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地理组,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5第四章-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说出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说明一般工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条件。3、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4、说出一个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说明一般工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条件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教学思路:工 业 的 区 位 因 素 与 区 位 选 择工业

2、的 投 入土地、劳动力、资金、 能源、水源、原料、零 部件、产品工业三废主要工业区位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 主要因素五类工业区位选 择的主导因素通过鞍钢和宝钢主导 区位的变化认识到主 导区位因素变化及其 影响。给出一个工厂的 具 体资料,分析工厂选 址在这儿的理由?引导得出工业建设的目 的;工厂的投入和产出分 析;影响工业的区位要素 分析等通过分析“污染严重工业的 区位选择”图得出工厂布局 的影响因素。学时建议:1学时教法与学法策略1.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1) 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 2)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或

3、搜集相关资料,探究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进而绘出工业区位的思维导图。2. 工业布局的选择:(1 )阅读图像资料及案例,讲授或指导学生分析探究影响鞍山与宝钢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是什么,二者比较有哪些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 2)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比较不同案例工业区位的选择有哪些变化, 分析一个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和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得出如何正 确的进行工业区位的选择。课堂评价建议1、举例说明工业发展的目的。2、举例说明工业区位在工业布局中的作用。学会分析两个以上的工业区位案例。3、在学校附近选一个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加深理解工业区位因素选择原则和原因

4、。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能判断哪一类工业地域是自发形成的或是计划建设的。2、能分别说出发育较低和发育较高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工 业 的 集 聚 与 工<导1致r工业集聚结1果工业联系/工业地域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公共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钢铁、石油城、汽车等)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食品工业)教学思路:工 业 分 散 与 工 业 的

5、 地工业分散的原因工业的地域联系原料及产品运输 量小(电子工业)充分利用不同地 区区位优势(汽 车跨国公司)主要方式:现代 化运输方式及通 信技术手段分析得出工业联 系的理论观点给出具体资料,请学生分析工业 集聚的原因,说出集聚的理由给出具体资料,请学生分析工业 分散的原因及分散的理由学时建议:1学时 教法与学法策略1.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读图及案例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及案例,指导学生分析,或讲授工业 集聚过程、工业地域的形成,明确其概念和意义。 ( 2)讨论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教材提供的案例,或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探究影响 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明确工业集聚与工业

6、地域对经济发展的意义。2.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阅读图像资料及案例,讲授或指导学生分析工业分散及工业地域联系含义,并分析其 形成原因和条件。分析一个工厂与其它相关工厂联系的特点,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 2)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研究案例,或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探究工 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原因和意义。绘出工业联系的思维导图。课堂评价建议1、举例说明工业发展的联系。2、举例说明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原因和目的。3、选附近工厂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工业的集聚、分散及地域联系。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

7、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 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 让学生说出传统工业地 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2. 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状况, 说出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并探讨综 合整治的措施。3. 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说明新工业地 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4. 结合新工业地域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说出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2. 说出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说出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8、 难点:区位因素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传 统 工 业 区教学思路:代表性地区给出鲁尔区和案 例 分析,清楚传统工业 的含义给出意大利东北 部 新工业区案例分析, 学时建业区含义学时新 工 业 区传统工业区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美国硅谷发展状况,分析新工业区特点:时间、地点新、企业多中小型代表性工业:高技术工 业、传统轻工业I活动:我国辽中南工业 区综合整治分析北京中关 村科技园发展 特点与两个案 例的异同点工 业 活 动 对 地 理 环 境教法与学法策略:1. 传统工业区(1) 读图及案例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及案例,指导学生分析,或讲授

9、传统 工业区的含义、传统工业区的形成过程、发展特点,明确其在世界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面临的冋题和改进的措施。(2) 合作讨论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教材提供的案例,或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分组合 作探究影响传统工业区形成的条件、发展特点,明确其在世界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 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2. 新工业区(1) 读图分析讲授法:阅读图像资料及案例,讲授或指导学生分析新工业区发展条件和特 点。比较分析美国硅谷、意大利东北部新工业区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特 色,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2) 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生阅读图像资料、研究案例,或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探究比较 北

10、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与意大利东北部新工业区及美国“硅谷”在区位优势、发展特点、存在 问题方面的异同点。课堂评价建议1. 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与美国“硅谷”相比,区位优势、发展特点的异同点。我国的高 新技术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 对你熟悉的一间企业或工厂进行分析, 该企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有哪些不足?你有何 良策?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1、说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2、根据案例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组成

11、的交通运输网,分析布局的影响因素(有条件的学校模拟设计本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布局方案,简述设计理由)。3、结合案例(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调查身边的交通状况、聚落形态、商业网点的变化获 取身边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商 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难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 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1、知识结构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社会发展资源开发技术水平教学思路:学时建议:1学时教法与学法策略1. 主要交通运输方

12、式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读图表及景观图,归纳概括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正确选择合适的交 通运输方式。2. 交通运输布局(1)读图分析讲授:弓I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案例、地图及示意图,分析讲授交通运输布局 含义及影响因素。具体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北京和全国的铁路交通运输网图及图 5.3,让学生自 己分析出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交通运输网的基本形式、交通运输网的三个层次。明确现 代运输方式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通过点、线交织,形成不同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 ( 2 )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案例与地图,或利用学生搜集的相关案例,引导 学生讨论、分析、探究是交通布局的含义及影响因素,明确交通运输路线的

13、建设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具体方法:通过案例(南昆铁路、青藏铁路的建设),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影响交通 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区位因素主要是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因素等。通过南昆铁路、青藏铁路 建设的意义,理解交通线的建设对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课堂评价建议:1.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客、货运输方式。2. 结合具体案例(如南昆铁路的建设) 举例说明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及铁路建设 对当地的重大意义。3. 联系本地实际,进行调查当地交通布局的情况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指出当地交通运输 线路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提出个人的看法或撰写报告交有关部门。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14、变化的影响课标要求3、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4、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1、根据案例说明分析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因素;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难点: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影A交通运输网布局的变化影<联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思路: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准备:将教材 P86

15、的活动提前,活动中两个题目分别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把学生分成两组(甲组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乙组是居住在乡村的学生),课前一周内进行活动调查。(目的: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1. 甲组:调查所在城市的商业场所的布局,画好地图,课上展示。2. 乙组:调查本镇的集贸市场的分布,并列出乡镇赶集日的时间表格。复习导入本课: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处在不断的发展 变化之中。那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活动1:通过教材“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得出聚落的空间形态特点(呈条带状)及原因(沿交通干线扩展,进而说明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

16、要发展轴)。(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活动2 :通过分析“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说明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展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的形态变化。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身边的案例。案例可以来源于教师的收集或者学生调查收集的案例。(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交通条件发展变化使聚落空间形态发生变化)活动3 :通过分析“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案例,说明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衰落,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的形态变化。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身边的案例。案例可以来源于教师的收集或者学生调查收集的案例。(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交通条件的衰落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活动4 :通过分析“山区商业网点

17、示意图”、“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填表比较说明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分布位置的影响。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布置学生调查,通过调查的资料对比得出结论。(目的:通过案例分析,采用比较法说明交通条件对商业网点密度、分布的影响)活动5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分析说明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的发展与交通发展变 化的关系。(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交通条件与商业中心分布的关系)教师讲解(或学生自学)说明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并总结全课。学时建议:1学时 教法与学法策略1.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 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铁路

18、的修建对城市 形态发展的影响。指导学生分析“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案例,说明不同时期交通发展对城市 空间形态的影响。(2) 读图、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读图和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发展如何影响聚 落空间形态的,可补充案例(例如京杭大运河兴衰)说明交通兴衰引起聚落规模大小和形态的 变化。2 .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 读图分析讲授法:利用教材中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或讲授交通对商业网点分 布的影响。(2) 调查、搜集资料探究法:指导学生在学校附近调查商业网点分布与交通的关系,课上 利用搜集的资料,探究交通是如何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禾用我国的交通图来分析全国主要商 业中心的分布与交通的

19、关系。(3) 体验法:结合学生亲身调查,自己的亲身体验城市空间布局、 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变化。 课堂评价建议1. 用具体的实例或材料,分析比较某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 响。2.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布局、密度等的影响。3. 调查本地区交通的变化对本地聚落与商业分布的影响。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标要求1.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3. 联系“ 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

20、发展中国 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环境问题的差异。3、理解人类与环境相关关系的一般模式,从而理解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了解环境问题的 表现和分布。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并能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环境问题 和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5、养成应用各种图表和资料及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 教学内容安排课后活动:同家人共同协商:如何改变家庭生活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良行为,根据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制定?家庭生活行为规范?.学时建议:两学时。教法与学法策略1.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 分析讲授法:引导学生读图片和

21、案例,教师分析讲授归纳概括各文明时期的主要特点。工 业革命以来出现的人地关系的不协调等问题。(2) 合作探究法:弓I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案例与地图,或利用学生搜集的相关案例,弓I导学 生讨论、分析、探究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文明时期的主要特点。工业革命以来 出现的人地关系的不协调问题表现。2. 直面环境问题(1) 读图分析讲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地图及示意图,分析讲授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分布的地区,以及主要的表现。(2) 分析归纳法: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充分利用教材案例 进行归纳分析,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 (从表现、内容、原因以及危害)的系统归

22、纳。 (3 )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图像,或利用学生搜集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组 讨论、探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布的地区,以及主要的表现。3. 走向人地协调 可持续发展分析、启发讲授法:利用这是本节的核心概念是可持续发展 .要理解透透这一概念,首先 要理解提出这一概念的背景即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然后可以利用示意图理解人地关系,从而理解 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和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来理解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课堂评价建议:1. 用“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说明“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之间的 相互关系。2.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制定?家庭生活行为规范?。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标要求:1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 责任。学习目标:1. 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 了解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内容;3. 结合实例,理解循环经济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