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1页
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2页
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3页
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4页
实验室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室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基本制度一、实验室工作制度(一)实验室是进行检测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不允许存放私人或与实验无关的一切物品;不允许做与检测和试验无关的事情。(二)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加强技术安全和技术保密工作,严格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计量管理。(三)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实验室有关的安全知识,熟悉有关仪器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实验技术操作规程; 遵守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服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在实验室内的一切活动均须遵规守矩。(四)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尤其是女生不得批头发、 所有检测人员均不允许穿拖鞋。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人员外,其

2、他任何人员严禁入内。(五)严禁实验室人员私自接受检验检测、私自收费,违者将严肃处理和处罚。(六)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实验室认证通过的检测标准及 检测方法,做到记录详尽、规范,结果准确。(七)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大型、昂贵仪器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扣减考核分,恶意 的或情节严重的应承担修复的部分或全部费用。(八)实验室应保持地面、台面整洁,做到及时清理、整理、清洁,未使用的器皿、器具应摆放整齐,试剂溶液摆放应标签向外。(十)非本公司的个人或团体参观实验室需向经总经理请示,征得总经理同意后方可安排参观。二、实验室安全制度(一)实验室内应保证有各种必备的安全设施,如通风

3、橱、防尘面罩、防护手套、护目镜、消防灭火器材等。(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增强自身安全知识。(三)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前应做好试验前的个人防护准备工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使用相应的防护设施。(六)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消防常识和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能区别不同火源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灭火器材要放置在显及使用方便处,要经常检查,保证其处于完好有效状态。(七)操作和处理易挥发、易燃试剂时,严禁用明火直接加热。(8) 加热过程中, 要坚守岗位,不得让加热过程脱离自身监控, 如果有事必须离开须委托他人代为监控。(9) 按照仪器说明的要求, 使用安全电压以上电压的电器设

4、备均应有良好接地, 电热设备所用电源导线应能满足功率(电流) 要求, 应经常检查是否完好无损。关闭闸刀开关时绝对不得用湿手进行操作。(十)可燃物质(如汽油、煤油、酒精、可燃芳香烃等)不得存放在煤气灯、电炉或其它火源的附近。易燃、易爆物品、试剂要随用随领,不得在实验室内大量积存。(十一)凡使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在反应过程中产生有毒、刺激性气体和液体时, 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十二)使用酸、碱等强腐蚀性试剂时,必须佩带橡胶手套,必要时佩带橡胶围裙,勿使易挥发试剂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十三) 严禁将清洗实验室器皿器具产生的含有酸碱、 剧毒成分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必须先经适当转化后收集存放、或者

5、直接交由危废处理公司处理。(十四)高压气瓶严禁在日光下曝晒,高压气瓶不准放净瓶内气体,在正常情况下,保存压力不少于 9.806 xi03Pa,气瓶严禁混用。(十五)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保卫消防部门。(十六)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吃东西。(十七)每日下班前,值日人员应对仪器设备、水、电、门、窗的关闭情况进行检查,不需关闭的设备须向值日人员说明。三、精密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一)精密仪器由实验室设专人管理,负责日常维护工作。( 二 )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制定仪器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并予以现场摆放。( 三 )大型精密仪器使用人员上岗前需进行培

6、训,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四) 仪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异常, 如发现异常, 应及时报告设备管理员人员,由设备管理员进行修复,如果不能修复的,上报检测部负责人。( 六)开动仪器前,应充分做好试验准备工作,开动后经常观察运转情况。( 七 )操作人员应及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不得事后补填。四、剧毒、易制毒、易制爆药品管理( 一)凡请领、保管、使用剧毒药品,应按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及规定执行。( 二 )凡库房实验室存放的剧毒药品均需要设专人、专柜加锁保管,每季度清点一次,并把清点结果报总经理。( 三 ) 实验室请领剧毒药品由检测部负责人批准,专人发放,用多少取多少;未经检测部负责人签字同意,剧毒药品管理人员不

7、得擅自发放。五、标准物质管理制度( 一)检测部负责标准品 (对照品 )的申购工作,并对申购信息的准确性负责;由综合办公室统一采购并索要证明产品合格的相关资料。( 二 )标准品采购入库前,应通知检测部、技术负责人予以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接受入库。( 三)标准品 ( 对照品 )要避光、防潮、置于阴凉处。( 四) 标准品 (对照品 )要按说明书规定使用,实验室领取后,配制的标准溶液也能应避光、防潮、阴凉存放,并有领用记录。六、化学试剂、玻璃器皿使用管理制度( 一)试剂的管理l 、实验室各科室负责本科室领出试剂的管理。2 、对过期或者失效、不再使用的试剂,应在室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清理。3 、对易潮、易质的

8、试剂要不定期地检查其外观。4、从试剂瓶取出的试剂,不得再倒回原处,易挥发及刺激性的试剂,用后应及时加盖,以防止挥发和污染空气。5 、 试剂配制应按检验方法进行配制, 并贴上标签, 发观混浊、 沉淀、 变色时, 应重新配制。( 二 )玻璃器皿的管理1 、玻璃器皿应按需要购入。编制采购申请时,应注明名称、规格、及具体技术要求。2 、购入的玻璃器皿应符合质量要求,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拒收。3 、计量器皿(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应进行校证合格后使用,洗涤后应自然晾干。七、实验室检测进度管理制度( 一)样品严格按照“先到先测”的原则进行检测。( 二 )检测,告编制、打印与发均应在与客户约定的报告出具

9、日内完成。如果因为结果不合格、 边缘数据等导致的复测而不能如期向客户提供检测报告, 应及时上报检测部负责人, 由检测部负责人向业务人员或业务主管部门说明情况,寻求客户的理解。(三) 对于加急样品,检测部应统筹规划,在不影响其他任务单报告出具的情况下,提前进入检测,必要时安排加班加点确保任务完成。(四)报告的编制、审核与发放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第二部分 检测流程管理一、样品接收、检验、留样制度( 一 ) 检品的接收1 、检品接收统一由业务室办理,其他科室或个人不得擅自接收。2 、凡不是我们实验室认证检验项目的样品不予收检。3 、接受的样品应包装完整、标签批号清楚、来源确切。5、常规样品收检数量

10、应符合国家标准,数量不够不予接收。6、符合收检条件的检品,委托样品由委托单位按规定填写检验申请单,统一编号、登记、拍照,样品管理员应将样品分为两份,一份留样,一份交实验室检测,并贴上相应标签。( 二 )检验1 、实验室接受检品后,首先核对检品与检测任务单是否相符,如有问题应及时提出。2 、检验以本实验室认证过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检验依据进行检验。3 、 检品应由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的人员检验。 见习期人员、 外来进修或实习人员不得独立出具检验结果。4、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或结果处于边缘的项目,应予复检。必要时由检测部负责人指定他人复检。5、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按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记录,严禁适

11、先记录、补记或转抄。6 、 原始记录经核对人员逐项核对后, 由检测部负责人全面复核后交报告编制人编制检验报告。7 、在未出具正式检验报告书前,有关科室和人员不得将检验情况和结果私自泄露给客户。8 、 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检验时间完成检验任务, 检测部负责人应了解检验情况, 督促检验进度。9、剩余检品退回样品管理员。( 三 ) 留样1 、接收检品检验必须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2 、留样样品由样品管理人员填写留样登记,注明数量和留样日期,登记、入库保存。3、留样室的设备设施应符合样品规定的贮存条件。4 、留样样品保存三个月。8 、 因工作需要调用留样期内的样品, 应书面提出申请,

12、说明用途, 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调用。调用后的剩余样品应退回。样品管理员应对样品调用予以记录。9 、留样期满的样品,由样品管理员列出清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两人以上处理,并登记处理方法、日期、处理人签字存档。二、委托检验单的书写规则(一)样品编号:由样品获得方式(Z客户送样)、样品代码(Z-代表重晶石粉,SY-代表石英 砂) 、年月日、三位流水号组成,之间由“”隔开。如: Z-SY-20200102-001( 二 )检品名称:应按检品包装上的品名 ( 中文名或外文名 )填写;品名如为商品名,应在商品名之后加括号注明法定名称。( 三)送检单位地址、联系人及联系电话按实际填写。( 四)包装:固体包装如“

13、玻瓶分装”或“塑料袋”等。液体包装如“塑料瓶”或“铝塑板及纸盒”等。( 五 )样品批号:填写包装实样上的批号或生产日期。( 六)效期:按样品包装所示有效期填写。( 七)送样单位:指样品的直接提供者,应写单位全称。( 八 )样品数量:均按收到样品的实际量填写。如 5.0kg(九)检验类别:填写“委托检验”或“监督检验”。( 十)检验项目:直接填写检验项目名称。( 十一) 检验依据:国家质量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应填写标准名称、编号。( 十二) 收检日期:按收到检品的年、月、日填写。( 十三 ) 报告日期:为公司与客户商定的报告出具日期。(十四)委托检验单应交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核包含但不限于技术方面、

14、交期。三、检验记录的书写规则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样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 晰、整洁。样品检验报告书是对样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报告编制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的态度,根据检验记录,认真填写检验报告单, 经逐级审核后, 由公司授权签字人签发“检验报告书” 。要求做到:依据准确,数据无误,结论明确,文字简洁,格式规范。( 一)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1 、 原始检验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 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

15、,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 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 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 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纸上。2 、检验人员在填写检验原始记录时,应逐一查对样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送样单位,检验目的、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做到填写准确。3 、检验的依据的填写应填写标准名称、版本和标准号;4 、实验条件:环境温湿度、仪器名称及标号、仪器状态、计量器具校准有效期。5 实验过程及数据和计算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 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双横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辨,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6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

16、 应记录其批号;用于含量 (或效价 )测定的,应注明其含量( 或效价 )和干燥失重(或水分 ) 。7 、每个检验项目均应有检验人和复核人的签名。8 、在全部检验工作完成之后,应将检验记录逐页顺序编号 .9、原始记录应由检测部负责人全面审核。四、检验报告书填写的基本要求1、产品信息:应包含产品的名称、批次或者生产日期。2、客户信息:应包含送样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人及联系电话。3、检测依据:应注明采用的标准的名称、标准号4、检测结果的填写:应列出检验项目、标准规定和检测结果。“检验项目”下,按质量标准列出具体检验项目名称和排列顺序, 应按质量标准上的顺序书写; “标准规定”下, 按质量标准的要求

17、书写;“检验结果”下写出相应的实测数值,数值的有效位应与质量标准中的要求一致。5、检验报告书的结论: 、对于全检样品,如果有一项检测项目不合格,则该样品判为不合格。论表述为“该样品按XXX 标准进行检验,因XXX 项目检测不合格,故为不合格品”;若各项检查项目均合格,则该样品判为合格品,结论表述为“该样品按XXX标准进行检测,各检测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故为合格品” 对于非全检项目的样品,只对检测项目下结论, 合格项目出具合格结论, 不合格的项目出具不合格结论。 所有结论均应明确申明:只对收到样品负责。6 、报告书应有编制日期,以及编制人的签名。7、检测报告应交授权签字人审核,并签发。第三部分

18、差错与事故管理一、在工作中发生以下行为应确定为差错:1、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粗心而致检验结果错误,经审核发现,需重新进行试验的行为。2、溶液配错,影响检验结果,经使用者发现的行为 ( 配制者和校对者负同等责任 ) 。3、计算错误,复核未发现,影响检验结果者( 复核者与实验者均须承担责任 )4、 打字错误或者输错数据、信息, 被客户投诉, 需追回更改者( 校对者和事故者负同等责任 ) 。5、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工作粗心而损坏仪器设备的行为( 低值易耗品除处) 。6、下班后忘记关闭仪器电源,忘记关闭水、气开关,未发生严重后果的行为7、因违反实验室制度和操作规程发生燃烧、爆炸、工伤事故,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8、某环节较长时间拖延,造成报告不能及时完成的行为。9、购入仪器设备、试剂及其他物品规格、技术指标错误,影响工作的行为。二、差错管理:工作中发生差错,应立即查明原因,设法纠正并减少损失,事后应及时总结,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对后果较严重或屡犯者,应给与减发奖金、扣减绩效分的处罚。三、在工作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确定为事故:1 、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