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设计说明_第1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设计说明_第2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设计说明_第3页
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设计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爸爸花儿落了导学案设计说明在本课的课件中,除了题目爸爸花儿落了之外,我又加了一个副标题“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设 计用意可从“教材分析”和“板书设计”里体会到。下面我具体说说本导学案的设计意图:一、教材分析1、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八课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林 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本课叙述了主 人公英子在父亲的教育及生活的磨砺下成长的故事。2、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编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拣麦穗爸爸的花儿落了 童年童 稚记趣。3、单元目标解读这样说:“童年的趣事是难忘的,童年的回忆是多姿多彩的(童年)

2、也有成长过 程中的脆弱和坚强。 ”其它四篇都能体现童年的“趣事”或“美好” ,而唯独这篇没有体现这一点。由此我 们不难看出编者把它放在这一单元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其它四篇文章的过程中不但要感受童年的美 好,也要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会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4、很多老师都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放在对父亲形象的分析以及对父爱的赞美上。个人认为这偏离了 教材编排的初衷。“真情大爱”是第三单元的主题。作为本单元的篇目我觉得定为“童年成长”更恰 当。这也是我所选取的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点。二 、学情分析1、作为七年级学生,也算是告别了童年,开始步入了青少年时期,他们少了那种天真单纯、无忧无 虑,却多了

3、些多愁善感、脆弱叛逆。2、他们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但又似懂非懂,不能完全理解父母;他们懂得要面对困难和挫折, 但困难真的到来时,却又没了信心和勇气。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爱,要在被爱中学会爱他人。正确认识成长过程中的脆弱和坚强,拥有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真正懂得“成长就要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三、教学目标课本上对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这样要求 “要注意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体验”“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因此本课学习目标我做如下设定:知识目标: 能分析 “我”的成长过

4、程。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2、能运用勾画、批注等方法理解文本。情感、价值目标:1、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要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爱,要在被爱中学会爱他人2、 正确认识成长过程中的脆弱和坚强,真正懂得“成长就要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责任”。四、学习重点: 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分析“我”的成长过程。五、学习难点: “我”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识。六、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双色笔、导学案(二)教师准备:导学案、课件、多媒体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问题化,解决问题主体化即以练代讲模式。八、教学流程:五步导学: 1 、导入; 2 、明确目标; 3、学习实施(自主学习

5、、合作交流、巡视释疑、点拨提 升); 4、体验、表达; 5、课下练习九、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合作完成2、勾画、批注3、听说读写十、第一课时简述(一)情景引入(二)作者简介(三)阅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感知课文内容(四)眼前事和回忆事的概括。理清两条线索。(五)掌握记叙顺序及(插叙)作用。(六)标题含义及前后照应(七)综合练习(文学常识、字词、插叙作用)十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板书题目)(一)歌曲(城南旧事主题曲,也是文中毕业典礼上唱的骊歌)引入(2分钟)“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毕业的离别让英子流下了伤 心的眼泪。而文中还有另一种离别,那是生与死的

6、离别一一父亲的病危和离世。文中的英子是如何面对这 一切的呢?下面我们一同深入文本,共同探讨英子成长的心路历程。设计意图:通过设定特定的情境,在这种低沉的氛围中把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二)明确目标(1分钟)(三)学习实施学习任务一 (10分钟)1英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影响,文中父亲对英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呢?请用批注在文中概括出相关事件,或用勾画的方法勾画出相关语句(注意爸爸说过的一些话)并批注 你的理解。可使用“爸爸 ,让(使)我 。”的句式设计意图:1、让学生学会学习过程中的勾画、批注等研读课文的方法。2、出示句式,减小学生学习难度。3、让学生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

7、育的目的。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总结对于总结我想说的是:如果巡视过程中,学生完成的很好,就不再进行共同总结。如果有共性问题, 或多个小组都没能勾画出重点语句,老师会根据预设对全体进行适当指导。(以学定教,以下各环节基本相同)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不难看出,是父亲的教育和鼓励影响着英子的成长(板书教育影响)。下面我们完成自主学习二学习任务二1从上面的学习中,你能感受到是哪些美好品质的养成让我们看到了英子的成长?(5分钟)设计目的:1、检验学生对上个问题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2、联系学生自身,教育学生知道英子 的这些品质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应

8、该具有的。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总结;2、学习过程中优秀交流成果进行展示。解读: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同学们结合本组的勾画、批注,可以很快总结出诸如“要坚强、要敢闯、 要热爱生活、要重亲情”等关键词语。教师巡视过程中看各组总结情况,把握好学情,发现总结的比较正 确、全面的小组,并要求其进行展示。当然一个小组可能展示不完整,还需其它小组进行补充。相信集大 家之力,这个问题定能解决的很完美。过渡:这个问题处理完后,老师总结过渡到第2个问题。2、阅读P68 “我捡起小青石榴”到最后,勾画出体现“我”长大的语句。(3分钟)设计目的:此问题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找

9、到,只勾画即可。关键是老师的点拨,要告诉同学们,从这些语句中, 我们可以看到英子对自身也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必须“长大”才能承担起家庭的重任。通过这 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进行自我认识”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对于这个问题,老师要进行必要的总结) 师总结:毕业离别,“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 ”而亲人永别,“我”却没掉一滴眼泪,这不是无情, 而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从这些语句当中,我们能感受到,我们的小英子真的长大了。(板书责任担当)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归纳出英子的成长经历吗?下面我们进行“合作完成”

10、环节。合作完成(3分钟)小组合作归纳英子成长的历程:(5分钟)设计目的:系统化前面所学内容。总结英子成长的三个方面。前面三个问题是“分”,这个问题是“总”教学方法:本环节直接进行合作,让学生能从前面三个问题中总结出本题答案。处理方法:教师结合巡视情况总结学生合作完成情况。并出示问题答案让学生参考。教师对内容总结,通 过总结,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师总结:第一个问题,“爸爸的教育和激励的影响”。第二个问题,“在生活的经历中养成了许多美好品质”。第三个问题,“能自我认识并在生活中学会了担当”。学习总结(3分钟)用一句话总结你学习本节课的感受,并在小组间进行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本环节,对本课有

11、一个总的回顾和思考,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次体会“正确的认 识自我”也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习方法:此环节自主完成,达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体验” 效 果即可。师总结: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亲人的严格、期望和关爱。在爱与被爱中,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报答。2、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长大,成长更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3、 小英子“不再是小孩子了”(板书这句话),同学们,你长大了吗?( 板书成长)并引入第四个导学环节(四)体验与表达 (10分钟)回想我们的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付出了多少艰辛和不易,甚至委屈和泪水啊。同学们,当你学会

12、 了理解和报答,明白了责任和担当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现在老师请你们写下你最想对父 母说的话,回家读给我们的父母听。我想他们一定会对你说“我儿子(闺女)真的长大了!”设计意图:1、在前面知识学习、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完成本写作任务。更深一层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感恩和报答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要承担责任,付出行动的。2、作文想要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作文写作也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设计本次小习作, 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如何写出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处理方法: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同学们写这个小作文难度应该不是很大,老师给不超过8分钟的时间,静等同学

13、们去写。由于水平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可能完不成(当然都能完成最好),为了使课正常进行,老师也必须打断。但后面会留出时间,没完成的可以继续完善。8分钟后进入下一环节同学们:生命如花,纵使多情而美丽,总有一天,它会无奈地凋谢,殒落枝头。但一个飘香的灵魂却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永远绽放在另一个心灵之中,在那里继续散发阵阵幽香。下面,老师送给同学 们一首歌曲,伴着歌声,默默念出你刚刚写给父母的话,如果没写完的同学,可以伴着歌声继续去写。我想,不管你有没有写完,你的心灵都会在歌声中得到另外一种升华。(播放歌曲可怜父母心)(3分钟)老师总结并引入下一个环节: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既有知

14、识方面的也有成长方面的。下面老师留一个课下练习,希望你们能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完成它。你们每天的进步,不 断的成长也要让老师感受到啊。(五)、方法运用、课下练习(2分钟)文中并没有直接说父亲的病危以及离世,而是把它隐含于其中(这在文学作品中叫做“伏笔”),你能勾画出来,并作简要批注(体现或说明或预示了什么)吗?(完成后整理在作业本上)例:(P61)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一-“喉咙肿胀着”说明了父亲的病已经不轻了。小知识:“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 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 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在戏剧创作中有称伏线。设计意图:1、此文处处伏笔,事事照应,使文章结构井然,同时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