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题(全)_第1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题(全)_第2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题(全)_第3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题(全)_第4页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题(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格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在某生态系统中,1只2kg的鹰要吃10kg的小鸟,0.25kg的小鸟要吃2kg的昆虫,而100kg的昆虫要吃1000kg的绿色植物。若各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食物全转化成能量的话,那么,绿色植物到鹰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 是()A. 0.05%B.0.5%C.0.25%D.0.025%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A. 24kJB.192kJC.96kJD.960kJ1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3. 在一条有加营养级的生物量为()A. 25kgB.125kgC.6

2、25kgD.3125kg4. 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 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A. 120kgB.160kgC.60kg D.100kg5. 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 牛筹丈W俐 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A. W10WB.W5WC.6.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 射进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C.该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

3、正确的是7.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B. 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D. 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 少9. 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 食,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6A.几乎为 0kJB.10kJ C.2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C. 能量

4、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W10WD.W/5W照到该生态系统内的所有植物叶面上的太阳 能D.生产者传递给全部消费者的总能量)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利用的能量越多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1Cf )6 6x 10kJD.3x 10kJ)11. 在由草T兔T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A. 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人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人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人到狐体内的能量12. 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

5、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 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A. 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 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13. 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屯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A. 150kJB.125kJC.100kJD.75kJ草*兔狐 虎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当

6、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羊B. 当狼捕食兔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 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15. a - b- c- d是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测 得m3 m4对这一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叙述, A.a所固定的太阳能为流入食物链的总能量C.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多少是16.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a、b、c、d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分别为ml m2a>b>c>d,某地通过新午B.m1、琲、识之和为该食物链的总能量井消耗的能量多少是 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7、如F Dra>b>c>d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人这条食物链中,家禽、家畜含有的能量越多,人获得的能量 越多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人这条食物链中,家禽、家畜含有的能量越多,人获得的 能 提A.17 是)量越少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该生态系统的建立W量利率IK朗走.5當戸.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2j=r.高C.D.® (1 卜衣»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A. 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 X1过程吸收的 C02总量与丫1、丫2、丫3

8、?及Z过程释放的C02总量相等C. 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 1%D. 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 CO2中的碳 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解析图示X1表示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参与的生物可能是绿色植物或原核生物蓝藻等,X2、X3等表示动物通过摄食同化有机物的过程,丫1、丫2等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Z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一般情况下,X固定的二氧化碳大于丫和Z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分解

9、者自身的有机物中。当生态系统到达动态平衡时,X3= X1X 10%X 10%18. 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 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C.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 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a= b+ c + e解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利用的,而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则是以有机物的

10、形式进行流动的,故A C正确;大气中的CO2进入植物体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而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是通过呼吸作用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故 B正确;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a>b+ c + e,因为植物体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故D错误。19. 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耳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西花稱只左不向害主上的爺量用U畫A. 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B. 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C. 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D. 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

11、药性基因的频率20.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A. 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21.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代表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卞A. 图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C D、EB. 若C的食物中D占1/4,假设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要使C体重增加10kg,至 少需要A为325kgC. 若火山爆发将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火山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D

12、.图中CD都属于消费者,其中D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22.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 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A= D、B= E、C= 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至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23. 如图是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某一时期统计的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不正

13、确的是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A. 碳元素在甲、乙、丙及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 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乙到丙C. 各营养级的生物输出能量之和约为输入该营养级能量的10%- 20%D. 各营养级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稳定24. 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利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是未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I11it B h_ 11I” i Jkj1 kLB.J1 ;汕及踐叫=KiJjgrK-jt |;i j twh HitA.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02总量相等B. 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

14、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 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解析:A项中,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由于每个营养级都有未利用的,所以进入该生态系统的 CO2量应大于各h产生的CO2量; C项中,k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 用;D项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循环。-=生产者生长.25.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生产者丿初级消费者匚初级消截者I发複和Ksttvsn摄入mo r同化cvi)分解者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B. 能量由第一营养

15、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X 100%C. 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 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6. 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 J/cm2 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A.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 为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是D. 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厂,15 27.1942年,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40010020%赛达伯格湖的

16、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图1所示的数据能量单位是()14米年),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WOR格式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扌查结Fd-*乍级,(为分解GP表示生物单位:100同化作用固定白-R,R表示生物呼吸消GP量,肖耗的能量,有关NPr 叙述正确的是(R15.912.8113.10871.27369.69501.582勺能28.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 果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者.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2 .表中(m?ai) 的NP表示生物)62J 性请徇62.9S!122, 6A.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 4J/cm2 aB. 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

17、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 量C. 此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传递效率是13. 52%D. 图中的2.1是指植食性动物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ttttB. 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C. 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D. 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29. 假如一个人在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植物,另1/2来自牛肉,并且能量在各wo

18、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问最多能使人体体重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均为10%,现有G千克植物通过食物链被摄入人体,增加多少(不计人体呼吸作用所重新消耗的部分能量)()A. G/10B. 2G/11C. G/55D. G/28030.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移动方向,单入JH胡 戏阳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清贵者_* k纨誚#老1位为惦砂/川礙i1(祁) 尸k Ef 1X0 |1咗厂气 1* * *2植尬未即用的AL憂A.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0%左右B. 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X)的部分能量C. 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

19、利用的总能量越少D. 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6%3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r. hiYti 1L'A. 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 乙1-乙2 ?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 丙中有自养型生物D. 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选择题答案:1- 5CBCBD6-10CACAB 11- 15BCDCB16-20CCDCB21- 25BBCBA 26-30ADCCA31A32.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图

20、是根据A.?”i B. P D.析种群甲乙丙丁戊72能量(10 kJ m)2.5013.309.800.28220.00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戍一,乙纤丙 审,丁-Cf林整並醺te中乙耳西町哉的居乙叮西可it的捉駅生物种类草兔狐狼1所含能量/ KG9.5 X 1091.5 X 1090.08 X 1090.05 X103,它由草的33.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它们共同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其各 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第营养级能量最少。(2)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X=9.5 X 10

21、9B.X > 9.5 X 109(3)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所固定,经逐级流动,到X kJ/ (血-y ),那么X的数值为C.XV9.5 X10 9 D.X< 9.5 X 109 14J草兔澧(2) B (3)答案:(1)太阳能光合作用三34.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nI(1) 图中 A 表示 _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一(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 是答案:(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单向流动 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

22、的部 分35.下图为某湖泊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回 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逐级递 减 O(在细胞呼吸中)(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2单位:J/cm- a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该生态系统中,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数值(1)是(2) 是(3)2/cm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4)能量由A流到B的传递效率为A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居因 B营养级不能得到有:2/cm- a。A营养级生物内的部分能量:其次是A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答案:(1)122.6(2) 464.6 (3) 13.5 %( 4)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败叶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存在

23、于粪便中未被利用(三者顺序可颠倒36.下表是某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 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 答:;还有少数能量随着遗体和残枝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Pn= Pg R), 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卡/m2/ 年)Pn分析回(1)能量从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未利用Pg 和 Pn为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 效率为% 。(2)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 同 X1Pg=208.1119.8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3)生了O在上述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600mol的氧气,贝U流入到次级消费者的能相Pn=88.3Pg=33.7当

24、于(4)(5) 看,mol葡萄糖所贮藏的能量。表格中X1的能量去向有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该生态系统的总X2Y2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动X3答案:(1) 16.2% 11.3%(2) 82.4%1.83 (4)被分解者所利用以及形成化石等燃料专业资料整理Pn=14.81Pg=3.8Pn=0.67Pg=50.6Pn=4.646.0WOR格式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案该生态系 等。(5)增加 统单Pg (生产者的) R (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AE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按营养 功R表示呼吸消耗量。请据图分析回答:位时间内输入能量大于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或答37.下图

25、是对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调查和结 果。能的归类群体。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 位 105J/m2/a) 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 ABCDRGF印NP501.58 FOP=S7L27NP=369.697S.13 十GP-L4L100.5-1 *GP-0.88NP-19-26NP=268192.59GP 二皿J0(1) 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2) 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有 未被消费者同化,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是(3)人若直接以植物为食,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从能量流动的特点看,这是因为答案:(1) B、C D (2 ) 7.301 7 X 107J/m2/a11.28

26、% (或答 11.3 %)( 3)能量单向流动,逐渐递 减38.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固定的能 量一部分被自己呼吸作用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 级生产量。下生产量的比值。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玉米田荒地Meadota 湖CederBog 湖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1.6%1.2%0.4%0.1%生产者呼吸消耗/总初级生产量23.4%15.1%22.3%21.0%初级(1)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 ,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咼的生态系统是 。(2)下图表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

27、和分解 者的能量相对值。请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形成 的食物网简图。(3)根据第(2)小题的信息,在答题纸相应图中用箭头和文字文字1的情粘勺情况。吁答案:(1)玉米田 荒地(P <> 丙(2)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3)*39.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 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C小一口、口圭壬从仃並讪 J出圭工砧台匕豆港心. /IC2 工',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g11j 11八1Pn RAd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

28、0.6D14161.979.1E211.520.1191.42分析回答:(1)能量流动是从 A 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为什么一【答案】(1)B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B为生产者(2)5.7%(3)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40.在如下图3所示的食物网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 为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L戊廿庚f 丁图3解析 据题意,与丁食物来

29、源相关的食物链有三条:戊-庚-丁,戊-甲-丁,戊己甲-丁。丁以甲和庚为食,则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各需甲、庚 10kg + 10%2= 50kg。甲要增长50kg需摄食己和戊共50kg + 10%= 500kg,则己、戊各 250kg ,己要增长 250kg则需摄食戊250kg + 10%=2500kg ,庚要增长 50kg 则需戊 50kg + 10%= 500kg。共需戊:500 + 2500 + 250= 3250kg。41.已知在如下图4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 y)与 x的函数关系

30、式为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ax,需要消耗 A的能量为10ax,间接获得的比例E种群干物质量1.3 X 108kJ,贝y A解析本题中,C获得能量的途径有二条:从A直接获得和从A经B传递间接获得,已知C从A直接获得的比例为x,则直接获得的能量为为 (1 -x),则间接获得的能量为(1-x) a,需要消耗A的能量为100 (1-x) a,那么消耗A的总能量为 10ax + 100 (1-x) a= 100a- 90ax,亦即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 100a- 90ax42. 有一食物网如下图5所示,设 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是 解析 本题首先要搞清楚:由于能量寓于物质之中

31、,所以计算干物质量的值也就是计算能量的量 值;其次,由于 E种群的干物质的最终去向有B和A,所以要使 A种群所得干物质的量最少,只有在E种群以最低的传递效率传给B (这时E种群剩余干物质最少),E剩余部分再以最低的传递效率传给A时才可能发生。B种群干物质量为1.3 X 108kJ,从理论上讲,至多消耗E种群干物质89为1.3 X 10kJ/10% = 1.3 X 10kJ,由于A与E相隔一个营养级,因而 A种群干物质量的值至少为(5.8 -1.3 ) X 109kJ X 10%X 10%= 4.5 X 107kJ。43.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口、川、W分别代表不同的

32、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件2叵卜*"散失(1) 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W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川,主要原因是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 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H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用图中AkJ,至少需要消耗丨讨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I、H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 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 若图甲中营养级I、

33、口、川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 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甲的能量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是热能。在能量传递中解析(1)m1是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光能。m2是系统散失的能量,由于大量能量散失, 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少,位于营养级W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川 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 H所摄入的全部能量,摄入的能量有一部分未被利用(如粪便),b(B)表示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 b,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 y,营养级I、H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 X 100

34、% (3)由图乙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mkJ, (m mx)x 1/5 X 1/5 + mxX 1/5 = A, m= 25A/(1 + 4x)。答案:(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量 b/y X 100%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5A/(1)(2) 同化固定的能量+ 4x)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44. 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表,得到了甲图所示的 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淳游动檢050取却口 th屯1

35、120Orifi| |傩j30(1) 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3)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女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贝U鲈鱼的产量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5) 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 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答案:(1)3 捕食和竞争(2)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3)18.52%(4)增加 下降(5)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36、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45. 在澳大利亚某草原上生活着一群澳大利亚蜜罐蚂蚁、灰仓鼠、蛇、野兔、鹰以及澳大 利亚特有物种大袋鼠、袋獾(有袋类肉食动物,主要以地面小动物如蛇、兔等为食)等动 物。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1) 草原上的上述各类动物和植物能否构成生物群落? 。(2) 设某段时间内植物固定的总能量为2.4 X 104KJ,且能量以食物链平均分配。此时,若当蛇灭绝后,鹰所获能量大约为蛇灭绝前的1位小数)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保留(3 )与兔一样,灰仓鼠也具有“狡鼠三窟”的特点,某些捕捉。因此在用标志重捕法最后计算时的数据值将 答案: 不能(否)(

37、2)1.2(3)偏大“狡鼠”在捕捉过之后,很难再一次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46. 如图甲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1、口、川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 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的能量转化值(单位:百万千焦/平方米).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模(1) 若要正确表示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甲中应该补充能量流动情况是(用图甲中相应的符号和箭头表示).(2) 若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10000m2,则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3) 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

38、来实现的.(4) 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元素以形式进行循环.请以字母和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捕食食物链.(5) 图乙中的农作物被重金属污染,图中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解:(1)生态系统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包括本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自身生长发育储存在体内以及被微生物分解一部分.题甲图中少了、川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的一部分能量.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2)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营养级的总能量=(3.0+11.8+42.5+60.3) x 10000=117.6 x 10000=1.176 x 106

39、 (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1.8 + 117.6 x 100%=10.03%(3) 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自身的相对稳定.(4)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元素以CO2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 A为生产者,B、C、D分别为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F表示空气中的CO2食物网构建如下:(5) 重金属进入生物体后不能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在生物体 内的浓度也越高,故 D正确.答案:(1)na (2) 1.176 x 10610.03 (3)负(5) D(4) CO247. 下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乙图是对甲图群落中某

40、 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丙图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 部分示意图。据图丙回答:(1) 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A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O 乙图中牛属于营养级,如果对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的种群特征是。(3) 丙图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生产者(2)第二标志重捕法年龄组成(3)对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48. 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

41、流动的一般性模型。请据图回答: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W 无机坏境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要,请简要叙述理由。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那么其中直接来自雷鸟和植物的能量分别为KJ_和KJ_。图乙中D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同化总量(106 1)-储存台匕量(106 I )呼吸消耗(106 I )亠同化总、量(10 J );QA A储存能量(10 J )呼吸消耗(10 J )7AAALp9004

42、 an,2004只-17 00QCB1001585C15862-6013 -420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答案: 捕食(1分)(2)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1分)(3)200(1分)100(1分)(4)分解者(1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分)(5)900(1 分)15%(1 分)否(1 分)49.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 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S < *1° “ 时冋BBS(1) 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 1

43、中的(填字母)(2) 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示(填字母)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3) 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4)根据图2中四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5)若图1是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当作燃 料使用,粪便、废水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word范文专业资料整理WOR格式(答出两点)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填字母)产生的 催化降解.答案:(1) BCDEFF(2)

44、 E (3)数量都减少(4)植物-乙-丙宀甲(5)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增加CO2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容易引起病虫害传播、农业成本高等C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50.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1)将A、B、C、D各营养级的名称依次写在下列横线中:A.B. C D:.(2)图中al代表 (3)图中a2代表。(4)a3v a2的原因是(5) 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上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只有<因此,一个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 。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从第一营养级流动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4)初级消

45、费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 -20 %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所以a3v a2;( 5) 10% 20%,五个营养级。51.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kJ和kJ答案: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来自绿藻提供的就是50KJ,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需要绿藻500KJ;其中轮虫提供的就是 100KJ,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 率为20%那么就需要轮虫 500KJ。52.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