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起源、冯氏起源_第1页
冯姓起源、冯氏起源_第2页
冯姓起源、冯氏起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冯姓来源: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 、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 15 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 大夫, 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 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 其后子孙以邑 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周王室的远祖名叫弃,据说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儿,又称姜螈。传说一次姜螈外出游玩, 在荒野中看见一个巨大的脚印。 出于好奇, 姜螈下意识地把自 己的脚放在大脚印中踩踏了一下,想不到因此 “身动

2、如孕 ”,不久竟真的生下了一个男孩。 姜 螈又羞又忿,惟恐这个孩子会带来不祥, 于是就偷偷地把他抛弃于路口。但奇怪的是, 在路 上往来奔走的牛、马等牲畜看见这个孩子后, 竟敬畏地全部跑开了,不敢践踏。姜螈又把孩 子放到山林之中想让野兽吃掉, 可偏偏一向寂静无人的荒郊却人来人往。 无奈之际, 姜螈又 把孩子丢弃在河中的浮冰上, 不料天上的飞鸟竟都纷纷降落, 展开羽翼为他遮寒挡水。 姜螈 认为这是上天的意志, 就又把他抱回来抚养。 因为这个孩子曾经被遗弃过, 所以为他取名弃。 弃就是有史记载的最早周代祖先,他在帝尧时期因为善于种植庄稼、发展农耕而名闻天下, 百姓都向他学习耕作技术。作为对他的褒奖,

3、 帝舜在位期间, 就分封弃在邰地,大家都尊称 他为后稷,弃及其后代遂都拥有了姬姓。后稷的继承人是姬不(空-工+出)(qu),他后因国家衰败而辞官隐居到边疆地区,其后 代传到古公宣父时,古公宣父先后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小儿子季历。季历生子 姬昌,便是后来的周文王。据传姬昌出生的时候有祥瑞呈现,古公很高兴地说: “我姬氏将来定当发达,大概希望 就在这个姬昌身上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太伯、虞仲二兄弟猜测古公有让季历及其子 姬昌来继承家业之意。为不使父亲为难,二人便一同离家出走,逃到远方以便成全季历。古公去世后, 季历以惟一继承人的身份袭沿家世; 季历逝后, 其子姬昌得立, 即西伯侯。

4、 西伯姬昌继承了后稷、古公、季历的仁政,为人厚道,礼贤下士,伯夷、叔齐、散宜生 等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前来投奔、归附,使得西伯的势力、影响日渐扩大。西伯势力的增长,引起了商纣的警惕,在崇侯虎的挑拨下,商纣把姬昌诱至国都,囚禁起来。据传,在此期间,他推演 “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即后人所说的 “周易 ”。西伯被囚后,他的部下、谋士很着急。为拯救他,他们四处寻找美女、骏马、珍玩等晋 献于纣王, 并买通其宠臣费仲四处活动, 游说纣王。殷纣王本是酒色之徒, 见送来这么多可 心之物,早把往日的警惕、猜忌抛到九霄云外。他得意忘形地说:“单凭这些礼物中的任何一件,都足以抵销西伯的过失,何况竟有这么多呢 ! ”于

5、是下令赦免了姬昌,并授予他 “代王 征伐 ”的特权及信物,把军国大事全盘托付西伯,自顾享乐去了。趁此机会,姬昌率兵东征 西讨,先后击败犬戎、密须、耆(于 +阝)(han),彻底消灭了崇侯虎,并把崇侯虎的封地改 称丰邑,将自己的统治中心由岐迁至丰地。姬昌病逝后,其太子姬发即位, 便是后来的周武王。公元前 11 世纪中叶,武王起兵伐纣,克商,纣王众叛亲离,不得不自焚于鹿台。周本纪记载武王胜利后凯旋的情形时说,随同武王同乘一辆车的有三人:“弟叔振铎奉陈常车,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以夹武王。 ”这里所说的毕公,是文王的第十五 子 姬高,他因追随武王克商受封于 “毕”地,亦称 “毕公高 ”。毕地的位

6、置在今陕西省长安 县西北部。周王朝建立后, 毕公高及其后裔便以毕地为中心繁衍生息,逐渐因地为氏,号毕氏。作 为姬姓贵族的一支, 他们与周宗室关系密切, 但伴随着分封制引起的不断分化, 毕氏逐渐与 周宗室疏远而成为独立的一支。毕氏封地中有一处地名曰冯邑, 所以不排除毕氏中有部分成员 “支邑为姓 ”而改姓冯, 但 这只是一种揣测。事实上,此时冯姓并不明确,更不占主体, 毕氏仍是这一支姬姓后裔的主 姓。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是晋献公的荣臣, 当时晋宫廷内部正围绕继承权展开激烈斗争。 献公 为转移矛盾,积极对外征伐。全国军队被分作两部,献公亲率上军,太子申生统下军。毕万 受封右将军,随献公征战。晋军所向披靡

7、,接连吞并了霍国、魏地、耿国。论功行赏,毕万受封于魏地。当时有一 位叫作卜偃的算命人曾品评毕万说:毕氏的后代一定会兴旺发达的。万,是个满数;魏,也 是大名。故一定前途无量。毕万受封 11 年后,晋献公死,久已存在的宫廷矛盾终于爆发。四位公子为争夺王位而 混战,致使国力损耗,元气大伤。而毕万一族却日益繁荣,并以新地为氏,成为声名显赫的 魏氏。毕万的儿子名武,号魏武子,他一直忠心于亡命公子 重耳。重耳避祸逃亡,魏武 子义无反顾地一直跟随在他身边。 后来重耳终于在秦国等诸侯的支持下归国继承大位, 便是 晋文公。魏武子因功再封于魏地,位列大夫,显赫一时。到魏武子之玄孙魏献子的时候, 魏氏: 已与当时晋

8、国的智、 赵、韩、中行、范氏并称 “六 卿”,把持了晋国大权。魏献子之孙魏桓子与赵、韩两家完成了 “三家分晋 ”。公元前 403 年 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这便是战国七雄中的魏、赵、韩三家。魏氏立国, 毕氏家族自然受益最大, 毕万家族的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 居地即今河南省 荥阳县东部。于是长卿及其后代因城为氏,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而改姓冯,史称这支冯氏 为冯氏正宗,即河南冯氏。二、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 据世本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其后子孙以冯为氏。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郑国也是冯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据世本所载,郑国著 名大夫筒子,以善断而名闻诸侯。他在

9、任期间,郑国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联盟等大 事,郑国君主都要向他咨询。筒子广纳贤士,集思广益,其判惭、决策无一不精当,深得郑 君赏识。为褒奖筒子的政绩与贡献,郑国君以冯邑封筒子,筒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筒子。 而他的封地冯邑,正是后来并入魏国的冯城。 因此,长卿受封冯城之前,冯筒子的后代便早 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筒子的名位远不及毕万及其后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因此, 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 即先期的冯筒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 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而且从冯姓产生的过程来看,姬、毕、魏、冯在 一定程度上讲 “三千年前是一家 ”。冯姓变迁: 战国末期的大将冯亭

10、,任韩国上党守,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 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 ,有的留在赵 (今河北境) ,并发展繁衍下去。 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 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此外,先秦时期, 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 而三国以前, 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 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 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 西及福建等地。冯姓的宗族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说,冯氏出颖川(郡治今河南许昌) 者,是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

11、后代; 出上党 (今山西长治) 者,是西汉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 出长乐信都者,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出京兆(今陕西西安)者,是燕王冯弘的后代; 出弘农(今河南灵宝)者,是冯弘之孙冯宁的后代;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者,是唐监 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 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的 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迁到海外。冯氏英才: 战国时的冯驩, 为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 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债息, 把不能还息的 债券烧掉,替田文收买民心。西汉有冯奉世,上党潞县人,

12、宣帝时曾率兵击破莎车,后为左将军,封关内侯。 东汉人冯异,被刘秀封为阳夏侯,任征西大将军;京兆杜陵人冯衍,为辞赋家; 十六国时, 长乐信都人冯跋, 乘后燕内乱, 推翻慕容熙的统治, 建立地方政权, 国号燕, 史称北燕,历时 27年,于 436 年被北魏所灭。五代时的冯道, 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 契丹灭后晋, 又附契丹任太傅; 后汉时任太师; 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历事五姓的人物。南唐著名词人冯延巳, 任中主(李璟) 时的宰相。 北宋有大臣冯京, 仁宗时是知开封府, 神宗时进参知政事。元代有散曲家冯子振。 明代有散曲家冯惟敏,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 清代有诗人冯班,清末有爱国

13、名将冯子材,于 70 岁高龄时,大败法军于镇南关,为当 时受外国列强欺压的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一番。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 民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冯玉祥、民族女英雄冯婉贞等,也产生了不少影响。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to员bkogA.nrogeHKO TOpMenob3ygmflCH6yHeHuac egoB u HHuefigoHMucno 员 B3OBaTbCEb KOMMepqeckuxqe 员 ex.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14、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eil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 e 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a des fins commerciales.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 u r den pers?nlichen f u 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