模型均为EVM,这是基于Boussinesq关于雷诺应力假设的湍流模型。基于以上假设,可得室内空气湍流流动的控制方程,参见文5。EVM的核心是求解湍流动力粘度t.本文讨论的重点为MIT建筑技术系开发的新零方程模型(下简称MIT零方程模型)。由于k-模型是工程中常用的湍流模型,这里也利用它对本文研究的室内空气混合对流算例进行计算。这两种湍流模型可大致描述如下:带浮升力效应的k-模型5k-模型属两方程模型,它引入湍流动能k和湍流动能耗散率表示湍流粘性系数,t=CD2k

8、/ (1)其中:CD =0.09, 为常数,为空气密度。考虑了浮升力影响的k和的微分方程可参考文5。2) MIT零方程模型2.6这是在室内空气自然对流和混合对流的直接数值模拟DNS(directly numerical simulation)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湍流模型6,该模型针对房间内非等温流动的Rayleigh数范围(2.63.0×1010),认为涡粘系数正比于流体密度、当地速度和距壁面最近之距离,比例系数由直接数值模拟的结果拟合而得t=0.038 74vl (2)其中:v为当地时均速度,l为当地距壁面最近的距离。该模型少求解2个微分方程,而仅求解关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的5个微

9、分方程,故计算最省时间。2 数值计算方法和工具简述本文采用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开发的STACH-3进行模拟。它采用有限容积法将计算区域离散为不均匀网格,差分格式采用混合模式,算法为SIMPLE 算法,动量方程采用交错网格,边界条件采用壁面函数法处理。3 混合对流算例比较为比较MIT 零方程湍流模型和常用的k-模型对室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的性能,选择Zhang J. S. 等人做的室内混合对流实验作为验证算例7。图1所示为实验工况,其中W和H分别为小室宽度和高度。从房间上方送风速度vd为1.778m/s送入温度td为 24.1的空气,室内地面温度tf为81.5,这是一个强迫对

10、流和自然对流并存的混合对流的典型例子,有关参数见表1。其中:tc 为出风温度,tfd=tf-td,,为送风与地面温差,Red为入口雷诺数,Ard为入口阿基米得数,Q为换气次数。 图1实验工况示意图表1 实验条件参数表vd/(m·s-1) td/ te/ tf/ tfd/Red Ard Q/h-1 1.778 24.1 32.4 81.5 57.4 5735 0.018619.5 气流组织实验在一个5.49m×2.44m×7.35m的小室中进行。实验数据通过烟气流线方法获得。整个空气流型由一个贴附吊顶的弯曲的自由空气射流,顶射流,和一个大的再循环漩涡体现(见图2)

11、图2实验的所得流型图采用两种湍流模型计算所得流型图如图3所示,与图2的实验所得流型对比发现: 两种模型都能将房间中心的再回流漩涡旋很好的模拟出来。但是k-模型不能将房间右下方的局部回流涡旋反映出来,而MIT零方程模型比k-模型更为准确地模拟出该混合对流的流型。进一步比较X/W=0.125和X/W=0.5处温度、速度分别沿高度的变化发现(见图4和图5):MIT零方程模型所得各点速度比k-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更为接近。尤其是对于X/W=0.5的位置(图4b),MIT零方程模型模拟的速度变化趋势与实测值一致,在Y/H=0.1处速度最大,从而正确模拟出射流中心速度最大的射流物理特性。总之,两个位置温

12、度计算值都比实测值小(图5),这是因为计算中没有考虑辐射作用的缘故。尽管如此,就两个位置的温度变化趋势而言,MIT零方程模型与实测趋势更吻合,且其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更接近。零方程模拟所得房间中心涡旋位置偏差较大,说明模型也存在不足。 图3计算所得流型图 图4速度随高度分布 图5温度随高度分布由以上比较可见,对于室内空气混合对流流动这种比较复杂的流动形式,采用k-模型并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甚至与实验数据不符。而MIT零方程模型却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采用该模型能更快地获得收敛结果,这对于工程应用中大量的三维计算工况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因为在暖通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设计中,往往需要对很多三维工况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