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健康教育_第1页
传染病健康教育_第2页
传染病健康教育_第3页
传染病健康教育_第4页
传染病健康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9/2022.1 全国性的调查表明,慢性非传染疾病如中风、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和意外伤害等已构成了当今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传染病在死亡结构中已降致第五位。虽然许多常见的传染病由于防疫措施的落实,发病率较前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由于此类疾病种类多、发病原因复杂传染性强、流行快,有些传染病仍然对人类的健康有很大威胁,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个年龄组的特定社会人群,因而在健康教育领域,传染病仍然占很重要的位置。 故拟定以下。通过介绍,以了解传染病的一般特征和发生、发展、终止的科学规律,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克服不卫生习惯,配合卫生部门工作,减少乃至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1/29/202

2、2.2一一 定义:定义: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或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能在人群相互传播的常见病。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旨在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研究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进而控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的一门科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狭义):是(狭义):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及终止的客观规律,拟订预防和消灭传染病措施并检验防治效果的一门科学。 1/29/2022.3 二二 概貌概貌基本特点: 其一、有病原体,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如微生物中的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霉)菌和寄生虫中的原虫和蠕虫。

3、其次、有传染性,所有传染病都有一定的传染性,但由于传播途径的不同,决定了各种传染病的蔓延情况的显著不同。人体对病原体的感受性也很不一致。有些传染病的发病率很高;有些蔓延很快,有高度的传染性;有些受染后仅少数人发病而多数人呈瘾性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第三、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第四、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即免疫性。免疫的程度在不同的传染病中有显著差异。少数传染病一次发病后几乎获得1/29/2022.4 终生免疫如天花、麻疹、水痘等;而有些传染病免疫性是短暂的再次发病较多见,如菌痢、感冒等。但有些传染病患者出次发病已进入恢复期或痊愈期初期时,病

4、原体在人体内又复活跃,症状再次出现,称复发;而有些病人在初发病已进入缓解期末,体温尚未降致正常时又复升高、再度发病,称为复燃。此外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疾病尚在进行中同一病原体再度反复侵袭机体,可使疾病发展为重症,如晚期血吸虫病、象皮肿等。临床症状:1、病程发展的规律性 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起致最初出现临床症状 时为止。 前驱期 临床表现轻微多元特异性,一般为一到两天。 (亦称侵袭期)1/29/2022.5 发病期 出现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各种症状先后出现由轻致重达到高峰。 恢复期 体温下降致正常并稳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力、食欲渐渐恢复,直至完全康复。2、 特殊表现 绝大多数传

5、染病有发热、有的有皮疹、毒血症和不同的临床类型及分期。 a 、 发热:为许多传染病所共有的症状,按发热高低可分为:低热体温,在38度以下;中等热体温,38.1-39度;高热体温达39.1-40.5度;过高热体温达到40.5以上。有可根据体温波动的情况分为不同类型如稽留热多为高热24小时温差小于1度、弛张热体温日差超过1度但不降至正常、间歇热体温日温差大于1度并可降至正常体温水平、波浪热体温渐升达高峰后渐下降至正常体温水平,此后重复上升,再下降。形成波浪型曲线等等,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1/29/2022.6 b 、发疹 包括皮疹、黏膜疹是很多传染病的特征,在诊断上有重大价值。 c 、毒血症 症状

6、 为病原体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或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所引起,为很多急性传染病所共有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重者可有谵妄或脑膜刺激症状、中毒性心肌炎、肠麻痹性鼓肠、休克等。 d 、临床类型和分歧 根据病情轻重、急慢、特殊临床表现和不同病变部位等,常可将一种传染病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流行型脑脊髓膜炎可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和爆发型,爆发型有可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休克型、脑膜脑炎型和混合型;病毒性肝炎又可按黄疸的有与没有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血吸虫病又可按病程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白喉可按病变部位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等。 传染病的临床诊断传染病的临床诊断 1/29/2022.71、临床诊断

7、 2、流行病学诊断 3、实验室检查 a 血液常规检查; b 病原体的检查; c 免疫学检查; d 其他。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治疗 1、一般疗法 2、对症及支持疗法 3、病因治疗(或特效疗法) 对绝大多数传染病(除病毒性疾病外)目前都可采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病因治疗,主要有抗菌素、化学制剂、抗毒素、疫苗、菌苗等,可按传染病的性质及病情需要选用。1/29/2022.8治疗应彻底和合理,以免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 4、中医中药 以上讨论了一番传染病的概况,都是讲传染过程表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一面。传染(或感染)亦称传染过程传染(或感染)亦称传染过程 系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之综

8、合。 人类在进化和发展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越具有高度的适应和斗争能力。在于微生物或病原体的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高效能的识别系统或有效的炎性与免疫反应来限制病原体的入侵、孳生繁殖和扩散。病原体侵入人体造成的后果有两种倾向:当人体具有强大的防御免疫能力时,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或呈隐性感染;相反,当人体防御能力降低或免疫功能失常则病原体可在体内生长、繁殖适应,对人体1/29/2022.9 造成损害而引起传染病发作。传染过程有五种表现,这五种表现可以相互转化或移行,呈动态变化。其表现如下: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不引起任何病态。 2、病原携带状态即带病毒、带菌或带虫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停留

9、在入侵部位(如鼻咽、扁桃体)或侵入较远的脏器(如胆囊),继续生长繁殖而机体无任何疾病现象。此即“健康”病原携带者,另一种情况即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者(亦称亚临床感染)是指人体受病原体侵袭后病理损害轻微,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不出现,仅通过免役学检测才被发现的一种传染过程。可使体内产生抗体,隐性感染增多,可扩大人群中免役人数,降低易感性和发病率,在流行期间有防止流行扩散的积极意义,但因隐性感染者也可能处于病原携带状态,而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成为传染源,1/29/2022.10 带来消极因素。如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等隐性感染与病原携带状态可在同一个体中出现或相互转化。 4、潜在性感染

10、人体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相互斗争过程中,保持暂时、相对的平衡状态,人体可不出现临床表现,而病原体则潜伏在宿主体内,感染持续存在。一旦人体免役功能削弱、防御能力下降,暂时的平衡遭破坏,原潜伏人体的病原体又活跃而引起显性感染。潜在性感染和病原携带状态亦可同时存在。如Tb、疟疾、阿粑病。 5、显性感染即传染病发作 。 感染过程的构成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则又可决定感染状态。三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29/2022.11 传染病不仅在个体内发生,还会在人群中发生。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必须具备传染源、

11、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相互连接的基本环节,只要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告终止。流行过程的形成还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流行过程生物学因素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是指病原体已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 急性患者在发病期病原体排出数量最多、传染性最大、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也最大。急性患者借其症状(咳嗽、呕吐、腹泻等)而促进病原体的播散;慢性患者可长期污染环境;轻型患者数量多而不易被发现。 1/29/2022.12 2、隐性感染者 在某些传染病中,隐性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3、病原携带者 慢性病原携带者不先出症状而长期排除病院体如某些传染病(如菌痢)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12、 4、受感染的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成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受染动物本身发病见于鼠疫、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等;有些动物本身不发病仅为携带者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等;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成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患动物源性传染病的病人,一般传染性不强,通常不相互传染,故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1/29/2022.13 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其为外界各种因素所组成,从最简单的一个因素到包括许多因素的复杂传播途径都可发生。1、空气、飞沫、尘埃:主要见于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流腮”、“流脑”、猩火热、白喉

13、、“流感”等。2、水、食物、苍蝇:主要见于以消化道为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甲肝”、伤寒等。3、手、用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传播消化道传染病也可传播呼吸道传染病。4、吸血节肢动物:又称虫媒传播,见于吸血节肢动物(蚊子、虱子、跳蚤、白蛉、恙虫等)为中间宿主或机械传播的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5、土壤:当病原体的芽孢(如破伤风)或幼虫(如钩虫)、虫卵(如蛔虫)污染土壤时,则土壤成为这1/29/2022.14 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6、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型脑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易于感

14、受的程度即为人群易感性。所谓易感系指缺乏特异性免役而言,人群易感性高低与人群中每一个体的特异性免疫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上述三个基本环节是流行的重要条件,尚不就是形成流行,只有在自然因素(地理的、气候的)和社会因素这些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促使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连接,才会发生传染病流行。流行形式有几个特点:在发病数量上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就发病地区看有地区性和外来1/29/2022.15 性;时间上有季节性与气温及虫媒有无有关。四、传染病的预防四、传染病的预防 基本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防治结合、经常性措施与突出性措施相结合。针对传染病流行三环节探取综合性措施。1、对传染源的

15、措施(控制传染源) (1)早发现、诊断和报告 (2)早期隔离和治疗 (3)对传染病接触者应分别具体情况采取检疫措施。 (4)恢复期患者要对其随访 (5)兽医学卫生检疫监督2、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1)消毒除虫切断传播途径。用各种方法消灭或排除传播途径上的病原体是重要措施。根据传染病不同的传染与传播途径的特点可进行预防性消毒或疫源1/29/2022.16 地消毒,后者又有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种。其消毒对象是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物。时间应在病原体可能传播的最短时间进行消毒。消毒方法主要是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2)水源的净化保护,垃圾污染的无害化处理。 (3)讲究个人卫生、

16、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3、对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1)增强抵抗力、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方面;合理的生活制度;经常的适宜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等。 (2)预防接种(人工免疫) a 自动免疫 接种抗原物可使被种者在1-4周内产生特异抗体获得免疫力可维持半年至五年。 1/29/2022.17 b 被动免疫 直接利用抗体禁忌:1、急性传染病期 2、重症及活动性肺结核 3、活动性风湿病 4、变态反应性疾病 5、肝、肾病、高血压 6、心功能代偿不全 7、5个月以上孕妇及妇女处在6个月以前的哺乳期内 8、发热体温在37度以上者反应:1、全身反应 体温稍升高、全身轻度不适、头疼等。体温37.5度以下

17、弱反应;体温37.6-38.5度为中反应;体温38.6以上为强反应。后二者中强反1/29/2022.18应的人可给少量退热剂。 2、局部反应 注射部位炎症性改变。弱反应直径2.5 cm以下;中反应直径2.6-5cm;强反应直径5cm以上。后两种反应者局部可热敷,不要挤压。 为了减轻预防接种的反应注射要做好宣传教育,安排好时间,暂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一般中、强反应,尤后者是个别的少数人。如中强反应超过7%时则须退疫苗检测是否疫苗有问题,那更是罕见的特殊情况。1/29/2022.19 通过前面介绍,说明了传染病是病原体(主要病原微生物、因大型的病原体、蠕虫等列为寄生虫病研究)进入人体后在机体内病原

18、体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即病原体可能因毒力强、数量大,而人体处于预防机能低下,免疫功能失常,病原体得于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适应,造成人体的病理损害产生临床表现的一种传染的显形感染状态。并且突出谈到了传染病得以传播流行的三个重要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从预防角度讲当然最好是用接种疫苗的方法使易感者获得人工自然免疫力的措施,其可靠性最大,但是传染过程告诉了我们最好受染,尤其是有些传染病,由于受病原体分离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尚没有可靠的疫苗,故此更说明了探取综合措施的必1/29/2022.20 要性和重要性。安排本讲的目的就是是大家对传染病有个较为是深刻、科学的认识进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和防止传染病得

19、发生。按要求介绍以下几种传染病。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1、病原学:甲型肝炎病毒(HAV)对温度、酸或硷、消毒剂等有相当的抵抗力。乙醚、酸(pH3)和加热至60度一小时都不能将其杀灭。但煮沸100度5分钟、紫外线一小时(1.1瓦1分钟即可)、氯1mg/升、福尔马林1:4000 ,37度72小时皆可灭活。一般贝体内的病毒需煮蒸15分钟方可杀死。 2、流行病学 (1)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甲型肝炎患者在起病前2周后起病后1/29/2022.21 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量最多,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数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患者的HAV 毒血症最早开始于黄疸出现为止,在

20、此期间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是主要传播途径。在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学校中甲型肝炎的发病率特别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由于HAV毒血症持续时间不长所以经输血与注射的传播方式并不多见。 (3)易感性与免疫力:人类的各型肝炎病毒都非常敏感。由于重复感染HAV不会发病,较持久的自然免疫力可以形成,故此甲肝多发生在儿童年龄组,1/29/2022.22乙肝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各型肝炎间无交叉免疫。3、重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最短15天,最长45天,平均30天。(1)急症黄疸型甲型肝炎:可分为黄

21、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总病程2-4个月。 黄疸前期: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肝区痛,上腹不适,腹胀,腹泻,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呈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 黄疸期:黄疸一旦出现,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1-2周内达高峰。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心动徐缓等表现。本期持续2-6周。1/29/2022.23 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一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甲型肝炎:远较急性黄疸型常见,占急性肝炎病例

22、的90%以上。症状较轻,整个过程不出现黄疸,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症状。少数病例有发热,恶心,腹泻等症状。一般因症状不明显在普查时才被发现,病程3个月。4、预防: (1)管理传染源:隔离自起病后3周,接触者接受医学观察45天。隔离治疗以防止继续污染环境和传染他人。隔离期可随病情延长。消毒,终末及随时消毒被污染物品,处理好病人的排泄物。 (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餐饮具消毒、加强1/29/2022.24个人卫生等。 (3)保护易感人群:在暴露于病毒之前或接触后的2周内越早越好,对密切接触者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丙球等),尤适用于儿童。5

23、、治疗从略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1、病原学:HBV的抵抗力很强,估计排出体外可以生活相当长的时间。有人实验曾将乙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涂抹在塑料贴面、铝片、布片、纸片上,在25度条件下两周HBsAg数量基本不变。 HBsAg阳性血清污染唾液和尿液后,可以维1/29/2022.25 到一周(25度)至40天(6度),但在粪便中于数小时到1-2天内迅速减小。HBV能耐受60度4小时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但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消毒

24、可以 灭活。2、流行病学:(1)传染源: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多样化的,有急、慢性患病,也有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中以慢性患者和带毒者最为重要。急性患者的传染期从起病数周开始。持续整个急性期。凡血清中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以上的,称为迁延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HBV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除体外,通过注射,血制品及输血,密切生活接触,性接触,及母婴传播。1/29/2022.26(3)易感性与免疫力:普通易感,一般不重复感染。3、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60-90天最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游胆型和重型肝炎。(1)急性乙型肝炎:多起病缓慢,常无发热,在

25、黄疸前期可有皮症、关节痛、其他表现与甲干相似,少数病例可转变为慢性肝炎。(2)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两种。病程在6个月以上,迁延不愈,经常出现疲乏、肝区痛、不想吃东西、腹胀、肝大并有亚痛和叩痛,肝功指标反复不正常,这种肝炎即称为迁延性肝炎;病程超过一年以上持续有症状体力下降,肝脾肿大,肝功持续不正常等即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又分为两种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慢性肝炎。4、预防:(1)控制传染源1/29/2022.27 a 患者的隔离:根据病情而定,一般隔离期比甲肝隔离期要长。应至表面抗原阴转。 b 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处理:隔离,不得献血并不得从事饮食等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26、漱洗用具要专用,接触传染源后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还应防母婴传染。 (3)保护易感人群:注射乙肝疫苗。5、治疗从略。 关于急性病毒肝炎除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以外当有一型较为凶险的重症肝炎,急性重症肝炎多从急性黄疸型肝炎开始(有称爆发性肝炎),黄疸迅速加深,而肝脏不是肿大是缩小。1/29/2022.28另外合并妊娠的患者病情较严重。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了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疾病。其中胃肠性食物中毒较常见,集体发病,多在夏秋季发生。 神经性食物中毒主要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引起的不做介绍。1、病原学: 许多细菌能引起事物中毒,其中

27、以沙门菌属在外界抵抗力较强。能在水、牛奶、蛋白质及肉类食品中存在活数日,但不耐热,60度,15-30分钟可灭活;副溶血型孤菌广泛存在与海产品及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中。存活力强,但不耐酸和热,在食醋中3-5分钟死亡,加强至56度,5分钟可被灭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常见。1/29/2022.292、流行病学: (1)传染源 :被上述细菌感染得人和动物。 (2)传播途径:通过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苍蝇和蟑螂也可作为传播媒介。 (3)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可重复感染。3、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起病较急,先有腹部不适,继而出现上、中腹部疼痛,可呈持续性和阵发

28、性绞痛。恶心、呕吐、呕吐多为进食的食物。病程较短,一般1-3天内恢复。4、预防:搞好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不洁食物,腐烂变质食物和未经煮熟的的肉食等。四、细菌性痢疾:夏秋多见 1、病原学:痢疾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水果,蔬菜及10度的水中能生存10天,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可分为四群以志贺氏菌在A群;弗氏菌B 群1/29/2022.30鲍氏菌C群;宋氏痢疾杆菌属D群。2、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其中不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各种带菌者,由于不易被发现,故意义很大。 (2)传播途径:可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途径传播。 (3)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可重复多次感染。3、主要

29、临床表现和分型: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垂,排浓血便等;急性菌痢: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以临床分为轻型、普通型和中毒型,后者凶险可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慢性菌痢是有急性菌痢治疗用药不足不彻底,诊疗不及时蔓延的结果。1/29/2022.314、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主要是搞好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灭蝇。不饮生水、不食不洁食物和瓜果蔬菜生吃前要洗烫,饭前便后要洗手。5、治疗从略。五、其他几种传染性结膜炎。讲义中,中健所许门青先生安排的两个病,即流行性角结膜炎和沙眼。现从病毒性结膜炎的鉴别诊断的角度介绍细菌性结膜、病毒性结膜炎和沙眼。 1、细菌性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

30、炎) 俗称“火眼”或“红眼”女子发于春夏季,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柯-魏氏杆菌等。 2、病毒性结膜炎:病因分为三种 (1)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致病病毒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常引起爆发性流行。1/29/2022.3270%患者发生结膜下点状或片状出血,乃至遍及全部球结膜。 (2)流行性角结膜炎:由腺病毒(VIII型)引起,常伴有角膜点状浸润,并以中央部位较多。 (3)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III型)引起,常在游泳时经水传染,故又称游泳池性结膜炎,以滤泡增生为其特点。3、临床常见三种急性结膜炎鉴别诊断(见表)1/29/2022.33 临床常见的三种急性结膜炎的鉴别诊断表流行性出血性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