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_第1页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_第2页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_第3页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_第4页
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复习议论文阅读九年级语文组张海军刘永军整理(共 4 课时)【考纲要求】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2、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知识点梳理】议论文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一、 论点 :是议论文的作者对所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中考内参 )1、分清论题和论点。2、注意论点的位置:头尾、自己概括。3、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能统摄全文、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二、 论据 :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中考内参P107)1、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2、

2、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三、 论证: 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见中考内参P107)1、举例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3、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4、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四、 结构、层次 :1、 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2、常见结构:总分式、层进式3、理清层次的方法:先了解各段内容, 归纳段意; 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最后弄清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论述层次。【考点分析】议论文阅读题就考查内容而言主

3、要有:11、对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把握论点的三方法审清题目。 有的题目就是文章的论点, 有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 但是表明了文章的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找中心句。议论文往往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提炼归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进行概括。2、对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及作用论据类型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 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基本题型 1

4、:作者为了证明××论点,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属什么类型?基本题型 2:作者使用××论据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作者使用××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者使用××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3、对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

5、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借助浅显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基本题型: 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 这一段(一句) 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 (论点),显得××(好处)。(具体见中考内参P107)4、对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2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答题格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结合上下

6、文内容分析)。5、议论文的结构层次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基本题型: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格式: 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6、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基本特点: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基本题型: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和形象生动性。基本题型: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

7、倒?答题格式:解释词语的含义;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典例详解】【典例详解】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海外媒体如是说。在震中,他们是把生机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老师;在震后,他们是趟过湍急的河流通报险情的勇者;在营救中,他们又是组织有序冲锋在前的志愿者。中国的“80 后”“90 后”们,以自己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赞叹。其实在我看来, “不自私”并不足以形容年轻一代在这段时间中的诸多动人行为。准确地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勇于承担的一代,是爱他人、 爱社会、爱祖国的一代。从救灾前线传来的消息

8、说,灾区到处都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和人民子弟兵一样,“青年志愿者”也被灾区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如果把这次地震比作一次考试的话,中国的年轻一代考试合格!他们有能力承担起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因为证实了这一点而充满希望。今天,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令人欣慰的,也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当今世界呈金字塔结构,少数的发达国家位居塔尖,中等收入的国家位居塔腰,发展中国家位居塔底。在一个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体制下,穷国的精英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进入发达国家的塔尖,使自己率先享受3发达国家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最终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和财富总是向发达国家转移,结果是发达国家越来

9、越先进,发展中国家被永远“锁定”在金字塔的底层。这种格局就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在追求个人成功之时,把爱国主义作为一条底线,不能放弃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培养。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的年轻一代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被人怀疑的。有学者统计,近30 年来,中国流出智力人才 100 多万,只有 20%的人学成后返回祖国,大多数成了发达国家的成员。中国付出大量的教育资源所培养出来的智慧之果,被人家轻松摘取。更有一些中国的企业家,一边在国内赚钱,一边向国外转移资产,很多都成了外国公民。但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以及稍早一点海内外华人(如残疾青年金晶等)为了保卫

10、奥运圣火而展现出的爱国热情,把这些担忧冲淡了人们深信,在关键时刻,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可以冲得上去,顶得住,担得起的!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 80 后”“ 90 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24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0 后”“ 90 后”们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怎样的一代人?( 4 分)( 1)中心论点是( 2)他们是25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既是第段的论点,又是第段论据的理由是什么?(2 分)26第段画浪线的句子有人认为应删除掉,你同意吗?为什么?(2 分)解析:第24 题的第 1 小题是对文章论点的概括。一篇文章的论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提出,当然,也有个别文

11、章的论点安排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要求我们进行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出,即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80 后”“90 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第2 小题是对“ 80 后”“ 90 后”中国年轻人精神和4特点的总结,可以用“不自私”来整体概括,也可以以感性的语言进行分析,结合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来概括。第 25 题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具体的分析, “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这句话是在海外的媒体中提到过的,因此在这里可以充当道理论据,此外,这句话也是对第一段描述内容的总结,第一段向我们具体描述了在地震发生前后,中国年轻人的表现,结合他们的

12、行为,作者得出了“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这样的结论,因此,这句话也可以当作论点来理解。第 26 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表示同意,也可以表示不同意,结合自己的具体想法来作答,但要说出理由,注意语言的流畅和严密。参考答案:24( 1 )中心论点: “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 。或“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 80后”“ 90 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2 分)( 2)他们是不自私的一代( 1 分);勇于承担、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一代(1 分)。25 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是论点是因为它是对第一段的概括,它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是论据是因为它又是海外

13、媒体的见解和主张,是证明作者观点的理论论据,它从理论上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26 ( 1 )同意。删除掉使行文显得简洁、流畅,作者的思路更加清晰。(2 分)( 2)不同意。因为它与第段的观点至形成对比,从反面证明了中心论点。(2 分)【考题预测】我能行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 不迷信权威, 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

14、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5“我能行” ,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 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我能行” ,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 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 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 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 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但是,。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 ”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是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 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 第段作者运用和的材料作论据,证明了。3. 第段中画线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