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 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学 时:72 学 分: 4 开课学期:第1学期 课程性质:基础课开课专业:物理(本科)执笔人:徐月明 编写日期:04年9月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力学是物理本科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在教学培养计划中列为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特别是力学)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继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物理学的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继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

2、定必要的物理基础。2、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学到力学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3、适当的为物理学的前沿打开窗口和安装接口,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更深层次地提升其科学素质。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现状是人才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4、在保证力学课程体系完备的前提下,注意与数学、电磁学、光学及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配合。5、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从学会到会学。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物理学与力学 (4)学

3、时1、了解物理学发展概况 ,物理学科的特点。2、理解物理测量基本量:时间、长度的计量标准的建立和发展。3、掌握单位制和量纲分析法和数量级估计分析 4、了解力学的发展概况、内容、任务;建立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它在物理学及整个科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二章 质点运动学(6)学时1、掌握参考系、坐标系的基本概念。2、掌握运动学方程;速度、加速度;质点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自然坐标系和极坐标系的表达方式;伽利略变换等。3、理解参照系、坐标系、质点的概念;理解质点的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加速度在直角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中的分量的形式。4、熟练掌握

4、由运动学方程求速度、加速度和由速度、加速度求运动学方程的方法。5、了解在相互平动的参照系中相对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把握相对运动的相对性。重点、难点:重点:质点运动规律的描述。难点:运动方程和运动量间的关系。第三章 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6)学时1、掌握牛顿三定律及适用条件,掌握运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质点的动力学问题;2、了解惯性参照系中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的有关内容。3、了解非惯性参照系的概念,理解直线加速运动参照系中的惯性力、匀速转动参照系中的惯性离心力的求法。了解科里奥利力。4、理解质点的动量、质点组的动量、冲量的概念;掌握质点的动量定理,质点系的动量定理;掌握

5、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5、了解火箭的运动。重点、难点:重点:质点动力学规律的描述;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动力学方程和运动量间的关系。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6)学时1、掌握力做功的概念,计算变力的功;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 2、理解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3、理解保守力与势能的概念,掌握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计算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的功及系统的势能。4、掌握功能原理及机械守恒定律。5、掌握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掌握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基本概念、碰撞问题的实际应用。6、了解质心系的应用:粒子的对撞(粒子物理学)。重点、难点:重点:动能;功能原理

6、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难点: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第五章 角动量(3)学时1、掌握质点角动量、力矩的概念2、掌握质点或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3、了解对称性、因果关系、保守系与时间反演不变性。重点、难点:质点系运动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5)学时1、理解并掌握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其适用范围。3、理解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4、理解并掌握引力势能;三种宇宙速度。5、了解潮汐中的引潮力。重点、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难点: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引力势能第七章 刚体力学(7)学时1、理解刚体运动的描述,掌握角加速度与线加速度之间的关系。2、理解刚体

7、对一定轴的转动惯量的概念,会用转动惯量的定义求规则形状刚体的转动惯量,并可用平行轴和垂直轴定理求一些复杂问题的转动惯量。3、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理解刚体对固定转轴的角动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质点和定轴转动的刚体组成的物体系对轴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定轴转动的刚体对转轴上一点的角动量之间的关系。4、理解平面平行运动是平动与转动的合成,掌握平面平行运动的基本的动力学方程,熟练掌握刚体的二维平动与圆柱体的无滑滚动。5、了解平面力系下刚体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6、了解自转与旋进和章动。重点、难点:重点:角动量和角动量定理;定轴转动规律。难点: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

8、守恒定律;转动规律的分析和计算;对称性与守恒律。第八章 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变(3)学时1、理解弹性体的拉伸和压缩形变,胡克定律,弹性体的拉伸和压缩的形变势能;2、理解弹性体的剪切形变,了解剪切形变的胡克定律;3、了解弯曲与扭转重点、难点:胡克定律和形变势能第九章 振动(5)学时1、了解振动的一般概念:深入理解简谐振动的概念并可判断一个振动是否为简谐振动。2、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3、熟练掌握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及周期、频率、圆频率、相位、初位相的概念,理解简谐振动的x-t图。4、掌握用解

9、析法、图形法及旋转矢量法解物体简谐振动运动状态的方法。5、掌握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不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互相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6、理解阻尼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及三种运动状态;了解受迫振动、共振的概念。重点、难点:重点:简谐振动的特征、合成规律;难点:相位及相位差; 第十章 波动和声(5)学时1、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及机理。掌握建立平面简谐波方程的方法,以及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理解波、横波、纵波的概念。2、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波动方程与其振动图线、波形图线之间的关系;理解波长、波速的概念,掌握周期、频率、波速与波长之间的关系。3、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了解波的群速和相速

10、、能量、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4、理解波的相干条件及相干叠加后振幅加强减弱的相位差及波程差的条件;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 ;理解弦与空气柱的本征振动。5、理解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重点、难点:重点:平面简谐波方程、波的相干条件及相干叠加规律 难点:建立平面简谐波方程的方法、相干叠加振幅加或强减的条件。第十一章 流体力学(5)学时1、理解流体静力学中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分布规律。2、理解理想流体、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流线、流管的概念及流体的连续性原理;掌握伯努利方程;3、了解粘滞流体的运动情况,了解湍流与层流,了解泊肃叶公式。4、理解固体在流体中的粘性阻力,理解密立根油滴实验。5、了解机翼的

11、升力重点、难点:重点: 理想流体伯努利方程 难点:湍流与层流;流体动力学方程第十二章 相对论简介(3)学时1、理解爱因斯坦假设2、理解并掌握洛伦兹变换与速度的合成;3、理解并掌握同时性的相对性、长度的相对性、孪生子效应和洛伦兹收缩。4、理解并掌握狭义相对论中的动量、质量与速度的关系,质能关系、能量和动量的关系。期中测验、习题课、复习(10)学时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讲授:68课时,包括课堂新课讲授、习题分析、问答、习题课、复习(不包括作业、课后答疑)。在教室课堂完成。其中讲授:物理学与力学和相对论等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约8课时。本课程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精讲多练,并且安排一定数量的习题课教会

12、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题。在各章中均可安排一定内容引导学生自学,对要求自学的内容布置课外思考题或讨论题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束前,抽出几个课时进行复习和巩固、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及收获。采用从“渗透式”的教学逐步推广到“体会式”的教学法。使学生的力学学习达到正迁移的目的。以期学生能真正掌握“渔”的方法。学生实践环节:8课时(4课时安排在课外),要求每个学生充分准备,分析讲清一个物理问题(每人十分钟),讲毕上交材料。考试环节:平时(到课率、实践环节、课堂问答、作业、期中测验、实验)40%,期终考试(闭卷考试)60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力 学 漆安慎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