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学习情境_第1页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_第2页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_第3页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_第4页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叶小娜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关键词:创设 学习情境 学习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

2、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数学学习情境的几点粗浅的体会:一、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则需疑”。“怀疑”是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有效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学生在有趣的、现实中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习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

3、的兴趣。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编制或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使问题寓于其中,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动机。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路子。教师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一年级的“小统计”一课,教材安排是这样的:今天大象过生日,来了不少小动物祝贺;接着要求统计各种花的朵数;再是练一练统计喜欢吃水果的人数。有位教师就把这三个数学环节编成一个故事:今天大象过生日,小动物们来祝贺,

4、他们给大象送来的礼物是各种颜色的鲜花,大象招待小动物的是各种好吃的水果。最妙的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森林里长着一颗神奇的果树,上面有西瓜、苹果、香蕉、桃子等,你喜欢什么水果就去摘吧!”这不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交流讲讨论中,而且整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兴趣浓厚,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小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更感兴趣。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数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

5、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从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使其处于想知而未,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能唤醒学生的探索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播放动画课件,小狗和小白兔进行比赛,小狗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白兔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白兔获胜,小狗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地对情境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要看比赛公平不公平,实质上就是看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是不是一样长,小狗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

6、,小白兔的路线是圆的周长,这方面的知识以前没有学过,出于对问题的好奇,学生深深的被问题所吸引,从而陷入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可见,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旧知去进行新知的探求,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尝到跳一跳“摘苹果”的甜头,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二、 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新课程倡导新的教与学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做数学”,要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在情境中的数学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教学中

7、,教师创设活动化情境,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探索,重视教学过程中有关活动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尝试,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那如何创设活动情境呢?1、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创设游戏情境,能够寓教于乐,增强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通过创设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

8、动之中,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盎然,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调动学习兴趣。如设计比一比、玩一玩、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狼子野心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教师创设了“购物”的游戏情境。在教室的四角模拟了小超市的场面:设有“文具部”、“玩具部”、“水果店”、“饮料部”四个专柜。并让小朋友当售货员和顾客,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学

9、生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2、创设操作性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到学科学。”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摸一摸、数一数、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

10、的认识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在无拘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出了卡车、大炮、机器人、小鱼、小鸟、小树等物体图形。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数学不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这一理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酬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的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生材

11、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深入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如教学体积的意义比较抽象,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师:请同学们用手在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觉。师: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手去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1:手放不进去了。生2:手动不起来了。师:这是为什么呢?生1:抽屉里的空间被书包占了。生2:书包太大了,如果放一个小一点的东西,比如文具盒,手就可以在里面摸了。师:像石子、书包 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想想看,

12、还有那些物体也占有一定的空间?生举例:文具盒、砖头、橡皮、书、黑板、门、粉笔盒师:在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些,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些呢?(生自由讨论。)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操作,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我发现物体是有大有小的。生2:我补充一下,应该是物体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生3:应该是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样的设计,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空着的抽屉和放满物体后的抽屉,使得学生亲身感受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大的物体占的空间比较大。通过实践,就把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

13、实。而且创设的情境具有现实性,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中来。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三、 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问题情境不仅包含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问题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

14、生的知识背景,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努力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1、 勾勒“生活画面”,创设情境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新教材大部分内容都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又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

15、,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爱的、好奇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悟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新开张的风采文体商店摆设了许许多多的学习用品,琳琅满目,任你选购,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都是整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每个小朋友说出自己买了哪两件商品,每件多少钱?共用多少钱?(

16、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学生通过购物游戏的实践活动,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拉近了教材与儿童生活的距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探究知识的乐趣。2、 摸拟“生活经历”,创设情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要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当然有些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展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模拟出,让学生亲自

17、体验,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途径。如:教学“利息”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模拟“生活经历”情境:课前让学生到银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知识。上课了,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银行利息清单,让他们帮帮李大妈算算存入2000元,一年后利息是多少钱?交纳了利息税后,还剩下多少钱?到期领回本金利息多少钱?由于大部分县城学生都有储蓄的经历,对于自己或家人经常有碰到的事情,比较熟悉,也迫切想了解,本来比较抽象、枯燥的应用题,学生经过调查、实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加强了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很快就学会了利息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并在

18、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3、 结合现实背景,创设情境现代数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情境应从现实背景中提出。使学生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所以,教学中要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抽象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亲切和需要。如教学“0的认识”中,“0”是比较抽象的一个数字,它不是代表具体的物体,也不计数具体的物体,学生较难理解。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套圈游戏设计教学内容,再现套圈游戏的生活情境。学生边玩边汇报:“我套中了3个”、“我套中了2个”、“我一个也没有套中”。一个也没有套中,该用哪个数学来表示呢?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0的认识”。学生马上就能体会到“0”是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并深刻地理解了“0”的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