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8中国经济法学理论发展30年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紧紧跟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中国的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一、厘清调整对象。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是经济法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经济法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中国经济法学起步繁荣阶段, 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经济法是否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展开的。基本形成了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经济法具有自己的调整对象, 其调整特定经济关系。而对于特定的经济关系, 表述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有的学者认为公民之间的经济关系由民法调 整, 其他的经济关系都发生于国家的计划约束之下, 体现了国
2、家的意志性, 其由经济法调整。有的学 者进一步从所有制性质的角度限定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即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经济 关系才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随着经法学研究的发展, 学者们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认识进一步具体 化, 强调经济关系的性质。有的学者认为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 经济法调整管理关系。 也有的学者认为, 经济法调整计划关系。另一类观点认为经济法没有自己独立 的调整对象, 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之后, 学者们对经济法的调整对 象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横向经济关系的调整逐渐淡出了经济法学者的视野, “纵向经济管理关系说”
3、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学者们在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基本取得了共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学者们对于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的理论交锋渐次减少, 学者们在“纵向经济管理关系说” 的基础上, 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论述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侧重点有所不同。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国家协调说”、“需要国家干预说”、“社会公共性经济管理说”、“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说”、 “国家调节说”以及“行政管理说”等。 在强调经济法调整“纵向经济管理关系”的同时,也有学者认 为经济法调整一定的“横向经济关系”,但对“横向经济关系”的理解已经与最初经济法萌芽时期的理 解有所不同。此时的“横向经济关系”是指计划指
4、导下的经营协作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时至今日, 学者们 对于经济法的调整对2 / 8象已达成基本共识, 都强调经济法调整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而形成的经济 关系, 只不过是表述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二、制度功能视角中的经济法地位研究。学者们对于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的研究, 经历了一个从最初注重区别到现在关注联系的发 展过程, 研究视角逐渐聚焦于经济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制度功能上。从制度功能角度去探讨经济法在法 律体系中的地位, 有助于整合法律间的体系功能,促使经济法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最初, 学者们在分析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时,往往从调整对象角度进行论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
5、后, 特别是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民法和经济法作为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法律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的 构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时, 学者们对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的研究中不仅注重二者之间的区别, 更加重视二者之间的联系。对于区别的论述不仅聚焦于调整对象方面,而且进一步关注保护的法益、制 度功能等问题。在制度功能角度, 民法是保障市场调节有效运作的法律机制, 经济法是保障国家调节 有效运作的法律机制, 其功能在于弥补民法在解决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等问题上的不足。 民商法侧 重从微观、从经济发展所需动力方面, 通过保
6、障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以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而经济法则侧重(并非全部)从宏观、从利益协调方面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的破坏和优化经济结构,从而提高效率来促进人们的利益。 在探讨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时, 主要的落脚点也是二者的制度功能的 互补性。民商法是市场经济常态性的法律, 它多是通过其任意性规范, 体现“无形之手”的要求, 充分发 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同时也少有强行性规范, 导向市场主体自觉地遵守市场规则。经济法是市场经 济非常态的法律, 它多是通过强行性规范, 强调“市场机制的外在化”, 提供具有干预性、宏观性、 整体性、政策性、公法性的规则, 解决市场失灵, 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
7、展。学者们对于经 济法与行政法之间关系的研究最初也是着眼于调整对象的区别。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学者们对民 商法与经济法之间功能互补性关注度的增强,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也进入学者们研究的视野。在探讨 二者之间的联系时, 学者们基本也都是强调二者在制度功能上的互补性。进入20世纪末期, 也有的学 者将民商法、行政法与经济法并列在一起, 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三者关系的研究是从功能的互补、 调整对象的交叉等角度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三3 / 8者协同发挥更大的作用。三、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的基础理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 学者们探索经济法独立法律地位的研究仍在继续, 研究的视角不再局限于调
8、整对 象以及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关系等问题, 逐渐拓展到经济法的价值、宗旨、基本原则、法益目标等问题 上, 从而形成了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的基础理论研究。首先, 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本质特征在于社会公共性。 社会公共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权力(利)和义务、经 济法的属性等各个方面。其次, 针对经济法的法域归属问题, 有学者提出了“社会法”的概念。经济 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是保护和扶持经济性弱者以及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法律, 是社会公共干预和理性 建构之法。 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种趋势导致以社会为基础的私法、行政
9、法在某种程度上 的社会化。但受其本质属性和固有功能的限制不能完全社会化。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产生一种完全社会 化能够反映满足社会化要求的法律社会法。其中经济法就是这种社会化的产物, 是一种社会法。 再次, 从“社会本位”的角度提炼与概括经济法的价值追求。经济法调整政府管理经济的关系中, 以 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利益和效率作为根本价值。经济法是社会性之法, 经济法的价值最关注社会性。 最后, 经济法的法益目标是社会利益。经济法的法益目标应是经济法首先追逐和实现的利益即社 会公共利益。经济法的法益目标依靠社会整体调节机制的作用而实现。四、经济法学基本假设的提出。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的提出丰富了经济法
10、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研究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新视角,拓宽了研究思路。 “从研究范式转换的角度来说, 吸收相关学科中有共性或深层次的相关成果, 提出 基本假设, 在对这些假设进行具体分析, 综合运用基于相关假设而产生的各类方法,实际上是对经济 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1998年, 有学者在分析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时, 就提出了基本假设这一概 念, 认为民法与经济法存在着基本假设的差异。随后, 有学者在分析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是再次使 用了基本假设的概念。即二者的深层区别是对于市场主体的假设不同。 对于市场整体的假设不同。 对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假设不同。但是以上论述仅从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角度提出了经济法
11、学的三个基本假 设, 并未对经济法学的基本4 / 8假设作系统的论述。2001年,有的学者对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进行了较为 全面地研究。把经济法学的基本假设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法学与其他部门法学共同的基本假设, 可 称为共通性假设。 另一类是在经济法学上有独特价值的基本假设,可称为特殊性假设。共通性的假设是二元结构假设, 包括理论认知层面的公私二元结构假设,经济制度层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南北(东西)二元结构、内外二元结构, 社会文化层面的传统与现代二元结构、工商文化与 农业文化二元结构。特殊性假设包括双手并用假设、两个失灵假设、利益主体假设、博弈行为假设、交 易成本假设。并且运用各种假设分析了具体
12、经济法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五、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 自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以来,就成为 经济法学者密切关注的研究对象。对于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既丰富了我国宏观调控法学基础理论的内 容, 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宏观调控的立法实践。5 / 8有的学者对建国后40年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进行了反思, 的问题, 需要从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宏观调控行为入手, 从经济、行政和法律几个方面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进行研究。以法律手段规制宏观经济行为, 既是宏观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性和特性所要求的, 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
13、济的管理职能、任务所决定的, 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工作规律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宏观调控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效率, 必须着手制定一部宏观调控基本法, 把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法律化和制度化, 使政府有效且 有节制地发挥“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职能。 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 宏观调控的法制化研究逐渐深入。有的学者对宏观调控法的本质、价值、基本原则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证。有的学者认为, 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是宏观调控权的配置和行使, 并通过分析宏观调控的合法性、权源、行使宏观调控权的原则、力度以及宏观调控权的独立性等问题,说明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读
14、对于宏观调控法理论和制度完善的重要价值。中国加入WTO寸于宏观调控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是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发展趋势。六、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 法制化需求日益增强。于是, 有学者提出了税收法定原则应作为税法的重要基本原则,有的学者将其称为“税收法定主义”。税收法定主义是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于保障人权,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意义深远。税收法定主义的提出有助于税制乃至整个法制的完善以及 法学研究的深入。我国在税收征收管理法中确立了税收法定主义
15、,但并未将其上升为一个宪法原 则, 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补进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规定,从而有助于税收法制的完善,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税收法定主义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即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程序合法原则。税收法定主义作为税法的重要原则,同样具有宪法原则的位阶。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税法学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税收法律关系中固有的一方主 体是国家, 所以税收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的特点。但近年来有些学者对税收法律关系重新进行了分 析, 认为税收法律关系具有债的关系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以“契约 精神和平等原则”为本质和核心构
16、建起来的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理论为税法基本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 角。当对某一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加以定性时, 应当根据其内容、所涉及的主体以及其所处于认为解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要立足于长期的社会政策, 宏观调控应法律化制度化。为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意识和责任,监督政府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的6 / 8国家税收 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 来界定处于特定情形下特定的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当需要对抽象的作为整体 的税收法律关系进行定性时, 可以认为其性质是税收债权债务关系。税收法律关系是一个以三方主体间 的四重法律关系组成的两层结构:三方主体是指纳税主体、国家和征税机关。 四重法律关系是指税收
17、宪法性法律关系、国际税收分配法律关系、税收征纳法律关系和税收行政法律关系。 其中, 税收征纳 法律关系和税收行政法律关系构成第一层, 也是人们通常所认识的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宪法性法律关 系和国际税收分配法律关系构成第二层,是潜在的、深层次的, 也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税收法律关系, 最深刻地反映了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 即“契约精神和平等原则”, 其贯彻并体现在税收法律关 系的各个层面上。认识和确定现代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 首先就会对传统理论中的“税收公平主义”提 出挑战。传统的税收公平主义一般只就纳税主体范围内比较其相互之间的公平问题。 而建立在“契约精 神和平等原则”本质基础上的税收公平主义
18、则要求就税收法律关系的全部主体国家、征税机关 和纳税主体, 考察其彼此之间的公平和平等关系。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垄断立法研究。在经济法具体制度研究领域中, 学者们对于竞争法的研究始终与立法密切相关, 并且在一定程度 上推动了立法的进程,特别是针对反垄断法律制度展开的研究。 美国、 欧盟等国家的反垄断法理论研究 比较发达,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而我国从1978年以来, 一直没有制定反垄断法,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 验较为欠缺。所以学者们在探讨我国的反垄断立法时, 更多的是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的成果和立法与司 法实践。但毕竟我国的国情与美国、德国等国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所以面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19、济条 件的反垄断法立法研究尤为重要。学者们针对我国的国情, 结合国外的反垄断法理论与实践, 对我国 的反垄断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极大推动了2008年我国反垄断法的出台。首先, 探讨了规模经济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关系。制定并实施反垄断法与优化我国企业规模并非是 对立的。我国反垄断法与支持中小企业联合、扩大企业平均规模和实现规模经济的政策并不矛盾, 它们 是为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而必须同步进行的两个方面。 我国既要注重发展规模经济, 鼓励必要的 企业合并和联合, 又要反对和防止垄断和经济力过度集中, 反对各种限制竞争行为。要恰当掌握其中 的“度”。其次, 论证了我国行政垄断的法律规制问题。反垄断法是规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下册《买鲜花》课件版
- 2021届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风险投资方法》课件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试-高三化学(内蒙古卷)
-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英语试卷
- 医药行业前台接待工作心得
- 家政服务保姆照顾技能培训总结
- 环保行业美工工作总结
-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 消防维保流程
-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2
- 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 《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宣贯课件
- 2024年度废钢再生资源买卖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4篇)
-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卷
- 陆军第七十五集团军医院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年度锅炉安全检验与保养服务合同3篇
- 《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中南大学《大学物理C(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