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与维护论文_第1页
组装与维护论文_第2页
组装与维护论文_第3页
组装与维护论文_第4页
组装与维护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脑组装与维护系 部: 机电工程系 班 级:09电气班姓 名:洪伟学 号:0901050011 电脑的选购 影驰9800GT+中将显卡基于55nm工艺的G92显示核心,拥有112个流处理器,支持DirectX 10特效与Shader Moder 4.0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该显卡还拥有双BIOS、电压跳线玩家等功能。非常具有人性化。 影驰9800GT+中将版显卡采用了核心与显存部分独立供电设计,并且使用外接6pin电源接口辅助供电。供电部分使用了高品质日本化工固态电容和全封闭贴片式电感,为系统稳健运行和超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影驰9800GT+中将版采用了涡轮散热器。散热器几乎覆盖了整块PCB板,

2、不但为核心提供了良好的散热,同时也能将显存的热量带走。影驰 9800GT+中将版采用了0.8ns DDR3显存,相比同类别产品性能更加强悍,影驰9800GT+中将版板载了大容量的三星原厂512MB显存颗粒,构成了512MB/256bit规格,核心/显存频率为650/2200,大幅超越了9800GT公版。 电脑的组装2.1电脑组装前的准备 准备工具1螺丝刀在装机时要用两种螺丝刀,一种是“一”字型的,通常称为“平口改锥”;另一种是“十”字型的,通常称为“梅花改锥”。应尽量选用带磁性的螺丝刀,这样可以降低安装的难度,因为机箱内空间狭小,用手扶螺丝很不方便。但螺丝刀上的磁性不能过大,以免对部分硬件造成

3、损坏。磁性的强弱以螺丝刀能吸住螺丝并不脱离为宜。2尖嘴钳主要用来拔一些小的元件,如跳线帽或主板的支撑架等。3镊子主要是在插拔主板或硬盘上的跳线时使用。 4万用表:检测电脑配件的电阻、电压和电流是否正常,以及有电路问题时需要使用万用表。万用表分为数字式万用表和指针式万用表两种类型。数字式万用表使用方便、测试结果全面直观、读取速度迅速。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的精度高于数字式万用表,但它使用起来不如数字式万用表方便。其外形分别如2-1图所示: 图2-1 5 清洁剂主要用于对接触不良或灰尘过多情况的处理,通过清洗可提高元件接触的灵敏性,能够解决因灰尘积累过多而影响散热所产生的故障。 6 清洗盘用来清洗光驱、

4、软驱,可清除因光头和磁头太脏所带来的读盘能力下降等故障。 7 吹气球、软毛刷和硬毛刷用于在维修电脑的过程中清除机箱内的灰尘,以解决因灰尘过多影响散热所产生的故障。其外形分别如2-2图所示。图2-2准备电脑配件组装的注意事项1.静电 : 几乎所有的电脑配件上都带有精密的电子元件,这些电子元件最怕的就是静电。因为静电在释放的瞬间,其电压值可以达到上万伏特,在这样高的电压下,配件上的电子元件有可能会被击穿。释放静电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触摸大块的接地金属物品(如自来水管),或者戴上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手套的外观如2-3图所示。 图2-32.不要连接电线:在组装过程中不要连接电源线,也不要在通电后触摸机箱内的

5、任何组件。3.轻拿轻放物品:对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盘。5.防止出现短路现象:像主板、光驱、软驱、硬盘这类需要很多螺钉的硬件,应将它们在机箱中放置安稳,再对称将螺钉安上,最后对称拧紧。安装主板的螺钉要加上绝缘垫片,防止主板与机箱短接。6.拧紧螺栓的松紧度:在拧螺栓或螺帽时,要适度用力,并在开始遇到阻力时便立即停止。过度拧紧螺栓或螺帽可能会损坏主板或其他塑料组件。 2.2 电脑组装流程图解 图2-4组装电脑的具体操作如下。(1)打开机箱盖。 首先,打开机箱的外包装,你会看见很多附件,如螺丝、挡片等。然后取下机箱的外壳,如2-4图所示。(2)安装电源。 把电源放在电源固定架上,使电

6、源后的螺丝孔和机箱上的螺丝孔一一对应,然后拧上螺丝,如图2-5所示。安装完成后的状态如图2-6所示。 图2-6 (3)安装主板。 当电源安装好了以后,即可开始安装主板。主板的安装可参考第2课的相关部分。安装主板和固定好后的主板分别如图2-7、图2-8所示。(4)安装CPU和散热风扇。图2-7 图2-82.3 安装Intel CPU 目前Intel的CPU都采用Socket插槽,它是方形多针角零插拔力插座,插座上有一根拉杆,在安装和更换CPU时只要将拉杆向上拉出,就可以轻易地插进或取出CPU芯片了。安装过程的具体操作如下。(1)将CPU插座的拉杆拉起来,如图2-9所示。 图2-9 图2-10(2

7、)将CPU的缺口对准CPU插座的缺口后缓慢地插入,如图2-10所示。(3)确认CPU完全插入了CPU插座,并且CPU针脚无弯曲,如图2-11所示。 图2-11 图2-12(4)待CPU插座完全插入后,将CPU插座的拉杆压下,使CPU和插座紧密接触,如图2-12所示。(5)在CPU上面涂抹适量的硅胶,将CPU散热风扇放在CPU表面,确认和CPU接触良好,如图2-13所示。 图2-13 图2-14(6)将CPU散热风扇的扣具扣在CPU的插座上面,并观察散热片是否与CPU接触良好,防止散热效果不良,如图2-14所示。最后将CPU散热风扇的插口插在主板上。2.4 安装内存条(1)将内存插槽两边的锁扣拉

8、起来,如图2-15所示。 图2-14 图2-15 (2)在内存下边缘左右有不对称的缺口,安装时应将它们对准内存槽上相应的槽口,均匀用力向下压,使内存槽两侧的锁扣要紧扣内存,如图2-16所示。(3)当内存的“金手指”完全插入内存插槽后,将内存插槽两边的锁扣紧扣住内存即可,安装完成后如图2-17所。 图2-16 图2-172.5 安装硬盘 (1)将硬盘从机箱内部插入硬盘托架,如图2-18所示,并尽量保持硬盘的平稳。 图2-18 图2-19 (2)用螺丝拧紧硬盘的螺丝口,使硬盘固定在硬盘托架上,并且硬盘不能出现晃动,如图2-19所示。(3)将硬盘的数据线一端连接在硬盘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板的IDE插槽

9、上,如图2-20所示。 图2-20(4)将电源插头连接到硬盘,如图2-21所示。 图 2-212.6 安装光驱 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正确识别出光驱,因此安装光驱只需要将光驱固定在机箱里,连接上光驱的数据、电源和音频线即可。 (1)拆开机箱前面的挡板,将光驱从机箱前面挡板空处插入,如图2-22所示。 图2-22 图2-23(2)使光驱的前部和机箱前部在同一水平线上,确定光驱在机箱内部摆放平稳,然后拧紧螺丝,如图2-23所示。 (3)将光驱的数据线一端连接在光驱上,另一端连接在主板的IDE插槽上,如图2-24所示。 图2-24 图2-25(4)将电源线和光驱连接好,如图2-25所示。2.7

10、 连接线缆在安装好了CPU、内存等部件后,还需要将主机内的线缆进行连接。需要连接的线缆有PC喇叭信号线、机箱电源指示灯信号线、主机启动信号线、复位启动信号线和硬盘信号工作指示灯信号线。具体连接分别如图2-26、图2-27、图2-28、图2-29和图2-30所示,连接好后如图12-31所示。 图 2-26图2-28 图2-27 图2-29当安装好了主机内的所有部件和连接好线缆之后,就可以装上机箱盖了。安装机箱盖的具体操作如图2-30所示。 图2-30 图12-312.8连接外部设备 当连接好了主机内的部件之后就可以连接外部设备了。连接鼠标、键盘的具体操作如图2-32和图2-23所示。 图2-32

11、 图2-33 还需要连接显示器和音箱等其他外部设备,显示器的安装很简单,只需要把显示器的电源和市电插座连接好,再把显示器的信号线和主机上的显示输出信号线进行连接,然后拧紧D型插座的螺丝,使其固定紧即可,连接显示器和音箱的具体操作如图2-34和图2-35所示。 图2-34 图2-35 最后将主机电源线连接上,如图2-26所示 图2-36 计算机系统安装过程为如何重装xp系统图解一、准备工作:1.准备好Windows XP Professional 简体中文版安装光盘,并检查光驱是否支持自启动。2.可能的情况下,在运行安装程序前用磁盘扫描程序扫描所有硬盘检查硬盘错误并进行修复,否则安装程序运行时如检查到有硬盘错误即会很麻烦。3.用纸张记录安装文件的产品密匙(安装序列号)。4.可能的情况下,用驱动程序备份工具(如:驱动精灵 2004 V1.9 Beta.exe)将原Windows XP下的所有驱动程序备份到硬盘上(如F:Drive)。最好能记下主板、网卡、显卡等主要硬件的型号及生产厂家,预先下载驱动程序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