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试卷评讲的方法与技巧_第1页
高三物理试卷评讲的方法与技巧_第2页
高三物理试卷评讲的方法与技巧_第3页
高三物理试卷评讲的方法与技巧_第4页
高三物理试卷评讲的方法与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物理试卷评讲的方法与技巧摘要: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试卷的评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成功的试卷评讲,能够巩固和内化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维和技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能减轻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笔者从事高三物理教学十余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试卷的评讲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从十个方面对试卷评讲的方法和技巧作了较为祥尽的总结,现写出来与同行共勉,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借鉴和帮助。关键词:试卷评讲;方法和技巧;十项措施高三物理试卷的评讲,是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在巩固内化知识,反馈教学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试卷评讲也是

2、查漏补缺、矫正错误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成绩的捷径。成功的试卷评讲,不仅能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繁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培养他们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也能使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避免掉入有量无质的题海之中。笔者从事高三物理教学十余年,认为教师在评讲试卷的时候若能做好以下十个方面,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评错答以防重蹈覆撤在物理试卷的评讲过程中,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是评讲的重点。教师在批改完试卷后,要认真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是知识缺陷,还是理解错误;是粗心大意,还是老师讲课的疏漏。只有找到了学生出现错误的症结所在,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切中要害,

3、才能避免学生以后“故伎重演,重蹈覆辙”。而学生对做错试题的处理,最好的方式是建立错题集,就是将自己每一次考试中做错的题剪辑起来,将这些题目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的分析和订正,并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的原因,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领悟解题思路。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及时补救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为以后的复习起到警醒的作用,这是很多考试成功学生的一个有用的方法。错题剪辑可以做成以下表格形式:例 题错 解错 因正 解例1如图甲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环形线圈,共轴并靠近放置,A线圈中通有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流,则( )A.t1时刻两线圈间的作用力最大B.t2时刻两线圈间的作用力最大C.t1到

4、t2时间内两线圈相互排斥D.t2到t3时间内两线圈相互排斥 因t1时刻A线圈中的电流最大,所以两线圈间的作用力最大,故A正确;或t2时刻B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最大,所以两线圈间的作用力最大,故B正确。错选A是因为只考虑到A线圈中的电流最大,而忽略了此时B线圈中无感应电流;错选B却只是考虑了此时A线圈中电流变化率最大,在B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最大,而忽略了此时A线圈自身的电流却为零。所以本题错误的根本原因是顾此失彼,思维不严谨。线圈A中通有正弦电流时,线圈中产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磁场,此磁场亦穿过线圈B,所以B中有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磁通量,线圈B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该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t1时刻线圈B中磁通

5、量变化率为零,A、B间无磁场力;t2时刻线圈A中电流为零,A、B间无磁场力,故选项A、B均错误。t1到t2时间内,线圈B中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知线圈B中产生与线圈A中电流方向相同的感应电流,线圈A、B相互吸引;t2到t3时间内,线圈B中磁通量增加,线圈B产生与线圈A中电流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线圈A、B相互排斥,故选项C错误,D正确。2讲经典夯实基础知识经典题,简单地说就是指一类比较常见的,但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题目。经典题之所以能够成为广大教师百讲不厌、引以示范的例题,就在于它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等方面有很好的功能

6、。教师在进行经典例评讲时,要充分发掘经典题的潜在功能,进行创造性的拓展、引伸和变化,使学生逐渐掌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触类旁通的能力。经典题在高考中出现在的几率是很大的,一般可以占到30%左右,如2008年全国I卷的14题平抛运动物体落在斜面上与斜面夹角的计算;15题由弹簧处于压缩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16题根据波形图判断两质点的振动情况;18题根据原子衰变规律判断衰变过程中质子和中子的数目的变化;20题根据B-t图象判断线圈中的i-t图象;21题比较红、蓝两种单色光通过玻璃的时间等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题型。3讲建模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物理习题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物理模型,确立物理模型的过程叫“建

7、模”。模型化阶段是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模型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物理问题解决的质量。物理问题模型化能力是指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依据物理情景而确定研究对象,抽象研究对象的物理结构,抽象研究对象的过程模式的能力。模型化能力首先表现出能依据物理情景的描述,正确选择研究对象。一般而言,物理情景中涉及多个物体,每个物理都有可能成为研究对象,而能否成为研究对象只能是依据习题提供的物理条件从合理性角度确定。建模可以分为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如一些经典习题的物理情景在我们的思维中有过经验,已经形成了经验的物理模型,故而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会直接应用经验的物理模型而取代物理问题的模型化过程,这就是

8、直接建模法;而间接建模法是指物理情景的描述不能使人阅读后在大脑中直接形成时空图象的,而是要经过人的再思维加工,然后才有可能形成时空图象的建模过程。常见的建模方法有:借用传统的经典模型;将复杂的物理场景整合后类比成常见模型;将陌生的、抽象的模型转化为具体的熟悉模型;虚拟模型,即假设或想象出某种虚拟的东西,然后再针对具体问题应用具体规律加以求解。下面举例说明: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长为 的绳悬挂静止,一个质量为m的子弹击中木块,并随之一起运动,求子弹以多大的速度击中木块,才能使绳在木块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绷紧。分析:此题的物理情景比较清晰,考察的知识点明确,稍加分析就可以得到两种经典模型:

9、一是作完整的圆周运动,能通过最高点;二是作摆动,最高点不超过悬挂点的水平面。如果能够在审题过程中捕捉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建立正确模型,此题就迎刃而解了。例3.如图所示,在无限大接地金属板上方距板d处有一正点电荷,电量为Q,求金属板表面P点附近的场强大小(QP垂直于板面)。分析:这是一个按常规的求解思路很难解决的问题,P点的场强应为点电荷Q与板上感应电荷在该处产生场强的叠加,而学生不会计算板上感应电荷在P点的场强,所以用现有公式去叠加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注意到电场线与金属板表面垂直这一特点,联想到等量异号电荷电场模型,这样感应电荷在P点的电场,可等效地由图中-Q在该处产生的电场来替代,则很快

10、可求出P点场强为 。该例题是一道将生疏的模型转化为经典的模型的问题,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二者的相同之处,从而进行联想解题。例4(2008年全国理综I卷)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6m,空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9×10-3kg/mol,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Pa。利用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地球表面的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 )A4×1016m3B.4×1018m3C. 4×1020m3D. 4×1022m3分析:这个题目要估算地球表面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乍一看,好象无从下手,但是细一想,要知道地球大气在标准状态下

11、的体积,就必须知道地球大气的总的摩尔数,而要知道摩尔数则又要知道地球大气的总质量。所以本题的实质就是求地球大气的质量问题。地球大气的总质量可以建立这样的虚拟模型:假设地球表面上面积为S的上方有一圆柱体空气柱,则有P0Smg,所以大气的总质量 ,至此,问题得到解决。4讲优解培养创新能力同一道物理题目,解法不尽相同。如果在解答过程中能够选择最优化的解法,往往能够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因此,教师在评讲试卷时,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不仅要讲解常规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殊解法,更要予以重视。所以,教师要强调在订正过程中应重在解法的领会,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

12、识的得失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让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训练中体会最优解法的精妙之处。例如2008年全国理综I卷的23题:例5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作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解法一: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O与A间的距离为s,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的时间均为t,则有:解法二: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O到A的时间为t1,A到B与B到C的时间均为t,则有:由以上两种解法我们可以看出,同一道题目,当我们的思路不同,采取的解题方法不同时,所造

13、成的复杂程度真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平时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优化的解题方法,以节省宝贵的考试时间。5讲新题增强应变能力高考试题很少有陈题出现,大多数题都是所谓的新题。每年高考中,总会出现一定数量的新题。这些题设计新颖独特,将所要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融汇于一个全新的物理情景中,而这些情景是我们平时在训练时很少见到的。所以教师在评讲试卷时,要尽力搜集各种资料上最新出现的题目,特别要关注与生产生活、最新科技发展相关的题目,同时要自己编写一些新题。其实新题只是穿了一件华丽的外衣罢了,学生见识多了,自然能擗开现象,抓住本质。例6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嫦娥一号”

14、探月卫星的路线简化后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 ,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均可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求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 。分析:这是一道以最新科技为材料的的“新题”,介绍了“嫦娥一号”从发射到工作的一系列过程,但我们分析题意后发现,其实题目的要求就是考虑卫星绕地球和卫星绕月球作圆周运动的两个过程,所以,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本质”,这道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6讲共性和个性培养联系观点高三物

15、理复习过程中,要将学生零碎的知识点梳理成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那么在评讲习题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从某一个题目的“个性”拓展为一大片题目的“共性”,这样学生可以从一个掌握一个题目的解法而知晓一类题目的解法,可以避免学生沉浸于题海中而不能自拔。例7质量为M的水平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右端固接一轻弹簧,左端放一质量为m的铁块。现给铁块一初速度0使其向右运动,压缩弹簧后又被弹回,恰好又能到达板的左端。求: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之比。分析:此题是动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关系的综合题,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弹性势能最大时和铁块返回到左端时,铁块和水平板具有相同的速度,所以产生的热能应该是最大弹性

16、势能的2倍。在习题评讲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具有共性的问题归纳总结,如下表中的实例:7讲拓展和延伸培养举一反三意识考试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但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和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往往使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实际上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但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即对某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或把几个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等。这种训练

17、立足于基础,不刻意求难,注重循序渐进,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被拓展开阔起来。例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地面上放置一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圆弧槽,槽的质量为M。现从左端槽口处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球能否上升到右端槽口B处?分析:此题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解答的一个常见题型。抓住小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球与槽有共同速度,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得:0=(M+m),再由机械能守恒得:,由以上两式解得:h=R。所以小球恰好能上升到右端槽口B处,且此时系统的速度都为零。以此题为原型,我们可以拓展和延伸为以下一些问题: 8讲思路和方法寻找解题“突然口

18、”教师在讲评试题时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又是最佳解题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此外,教师的思路和方法要符合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现状,因材施教。否则,将会曲高和寡、对牛弹琴。例9水平面上有一长为l1 =13cm的铝板,铝板的A、B两端各有一个挡板,两挡板间的距离l2 =12cm,铝板的质量为m=200g,在铝板上放一质量与铝板相同的铁球,其直径d=2cm,设铁球与铝板间是光滑的,而铝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开始时铁球紧贴B端挡板,铁球与铝板都是静

19、止的,如图所示。现突然给铝板一个水平冲量I=1.5N·s,方向沿着A到B,设铁球与挡板碰撞过程中没有动能损失,且碰撞时间极短。求从铝板开始运动到铁球与铝板均又恢复静止的过程中,铁球与铝板两端一共碰撞了多少次?分析:当铝板获得向右的速度时,由于铁球与铝板间光滑,铁球保持静止状态,铝板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当铝板与铁球碰撞时,由于碰撞时间极短,故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且无能量损失,故碰后速度交换,即铝板静止,铁球匀速运动,与挡板碰撞后,铁球又静止,铝板又开始运动,重复上述过程。当某次铁球与挡板碰后静止,而铝板在运动过程中与铁球碰前速度为零,整个过程结束。根据以上分析,系统动能仅在铝板

20、运动过程中损失,铝板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恒定,不难求出总位移s,而铝板每运动ll1-d 的距离,铁球即与铝板前后挡板各碰撞一次,考虑到铝板是先运动后碰撞,故碰撞次数为 .9讲实验拓展应对设计性实验高中物理试卷一般都有实验题,试卷的实验题目设计大部分都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但又比课本中的实验有所加深、提升和变化。因此在进行实验题的评讲时,不仅要重视基本实验的复习,对所做过的实验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进行归类和总结。而且要拓展一些以熟悉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在一个新的实验背景下灵活应用的问题,比如对课本实验进行变化改变实验条件、利用新的实验器材、测量某

21、个物理量或验证某个物理规律,另一种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全新的实验,测量某个物理量或验证某个物理规律。比如05年全国理综I卷实验的第2小题,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题就是改变实验条件,但利用与课本学生实验相同的实验原理:所给实验器材中电压表的量程小于电源的电动势,所以不能直接将电压表并联在电池的两端,而要通过题目中所给的一个定值电阻与电源串联后再并联,这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使很多学生马失前蹄。原因就是平时做实验题时缺少拓展和延伸,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对。所以教师在评讲实验试题时一定要加以引导,千万不能就题论事,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方位地对试题或实验情景进行改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

22、应对设计性实验的能力。再如2008年全国理综I卷实验的第1小题是利用阿特武德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个实验题所利用的实验原理与课本上学生实验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完全不同,所使用的实验器材也有天壤之别,而且它的提问也是别出心裁。同年实验的第2小题要计算改装电压表的内阻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这道实验题是将“电表的改装”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两个实验综合在一起,但实验的原理和所使用的器材与这两个实验也是大相径庭的,而且还要利用一表两用,即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可以当用小量程电流表使用。要完成这些实验题,如果教师在平时评讲实验习题时不加以拓展和引申,学生不注意强化训练,是很难应对这些高考实验题的。10评规范答题增强得分意识高考计算题解答明确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这实际是对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