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方案(2012年3月30日)_第1页
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方案(2012年3月30日)_第2页
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方案(2012年3月30日)_第3页
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方案(2012年3月30日)_第4页
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年行动方案(2012年3月30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印发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2 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258 号保发展保红线工程 2012年行动方案已于 2012年3月 15日第 7次部长 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二o二年三月三十日保发展保红线工程 2012 年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土地管理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运用土 地宏观调控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 节约用地制度,确保耕地保护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国土资源部决定在 2012 年继续实施保发展保红线工程(以下简称“双保工 程”)。一、行动主题节约集约保发展,严格规范守红线。二、总体目标和任

2、务 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和谐”的主要目标,促进地方各级政 府依法依规管好用好土地。在保发展方面,严格落实中央经济调控政策,加大 规划管控力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保障科学合理的用地需求;在保红线方面, 确保耕地数量稳定的基础上,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 地保护数质并重。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基本建立符合各地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条件和发展需要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双保工程” 2012 年行动在扎实推进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更加 注重提纯和凝练,着力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通过改革创新,形成制度性1成果。在工作部署上,分为主体工作和基础工作,主

3、体工作由宏观调控、耕地 保护、节约集约和督察执法组成, “双保工程” 2012年行动将对主体工作完成情 况加大跟踪落实和检查力度;基础工作侧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 息化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建设。三、主体工作 工作目标:围绕宏观调控、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督察执法和制度供给等 五个方面的工作,在保持土地调控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以保护耕地、 保障发展为主线,实施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既要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用地 需求,又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既要保护耕地红线,又要依法依规管好用好土 地,实现土地管理更加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一)加强宏观调控。1全面完成新一轮土地利

4、用总体规划修编。 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 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强化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 施布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完 成省级和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土地规划数据库数据的汇交、检查、整理和入库, 实现与建设用地审批系统的集成应用,同步推进省级及以下规划数据的接收、 检查和入库。出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和适时调整的指导意见。部署开 展城镇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划定试点,强化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管控。2实施计划差别化管理,合理安排 2012 年土地利用计划。合理确定 2012 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总量。进一步完善计划差别化管理政策措施,建设用

5、地计 划与供地率挂钩,提高计划管理有效性和针对性。重点保障“三农” 、保障性住 房、社会事业等建设,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 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合理用地。加强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严格计划监管考核,确保计划有效执行。3严格土地供应管理。加强对 2012 年供地计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强化对 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全面落实新修订的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 止用地项目目录。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推进低丘缓坡等劣质农用地和未 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积极探索形成支持 政策和措施。坚持陆海统筹,强化用海用地衔接,确保围填海适度有序开展。

6、 探索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的有效措施。(二)严格耕地保护。4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印发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 2011 2015年)和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210 个农田建设的通知。分解落实“十二五”期间 4 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对地方进行督促指导,落实 2012年度 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全面总 结 116 个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情况,启动 500 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 范县建设,扩大示范效应。加快 10 个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支持 示范省建设,筹备新的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加大对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的督 促指导力度。启动 5

7、00个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示范工程,并重点对 10个省份、 20 个市、 30个县、 50个矿山企业土地复垦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指导。5深化耕地保护机制建设。组织完成 2011 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 标履行情况检查,继续促进落实领导干部耕地保护考核评价、离任审计制度。 总结推广江苏金坛等地农民自发成立耕地保护协会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总结 推广成都、佛山等地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经验,在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地区选择部分地方扩大试点。6继续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管,改进考核方法。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和 国土资源一张图,加强补充耕地日常监管,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在 2010 年

8、度考 核的基础上,继续利用监管系统核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情况,并开展 实地抽查,形成 2011 年度批准建设用地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考核通报,并通报 全国。7 推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管控。依托“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 台,加强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初步建立基本农田动态监管系统;强化耕地质 量管理,全面推进耕地质量等级变更和评价,严格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 和验收,优化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布局,提升管理水平。(三)推进节约集约。8. 完成节约集约指标的分解和考核。逐级分解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 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 30%”的目标。开展重点行业、区域和城 市节约集约用地情况

9、评价,指导各地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节约集约用地成效评 价。完成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9. 加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管。修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加大闲置土地处 置力度。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的分类指导和动态 监管。做好 2012 年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工作,相关成果纳入国 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开。10. 推进节约集约制度建设。 制定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 2012年底 前各地基本建立起符合本地区特点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框架体系。深入推进国 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扩大创建活动评选对象,拉开创建活3动层级。总结推广节

10、约集约利用好机制、好模式,促进节约集约理论创新。策 划宣传节约集约模范地区和典型案例,促进全社会节约集约意识提高,进一步 形成社会合力。(四)加强督察执法。11. 加强对地方政府执行土地管理政策情况的督察。选择一定数量的重点城 市,针对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实施例行督察。全面开展审核督察,督促地方政 府规范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行为。统筹开展专项督察,加大对重大土地违规 违法问题或一定时段、一定区域内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检查力度。关注被督察 地区整改工作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和整改后续效果的跟踪回访,针对督察之 后,整改不到位或者出现反弹的地区,加大督察力度。加强同中央巡视机构等 部门协作,提升督察效能

11、。12. 强化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提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水平。继 续会同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推进解决重点工程项目用地未批先用问题。 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监察部等召开部级联席会议,进 一步完善共同责任机制。根据 2010 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结果,配合监察 部做好责任追究工作。组织开展 2011 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充分发 挥“一张图”和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的作用,确立“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协同 推进、提高效率”的总体思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公开通报和挂牌督 办国土资源领域违规违法案件制度,加强实地复核,跟踪处理意见的落实,推 动对事对人依法依规

12、处理到位。(五)加强制度供给。13. 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制度规范。总结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经 验,推进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结重庆地票交易制度,提出示范推广意见。 总结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交易实践,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总结针对不同产 业特点的差别化出让方式实践,深化土地招拍挂等出让制度的创新。总结广东 “三旧改造”、上海张江等城市低效土地利用二次开发及节约集约试点经验,深 化推广。研究提出围海造地与建设用地统筹管理的意见。推进完善土地权利制 度试点,研究制定关于地上地下土地权利确定与登记的指导意见 。14. 持续推进改革,建立制度储备。部署全国“两会”期间部省联合调研, 促成调研成果

13、的转化应用。推进城市用地审批制度改革,完成试点城市评估工 作,提出调整改进城市用地审批制度试点范围的意见。继续改进单独选址项目 建设用地审批工作。部署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总结海南、 福建等地征地拆迁补偿经验,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4租赁住房改革试点。选择有条件地区,开展土地调控差别化政策的试点探索。 开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农村宅基地管理等问题的调研,为制定 政策提供依据。四、基础工作 工作目标:加强地籍调查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夯实现代地籍管理基础。 加强“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扩展综合监管覆盖范围。完成土 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和

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加强地质信息 资料服务和管理,开展大规模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为国土资源管理提 供基础支撑。15. 完成全国土地登记信息监管查询系统建设工作并试运行。拓展土地登记 信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做好全国土地登记信息监管查询系统的软件开发、网 络构建以及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的完善,并试点运行。指导地方加快地籍管 理规范化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地籍数据库的应用、更新与维护。抓好土地登 记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对增量的土地登记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对 存量土地登记信息要抓紧数字化。16. 完成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出台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 程,全面完成 2011年度

15、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更新 2011 年度全 国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库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开展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 况分析,部署开展 2012 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拓展变更调查 和遥感监测成果应用领域,提高数据监管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全国宗地统一代 码编制工作。探索建立土地调查人员机构管理制度。17. 加快推进地籍调查工作。加快推进以保护权益为核心的地籍调查工作, 印发关于推进地籍调查 加强地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 ,开展地籍调查 规程修订工作,做好地籍调查规程出台后的宣传培训等相关工作,印发 关于开展 2012年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的通知 ,部署开展 2012

16、 年 城镇地籍调查工作。18 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完善全国统一的 数据架构和更新机制, 保持各级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形成全国国土资源 “一 张图”核心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部综合监管平台,加快综合监管平台在 国土资源工作各领域、管理各环节中的应用,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印发关 于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通知 , 推进各省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19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地质资料5管理系统和共享服务平台,全面实现对地质资料汇交的网上监管。进一步提高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集群化、产业

17、化水平,着力推进四项服务:一是推进数字 化服务。加大地质资料数字化力度,加快构建便捷、安全、低成本的数字化服 务体系,积极为重大工程、民生项目提供数字资料产品服务。二是推进地质资 料电子阅览室服务。召开电子阅览室建设现场会,全面推进电子阅览室建设。 三是推进网络共享服务。按照分布式保管,网络共享服务的思路,建立统一的 覆盖全国的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四是推进专题服务。优先开展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确定的整装勘查区内地质资料数字化、地质资料系列产品集 成、钻孔数据清查和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等。20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开展大规模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和宣 传,加强对换届后地方党委政

18、府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教育 培训,在市(地)、县(市)国土资源局长培训班开展“双保工程”专题培训。 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发放领导干部国土资源管理实用手册 ,做好国土资源干 部培训系列教材的宣传推广,抓好教材的学习和运用,推动地方政府更好履行 共同责任,提升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五、工作要求“双保工程”是部省合作,破解“两难” ,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平 台。 2012 年行动中,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 列重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推动“双保工程”实施的 工作机制,在服务大局、破解困局、完善布局、优化格局上下功夫,保证各项 重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一)推动“双保工程”有效运转。部“双保工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 确各项重点任务的牵头负责单位,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加强情况沟通和信息交 流,加强检查和调研工作的统筹整合,加强对地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国家 土地总督察办公室承担部“双保工程”日常协调工作,建立同地方“双保工程” 具体负责部门的沟通联系机制。各督察局牵头,建立与省级政府和国土资源主 管部门的工作协同推动机制, 5月、9月分别召开督察区域 “双保工程” 推进会, 部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参加,检查督促主体任务完成情况,会商解决工作难 题。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双保工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