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同步练习】《背影》_第1页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同步练习】《背影》_第2页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同步练习】《背影》_第3页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同步练习】《背影》_第4页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同步练习】《背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精选背影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写的一篇反映_的散文。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3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A聪慧 丑陋 B愚蠢 粗俗C糊涂 动听 D聪颖 精彩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6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_7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

2、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 )。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8“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_。9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_10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差使( ) 奔丧( ) 狼藉( )妥贴( ) 踌躇( ) 栅栏( )1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悲哀衰弱 妥帖 诸多B惨淡踪迹 栅栏 钩留C晶萤交御 奔丧 狼藉D亏空赋闲 谋事 踌躇12.加粗字解释完全正

3、确的一组( )。A变卖典质(抵押) 妥贴(恰当,合适)B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举箸提笔(筷子) 触目伤怀(心)13.(对的打“”,错的打“”)(1)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2)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3)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4)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 课后能力提升1.课内阅读。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4、“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_(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

5、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丙(1)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处(只填序号)。(3)写送子上车时,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 )。A怕儿子力气小不堪重

6、负,便由自己外出张罗,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B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C怕儿子年轻气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心。D怕儿子无知受骗,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4)“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 )。A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B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C怕父亲说“我”不坚强。D怕别人笑“我”幼稚。(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A外貌心理 B动作 语言C外貌动作 D语言 心理(6)联系全文看,多

7、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A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B表达了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C表达了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D表达了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2.阅读(考试链接) 。(一)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

8、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以上两个语段作者( ),字佩弦,( )代( )家、学者、民主战士。(2)指出这两段文字的记叙要素。时间:_地点:_ 主要人物:_事件:_ (3)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_。(4)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

9、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_。(5)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_。(6)第二段中两个“聪明”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_。(7)写出插叙文段中的语句。_。(8)“甚是仔细”“ 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_、_。(9)文中两个“踌躇”,说明_,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_。(10)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等句。“迂”解释为:_。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11)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是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是指父亲太迂

10、,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是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 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1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13)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_。(14)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_。(二)我说道:“爸爸,你走吧。”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给选段内容加个小标题。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 ) (3)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 )( )( )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这些既集中表现了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心情抑郁。(4)选文

11、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_;第二次_。(5)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_。(6)画浪线的句子的正确含义是( )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7)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_。(8)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_。(9)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_。参考答案

12、 基础知识达标1朱自清 父子深情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3C4C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6. 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7C8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到。9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从略。10.chi sng j tu chu ch zh11. D A帖贴 B钩勾 C萤莹;御卸 12D A典当 B颓唐失意的样子 C光景情形、境况 1

13、3 课后能力提升1.(1)d c (2)丙 (3)B (4)A (5)C (6)A2.(一)(1)朱自清 现 散文(2)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 南京 旅馆到车站 父亲 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3)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4)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5)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6)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反语。表明作者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7)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8)甚:很 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 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这两个词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9)父亲还是不放心 父亲一片爱子深情。(10)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衬托出父亲始终把作者看作一个还得保护的孩子。(11)D (12)对往事的自责,对父亲的思念。(13)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14、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二)(1)买橘送别或车站送别(2)pnsh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3)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 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