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测密度实验题 (1)_第1页
浮力测密度实验题 (1)_第2页
浮力测密度实验题 (1)_第3页
浮力测密度实验题 (1)_第4页
浮力测密度实验题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浮力测密度专题卷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测算不溶于水的新型合金材料密度(1)小明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a所示在没有挂重物时,已产生 N的读数,应将指针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进行调零(2)小磊将材料用细丝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大小为 N再将材料全部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c。由此,小磊得出材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3)若取g10N/kg,水1.0×103kg/m3,可以计算出材料的质量m kg体积V m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由此算出材料的密度 kg/m3(4)小明提出若取g9.8N/kg会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小磊认为无影响。

2、你认为 (填小明或小磊)的说法正确。2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 ,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 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 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 ,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 。实验步骤ABCD弹簧测力计示数/N1.61.80.50.3(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 相

3、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3为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某校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两次实验。(1)第一组:甲、乙、丙图是小方同学的实验过程(整个过程为同一物块,g取10N/kg);由图1可知由以上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可得: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 有关;该物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物块的密度为 kg/m3。(2)第二组:在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烧杯中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小杨同学将AB两个不同的实心物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A物块沉入杯底,B物块漂浮于水面。待AB均静止后,两液面的高度仍相同,如图2所示。则A物块所受浮力 B物块所受浮力;A物块的密度 B物块的密度;甲杯对桌

4、面压力 乙杯对桌面压力。(以上选填“”、“”或“”)4探究浮力的大小数据结论如图,甲、乙、丙、丁是用同一金属块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图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比图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填“大”或“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图丁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N比较图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数据结论如图,用木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和小桶进行实验: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 N。木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水 N。比较数据可知: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5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

5、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 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 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6小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带盖子的空玻璃瓶的重力,如图甲所示;用手拿着

6、这个盖紧瓶盖的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上浮;将一个铁块装入玻璃瓶并盖紧盖子,放入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下沉;取出玻璃瓶并擦干瓶上的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保持玻璃瓶竖直,然后从图乙所示位置慢慢浸入水中,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玻璃瓶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1)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2)BC段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 (选填“有关”、“无关)。(3)在第操作步骤中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4)小陈认真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有关,其中上浮的条件是 。(5)若圆柱

7、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在乙图中,当玻璃瓶浸没后,水又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 Pa。(6)细心的小陈同学发现玻璃瓶上还标有100ml的字样,于是在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内装满水并盖上瓶盖,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1N,根据以上数据他算出了铁块的密度为 kg/m3。7小明游泳时发现,人在水中越往深处走就越觉得所受的浮力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有关或者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烧杯和水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1)分析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就 (选填

8、“越大”或“越小”)。(2)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的图象是 (选填“a”或“b”);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 N,当金属块完全浸没水中后所受的浮力是 N,金属块浸没水中后所受浮力大小与金属块所处的深度 (选填“有”或“无”)关。(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你再增加一个实验步骤,用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8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

9、的拉力计为T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T1 G(选填“”“”“”);(2)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的水的重力记为G排;(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T2,则T2 T1(选填“”“”“”);(4)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的受力分析,请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排出水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 。(要求写出推导过程)9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细线体积、重力及滑轮摩擦不计。实验步骤如下:A用测力计测出长方体空心塑料块的重力为0.5N。B在底部固定有滑

10、轮的容器中装适量的水。C用一根细线穿过滑轮将塑料块与测力计连接起来。D往容器中注水,待水面平静时记录塑料块底部所处的深度及测力计的示数。E多次重复步骤D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塑料块底部所处深度(cm)2345678测力计示数(N)00.250.50.50.50.50.5浮力(N)0.50.7511111(1)实验中滑轮的作用是 。(2)本实验是通过测量拉力间接测出浮力,以下测量方法与之不同的是 。a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b用测力计测量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c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与所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10小明在研究

11、物体的浮沉时,发现铁块放入水中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上浮。为进 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铁块 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 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1)他按图甲和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件。(2)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 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 。(3)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用现有器材在题中(1)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就完成了探究。选择的塑料块是 (B/C)。增加的步骤是 (用字母表示测得的物理量)。当满足

12、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条件时,物体上浮。11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适量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竖直 在液体中,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它的重力(选填“”、“”或“”)。(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液、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液 水(选填“”、“”或“”),液与水、h及H的关系式是液 。(3)小明取来食用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测量的原理是 ,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如图(c)所示的情

13、形,这是因为密度计的重力 它所受到的浮力(选填“”、“”或“”)。在不更换食用油和密度计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才能使密度计能正常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写一种就行,合理即可)。12小明在学习“浮力”之后,想自己制作简易密度计,如图所示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从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径直漂浮在液体中,此时,吸管所受浮力 重力(填“”“”或“”)。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液、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液 水(填“”“”或“”),液与水、h及H的关系式是液 。小明

14、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选填“上”或“下”)方。13如图甲是小张同学给爷爷准备的生日礼物一手中把玩的“铜核桃”。据商家说铜核桃是“实心纯铜”所作,他想起了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想要检验一下商家所说是否属实。可是家里并没有测力计、天平、量筒等仪器,于是他又想到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方法,从厨房找来了如图乙所示的圆柱形玻璃密封罐,放入“铜核桃”还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瓷杯,以及适量水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丙中a、b、c三步实验:a玻璃罐中装入适量

15、水,将小瓷杯放入水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b再将“铜核桃”放入小瓷杯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c仅将“铜核桃”从小瓷杯中取出放入水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d用刻度尺量出标线间的距高为h14.33cm,标线向的距离为h23.83cm通过计算得出“铜核桃”的大致密度。(1)标记并未在图c中画出,利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请你判断标记应在 。A标记上方 B标记之间 C标记下方 D标记上方任何位置都有可能(2)设玻璃罐的底面积S,我们可以推导出“铜核桃”的质量表达式:m (用物理量S、水、h1、h2中的一些或全部表示);进一步计算出“铜核桃”的密度 g/cm3;

16、(3)小张查表知道纯铜的密度是8.9g/cm3,加工黄铜的密度是8.58.8g/cm3铸造黄铜的密度是7.78.55g/cm3自己测出的“铜核桃”密度与纯铜密度有所差异,但实验存在误差。并不足以说明商家说假,请帮他分析本测量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14如图是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液、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液 水,若该密度计在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

17、,则m1 m2(两空选填“”、“”或“”)。(3)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选填“上”或“下”)方。(4)若用食用油检验其刻度的准确性,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示的情形,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15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碗的密度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如图。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填写计算结果:(1)碗的体积为 cm3;(

18、2)碗的质量为 g;(3)碗的密度为 kg/m3。16边长10cm的正方体物块(物水)放入圆柱形容器底部,如图1所示。逐渐向容器内倒入水(水未溢出),测量容器内水的深度h,分别计算出该物块对应受到的浮力F浮,并绘制了如图2(实线)所示的图象(g10N/kg,水1×103kg/m3)。(1)在水中,h11cm时,物块处于 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沉底”),物块重为 N;(2)未倒水前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物块的密度为 kg/m3;(3)更换一种液体重复上述实验,绘制了如图2(虚线)所示的图象。h11cm时,物块处于 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沉底”),液体的密度为

19、 kg/m3。17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小枫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一个“浮沉子”。(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取一个较小试管也装入适量的水后倒扣到量筒内,如图甲所示,小试管漂浮在水中静止(试管内液面末标明)。此时试管内水面会 (选填“高于”、“平行于”或“低于”)大烧杯中水面,试管内气体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地的大气压。(2)用橡皮膜包在量筒口,并密封好量筒口。(3)用较大力向下按橡皮膜会发现,试管内水量会 (选填“增多”、“不变”或“减少”),试管下沉至量筒底部。此时用试管做成的“浮沉子”受到的重力与漂浮时相比会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4)

20、小红同学看完以上演示后,利用如图乙所示的饮料瓶、小瓶、水等器材也制作了一个“浮沉子”,结果在饮料瓶密封性良好的情况下,无论她如何用力都无法使漂浮的“浮沉子”下沉。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给了她如下几种建议,你觉得可以实现漂浮的“浮沉子”下沉的是 。A松开饮料瓶瓶盖后,用力捏饮料瓶B减少饮料瓶内水量后,盖上饮料瓶瓶盖,用力捏饮料瓶C适当减少小瓶内水量后,盖上饮料瓶瓶盖,用力捏饮料瓶D适量增多小瓶内水量后,盖上饮料瓶瓶盖,用力捏饮料瓶18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 在液体中。(2)将吸管

21、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液、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液 水(/),h与水、液及H的关系式是h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 (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 (均匀/不均匀)。(4)为了增大自制密度计的相邻刻度线的距离,可采取的措施有: ; 。19小华对橡皮泥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用烧杯接住溢出

22、的水;实验二:将该橡皮泥取出捏成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沉底,用另一相同的空烧杯接住溢出的水。实验一、实验二中溢水杯所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1 V2,请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20小明想动手设计一个“浮力秤”,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找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玻璃杯,在大杯a中装入水,再将小杯b漂浮在水中,如图甲所示,根据小杯b浸入水中的深度,标出“浮力秤”的刻度。小明测得小杯b的底面积是25cm2,质量是25g,大杯a和小杯b的高度分别是25cm和21cm,小杯b的刻度已在器壁上标出,如图乙所示。杯壁厚度忽略不计。(g10N/kg)(1)当将空的小杯b漂浮在大

23、杯a的水中时,小杯b受到的浮力是 N,应在图乙的距离小杯b底部 cm标出“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2)称量物体质量时,此“浮力秤”最大测量值是 g。(3)如果将a杯中的水换用另一种液体称量时,空杯b放入液体中,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原因是: 。(4)下列操作提高测量精度的是 。A换用底面积更大的a杯 B换用底面积更小的b杯C换用底面积更大的b杯 D换用底面积更小的a杯21课外活动中,小明利用实验室里的圆底烧瓶制作自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圆底烧瓶的容积是175cm3,当瓶中空气的体积为25cm3时,潜水艇模型可以停在液面下任何深度。(1)若通过细管A向瓶中压入空气,潜水艇模型将 ;(2)当瓶中空

24、气的体积为75cm3时,潜水艇模型恰好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潜水艇模型的体积为 cm3(软木塞、细管的体积和重以及瓶中的空气重忽略不计)(3)小明经过思考,利用以上数据计算出圆底烧瓶的玻璃密度为 kg/m3。22小明在课后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铅笔斜放在注水的碗中,看到铅笔发生了弯折,这一现象说明了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 现象;(2)如图乙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3)如图丙所示,两只手的食指压住铅笔的两端静止时,铅笔对左、右手指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左 p右;(填“”、“”或“”)(4)如图丁所示,小明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

25、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甲杯液体的密度 乙杯液体的密度。(填“”、“”或“”)(5)如图戊所示,制成一个“浮沉子”,将装有适量水的开口小瓶漂浮在密封的大塑料瓶内的水面上,用力挤压大塑料瓶时会发现小塑料瓶下沉。在实验过程中小塑料瓶瓶口位置在图中的 点。(填“A”或“B”)23小明洗莲子时发现,莲子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在杯底,他想知道莲子的浮沉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做了如下的实验:选一颗在水中沉底的莲子,放在某液体中静止后如图(a)所示。再将它放置到另一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b)所示,此时莲子处于 (选填“漂浮”或“悬浮”)状态。由此,他猜想物体的浮沉可能与 有关,为此他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的实心物体

26、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中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块物块质量(g)物块体积(cm3)液体液体质量(g)液体体积(cm3)现象1甲90100A220200上浮至液面2B200200上浮至液面3C160200下沉至底部4乙270100D1360100上浮至液面5E260200下沉至底部6F200200下沉至底部进一步分析表中的数据及现象,可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a)分析比较 的相关数据及现象可得:当 ,物体上浮至液面。(b)分析比较 的相关数据及现象可得:当 ,物体下沉至底部。24小华利用量筒、水,测量小瓷杯的密度,如图所示。下面是部分实验步骤,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

27、整,水的密度为。(1)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并记录;(2)将小瓷杯 ,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2,并记录;(3)将小瓷杯 ,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3,并记录;(4)请你利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小瓷杯陶瓷密度的表达式:杯 。25现有一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小明同学用图甲、乙、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水的体积记作V1(2)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3)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 ,液面上升至V3。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木块密度 。26“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小邦和小册仿效曹冲,制作了一台“浮力称”,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浮

28、力称由浮体和外筒构成,浮体包括秤盘和长度为L0、底面积为S0的圆柱体,浮体质量m00.23kg,外筒是足够高的、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玻璃容器,容器器壁厚度可忽略不计。向外筒中加入适量水,将浮体竖直放入水中,浮体漂浮在水面上,被称物体放在秤盘上,测出浮体的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就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为。(1)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浮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N(g10N/kg)。(2)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浮体的圆柱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0 (用S0、m0、表示)。(3)被称物体质量m与浮体的圆柱体浸入水中深度h之间的关系式为m (用h、S0、m0、表示)。(4)要使此“浮力称”能够达到最大称量值,

29、使用前应在外筒中至少加入的水的质量为 (用L0、S0、S、表示)。27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土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展开探究。他们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240g密度为1.2g/cm3的食盐水。并在溶液中放置自制土密度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后土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冬瓜得失水分的状况。若土密度计在溶液中浸没的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完成实验的探究和分析。(1)实验过程中,土密度计所受的浮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土

30、密度计浸没深度的变化情况可知,冬瓜在盐水中 (选填“吸水”或“失水”),且速度变化的特点是 。(2)根据图象数据通过计算可知,一段时间后盐水的密度是 g/cm3(3)为了提高该实验中土密度计的精确程度,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28一位同学有一次在家里洗碗,突然想知道陶瓷饭碗的密度大约是多少,于是他根据家中现有的条件,找来了一个合适的圆柱型容器和刻度尺,请你和他一起将实验完成。实验步骤:(1)先在容器内盛适量的水,然后测出容器内水的深度h1;(2)为了能间接的测出碗的质量,他将碗放入容器内使其 (填“漂浮”、“悬浮”或“下沉”),测出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h2;(3)然后他又将碗浸没在容器内的水中,测出

31、水的深度h3;请你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写出陶瓷碗密度的表达式: (水的密度用水表示);在(2)测碗的质量时,用到的物理知识有 。29 关于压强和浮力。(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 实现浮沉的:某潜水艇从长江潜行(处于悬浮状态)到东海执行任务,所受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潜艇的水舱中的水量应适当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2)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排开水的体积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V甲 V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 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 p乙。30在学

32、习浮力知识以后,利用下图的实验器材顺利的测出了木块的重力,请根据图片所给的信息和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小明使用的器材有 、 和适量的水。(2)请写出利用这套装置测出木块重力的方法;利用大小两个烧杯,先 ,然后放入木块,用 收集溢满的水,将溢满的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1这时木块的重力可以表示为G木 (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表示)。(3)用上述方法测出的木块重力会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31利用如图的器材(水任意取),探究“物体漂浮在液面时,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即物体漂浮的条件。(1)使用测量仪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量筒的分度值是 m

33、L。(2)现围绕主要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在质量约为几克的小塑料瓶中放入适量的螺丝钉,使它能浮在水面上;问题:小塑料瓶本身就能浮在水面,而实验时为什么还要放入适量的螺丝钉呢?请说明“放入适量螺丝钉”的好处 ;测出放有螺丝钉的小塑料瓶的重力G;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小塑料瓶放到量筒中,稳定时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V2;则小塑料瓶所受浮力的表达式是: 。比较小塑料瓶所受 的大小关系,可以初步得出结论。32实验课上同学们配制了两杯盐水,哪一杯盐水的密度更大呢?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方案一:将一个正方体木块先后放入两杯盐水中,待木块静止时,记住液面在木块上的位置,通过比较液

34、面在木块上的位置高低可以判断盐水密度的大小。哪杯盐水的液面在木块上的位置高,说明这杯盐水的密度 。方案二: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为G;B将小块部分浸入在第一杯盐水中,测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C将小石块完全浸没在第二杯盐水中,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2;通过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可以判断盐水密度的大小。方案二中可以取消的步骤是 ,需要改正的步骤是 ,需要修改的内容应改为 。33小明同学到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游玩,在山洞里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的物体,在物理老师的帮助下到实验室进行了如下操作。(1)把该物体放入装有质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

35、 水的密度,此时物体所受浮力 物体的重力,对杯底的压力 物体的重力(以上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小明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擦到待测物体悬浮,随机停止加盐,如图(乙);(3)小明测出一只待用的空烧杯的质量为63.8g。(4)他取出玻璃杯中待测物体,把盐水倒入空烧杯,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 g;(5)将烧杯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 mL;(6)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 kg/m3。(7)一同做实验的小华认为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实验的顺序,就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你认为小华是怎样改变实验顺序的 。34某科学

36、兴趣小组收集了许多可乐瓶,同学们觉得用这些可乐瓶可以做许多实验,于是同学们各自设计出了以下实验:(1)甲同学用它来做“浮沉子”实验探究沉浮条件,实验步骤:将一个气球调整到适当大小用铁夹住然后放入装满水的可乐瓶中,盖紧瓶盖,用力挤压瓶子就可以调节气球的沉浮。但在某次实验中不管怎么用力挤压瓶都无法使气球下沉,四位同学分别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可行的是 (选序号)甲:在气球下方绑一枚小铁钉 乙:将气球稍吹大一点丙:放掉气球内适量的气体 丁:向水中加点食盐(2)下列事例中与“浮沉子”原理相同的是 A鱼的上浮与下沉 B潜水艇的沉浮C观光旅游的热气球D密度计(3)乙同学用可乐瓶来做“浮力秤”,实验步骤:将可

37、乐瓶去底盖,盖紧瓶盖在瓶盖这一端绑一小沙包,使可乐瓶能竖直漂浮在水中,然后放在清水中标好刻度如右图所示,当在瓶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物体后,瓶将下沉一些。根据水面对应的刻度就可以读出物体的质量。现将此浮力秤放在深度足够的盐水中则会导致测量值 (“偏大”或“偏小”或“不变”)。35张亮要测量一金属球的密度。手边的器材有:刻度尺、塑料碗、盛适量水的大烧杯,其中金属球、塑料碗和盛水的大烧杯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张亮写出测量金属球密度的实验步骤(可能画图辅助说明),并写出金属球密度的表达式。36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瓶身部分为圆柱体),装入A液体后,把它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静止在水面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38、1)瓶中A液体的密度A 水。(2)小明拿来一把刻度尺,粗略的测量液体A的密度,他需要测出水面到瓶底的深度h1和 。液体A的密度表达式为:A 。(3)若考虑瓶的质量,瓶画出的液体密度值比实际值 (选填“大”或“小”)。37小明利用刻度尺、塑料碗、圆柱形玻璃筒和适量的水,应用浮力和密度的相关知识测量一块铁矿石的密度,以下是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在圆柱形玻璃筒内放入适量的水,将塑料碗轻轻地放入水中,塑料碗漂浮,测出此时玻璃筒内水的深度h1,并记录数据;将铁矿石轻轻放入塑料碗中,塑料碗仍漂浮,测出此时玻璃筒内水的深度为h2,并记录数据;若圆柱形玻璃筒的底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水,则铁矿石的质

39、量表达式为 ;将铁矿石从塑料碗中取出, 并记录数据;用以上所测得的物理量和水,计算出铁矿石的密度石 。38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A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B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C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 的大小。(2)结合两

40、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 。39一同学用两只量筒、水、两块相同的小木块(不吸水),判定酒精中有没有掺水,请写出:(已知酒0.8g/cm3且 木酒)(1)实验步骤: 。(2)判定方法: 。40某实验小组用一支平底试管、刻度尺、烧杯、清水等器材,测一液体的密度,方法如图所示,将空试管放入待测液体中,用刻度尺测出管底到液面距离h1,向试管倒入适量清水,用刻度尺测出清水的高度h2,再将装上水的试管轻轻放入液体中,用刻度尺测出管底到液面距离h3试用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证明:液&#

41、215;水。2019年04月06日136*9009的初中物理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1测算不溶于水的新型合金材料密度(1)小明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a所示在没有挂重物时,已产生0.2N的读数,应将指针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进行调零(2)小磊将材料用细丝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大小为4.2N再将材料全部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c。由此,小磊得出材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0N。(3)若取g10N/kg,水1.0×103kg/m3,可以计算出材料的质量m0.42kg体积V2.0×104m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42、,并由此算出材料的密度2.1×103kg/m3(4)小明提出若取g9.8N/kg会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而小磊认为无影响。你认为小磊(填小明或小磊)的说法正确。【解答】解:(1)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2N,在没有挂重物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2N;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应使指针指在0刻度线上,故应将指针向上移动。(2)物体受到重力G与弹簧测力计拉力F4.2N作用而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物体重力GF4.2N;将材料全部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示2.2N,故材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示4.2N2.2N2.0N。(3)材料的质量m0.42kg;因为F

43、浮液gV排,材料全部浸没在水中,所以材料的体积:VV排2.0×104m3;则材料的密度:2.1×103kg/m3;(4)由(3)可知,材料的密度:水,所以若取g9.8N/kg,对测量结果无影响,小磊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0.2;上;(2)4.2;2.0;(3)0.42;2.0×104;2.1×103;(4)小磊。2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小桶、石块、细线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1)部分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遗漏的主要步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若将遗漏的步骤标注为D,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是D、B、A、C(用实验步骤对应的字母表示)。

44、(2)小明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从表中数据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是0.2N,排开液体的重力是0.2N小明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归纳出了实验结论并准备结束实验,同组的小丽认为实验还没有结束,理由是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实验步骤ABCD弹簧测力计示数/N1.61.80.50.3(3)实验结束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可取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比较浮力的大小。【解答】解:(1)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需要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需要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遗漏的步

45、骤是:测量空桶的重力;实验时,先测出空桶的重力,然后测出物体的重力,再将物体浸在溢水杯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F浮GF示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后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从而测出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因此合理的实验步骤是:D、B、A、C;(2)由实验步骤AB可知,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FBFA1.8N1.6N0.2N;由实验步骤CD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CFD0.5N0.3N0.2N;由于只测了一组实验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所以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做完一次实验后,需要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3)想进一步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需要选用体积相同、密度

46、不同的物体,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保证了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比较浮力的大小。故答案为:(1)测量空桶的重力;D、B、A、C;(2)0.2;0.2;通过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会具有片面性或偶然性;换用不同液体重新实验;(3)体积。3为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某校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两次实验。(1)第一组:甲、乙、丙图是小方同学的实验过程(整个过程为同一物块,g取10N/kg);由图1可知由以上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可得: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该物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1N;物块的密度为4.8×103kg/m3。(2)第二组:在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烧杯中装有相同

47、体积的水,小杨同学将AB两个不同的实心物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A物块沉入杯底,B物块漂浮于水面。待AB均静止后,两液面的高度仍相同,如图2所示。则A物块所受浮力B物块所受浮力;A物块的密度B物块的密度;甲杯对桌面压力乙杯对桌面压力。(以上选填“”、“”或“”)【解答】解:(1)比较甲、乙、丙图,乙、丙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即浮力不同,分析可得: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物体的重力为4.8N;物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GF水4.8N3.8N1N;根据F浮液gV排知物体的体积VV排104m3;物体的质量:m0.48kg;

48、物体的密度:4.8×103kg/m3;(2)物体放入烧杯前,水的体积相同,放入物体后,两液面仍然相平,说明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F浮液gV排知,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以浮力相同;因为A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A浮GA,A水;B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FB浮GB,B水,所以GBGA,AB;因为烧杯在水平面上,所以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烧杯、水、物体的总重力,FG烧杯+G水+G物因为G烧杯、G水都相同,GBGA,所以FAFB。故答案为:(1)液体的密度;1;4.8×103;(2);。4探究浮力的大小数据结论如图,甲、乙、丙、丁是用同一金属块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49、。图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比图乙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填“大”或“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图丁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0.3N比较图丙、丁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数据结论如图,用木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和小桶进行实验: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1.2N。木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水1.2N。比较数据可知: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解答】解:由图知,丙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更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说明受到的浮力更大,且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甲图知,物体的重力G3.6N,由图丁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0、为3.3N,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F3.6N3.3N0.3N;图丙丁,物体都是完全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测力计的示数不同,即所受浮力不同,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由图甲知,木块的重力G1.2N,因为木块漂浮,所以F浮G1.2N;空桶的重力为0.4N,桶和水的总重为1.6N,可知排开水的重力为G排G总G桶1.6N0.4N1.2N;由数据可知,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故答案为: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0.3;丙、丁;1.2;1.2;等于。5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

51、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下端放一小杯。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溢水杯跟金属块、粗铁丝都不接触。(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丙),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甲 等于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可以计算出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1.2N,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解答】解:(1)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如图甲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此过程中甲受到的

52、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F甲 F乙;(2)由图丙、丁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0.2N,图丁G4.4N,图丙F示3.2N,图丙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约为:F浮GF示4.4N3.2N1.2N;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时要带一些小水滴,使重力G测的数值偏大,根据F浮GF示可知,此时浮力的测量数值比真实数值将偏大。故答案为:(1)等于;(2)1.2;偏大。6小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带盖子的空玻璃瓶的重力,如图甲所示;用手拿着这个盖紧瓶盖的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上浮;将一个铁块装入玻璃瓶并盖紧盖子,放入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下沉;取出玻璃瓶并擦干瓶上的水,挂

53、在弹簧测力计上,保持玻璃瓶竖直,然后从图乙所示位置慢慢浸入水中,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玻璃瓶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1)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6N。(2)BC段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选填“有关”、“无关)。(3)在第操作步骤中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6N。(4)小陈认真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有关,其中上浮的条件是F浮G。(5)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在乙图中,当玻璃瓶浸没后,水又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160Pa。(6)细心的小陈同学发现玻璃瓶上还标有100ml的字样,于是在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内装满水并盖上瓶盖,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1N,根据以上数据他算出了铁块的密度为8×103kg/m3。【解答】解:(1)由图象知,当瓶子浸入深度为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瓶子和铁块的总重力,即G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