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教学设计_第1页
《方程》教学设计_第2页
《方程》教学设计_第3页
《方程》教学设计_第4页
《方程》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程 课题(学科和年级) 五年级数学 方程 教材简解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 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 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数学 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标预设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 理解方程的含义, 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 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 验,增强学好数

2、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设计理念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一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以“从等式到 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为理念,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突出方程的 意义的教学, 让学生加深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 关系。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T观察比较T得出概念T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 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思路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

3、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 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因此,首先让学 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 符合学生的认知 特点。然后在天平图下方呈现 “=”,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 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在教学第 1页的两道例题时, 让学生陆续写出了等 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 让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 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 并通过“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理解

4、等式与方程这两 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即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在练习设计上,通过看图列方程、判断等题型,独立思考、小组全班交流等 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体会 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准备。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1. 出示例 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2. 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提问:你看懂了什么?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 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 100 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追问: 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 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

5、语言描述两边 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 50+ 50 = 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进一步启发:天平除了可能平衡, 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呢?你又能得到怎样 的式子?二、认识方程1. 出示例 2 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 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2. 出示完整的天平图。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100 )追问: x 表示什么?介绍:

6、人类能够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 长的过程。 数学史料 1 700 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在 测圆海镜 中首次应用了“天 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 14 世纪初,朱世杰在四元玉鉴中又创立 了“四元术”,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次飞跃。3. 依次出示例 2 第二、三幅天平图。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 + 50= 150, x + 50 V 200。4. 出示:2x = 200。提问:根据这个式子, 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 1 页例 2 的第四幅天平图。5

7、. 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 在黑板上集中呈现 5 个式 子的卡片:50 + 50 = 100 x + 50> 100 x + 50= 150x + 50 V 200 2x = 200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 再在 小组里先说一说。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 将式子分类。 指出: 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 分

8、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 连接的,都不是等式。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50 + 50 = 100 x + 50> 100x + 50 = 150 x + 50v 2002x = 200 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 x 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 x 表示未知数。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 列:50 + 50=100是否含有未知数x + 50=150x + 50> 100x + 50v 2002x = 200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

9、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 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 请观察这几类式子, 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6观察对比,深化认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式子,叙述:有的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有的不含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有的不含未知数 是 等式;有的含有未知数是等式。像这一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数学上称为方程。 (板书:方程概念)人类探 索方程,历史源远流长。 数学史料 2 最早的方程,记录在古埃及的纸草卷中。最早

10、的方程组则记 录在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 1637 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 x、y、z 等字母表示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6. 完成“练一练”第 1 题。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 + x = 16 ; 36 - 7= 29 ; 60 + 23 > 70 ,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对“ 60 + 23 > 70 ”做出判 断后,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类中)出示第 1 题的其他式子, 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 式。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既可以用 x 表示,也可以用 y 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7. 引

11、导学生观察 8 道式子,探索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反思: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两名学生汇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课件结合“练一练”第 1 题进行动 态演示: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 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 将方程式画 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出现文字“等式”与“方程” , 如右图: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 理解: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 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小结:数学家是用集合图来描述的, 等式与方程之间是包含和包含于的关系。 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所以说: “所有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

12、一定是方程。 ”8. 完成“练一练”第 2题。 学生写一些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三、巩固概念,明确意义,体会方程思想1. 写方程。教学“试一试” 。 出示“试一试”(图略)。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再列 方程。2看图列方程 课件呈现:“练一练”第 3题。 启发:要想深刻地认识方程的特征,还需要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具体应用。生看图列方程。小结:我们发现,当存在相等的数量关系时,就能用方程来描述。因此,方程的实质是“等号左右两边所描述的两件事情是等价的”3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课件呈现:“练习一”第 2 题。 引导: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等量关系,怎样用方程表示呢? 学生说数量关系列方程。小结:我们发现,当理解了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它确定未知量和已知量 后,就能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因此,方程的深层含义是“把未知量和已知量联系 起来的等式模型”。四、总结拓展,感悟经典1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方程,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