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专业施工规范_第1页
传输专业施工规范_第2页
传输专业施工规范_第3页
传输专业施工规范_第4页
传输专业施工规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沙移动传输工程施工规范第-部分:架空杆路总则第一章1.1 湖南移动架空光缆线路工程施工验收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是湖南移动 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架空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等工作 的技术依据。适合用于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扩建、改建的架空光缆 线路工程。1.2 本标准是参照YD5006-9本地电话网用户线路工程设计规范、丫D5051-97 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等有关标准进行编制。1.3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所用的器材程式、规程、质量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和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规定;工程严禁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1.4本标准未尽事宜应国家和相关行业标准执行,若国家和行

2、业标准也未规定 的,应按设计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如设计文件也未规定,可由市州移动通信分 公司与设计、施工单位共同商定补充临时使用,并报省公司备查。1.5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架空光缆线路工程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 的规定,加强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各市州移动通信分公司必须加强随 工质量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检验和签证工作。1.6 承担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架空光缆线路施工的企业制定的操作规 程应贯彻本验收标准的要求。第二章架空线路的路由2.1架空线路应选择路段平坦、障碍较少的地段,距离公路保持在50至100米为宜,尽量少穿越或不穿越公路,避开成片的经济林和杉木林基地。2.2架空线

3、路杆路的杆间距离,应根据地形情况、线路负荷、气象条件以及发 展改建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可为3540米,郊区杆距可为4550米,当杆路超过60米时,应采用长杆档或飞线的建筑方式。长杆档、长 杆档跨越、飞线跨越的划分标准见表 2.1 (湖南为中负荷区)。表2.1长杆档、长杆档跨越、飞线跨越的划分标准表单位:米杆距(m)类别负荷区标准杆距一般长杆档长杆档跨越飞线跨越轻50 6775100100.1 150以上150中60 50100 75100.1 .以上150150重4060 8080.1 100100以上超重2537.5 5050.1 100100以上根据长杆档在挂设光缆后增加的

4、自重、风压、冰凌各项负荷,确定其加固措施: 对于长杆档及飞线,吊线采用独立受力终端,长杆档跨越杆及飞线跨越杆上装设 双方拉线和顶头拉线。2.3架空光缆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2.2规定。表2.2架空光缆与其它设施树木最小水平净距表其它设施名称最小水平净距(米)备注消火栓1.0消火栓与电杆距离地下管、线0.5 1.0包括通信管、线与电杆 间距离铁道地面杆咼的4/3人行道边缘0.5市区树木1.25缆线到树枝的水平距离郊区农村树木2.0缆线到树枝的水平距离房屋建筑2.0缆线到房屋建筑的水平 距离2.4架空光缆线路在各种情况下架设高度,应不低于表2.3规定表2.3架空光缆架设高度表名称与线路

5、方向平行时与线路方向交越时架设高 度(米)备注架设高 度(米)备注市内街道4.5最低缆线距地面5.5最低缆线距地面市内胡同4.0最低缆线距地面5.5同上土路3.0最低缆线距地面5.5同上公路3.0最低缆线距地面5.5同上铁路3.0最低缆线距地面7.5最低缆线距铁轨面房屋建筑距脊0.6最低缆线至屋脊距顶1.5最低缆线到房顶河流1.0最低缆线距最高水位 时的船最高桅杆顶市区树木1.5最低缆线距树枝的垂直距离郊区树木1.5最低缆线距树枝的垂直距离其它通信 线路0.6一方最咼缆线与另一一 方最低缆线2.5架空光缆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路,应不小于表2.4规定表2.4架空光缆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

6、垂直净距表2.6 市区内架空线路的位置应有统一的走向,以减少和电力架空线路的交其它电气设施名称最小垂直净距(米)备注架空电力线有 防雷保护设备架空电力线无 防雷保护设备10KV以下电力线2.04.0最高线缆到电力线条35KV至110KV电力线3.05.0最高线缆到电力线条110KV至154KV电力线;4.06.0最高线缆到电力线条154KV至220KV电力线4.06.0最高线缆到电力线条供电用户配线0.6带绝缘层霓虹灯及其铁架M.6电车滑接线1.25最低线缆到滑接线越。新建线路的建设应按照城市规划统一规定的管线走向位置或与城市建设部门 和电力部门洽定的走向设置。改建原有线路网时,可结合具体情况

7、合理调整,使 走向逐步统一。第三章 立杆3.1水泥电杆洞深应符合表3.1的规定,洞深偏差应小于土 50mm。表3.1水泥电杆洞深表单位:米分类 杆长(m)缠扎线 径拉线程式上 把中把普通十 首节长度硬土 间 隙水田、湿地 末节长度 留头长度石质留 头6.0 (mm)1.2(mm)1.0 (mm)1.3(mm)(0.8 mm) 处理6.5 3.0 1X 7/2.21.2 1001.0 301.3 1000.8 100 1.67.0 1 X 7/2.6 3.01.3 1501.2 301.4 1001.0 米 1007.5 1 X 7/3.0 3.01.3 1501.2 301.4 1501.0

8、线 1008.0 7/2.2 3.01.5 1001.4 3301.6 1001.2 缠 1008.5 7/2.6 3.01.5 1501.4 2801.6 1001.2 圈 1009.0 7/3.0 3.01.6 1501.5 2301.7 1501.4 固 10010.0 2X 7/2.6 4.01.7 1501.6 2101.8 1501.6 10011.0 2X 7/3.0 4.01.8 2001.8 3101.9 1501.8 15012.0 V 型 2X2.12.02.22.0注:米以上的特种电杆的洞深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实施。12电杆竖立后应符合以下标准:3.2、直线线路的电杆位置应

9、在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 杆路上的电杆应成一条1杆根 与路由中心线左右偏差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弯,不得有眉毛湾或直线,S,杆梢前后、左右偏差不得大于一个杆梢。50mn不得大于2、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杆根应在内角方向100 150mm勺位置,拉线收紧 后,杆梢应在直线垂直线上向外倾斜 50 100mm3、 终端杆的拉线收紧后向拉力的反侧倾斜100200mm3.3水泥电杆、钢绞线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2.0.,拉线不小于3.0。3.4新设电杆的回土必须分层(30cm)夯实,培土高出地面1520cm,杂草、 稀泥、冻结夹雪的土块、大石块不得填入洞内。3.5护墩,石质地段挖深浅于规范要求的,电杆根部石砌

10、护墩加固,石护墩一般 在高于电杆根部50cm的位置,总高度为90cm100cm,以电杆为中心的顶圆半 径为20cm30cm。第四章拉线和地锚4.1 重负荷区按4杆档/8杆档、中负荷区8杆档/32杆档、轻负荷区16杆档/32 间隔分别设置双方拉线和四方拉线。100米以上长杆档需要装设双方拉线。角杆 拉线及撑杆位置应在转角的平分线上,双方拉及顺线拉分别和线路行进方向垂直 及平行,角杆角深不得超过12米,角深超出以上标准时需改为终端拉线或另选 路由。4.2 靠近高压电力设施及热闹市区的拉线,应根据设计规定加装绝缘子。绝缘子朝上的拉线上部长度应适量,但绝缘子距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2m以上。4.3 拉线上

11、把与水泥电杆应用抱箍法结合,拉线抱箍距杆梢距离不小于 500mm当杆上装有两层吊线且装设两层拉线时,拉线抱箍层间距离为400mm4.4 拉线的距高比应为1:1以上,最小不应小于1:0.75。当拉线的距高比小于 0.75或大于2倍时采取调整拉线的程式:一般情况下拉线的程式大于吊线的一个程式,但防风拉线和防凌拉线(即人字拉线)的左右两侧采用与吊线同种型号 的钢线,拉线中间不准接头;当拉线由于受地形限制,应采用高桩拉或吊板拉。4.5 拉线安装的位置:角杆拉线在张力的反侧,安装在转角电杆的角平分线上,侧面拉线与线路垂直,顺线拉与线路平行。水泥电杆拉线在杆上的安装位置,当 采用一条拉线时,安装在吊线上方

12、15CM处,当采用两条拉线时,则在吊线的上 下各15CM处安装。4.6 安装拉线的规定:米时,一般采用终端杆7.5、城域网架空时,由于受地形限制,角深大于1.形式安装,条件不允许时采用二层拉线的办法解决。2、终端拉线一般采用一吊二拉的形式,一般情况下不利用吊线抱箍做拉线抱箍。3、 当跨越杆无法安装四方拉线时,可采用 3方拉线。3方拉线的确定为一方必 须在长杆档的反侧,其余两条与已定拉线的分线角为 120°处安装,当终端杆高 于12米采用等径杆接高时,每一节都必须安装拉线。4.7 拉线的上把采取另缠法或夹板法扎固,中把采用另缠法扎固。另缠法与夹板法制作规格如下:A. 三眼双槽夹板法规格

13、:用于拉线上把扎固上把:7/2.6以下(含7/2.6 )钢绞拉线,先装设一付夹板,隔 5CM用3.0MM铁 线另缠15CM留空10CM用扎线(1.5MM缠5圈。7/3.0钢绞拉线采用两付夹板,两夹板中间隔距3CM隔5CM采用3.0铁线另缠10CM留空10CM再用扎线(1.5MM缠5圈。B. 另缠法规格:用于拉线上把和中把扎固采用材料3.0MM铁线,首节(距抱箍或地锚侧)缠扎完后扭绞三圈再做末节,规 格如表4.2 :表4.2 拉线上把和中把制作规格.扎 4.0 250 310 150 1507/3.04.8拉线中把与地锚连接处应按拉线程式加装拉线衬环,衬环应装在拉线弯回处。4.9拉线地锚坑深度应

14、符合表4.3规定,偏差应小于50mm。4.10拉线地锚的横木或水泥拉线盘的规格应符合表4.4规定:4.11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横木)应与拉线垂, 埋设地锚的出土斜50mm直,地锚实际出土点与正确出土点之间的偏差不大于 槽应与拉线上把成直线,不得有扛顶现象。4.12高桩拉线的副拉线、拉桩中心线、正拉线、电杆中心线应成直线,其 中任一点的最大偏差不行大于 50mm。4.13墙拉线的拉攀距墙角应不小于 250mm,距屋沿不小于400mm。表4.3拉线地锚坑深度表单位:米土质分类拉线 程式普通十硬土水田、湿 地石质7/2.21.31.21.41.07/2.61.41.31.51

15、.17/3.0M.5M.41.61.2V2X 7/2.61.81.71.91.42X 7/3.01.91.82.01.5上2:2.1:2.02.31.7型X 7/3.0 下1表4.4水泥拉线盘及地锚横木规格表单位:mm水泥拉线盘铁柄地锚钢线 程式横木拉线程式7/2.2长X宽X厚 500 X300直径X150 16股 /7/2.6单条双下线径根X长X 直径1X1200X1807/2.6 600X 400X 150 20 7/3.0单条双下 1 X 1500X 2007/3.0 600X 400X 150 20 7/3.0单条双下 1 X 1500X 2002X 7/2.6 700X 400X 1

16、50 20 7/3.0单条双下 1 X 1500X 2002X 7/3.0 800X 400X 150 22 7/3.0双条双下 2X 1500X 2001000 X 500 X 上 222 7/3.0 三条双下 3X 1500X 200 V 型X 7/3.0 300 下 1第五章架空吊线5.1 轻负荷区吊线程式为7/2.2钢绞线、中负荷区采用7/2.2钢绞线、重钢 荷区采用7/3.0钢绞线。吊线夹板距电杆顶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一般情况 下距杆顶不应小于600mm在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 250mm般采用三眼单槽夹 板固定。角杆吊线利用4.0铁线或钢绞线做保护。5.2 杆路与其它设施的最小水平

17、净距、与其它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以及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表2.2、表2.3、表2.4的要求。5.4 吊线夹板在各电杆上的位置宜与地面等距,坡度变化一般不宜超过杆距的2.5 %,由于地形等限制也不得超过杆距的5%,在特殊情况下当吊线坡度变更为杆距的5%10%时,吊线应加装仰角辅助装置。杆路上架设第一条吊线时,应设在杆路的车行道反侧或建筑物侧。5.55.6 在同一杆路架设两层吊线时,两吊线层间距为400mm5.7 吊线的原始垂度应符合表5.1的要求。在20T以下时允许偏差应不大于标 准垂度的10% ;在20C以上时,应不大于标准垂度的5%。5.8 吊线接续采用夹板法或另缠法,接续的

18、方法与拉线上把接续相同。吊线中 间不允许有断股和松散现象,如发现应重新接头,一档线内(即相邻两杆间)不 允许有2个以上接头;5.9 辅助吊线的安装:1、角深大于5米时采用吊线同种形势的钢绞线加做辅助吊线;2、角深小于5米时采用4.0MM铁线做辅助装置;3、坡度变更杆上应加装与吊线同种型号的辅助装置。5.10 四方拉和杆距超过150米时,相邻杆档吊线负荷不等或30条档以上 的线 路终端杆前的泄力杆等电杆上,吊线要求做假终结。表5.1中负荷区吊线原始垂度标准吊线10程式 3.2 4.8 7.77/2.213.7 12.318.73.3 5.27/2.6 <3.02355.65.96.36.7

19、7.28.39.09.810.721.314.722.711.823.915.924.613.226.717.427.214.729.719.130.0悬挂光、电缆重量W151.32W W(千克 / 米) 3.4 5.1 8.3W <1.22415.0 13.220.4W3.6 5.6垂度杆距3.6 5.416.7 14.33.8 6.120杆9.0距L光缆重量W22.3吊线规格(m)(kg/m)线径(mr)x股数(米)253.9 5.9 9.818.6 15.54.0 6.624.530 2545 40 3530 25 5030 LWV 40(厘米)4.2 6.3 10.84.5 7.

20、2 2.220.9 16.8 27.01.82 W40X 7< 1.224 < 55 L < W)C 气温(。4.5 6.9 12.0 23.4 18.5 29.8 4.9 7.9 353.02< WLC 40 1.82 < 2.6 X 7-20 40 40V L< 552.35.3 3.4 8.62.4 8.6 12.4 3.74.913.3 26.4 20.48.7 5.41.22433.0 7.6 1.82<< WL< 403.024.15 < W-152.45.6 3.6 9.22.5 9.1 13.1 3.93.0 X 74

21、055V L<1.822.981<< W-102.59.9 5.9 3.82.7 9.6 14.0 4.1-52.710.6 10.1 15.02.8 4.36.3 4.04.6 3.0 11.5 10.8 16.0 6.7 4.2 2.8 07/3.04.15 1.822.9850454035302550454013.15.63.88.89.02.48.49.411.913.99.55.92.68.810.112.64.09.410.1 10.0 14.86.22.713.39.310.84.210.9 10.615.82.89.811.714.24.46.611.8 11

22、.3 17.07.14.73.012.8 10.4 15.25 3.0 4.5 7.1 12.5 11.5 17.3 3.1 4.9 7.7 14.0 11.1 16.3 3.2 5.0 7.6 12.8 12.118.415.4 11.8 17.63.45.38.114.0 12.9 20.017.2 12.7 19.03.65.78.815.4 13.921.819.0 13.6 20.73.96.29.617.1 15.1 23.84.26.710.5 19.1 16.426.24.57.311.5 21.3 17.9 28.84.98.112.8 23.8 19.6 31.914.3

23、26.7 21.7 35.18.95.4米的角杆上,应做终结。吊线终结制作 155.11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方 法同拉线上把.同层两条吊线在一根杆上,应按设计要求做成合手终结。5.12。5.13 光缆吊线程式选用要求见表5.2 5.2中负荷区架空光缆吊线规格表架空光缆的防护措施第六章6.1防机械损伤、位于杆档间的光缆,紧靠树木、电杆等可能遭到磨损的地方, 套包长度1聚乙烯塑料管保护。的纵剖不小于50cm28/34mm镀锌钢管保护,管内穿塑料子管。50mm42引上光缆用米长的3、架空光缆跨越房屋或与其它建 筑隔距达不到标准时,应包石棉带保护,石棉带外用PVC带包扎;或者套包阻燃 管保护。6.

24、2雷电防护1、光缆的金属构件,除沿线局站外不作接地。2、光缆接头处金属构件间不作电气连通。3、电杆避雷线a)架空线路应在以下各处装设电杆避雷线:终端杆、引入杆以及接近局站或介入光(电)缆的 5根电杆;角深大于1米的电 杆,山坡顶上12米的角杆,过河线跨越杆、分线杆、试线杆、超过杆长 的电杆;雷雨较多地区线路中间杆每隔5-10杆加装1处。b)架空光缆在岩石、砂砾处的电杆以及市区高大建筑物旁边的电杆可不装设避 雷线。c)架空光缆水泥电杆可在电杆中间穿 4毫米钢线,上部高出电杆10厘米,下部 埋在杆底;有拉线的电杆也可利用拉线延伸入地。4、架空吊线避雷线a)架空光缆吊线按照吊线盘长在接头处加装绝缘子

25、或在接头衬环中夹装绝缘材 料,电气断开。b)新设架空吊线每隔1000米利用接地体接地一次。接地体采用1.5米长50x50x5 角钢,连接采用40x4扁钢,引上线采用7/22钢绞线,使用地线夹板与吊线固定 在一起,与接地体接触采用螺丝或焊接固定。6.3 防强电:光缆的金属构件在接头处电气断开,以减短影响的积累段长度。 光缆线路与电力线路交越时,交越角度应大于 45°,与10KV及以上电力线交越 时,交越杆应设置避雷线,并将吊线用接地体接地。6.4 避雷线的地下延伸部分应埋在离地面 700mm以下,延伸线(4.0mm钢线) 的延伸长度及接地电阻要求见表 6.1、表6.2。表6.1 避雷线

26、接地电阻及延伸线(地下部分)长度一般电杆避雷线要求土质与10 KV电力线交越杆避雷线要求电阻(Q)延伸(m) 1.0 沼泽地80电 阻25(Q)延 伸(m )21.0 80黑土地253100 1.5 粘土地254150 2 砂粘土 200 5砂土25255 9光缆吊线接地电阻表表6.2单位:Q普通十砂粘土砂 土石 质 地(100m以下)(101-300m)(301-500Qm)(5 00Q m以 上)20 303545号杆第七章杆号应面向2.5米,7.1 号杆的字或牌最末一个字或杆号牌边缘应距地面 公路 或街道。,整体为白底黑字,制作时用预X 25CM7.2杆号牌大小为(高X宽)50CM 制的

27、框架在电杆上喷白瓷漆,号牌应面向街道或公路。7.3 编号:a. 第一行:YD04意为移动架空光缆线路,04为建设年份后两位数字,即2004 年建设。b. 第二四行:杆号,以A端为起点,从“00一”开始编号,跨地区的, 以地区为界开始编号,标注中文小写。c. 第五行:A-B, A、B为站名第一个中文字。7.4号牌字体要求:a.第一、五行字采用4X 5的仿宋黑色字体;b.第二、三、四行杆号采用5X 8的仿宋黑色字体;例:2004年建设的岳阳临湘至平江架空光缆第 012根电杆,号杆为:YD0 4一 500150临一平第八章架空光缆的敷设2508.1当敷设光缆外径大于13mm或同时寄挂两条光缆时,挂钩

28、程式为 35,光缆 外径为12mm及以下时,选用挂钩程式为25。挂钩一般用镀锌、铅等挂钩和过塑 挂钩两种,挂钩间距为500mm允许偏差土 30mm电杆两侧第一只挂钩应各距电 杆250mm允许偏差20mm8.2 敷设光缆时,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瞬间最大牵引,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100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光缆敷设前应进行配盘,合理安排接头位置,并按设计要求的A、B端敷设,其典率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无机械损伤。8.3光缆预留1、架空光缆接头重叠长度为18米,进局光缆预留10-25米。2、光缆每隔5杆档作一处杆弯预留,预留在电杆

29、两侧的挂钩间下垂 250300mm, 并套塑料管保护。3、每隔500米做68米大预留光缆;101-200米长杆档,两侧电杆上各预留 光缆68米,200米以上长杆档各预留12米;预留光缆应盘放整齐,弯曲半径 不得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预留圈直经40公分,并装好预留架。8.4 光缆在吊线接头处用扎线吊扎。8.5引上保护管的材质、规格和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护管高出地面为2.53.3米,保护管中应穿放PVC子管后方可布放光缆。8.6 墙壁光缆跨越街坊、院内通道等其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应不小于4.5米,与其它管线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8.1规定。8.7 墙壁光缆吊线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墙上的支撑间距为81

30、0米,终端固定物与第一只中间支撑的距离不应大于 5米。8.8 楼层光缆引上(下)应选择不易碰撞或较隐蔽的位置,避免重叠,不交叉, 在可能触及的部位应加装2米保护管。8.9 架空光缆接头盒固定于水泥电杆或吊线上,距离水泥电杆或铁塔50-100c m的位置。表8.1 光缆与其它管线最小间距表单位:mm管线名称避 雷线接地引 线工作保护 地线YD8.0-15-1. 75 410电杆 YD8.5-15-2. 08 445 483 555 633 YD12.0-15-2 .87 139.85 109 d15B 2.0 715 2.87 12.0 16平行净距交越净距1000 300 d15B 1.6 8

31、.0备绝缘引线时为75.56 1.75 12常 7.0 1.10 400 © 6731.4 15 YD7.0-15-1.10 X 16 28.0 用7.5离 28.5216 X 6©1.20 15 YD7.5-15-1.20791.441950 d15B8.520 1.6X© 122.08 14 819.64电力线给水 管YD9.0-15-2.13150 150 d15B 9.050 20 1.8X© 122.1395.28压缩空气管1502014X© 12无包圭寸热力 管包封热力 管YD10.0-15-2.27500 300 d15B 10.

32、0500 3001.82.27 14105 .23煤气管YD11.0-15-2.39300 d15B11.020 2.0X© 122.39 14X© 12119 .68508.10 光缆加强芯在接头盒内应固定牢固, 并与盒内金属固件绝缘,盒内光缆两 个端头的加强芯及金属护套不作电气连通;接头盒、ODF架内的光缆、光纤和尾纤应做好端别、纤序标志;接头盒密封应严实,安装应牢固、安全可靠。为减少 今后使用、维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施工前应做好规划,保证不同层面的光纤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容纤盘内。第九章 附则9.1 本标准由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传输建设办公室解释。9.2 本标准自下发

33、之日起执行。附录一: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规格与性能参数.弯距位允许弯钢材500号水杆重筋配径类梢杆长(公电杆编号置距杆距(K=2)量重 泥重量)等()(厘米(型 米)主底(米)(吨-米)(公斤)(公斤斤)邮X© 10电通信X©离16心X©环16形X© 12钢X 10© 47.12 1.19 1.4 52 YD7.0-15-1.19 343 d15A 7.0 12 X© 10YD7.5-15-1.25 58 d15A 7.5 378 50.47 1.25 1.4 12 X 10© YD8.0-15-1.27 63 d15A 410

34、 54.50 1.27 1.6 8.0 12 X 10© YD8.5-15-1.30 68 445 d15A 1.30 1.6 57.25 8.5 12 X© 10YD9.0-15-1.34 74 1.8 1.34 60.64 d15A 483 9.0 12 YD10.0-15-1.64 d15A 85 555 1.8 75.83 1.64 10.0 14 10YD11.0-15-1.95 d15A 96 92.26 1.95 633 2.0 11.0 10YD12.0-15-2.08 100.09 715 2.0 2.08 d15A 12.0 109YD7.0-15-1.

35、41 1.4 1.41 343 d15B 52 59.88 7.0 10 筋X 12© 混 YD7.5-15-1.7270.92 d15B 1.4 1.72 378 7.5 58 12 凝土X© 16368748596心 YD8.0-15-1.408.0 151.5 1.40© 6X 16 29.6487909911086.694.5环8.5形 YD8.5-15-1.44预151.44 1.616 33.10© 6X应 YD9.0-15-1.509.0 151.50 1.8© 6X 16 35.86力YD10.0-15-1.60钢10.0 15

36、1.8 1.6016 6 X 38.31©筋YD7.5-15-1.51 混7.5 171.51 1.429.20 © 6X 16凝 YD8.0-15-1.57土17 8.01.57 1.6© 6X 16 31.10电 1.62 © YD8.5-15-1.621.668.5X 16 1733.10 103.4 杆459486525584440478518注:本表摘自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电杆的其它 性能和参数请参照国家标准(GB4623-94)。附录二:第1页材料名技术要切断后不松散,紧密绞架空线路镀锌钢绞线和铁件相关技术参数 行业标铁件质不得有班疤和没有

37、上锌的地镀锌均匀应捻距均匀, 合捻制质不应有交错断裂和折镀 YD/T5004-93 钢绞抗拉强Mpa不小3.0伸长率不小0.06锌层重量2.不允许有裂纹烧伤氧公皮等缺外观表面不得有气泡起皮、开裂、针孔和缺锌镀锌质量现象拉线YD206-817mmL 1800 土地锚 各部尺寸:5 mm ± 45LO 21.1 mm16± D不允许有裂纹烧伤等缺陷铁件质量不得有气泡起皮开裂针孔和缺锌现象镀锌质量用穿钉拧紧后夹板槽口应吻合不得错口组装要求 单槽 夹板2.0144± 1.0土尺寸要求mm 420.518± YD233-81材料允许公差的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烧伤,铁件

38、质量0.2mm凹痕毛刺不大于表面不得有气泡起皮开裂缺锌附着牢固,双槽镀锌质量和不应有突起的锌瘤 夹板0.5 mm ± mm圆孔直径I800.25 mmmm长孔高度23 ±。框板边沿必须向外坡斜与光缆接触的表面质面不得有星粒隆起或粗糙不0.5 mmYD/206.21-阴沟 9° 挂 +7 -997平面交9° +7 -阳沟钩片尖立面不得高出托板表挂钩过1.0 mm6宽1.0 mm厚表面采用热镀锌防腐处防腐处钢件的剪切、压型和冲孔不得有毛刺、表面质拉YD264-81裂和跌层等缺抱0.5 mm螺栓孔169KN大荷+ mm60 差附录二:架空线路镀锌钢绞线和铁件相

39、关技术参数第2页.行业标准技术要求材料名称项目不允许有裂纹、烧伤等缺陷;材料毛刺不 铁件外观。大于0.2mm应牢固地附着在工件表面,不得有气泡、起皮、开裂、 针孔和缺锌现象,配合部位 镀锌外观 不应有凸起的锌瘤。 吊线 锤击锌层不剥 离,不凸起。锌层附着物 YD206-81抱箍 m > 65 锌层厚度 1.7 284L ± 1.5 LO 224 ± 尺寸 mm 8 50b± 0.5t8土注:上述内容摘自邮电行业标准,详细内容和技术参数请见原邮电部颁发的相关行业 标准。第二部分:管道工程(管道及管道光缆) 目 录总则 第一章器材检验 第二章管道路由第三章土方工

40、程 第四章人(手孔)建筑 第五章管道敷设 第六章 管道光缆 第七章 工程验收 第八章第一章 总则1.1 湖南省移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验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是湖南省移 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中质量检查, 随工检验和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适应于通信 管道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1.2 施工应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有关规定办理。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可由设计 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并报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传输 办备案。1.3 工程中不得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器材,所用的器材程式、规格、质量等均应 符合相关规定。1.4 施工单位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加强随工质量

41、检查,及时组织隐蔽工程的随工检验工作。1.5 施工单位制定的各项操作规程应贯彻本规定的要求,不得与本规定相抵触。1.6 本规定的解释与修改权属湖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传输建设办公室。第二章 器材检验 通信管道工程所用的器材,均应有“出厂证明”或“产品合格证” 2.1 。器材的规格、程式及质量,施工单位在使用前要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问 2.2 题及时处理。施工中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器材。钢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不得有锈片脱落或严 2.3 重锈蚀。钢管的材质、规格、型 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管的内径负偏差应不大 2.4 1mm,管孔内壁应光滑、无 节疤、无裂缝。于钢管的管身及管口

42、不得变形,接续配件齐全有效,承插管的承 口内径应 2.5与插口外径吻合。)塑料管、)管、高密聚乙烯(通信管道材料使用硬聚乙烯( PVCHDPE2 . 6硬塑管直塑料管。 PVCHDPE 硅芯塑料管,效外新建管道推荐使用硅芯 HDPE , 管身应4mm以上。壁厚波纹管其直径在©以上;径在© 98/90HDPE110/100。 1mm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形变。内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负偏差应不大于2.7 各种铁件的材质、 规格及防锈处理等均应符合质量标准, 不得有歪斜、扭曲、 飞剌、断裂或破损。铁件的防锈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无 气泡等缺陷。2.8 人(手)孔

43、铁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手)孔铁盖装置(包括外盖(内盖) 、口圈等)的规格应符合标准图 的规定;2、人(手)铁盖装置应用灰口铁铸造,铸铁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11.77KN (即2) 1200kgf/cm。铸铁质地应坚实,铸件表面应完整,无飞剌、砂眼等缺陷。是 铸件的防锈处理应均匀完好;3、铁盖与口圈应吻合,盖合后应平稳、不翘动;4、铁盖的外缘与口圈的间隙应不大于 3mm;铁盖与口圈盖合后,铁盖边缘应高于口圈1-3mm。2.9人(手)孔内装设的铁支架及电缆托板,尽量采用球墨铸铁或型钢制成。2.10人(手)孔内设置的拉力(拉缆)环,应用© 16普通炭素圆钢制造,全部 作镀锌防锈处理。拉

44、力(拉缆)环不应有裂纹、节瘤、锻接等缺陷。2.11用于砌筑的红砖,其外形应完整,耐水性能好。砖的标号、强度应符合表2.11的规定。通信管道中严禁使用耐水性能差,遇水后强度降低的炉渣或矽酸盐 砖等。普通粘土砖标号及强度表表2.11抗压强度砖标 号平均值757.35(75)Mpa(水gf/cm)最 小值4.90(50)抗折强度176.52(18)N/ cm 平 均值2(kgf /cm 最小 值88.26(9)2)100 9.81(100)7.36(75)215.75(22)107.87(11)2.12工程用石料,应采用天然砾石或人工碎石,不得使用风化石。石料中不得 有树叶草根、木屑等杂物。含泥量(

45、按重计)不得超过2%。2.13工程用砂,应采用天然砂,宜使用中砂。砂中不得含有树叶、草根、木屑 等杂物。含泥量(按重量计)不得超过 5%。2.14工程用水,应使用清洁用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及含有硫化物泉水。第三章管道路由3.1管道路由,应避免在规划不定,尚未定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 上,以及流砂、翻浆地带修建管道,并应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3.2城区管道,宜建在人行道下。如人行道下无法建筑,可建在慢车道下,但 不宜建在快车道上。3.3郊外管道,宜建在公路路肩上。需建在农田内或山丘上时,应选择地势平 坦地质牢固地带。3.4管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3.5管道与铁道交越角不

46、宜小于 60 °,交越时,与道岔及回归线的距离不应小 于3m与电气化铁道交越处如采用钢管时,应有安全措施,其钢管至少应伸出 轨道边线2m3.6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指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应 符合表2.6的规定。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m)表2.6其它地下管线 平行净距 交叉净距0.5 300mm以下0.15给水管300-500mm 1.01.5 以上 500 注()排水管 1 2) 0.151.0注(0.25 1.0 热水管 21.0 ) 力 w 300kPa3kg/cm) 0.3 煤气管 注(32.0 v压力 w 300 kPa800 kPa(压电

47、力电缆35kv0.5以下0.5注(4)绿化及以下35kv2.0其它通信电 缆0.25 0.75:乔木1.5灌木1.0房屋建筑 红线(或 基础).地上杆柱0.5-1.0马路边石1.0电力路轨外 侧2.01.5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2) 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包 圭寸长度自排水管两端各加长2m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 能避免时,电信管道应作包封2m;(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 0.15m。第四章土方工程4.1布放塑料管道的直线段路由应顺直

48、,沟底应平整。4.2沟坎、转角处应保持平缓过渡。4.3手孔的建筑安装应符合设计规定。4.4塑料管端口及预埋铁件在手孔内的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4.5光缆储存箱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4.6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4.7挖掘沟(坑)可采用放坡法施工。放坡挖沟(坑)的坡与深度关系参照表4.7 的要求,如图4.7所示。放坡挖沟(坑)参考表表4.7土壤类别 夹砂粘土H: D3米HV2 米 2 米v H V粘土1:0.15 1:0.101:0.251:0.15砂质土 1:0.25 1:0.501:0.75 瓦砾、卵石 1:0.501:1.001:0.

49、75炉渣、回填土注:H为深度,D为放坡(一侧)宽度。DDH图4.7放坡挖沟(坑)图4.8通信管道工程的沟(坑)挖成后,凡遇被水冲泡的,必须重新进行人工地基 处理。否则,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4.9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应在管道或人(手)孔按施工顺序完成施工内容, 并经24小时养护和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进行。4.10回填土前,应先清除沟(坑)内的遗留木料、草屑、纸袋等杂物。沟(坑) 内如有积水和淤泥,必须排除后方可进行回填土。4.11通信管道工程的回填土、除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外,应符合下列规定:1、塑料管在沟内经检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后,方可回填土。 先回填100mm厚的细土或碎土。 、2回填土

50、至少应高于地面3、 100mm。 管道管顶30cm以内及靠近管道两侧的回填土内,不应含有直径大于4、5cm的砾石、碎砖等坚硬物;5、管道两侧应同时进行回填土,每回填土 15cm厚,用木夯排夯两遍;管道管顶30cm以上,每回填、6 30cm应用木夯排夯三遍或用蛤蟆排夯两遍,直 至回填、夯实与原地表平齐。4.12通信管道工程挖明沟穿越道路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市内主干道路的回土夯实,应与路面平齐;。在郊区大地上回10cm5在市内一般道路的回土夯实,应高出路面、2.填土,可咼出地表15 20cm。4.13人(手)孔坑的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路上的人(手)孔坑两端管道回填土,按第 4

51、.11条的规定执行;2、 靠近人(手)孔壁四周的回填土内,不应有直径大于10cm的砾石、碎砖 等坚硬物;3、人(手)孔坑每回填土 30cm,应用蛤蟆排夯两遍或木夯夯三遍;4、人(手孔)坑的回填土,严禁高出人(手)孔口圈的高度。第五章 人(手)孔建筑5.1人(手)孔的大小应根据管群容量大小选定, 人(手)孔型号如表5.1所示。 人(手)孔型号表表5.1 .类别管群容量方式备 注手孔1-4孔 孔手1、超过24孔的非局前人孔,接续套管需加长,这时可选 用原邮电部 小型人孔412孔 人孔主编的图集中各型人孔。孔13-24大型人孔2、超过48孔的局前人孔,可选用 小型局前人孔24孔及以下 局前原邮电部

52、主编的图集中各型人孔或进行特殊设计。人孔 大型局前人孔孔25-485.2人(手)孔四壁为24cm,间距一般不大于110m。采用硅芯HDPE塑料管的 通信管道手孔间距为500m。小号手孔净空(长X宽X高)为1.2X 0.9m。为了满 足光缆接头的需要,每公里内应建1个扩大手孔,扩大手孔净空(长X宽X高) 为1.2X 1.4X 1.8m或1.2X 0.9,管孔顶距地面大于1.2m。5.3人(手)孔的地基应按设计规定处理,如系天然地基必须按设计规定的高程 进行夯实、抄平。5.4基础的混凝土标号、(配筋)等应符合设计规定。浇灌混凝土前,应清理模板 内的杂草等物,并按设计规定的位置挖好积水罐安装坑。积水罐安装坑应比;基础表面应从四方向100m m,坑深比积水罐高度深100mm积水缸外形四周大. 积水罐做20mm泛水。如图5.4所示。(单位:mm)积水罐中心20100积水罐人孔基础100图5.4人(手)孔基础断面图砖、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砌块)墙面应平整、 美观,不应出现竖向5.5通缝。,同一砖缝8-12mm;砖缝宽度应为80%5.6砖砌体砂浆饱满程度应不低 于 的宽度应一致。;横缝砂浆饱满程度,竖缝应为10-15mm5.7砌块砌体横缝应 为15-20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