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概述目录第四章 地质构造4.1 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4.2 总体构造特征4.3 褶皱分析4.4 断裂分析第五章 构造发展史第六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地层2.1 新元古界2.2 早古生界2.3 晚古生界2.4 中生界2.5 新生界第三章 岩浆岩及变质岩3.1 岩浆岩3.2 变质岩" 附图I 松岭峪地区构造纲要图" 附图II 松岭峪地区A-B地质剖面图" 附图III 松岭峪地区C-D地质剖面图第一章 引言本次读图资料为松岭峪地质图。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属于中比例尺地质图,图区面积约243平方千米。图区总体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
2、点,最高点位于图西的云岭山,海拔为1320m;低处于图东南香溪处,低于630m。河流自西北汇至东南。村镇主要分布于沿河带与图东北一带。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展布、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期等,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褶皱、断裂、岩浆岩体、不整合接触关系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分析出地质图内各种繁杂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理解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第二章 地层松岭峪地区地层发育不太齐全,缺失地层较多。图区内出露的地层按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表1):新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泥盆系和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
3、和第四系。表(1)松岭峪地区地层概况年代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岩性分布构造阶段第四系Q砂砾粘土图东南赵村-黄村一带喜马拉雅阶段新近系N泥灰岩图西云岭山渐新统E3泥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始新统E2砂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北西红石崖古新统E1砂岩砾岩图西云岭山,北西红石崖下三叠统T1灰岩,泥灰岩沿香溪,白玉山海西-印支阶段上石炭统C2泥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下石炭统C1砂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中泥盆统D2砂岩沿松岭,彩云岭下泥盆统D1砂岩砾岩松岭、彩云岭,沿陈村-范村下奥陶统O1板岩千枚岩毛村加里东阶段中上寒武统2+3板岩,变砾岩毛村南东下寒武统1千枚岩,变砾岩范村,陈村-王村震旦系Z片岩,大理岩陈村,任村及杉岭一
4、带2.1 新元古界图区出露的新元古界为震旦系(Z),主要分布于图区东北角彬岭、任村、王村及陈村一带,岩性为片岩和大理岩,属变质岩。该套地层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总体呈NW-SE向展布,但内部标志层又呈现出近东西向展布的特点,产状变化较大,倾角一般大于50º。震旦系与上覆寒武系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露头去西北部刘村一带有辉长岩体和花岗岩体侵入,东南部丁村一带有辉长岩体侵入。2.2 早古生界图区主要出露了下寒武统(1)、中上寒武统(2+3)、下奥陶统(O1)等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下寒武统(1):主要分布在图区右上角的王村、范村一带,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变砾岩,属变质岩。北部有花岗岩侵
5、入岩体总体呈NW-SE展布,中上寒武统(2+3):主要分布于毛村南西部,岩性主要为板岩,属变质岩。北部有花岗岩侵入岩体总体呈NW-SE展布。下奥陶统(O1):分布于毛村周围区域,岩性为板岩,属变质岩。主体呈NW-SE展布。东部有花岗岩侵入岩体。与上覆泥盆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整体为一个斜歪向斜,其南东翼部分被逆断层所运移抬升的震旦纪地层所掩盖。2.3晚古生界晚古生代出露的地层有下泥盆统、中泥盆统、下石炭统、中石炭统。其总体展布方向为NW-SE向,分布于彩云岭、松岭一带。构造线方向与下伏地层相近,但表现为角度不整合。下做分别描述:下泥盆统岩性为砾岩,主要出露于两个背斜的核部。中泥盆统展布与下泥
6、盆统相近,但其岩性为砂岩。下石炭统主要出露于彩云岭、松岭背斜的两翼,岩性为砂岩。中石炭统与下石炭统相近,其岩性为砂页岩。松岭西北、彩云岭背斜核部有花岗闪长岩侵入岩体,松岭、东南金沟一带有花岗岩侵入岩体。其产状相对于下伏地层较缓,褶皱程度较低,岩石基本未变质。2.4 中生界中生界出露地层有早三叠统。沿香溪、江峪-白玉山近NW-SE向展布。岩性为灰岩。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东部为花岗岩体所侵入。2.5 新生界新生界出露有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3)、上新统(N)与第四纪(Q)。E1、E2、E3分布于图西部云岭山、红石崖一带。Q分布于沿赵村松岭峪香溪一带。其岩性有砾岩、砂岩、页
7、岩、泥灰岩与第四纪尚未成岩的粘土砾石胶结物。整体产状较为平缓,褶皱作用不强烈。褶皱所受应力方向大致为南北向。第3章 岩浆岩与变质岩松岭峪地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和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岩浆侵入活动和变质作用均有不同程度发育。3.1 岩浆岩图区出露的岩浆岩类型主要包括辉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此外沿着彩云岭背斜的核部,还有少量脉岩呈NW-SE向断续产出。(1)辉长岩()主要分布在图区右上角的刘村、丁村一带,均以岩株形式产出,总体呈NW-SE向展布。刘村辉长岩体位于任村逆冲断层断层(F2)下盘,出露面积约3平方千米,与震旦系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并被后期花岗岩()侵入和刘村正断层(F1)错切。丁村辉
8、长岩体位于毛村逆冲断层(F3)下盘,出露面积约2.8平方千米,与震旦系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与上覆下寒武统呈沉积接触关系。本区辉长岩的侵入时代在震旦纪之后,下寒武统之前。(2)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图区左部的彩云岭、松岭一带,均以岩株形式产出,总体呈NW-SE向展布。彩云岭、松岭、松岭峪花岗闪长岩岩体位于白玉山逆冲断层断层(F8)上盘,出露面积约2.3平方千米,与早三叠统之前的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并被后期花岗岩()侵入,与古新统地层呈沉积接触关系。本区花岗闪长岩的侵入时代为早三叠世之后,古新统之前。(3)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图区的金沟、刘村、松岭一带,均以岩株形式产出,总体呈NW-SE向展布。
9、刘村花岗岩体位于范村逆冲断层(F3)上盘,出露面积约1.9平方千米,与围岩均呈侵入接触关系。金沟花岗岩体位于白玉山逆冲断层(F8)上盘,出露面积约4平方千米,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并阻隔了白玉山断层。松岭花岗岩体位于白玉山逆冲断层上盘,出露面积约为 1平方千米,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因其并未在更新的地层出露,所以只能判断本区花岗岩的侵入时代为早三叠世之后,并晚于花岗闪长岩体侵入时间。3.2 变质岩主要出露于图区西北部的杉岭、任村、王村、毛村、范村、陈村一带。根据其变质程度可分为中级变质岩系和浅变质岩系两大类。(1)中级变质岩系主要发育于震旦系内部,以片岩和大理岩为主,构成图区西北角杉岭、王村一
10、带的复杂褶皱变形区或陈村逆冲断层上盘的背斜核部。变质地层内部的标志层显示轴向近东西向的强烈褶皱变形,标志层迹线被范村逆冲断层(F3)、任村逆冲断层(F2)、刘村正断层(F1)和辉长岩体截切,与上覆寒武系浅变质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地质界线交切关系,可判定其变质时代为寒武纪之前,震旦纪之后。(2)浅变质岩系主要发育于寒武纪、奥陶纪内部,以千枚岩与板岩为主。构成图区东北部一带的褶皱变形区或范村逆冲断层(F3)下盘的倒转背斜核部。北部被花岗岩侵入,与上覆下泥盆统砾岩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根据地质界线交切关系,可判定其变质时代在下泥盆统之前,下奥陶统之后。第四章 地质构造4.1 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根
11、据地层接触关系、变质程度、变形强度和构造线方向变化,可将图区出露地层划分为四大构造层(附图I),从下向上分别是震旦纪(Z)构造层2)寒武纪-奥陶纪(O)构造层3)泥盆纪-三叠纪(D-T)构造层4)古近纪-第四纪(E-Q)构造层各构造旋回发育的地质构造差异显著,下对其做分别描述。(1)震旦系构造层(Z):分布在图区东北角杉岭、任村、王村、陈村一带,主要由震旦系片岩及大理岩组成,总体呈NW-SE向延伸,但内部标志层显示构造线方向为近东西向,与上覆寒武系构造线方向(北西向)明显不同。该构造层褶皱变形非常强烈,内部次级褶皱十分发育,岩层产状多变,宏观上发育两个褶皱(),3条断层()。包含一次地质热事件
12、(v辉长岩的侵入)。(2)寒武系-下奥陶统构造层(-O1):分布在范村-王村-刘村一带,主要由寒武纪千枚岩、板岩与奥陶纪板岩构成。总体呈NW-SE向延伸。该套地层主体发育为一个倒转背斜,被一条逆冲断层所切过(毛村)。下泥盆-下三叠统构造层(D1-T1)分布在图中及周边较广区域。岩性种类较多:砾岩、砂岩、页岩、灰岩、泥灰岩。总体呈NW-SE方向展布。发育有彩云岭、松岭、白云山三个主要褶皱。多处出现岩浆岩侵入岩体(花岗辉长岩与花岗岩),且从接触关系来看,它们不是同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古新统-第四纪构造层(E1-Q)分布在图西、西北区域。主要由砂岩、页岩、灰岩和未成岩砾石胶结物构成。不同地区地质构造
13、的展布方向存在差异西部云岭山地区是呈W-E方向展布,而红石崖地区则是呈NW-SE方向展布。该构造层并未直接出露岩浆岩侵入岩体,也没有与花岗岩体直接相接触。4.2 褶皱分析松岭峪地区主要发育北西-南东向褶皱(附图I),从北东至南西依次有毛村向斜(f6)、范村-陈村背斜(f7)、白玉山-江峪向斜(f8)、彩云岭背斜(f9)、香溪向斜(f10)、松岭背斜(f11)、红石崖向斜(f14)等。现将主要褶皱特征描述如下。1.彩云岭背斜(f9):分布在图区中部彩云岭一带,呈NW-SE(120º)延伸,长约为14km,宽约为2km。核部地层由D1 构成,两翼地层为D2、C1、C2。背斜南西翼倾角为4
14、6,43,30,32、北东翼受逆冲断层影响,倾角为70,80,60,因此背斜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 5:1 ,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短轴褶皱。2.红石崖向斜(f14):分布在图区中部红石崖一带,呈NW-SE(45º)延伸,长约为5km,宽约为2km。核部地层由E2构成,两翼地层为E2。背斜南西翼倾角为10,北东翼倾角为10,轴面近于直立,因此背斜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 5:2 ,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短轴褶皱。3.香溪向斜(f10): 分布在图区中南部香溪一带,呈NW-SE(305°)延伸,长约为1
15、3km,宽约为2km。核部地层由T1构成,两翼地层为C2、C1。背斜南西翼倾角为33,北东翼倾角为30,因此背斜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 6:1 ,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短轴褶皱。4.3 断裂分析 松岭峪地区主要发育四种类型的断层(附图I):纵向逆冲断层,主要包括任村断层(F2)、毛村断层(F3)和彩云岭断层(F8);纵向正断层,如刘村正断层(F1);斜向平移断层,如彩云岭背斜两翼(F4、F5,F7)和松岭背斜两翼(F14,F13,F12,F11)的小型平移断层;横向正断层,如松岭背斜南东倾伏端的一系列南北向小型正断层(F7,F8,F9,F10)。现将主要断
16、层特征描述如下。(1)彩云岭断层(F7): 该断层是图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断层,西起云岭山,向东经彩云岭-白玉山一带,直至江峪以东,并被金沟花岗岩体截切,图内延伸长达15km以上。断层总体走向NW-NS向,断层倾向南西,倾角30。断层北东盘下降,出露下石炭砂岩,南西盘 上升,形成有褶皱,有地层缺失。(2)毛村断层(F3): 逆断层,位于毛村,范村,陈村一带,北西-南东延伸,南西为上升盘,有背斜构造,北东为下降盘,有地层缺失与重复。断层在丁村处有辉长岩岩体侵入。断层形成于O1之后。第五章 构造发展史Z-Q1加里东阶段,该地区在应力作用下发育了许多褶皱,再接着强烈的褶皱作用使岩石变质,并形成了产状复
17、杂的变质岩区。此阶段主应力方向大致为ES70°。随着应力的逐渐作用,F1(刘村)正断层开始发育,接着该区域遭受了一次地质热事件,大量辉长岩以岩株的形式侵入。之后又发育了F2(任村)逆冲断层。(Z震旦构造旋回结束)之后地壳慢慢抬升,成为古陆,接受剥蚀。下寒武统,海侵开始,该地区重新接受沉积。在下奥陶统之后,此区域又受到强应力,使下寒武统到下奥陶统地层褶皱成为一个倒转斜歪向斜。此时的主应力方向应当在ES160°左右。随后在应力的作用下,F3(范村)逆冲断层发育。随后海退,成为古陆接受剥蚀。D1-T1属于中国的天山运动和印支运动时期,对应印支海西阶段。在该时期,地壳重新降至海平面以下,接受沉积。在D1-T1中可观察到三次大型海侵-海退旋回,分别为D1-D2,C1-C2,T1。在经历了三次沉积旋回后,此地区再次受到较强的应力,形成了以松岭、彩云岭为代表的褶皱构造,之后在此应力下大量走滑断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工合同三篇
- 劳动合同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约定书三篇
- 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计划
- 产权登记合同三篇
-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计划
- 科研院所行业新年个人工作计划
- 美术作品展览策划方案计划
- 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计划
- 国际贸易课后答案
- 九月下旬证券从业资格《证券交易》基础试卷
- 三违行为检查记录表
- 建筑防火知识课件
- 国际建筑服务贸易展示课件
- 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 抚州市乐安县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统计表
- 园林空间-课件
- 《高等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微观交易结构系列之二:不容忽视的交易成本量化个股隐性成本
- 商会各类岗位职责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M3U2 Around my home (Period 3) 上海牛津版试用版(共18张PPT)
- 酒店装饰装修工程验收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