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 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2. 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3.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 1 )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 3)查阅苏轼的资料。2.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 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2. 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2、。3.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工程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 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文言文。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2. 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 ,师板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二、初读

3、课文、整体感知1. 出示自读提示。( 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学生自读,师巡视。3. 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1. 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花样朗读晓停顿1. 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2. 教师范读。3. 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课件出示:伯牙 /鼓琴,锺子

4、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 /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 鼓琴,巍巍乎/ 若 / 太山。 ”少选之间 / 而 / 志在 / 流水,锺子期/ 又曰: “善哉乎/ 鼓琴,汤汤乎/ 若 / 流水。 ”锺子期 / 死,伯牙 / 破琴 / 绝弦,终身/ 不复 / 鼓琴,以为 /世 /无足 /复为 /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 “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韵律美。)4. 生读课文。( 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一定要注意停顿哦!( 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5. 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

5、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6. 指名配乐读。四、合作探究懂文意1. 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出示:( 1 )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2. 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3. 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4. 预设 1: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师:“方”是刚才的意思。预设2: “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 “以

6、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 “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预设4:文中的“巍巍” “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5. 创设情境,训练语言。伯牙鼓琴志在,锺子期曰: 6. 小组内合作,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1. 结合资料,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和同学交流感受。2. 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读课文。3. 同桌互背。【设计意图】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

7、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粗知文言文大意”的目标落到实处。六、补充拓展悟情感1. 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见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课件出示最后一句,齐读: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 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

8、?预设: ( 1)兴许你还会遇到像子期这样的知音呢?(2)精美绝伦的瑶琴,你砸掉不可惜吗?(3)如此高的技艺不再弹,不感到遗憾吗?师:伯牙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呢?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面对此情此景,仰天长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起读。3. 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课件出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这些

9、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4. 小结 :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七、对比关注编者意1. 课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时的图片(教材第96 页插图)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提出疑问。)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干柴、拿扁担的樵夫。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板书: 艺术的

10、魅力)2. 配乐诵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八、布置作业1. 背诵全文。2.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课时目标1. 读准“曝” “囊”2. 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 个故事。3. 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 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导入课题1. 一首乐曲,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了知音,艺术就是具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不仅音乐艺术如此,绘画艺术也同样能震撼人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绘画作品。课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画作(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戴嵩的牛),最后一幅为戴嵩画的斗牛图,顺势导入课题

11、。2. 介绍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特别擅长画牛,他画的牛栩栩如生,尤其这幅斗牛图深受书画爱好者的喜爱。因为这幅图还引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吧。(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课件出示:蜀轴囊曝搐婢拊掌( 3)指名朗读,正音。( 4)齐读全文。2. 指导课文,明确节奏。( 1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2)生交流汇报。课件出示:蜀中 /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12、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 /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 /斗牛也。牛斗,力 / 在角,尾 / 搐入 /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矣。 ”处士 / 笑 / 而然之。古语有云: “耕 /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 /改也。3. 学生试读,熟悉节奏。4. 自由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5. 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三、自学质疑,理解文意1. 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课件出示:( 1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2)用“”标出不理解的字词。预

13、设一: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 , 指导读出节奏。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2. 整体感知,梳理脉络。相机指导会写字“曝”的书写。四、入情入境,精读课文1. 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 ”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2. 学生汇报,交流分享。预设一: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

14、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尤、锦囊玉轴,自随”,读出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 1)对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两处描写“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现。( 2)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3. 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五、变换角色,练讲故事1. 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 )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2. 讲讲“我”的故事。课件出示: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

15、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1 )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 2)指名讲故事,评价交流。课件出示: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六、回顾细节,品读人物1. 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指名发言。课件出示:观点:谬矣。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2. 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发言。课件出示:表现:处士笑而然之。可见处士是一个心胸开阔、乐于接受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