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共13页)_第1页
环境化学复习(共13页)_第2页
环境化学复习(共13页)_第3页
环境化学复习(共13页)_第4页
环境化学复习(共13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环境化学复习题纲一、名词解释1、生物修复:广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利用各种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特征吸收,降解,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的治理技术,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侠义的生物修复通常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技术。2、土壤本底值: 是指未受人为污染的土壤中有毒物质的平均含量。3、生物甲基化:在生物的代谢作用下,有机物中的氢原子为甲基所取代或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甲基分子的过程。汞等金属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甲基金属的毒性大为增强。4、地方性砷中毒:在特定

2、地理环境中,人体摄入过量砷引起皮肤角化、色素沉着、癌变等症状的慢性中毒疾病。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6、环境激素:是指对生物的正常行为及生殖·发育相关的正常激素的合成·储存·分泌·体内输送·结合及清楚等过程产生妨碍作用的激素。 7、血脑屏障:机体参与固有免疫的内部屏障之一,由介于血循环与脑实质间的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

3、于壁外的胶质膜所组成,能阻挡病原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由血循环进入脑组织和脑室。8、胎盘屏障:污染物质由母体转运到胎儿体内,必须通过由数层生物膜组成的胎盘称为胎盘屏障。 9、肠肝循环:指由肝脏排泄的药物,随胆汁进入肠道再吸收而重新经肝脏进入全身循环的过程。10、生物富集: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或生物体,通过非吞食方式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1、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的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12、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

4、·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3、BCF(生物浓度系数):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定义为生物浓缩因子。简称BCF。BCF=Cb/Ce。14、辛醇-水两相分配系数(Kow):Kow是有机化合物在水和N-辛醇两相平衡浓度之比。15、TCA循环:p322三羧酸循环。体内物质糖类、脂肪或氨基酸有氧氧化的主要过程。16、甲烷发酵:回收利用中指通过化学、生物化学方法使复杂有机物降解的这一过程.17、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18、相加作用:相加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

5、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各毒物成分之间均可按比例取代另一毒物成分,而混合物毒性均无改变。19、独立作用:独立作用是指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无不影响。20、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21、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主要是岩浆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都没有改变;次生矿物是指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所改变。22、盐基饱和土壤和盐基

6、饱和度: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且已达到吸附饱和时的土壤,成为盐基饱和土壤;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成为盐基饱和度。23、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土壤中的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潜行酸度是指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中之后,可增加土壤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只有盐基不饱和土壤才有潜性酸度。24、生长代谢作用和共代谢作用:生长代谢是指当微生物代谢时,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碳。共代谢是指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的现象。 25、矿

7、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在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中, 无机的营养元素从有机物中释出的过程。腐殖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一些分解的中间产物重新合成复杂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26、溶解总固体(TDS-Total dissolved Solid):曾称总矿化度。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溶解于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气体。27、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造成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28、甲基橙碱度、碳酸盐碱度、酚酞碱度、总碱度、苛性碱度:在测定已

8、知体积水样总碱度时,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pH约4.3),停止滴定,此时所得的结果称为总碱度,也称为甲基橙碱度。酚酞碱度是由水中全部的氢氧根离子被中和,碳酸根离子全部转化为碳酸根氢离子,作为碳酸盐只中和了一半引起的。达到pHco32-所需酸量时的碱度称为苛性碱度。总碱度是指水中各种碱度成分的总和。29、CO2酸度、总酸度、无机酸度: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到PH=4·3,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到PH=8·3,分别得到无极酸度及游离CO2酸度。总酸度应在PH=10·8处得到,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30、相似相溶原理:“相似”是指溶质与溶

9、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31、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P216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有机毒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称为标化分配系数;化学物质在辛醇中质量和在水中质量的比例称为辛醇水分配系数。32、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33、大气温度层结: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

10、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34、辐射逆温层:辐射逆温是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所形成的。35、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当气团作垂直升降运动时,近似为绝热过程。干绝热递减率是指高温暖气团倾向于从地表移动到低压的高处。气团绝热膨胀并降温。若没有水气凝结,冷却速率为0·98。3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37、洛杉矶烟雾和伦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也称为洛杉矶烟雾。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

11、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称为硫酸烟雾,也成伦敦烟雾。38、酸雨、湿沉降、干沉降:PH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如雨·雪·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这种降水过程称为湿沉降。与其相对应的还有干沉降,这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共同称为酸沉降。39、云内清除或雨除:雨除是指一些颗粒物可作为形成云的凝结核,成为云滴的中心,通过凝结过程和碰撞过程使其增大为雨滴,进一步长大而形成雨降落到地面,颗粒物也随之从大气中被除去。对于半径大于1m m的颗粒物的去除效率较高,特别是具有吸湿性和可

12、溶性的颗粒物更明显。40、云下清除或冲刷:冲刷是降雨时在云下面的颗粒物与降下来的雨滴发生惯性碰撞或扩散、吸附过程,从而使颗粒物去除。对半径为4m m以上的颗粒物的去除效率较高。41、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可吸入颗粒(PM131):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称为飘尘。能用采样罐采集到大气颗粒物称为降尘。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称为可吸入颗粒。4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43、优先控制污染物:44、热岛效

13、应:由于燃料燃效放出大量的热,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的现象。45、环境效应一般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46、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47、富集因子法: 元素富集因子又称富集因子法,是用以表示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富集程度,判断和评价颗粒物中元素来源(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方法.二、选择或填空题1、用于微生物修复的微生物有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基因工程菌等三种。2、植物修复的类型:植物固定、根系降解、植物促进、植物降解、植物挥发、挥发转移。3、常

14、用于修复的化学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氢和 Fenton 试剂等。 4、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过程研究主要包括:水气界面的物质传输;土壤大气界面的物质传输;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传输5、POPS的三致特性是指: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6、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四大类。7、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体转运、吞噬(胞吞和胞饮8、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运动过程包括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前三者统称为转运。排泄和生物转化又称为消除。9、对动物而言,吸收途径:主要是机体的消化管、呼吸道和皮肤10、辅酶起着传

15、递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集团的功能。11、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类型中典型的结合反应有: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谷胱甘肽结合12、氮的微生物转化类型主要有:同化、氨化、硝化、反硝化、固氮、13、毒物的联合作用包括: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14、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SO42-。15、天然水的水质指标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放射性四大类。典型物理指标:水温,pH值、色度、浊度、悬浮物;常见的化学指标:硫酸盐、氯化物、总铁(TFe)、总砷(TAs)、总锌(TZn)、总氮(TN)、总磷(TP)、总铅(TPb)、总氰化

16、物1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水的标准分为五类,分别是: I,II,III,IV,V和劣V17、水体自净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生物自净。18、无机污染物主要通过吸附解吸、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19、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主要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三种类型20、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Henry型、Freundlich型、Langmuir型,简称为H、F、L型。21、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主要方式有:分配作用(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22、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17、含碳化合物 含卤素化合物23、温度层结曲线的三种基本类型: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温度层结。24、大气中重要自由基:P7425、大气颗粒物的粒度三模态:即艾根核模、积聚模和粗粒模。26、大气颗粒物识别的常用方法:富集因子法、化学元素平衡法27、环境问题按发生机制分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两类28、环境化学的内容包括有害物质的介质存在、环境行为、环境效应、环境控制。29、迁移主要有三种方式:机械迁移 。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30、转化主要有三种方式:污染物可通过蒸发。渗透。凝聚。吸附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物理过程实现转化;可通过光化学氧化。氧化还原。配位和螯合。水解

18、等化学作用实现转化;也可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等生物作用实现转化。三、间答题:1、影响微生物修复的因素有哪些?(P437)营养物质、电子受体、污染物的性质、环境条件、微生物的协同作用2、简述污水处理厂是如何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3、一般地,相对密度在4.0以上的约60种金属元素或相对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金属元素习惯上被称为重金属,而在环境化学或环境生态等相关领域,重金属却有不同的含义,请试阐述之。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相反,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并且能将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有机化合物。重金属元素在环境污染

19、领域中其概念与范围并不是很严格。一般是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钡、锑等,从毒性这一角度通常把砷、铍、锂、硒、硼、铝等也包括在内。4、试述汞在环境中的可能循环途径。5、做水稻和小麦的盆栽试验,在施用相同的Na3AsO4的情况下,为什么水稻糙米中的含砷量高于小麦中?6、试写出12种POPs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PCBs)、二噁英和苯并呋喃(PCDD/Fs)7、试简述环境中二噁英的主要来源。未加控制的废物处置;颗粒物沉降焚烧排放;除草剂生产厂;吸烟、汽车尾气 纸浆漂白;废水的排放;污泥处理厂8、简述什么

20、多环芳烃致癌性的K区理论。PHA分子中存在两类活性区域。一类是相当于菲环的9,10位的区域,称之为K区;另一类是相当于蒽环的9,10位的区域,称之为L区。PHA的K区在致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L区则起副作用(即脱毒作用)。K区愈活泼,L区愈不活泼的PHA致癌性愈强。 PHA分子的K区复合定域能者,则有致癌性。 若PHA分子中同时存在K区和L区,则L区的复合定域能必须大于或等于23.68,PHA才具致癌性。 推测PHA的致癌机理,可能是由于PHA分子K区具有较大的电子密度,因此DNA可与之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从而影响了细胞的生化过程,导致癌症发生。9、在物质通过生物膜方式中被动扩散与主动扩散的区别

21、。被动扩散是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主动扩散是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10、简述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按其成因类型可将 土壤矿物分成两类。一类是原生矿物。另一类是次生矿物。土壤有机物: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腐殖物质,另一类是腐脂质的特殊有机物。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并非纯水,实际上是土壤中各种水分和污染物溶解形成的溶液,即土

22、壤溶液。土壤中的空气: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基本相似,主要成分都是N2、O2、CO2。11、简述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吸附的因素P273电荷数:离子电荷数越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越强。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子半径越大,水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12、简述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的关系。P276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是同一个平衡体系的两种酸度。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壤活性酸度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和现实表现。潜性酸度是活性酸度的储备。13、简述土壤的缓冲作用的来源。P27714、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归趋的主要因素15、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P2

23、80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发育期复合污染施肥16、影响土壤中农药的迁移的主要因素P288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土壤的紧实度温度气流速度农药种类17、简述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以及这些离子对天然水的酸度、碱度、硬度、矿化度的贡献?八大离子:Ca2+ 、Mg2+ 、Na+、K+、HCO3- 、SO42- 、Cl- 、NO3- 18、DO、COD、BOD、TOC、TDS各代表什么意思?DO:溶解氧 COD:化学需氧量 BOD:生物需氧量 TOC:总含氧量 TDS:总含盐量19、分别简述大气降水、海水、河水、湖泊水、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大气降水溶解的氧气、氮气、

24、二氧化碳是饱和或过饱和的;含盐量很小,一般小于50mg/L,近海以Na+、Cl-为主,内陆以Ca2+、HCO3-、SO42-;一般含有氮的化合物,如二氧化氮、氨、硝酸、亚硝酸等(闪电、生物释放);降水pH=5-7;(2)海水矿化度很高,35g/L,海洋蒸发浓缩,大陆带来盐分化学组成比较恒定,海水太多,离子变化影响不大; 海水pH=8-8.3;(3)河水矿化度低,一般100-200mg/L,不超过500mg/L一般Ca2+>Na+,HCO3->SO42->Cl-;河水化学成分易变,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例如汛期和非汛期,流经不同的地区等河水溶解氧一般夏季6-8mg/L,冬季8-1

25、0mg/L;河水二氧化碳夏季1-5mg/L,冬季20-30mg/L(光合作用减弱,补给源地下水含二氧化碳多);(4)湖泊水矿化度比河水高,其中内流湖又高于外流湖;不同区域湖水成分差别极大。钾盐、钠盐、铝盐、芒硝(NaNO3)、石膏(CaSO4)等等;矿化度也差别极大(淡水湖(<1g/L)、咸水湖(1-35g/L)、盐湖(>35g/L)。(5)地下水化学成分复杂,矿化度高;(与不同的岩石、土壤长时间接触)化学类型多样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比较稳定生物作用对地下水作用影响不大地下水一般溶解氧含量低水温不受大气影响。20、某条河流的pH=8.3,总碳酸盐的含量CTC=3×10-3m

26、olL-1。现在有浓度为1×10-2molL-1的硫酸废水排入该河流中。按照有关标准,河流pH不能低于6.7以下,问每升河水中最多能够排入这种废水多少毫升?21、已知某碳酸盐系统的水样的pH=7.8,测定总碱度时,对于100mL水样用0.02molL-1的HCl滴定,到甲基橙指示剂变色时消耗盐酸13.7mL。求水中总无机碳的浓度,CT。22、若一个天然水的pH为7.0,碱度为1.4mmol/L,求需加多少酸才能把水体的pH降低到6.0?22、某水体的pH为8.00,碱度为1.00×10-3mol/L时,求各种形态无机碳的浓度(HCO3-、H2CO3*、CO32-)。HCO3

27、- = 碱度= 1.00×10-3 mol.L-1 , OH- = 1.00×10-6 mol.L-1 H2CO3*=H+HCO3-/ K1 (1) =1.00×10-8×1.00×10-3 / 4.45×10-7 =2.25 ×10-5 mol.L-1 CO32- = K2HCO3- / H+ (2) = 4.69×10-11×1.00×10-3 /1.00×10-8 = 4.69 ×10-6mol.L-123、具有2.00×10-3mol/L碱度的水,pH为7.

28、00,请计算H2CO3*、HC03- 、C032-和OH-的浓度各是多少?4. 当pH = 7.00时,CO3-的浓度与 HCO3-的浓度相比可以忽略,查表pH = 7.00时, = 1.224,则HCO3- = 碱度 = 2.00×10-3mol/l/l。H+ = OH- = 10-7 mol/l。HCO3 = H+HCO3-/K1 = 1.00×10-7×2.00×10-3/(4.55×10-7) = 4.49×10-4mol/l。CO3- = K2HCO3-/H+ = 4.69×10-11×2.00×

29、;10-3/(1.00×10-7) = 9.38×10-7 mol/l。6.解: 查表 pH = 7.5时, 1 = 1.069, pH = 9.0时, 2 = 0.9592;CT1 = 碱度×1 = 6.38×1.069 = 6.82 mmol/lCT2 = 碱度×2 = 0.80×0.959 = 0.767 mmol/l; 查表知pH = 7.5824、天然水的为何具有缓冲能力?天然水体的 pH 值一般在 6-9 之间,而且对某一水体,其 pH 几乎保持不变,这表明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是一个缓冲体系。一般认为,各种碳酸化合

30、物是控制水体 pH 值的主要因素,并使水体具有缓冲作用。25、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专属吸附的区别p173项目非专属吸附专属吸附发生吸附的表面净电荷的符号金属离子所起的作用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发生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吸附发生的位置对表面电荷的影响 反离子阳离子交换>零电位点扩散层无,0,+配位离子配体交换任意值内层负电荷减少,正电荷增加26、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因素(从pH、还原条件、盐度、配合剂等角度说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可将吸附在颗粒物表面的重金属离子置换出来,这是重金属从颗粒物表面解吸的重要途径之一。 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使金属以水合离子解吸。如,铁、锰。 水环境

31、pH值的降低,导致硫酸盐和氢氧化物的溶解,H+的竞争作用增加了金属离子的解吸量。 废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增加,和重金属形成稳定的可溶性配合物,使重金属重新进入水体,以上几种途径都有可能构成环境水体重金属的二次污染27、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表面吸附作用:由于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愈大,所产生的表面吸附能也愈大,胶体的吸附作用也就愈强。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由于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

32、专属吸附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van der Waals力或氢键在起作用。项目非专属吸附专属吸附发生吸附的表面净电荷的符号金属离子所起的作用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发生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吸附发生的位置对表面电荷的影响 反离子阳离子交换>零电位点扩散层无,0,+ 配位离子配体交换任意值内层负电荷减少,正电荷增加28、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为8.0,请算出水中剩余镉离子浓度(已知CdS的溶度积为7.9×10-27)。P188Me2+=Ksp/S2-=KspH+2/KspCd2+=(1×10-8)/(7.9×10-27)29

33、、什么是电子活度pE,以及它和pH的区别。(p261,23)酸度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存在着概念上的相似性,酸和碱是用质子给予体和质子接受体来解释:故pH=-lg(aH+) aH+氢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活度,它衡量溶液接受或迁移质子的相对趋势。还原剂和氧化剂可以定义为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故pE=-lg(ae) ae水溶液中电子的活度。pE是平衡状态下的电子活度,它衡量溶液接受或给出电子的相对趋势,在还原性很强的溶液中,其趋势是给出电子。pE越小,电子浓度越高,体系给出电子的倾向就越强。反之,pE越大,电子浓度越低,体系接受电子的倾向就越强。30、有一垂直湖水,pE随湖的深度增加将起什么变化?(

34、p261,24)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原性环境,同时天然水的pE随其pE减小而增大。氧化性最强的是上方同大气接触的富氧区,这一区域代表大多数河流·湖泊和海洋水的表层情况,还原性最强的是下方富含有机物的缺氧区,这区域代表富含有机物的水体底泥和湖·海底层水情况。在这两个区域之间的是基本上不含氧·有机物比较丰富的沼泽水等。31、大气的主要层次及其主要特征 对流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空气的对流运动强;密度大平流层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很少出

35、现天气现象;大气透明度高;在高1560km内,有厚约20km的一层臭氧层。中间层: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对流运动非常激烈;中间层内空气稀薄。热层: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空气更加稀薄。逃逸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空气稀薄。32、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是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海陆风:循环作用(如果污染物在局地环流之中,污染物就可能循环积累到达较高的浓度,直接排入上层反向气流的污染物,有一部分也会随环流重新带回地面,提高了下层

36、上风向的浓度。)往返作用(在海陆风转换期间,原来随陆风输向海洋的污染物又会被发展起来的海风带回陆地。海风发展侵入时,下层海风的温度低,陆地上层气流的温度高,在冷暖空气的交界面上,形成一层倾斜的逆温顶盖,阻碍了烟气向上扩散,造成封闭型和漫烟型污染。)城郊风:城市热岛上暖而轻的空气上升,四周郊区的冷空气向城市流动,形成城郊环流。在这种环流作用下,城市本身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聚积在城市上空,形成烟幕,导致市区大气污染加剧。山谷风:它是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一种局地环流。污染物扩散很难。33、何谓大气的温度层结?简述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次的主要特征?大气的温度层结指气温随垂直高度的分布规律,反映了沿高

37、度的大气状况是否稳定,其直接影响空气的运动以及污染物质的扩散过程和浓度分布。递减层结:气温沿高度增加而降低,即r>0 大气为不稳定状态,主要是对流层和中间层等温层结:气温沿高度增加不变,即r=0 大气趋于稳定状态,主要是平流层逆温层结:气温沿高度增加而升高,即r<0 大气强稳定状态,主要是热层34、何谓逆温?逆温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成因?逆温对污染物扩散有什么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逆温形成的过程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近地面层的逆温和自由大气的逆温两种。近地面层的逆温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和地形逆温等;自由大

38、气的逆温有:乱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近地面层的逆温多由于热力条件而形成,以辐射逆温为主。辐射逆温是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所形成。逆温会使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长时间地积累在逆温层中而不能扩散。35、何谓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如何用它们的相互关系判断大气稳定度?大气垂直递减率:一般气团中都含有水蒸气,冷凝放潜热。冷却速率为0.65/100m干绝热递减率:高温暖气团倾向于从地表移动到低压的高处,气团绝热膨胀并降温,若没有水汽凝结,冷却速率为0.98/100m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减率有关。若大气垂直递减率小于干绝热递减率,表明大气是稳定的;相反,大气是不

39、稳定的;大气垂直递减率等于干绝热递减率,大气处于平衡状态。3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有哪些?大气中存在的重要自由基有HO.,HO2.,R.(烷基),RO.(烷氧基)和RO2.(过氧烷基)等。其中以HO.和HO2.更为重要。37、洛杉矶烟雾和伦敦烟雾的区别。发生时间:硫酸烟雾发生较早(1873年);光化学烟雾发生较晚(1943年)。主要污染物:硫酸烟雾有颗粒物、SO2、硫酸雾等;光化学烟雾有碳氢化合物、NOx、O3、PAN、醛类。污染来源:硫酸烟雾是煤;光化学烟雾是汽油、煤气、石油。气象条件:硫酸烟雾出现在冬季,气温低,湿度高,日光弱,臭氧浓度低,白天夜间连续出现;光化学烟雾出现在夏、秋季,气温高,

40、湿度低,日光强,臭氧浓度高,白天出现。危害作用:硫酸烟雾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光化学烟雾对眼和呼吸道有强刺激作用。O3等氧化剂有强氧化破环作用,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烟雾性质:硫酸烟雾(伦敦烟雾)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洛杉矶型烟雾)是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38、解释光化学烟雾的概念、特征、日变化曲线?光化学烟雾: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映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