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 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 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 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时间t/s路程s/cm00412824123616482060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 J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

2、 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 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O【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 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解析】【分析】【详解】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y = 三。t(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 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 像中可以看

3、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2.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小明用刻度尺测量铜线的直径。他将铜线在笔直的木棍上紧密排绕了 10圈后,用刻 度尺测量其宽度,如图甲所示。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0圈铜线的宽度为cm,铜线的直径为 cm.乙丙(2)小明同学测得自己的脉搏lmin跳动75次,则他脉搏每跳动1次的时间是 s。接着他把自己的脉搏跳动作为“表”测摆(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小球摆动20次,脉搏刚 好跳动25次,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 so若在细线的摆动线路上水平放置一固定挡板,小球摆动将如图丙所示,比较乙与丙实验,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 间应 选填(“相同”或

4、“不相同”)。【来源】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1mm 3.12(3.113. 14皆可)0.31 0.8 1不相同【解析】【分析】【详解】田3如图,每大格表示1cm,每大格分为10小格,则分度值为1mm:故10圈读数 为3.12cm,则铜丝直径为:0.31cm。脉搏每跳动1次所用时间为/.= = 0,8s 1 75小球摆动20次与脉搏跳动25次所用时间相同,为 t2=0.8sX25=20s则小球摆动1次平均所需的时间为 20s , % = 1s20细线在接触挡板后,线速度和轨道半径均发生变化,则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也将发生变化, 故摆动1次所用时间不相同

5、。3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 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而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小车通过48段时测得时间b=L6s,则八8段的平均速度lb=cm/s:(4)在测量小车到达8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8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8段的平均速 度匕8会偏 (选填“大”或“小”)。【来源】山东省东营巾垦利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口 = ±小25.0偏小 t【解析】【详解】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V = -: t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

6、一些,所以应使斜而的坡度较小:小车通过48段时测得时间小8 =l6s ,则AB段的平均速度:40cm cl 八 ,=25.0cm/s .1.6s如果让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u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4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 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8、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 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 (选填"缩短"或"增长&q

7、uot;)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 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匕偏 (填"大"或"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平均速度匕=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匕=m/s;(5)下列图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图象的是.【来源】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上小增长大0.24 0.2 t【解析】【分析】【详解】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8、修士: t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而坡度应较小: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一些,所计时间偏小,由公式吟知所计算出的速度偏大:(4)由图知,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bc=5s,总路程:5Ac=120cm= 1.2m,1 2m故全程平均速度:匕=六二一二0.24m/s: fAC 5s上半段的路程SAB=0.6m,小车运动时间W=3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ab 0.6mvz= =O.2m/s;,ab3s(5)由图知,BC 段时间 tBc=2s/sBc=0.6m,“r5bc 0.6m片以:vbc=0.3m/s&#

9、187;zbc 2sVBC>V2,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图像中表示小车静止不动,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5.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而的4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的.(2 )由图可知,A8段的平均速度Lb=cm/s,则8c段的平均速度c=cm/s;(3)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8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8点才停止计时,

10、测得48段的平均速 度为会偏 (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8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詈,他的做法 BC正确吗?【来源】四川省乐山巾市中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 = - 20cm/s 50cm/s快 小 见详解 t【解析】【详解】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V =- 2由题图知,48段的路程:5.r = 10.00dm - 6.00dm = 4.00dm48段的时间是(b=2s:小车通

11、过AB段的平均速度:% = 2dm/s = 20cm/s,ab 2s8c段的路程:5bc = 6.00dm -1.00dm = 5.00dm8c段的时间是= Is;小车通过8c段的平均速度:s8c 5.00dm 一/ e , = 5dm/s = 50cm/s(3)4由于小车在8c段的速度大于48段的速度,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过了 8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口 = -可知,在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 偏大,速度就会偏小:(5乂6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8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8点由静止释放,到达 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理由是小车从8点由静止释放

12、到达C点 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 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0射到镜面上。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 0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 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线光与ON在 内.(2)当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将一束光沿原B0方向射。点,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这现象说明:;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

13、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实蛤序号入射角a反射角B50°50°【答案】不能同一平面0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 偶然性【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 一平而内.(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而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3) 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

14、仍贴着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而镜垂直,故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当光贴着纸板F沿B0射到0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R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 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为0° ;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 ;(3) 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 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故答案为(1)不能;同一平面;(2)0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 ; (3)不能:一次实 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7.菜同

15、学为了探窕“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 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甲乙(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 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选填“有膜”或“无膜”).(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几乎无光的实验室,有阳光的实验 窒,在 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填“”或"”).(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 是:(4)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下表:实验次数123物距u/cm3. 395. 116.

16、 39像距v/cm5. 226.51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 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答案】有膜镀膜增强了对光的反射3.50 B【解析】【分析】(1)有膜的一面作为反射而:(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 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3)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是反射能力更强:(4)刻度尺的分度

17、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 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 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 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玻璃板有一定厚度,有两个反射面.【详解】(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有镀膜的一面因为成像更清晰,所 以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因为跳棋本身不会发光,要靠反射的光线成像,所以应 该在光线较好的环境中实验,即在有阳光的实验室实验.(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

18、验成像更清楚,因为平面 镜是反射成像的,所以镀膜后一定是增强了镜而对光的反射.(4)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因为像与物关 于镜面对称,所以像距应为B的左端到直线的距离,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像距V产3. 50cm.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且去除误差因素后,每次像距与物距的 差值相等,说明是同一原因引起的,考虑实验装置,原因只能是:玻璃板有一定厚度造成 的.故选B.【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 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另外要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9、,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8 .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 平桌而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只点燃蜡烛A),在此实 验中:用71L甲乙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2)小滨应在玻璃板 (填“前而”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填“反 射”或“折射”)所成的像: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 (填“能”或“不能”)继续在 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

20、A的像将向 移动。(填“左” “右” “上” “下”或“不”)【答案】2; 黑暗:前面;反射:能;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仪器选用、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详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 应选用较薄即2mm厚的玻璃板:这个实验探究要求成像物体尽量亮,而环境尽量暗,这样可以避免环境中的光线对成像 的干扰,从而能观察到更清晰的像,所以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蜡烛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后,所以为了观察成像的情况,小滨应在玻璃板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而此探究中用玻璃析代替平面镜,所以经过玻璃板成像 是由于光的反射

21、形成的:平面镜本来就是不透光的,即光射到镜面被反射回来而成像,并不是光透过镜而成 像,所以用黑纸遮住B侧琉璃面,虽然光不能透过玻璃,但会被反射回来而成像,故能继 续观察到烛焰的像;(5)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当镜面竖直放置时,像和物的连线在 水平方向。而镜面向左倾斜时,像与物体的连线要稍向上偏离水平线才能与镜面垂直,故 像将向上移动。9 .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腐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实验 时应该使环境.(选填"较亮"、"较暗、"都可以")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

22、无法与像重合 的原因是.(2)用玻腐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8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 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而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答案】2较暗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0 不能虚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解析】【详解】玻璃板的选择应该选薄一点的玻璃板,由于玻璃板两个而都可以作为反射而,会出现 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这样选择薄一点的玻璃板,避免明显地出现两个

23、重复的像,应该 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实验时应该使环境较暗,这样蜡烛的像会比较明显看到,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这是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所成 的像不在水平而;4玻璃板是透明的,这样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蜡烛和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乂5由题意可知,将点燃的蜡烛由八点移至8点时,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是10cm,根据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也是 10cm,那么蜡烛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20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 像:(4)用大小相同的

24、两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可以和另一支蜡烛的像作对比,而这两支蜡烛 大小是相同的,那么另一支蜡烛可以和它自身的像作对比,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10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 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甲乙丙(I)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而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 紫外线能使 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 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 射

25、,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答案】荧光物质反射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 外线的反射能力等)【解析】【分析】【详解】(1)1由于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 到“100”字样发光;(2) 2只要钞票上的"10CT发光,说明已经被紫外线照射到了,而紫外线灯并没有照射钞 票,说明钞票上接收到的紫外线是透明玻璃反射的:(3)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 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穿透

26、玻摘而照射到钞票上,所以 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穿透玻璃的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 线的反射能力等).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如图1所示,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A、B所 示的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图A、B所示的装置),请回 答:图图2(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C,他们选择的是图(选填“A”或“B” )所示的装置.(3)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 腾图象如图C所示

27、,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4)实验完毕,小云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原因是.(5)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 (a)、(b)所 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水沸腌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 实际上是 (选填“小冰晶”、“小水滴”或“水蒸气”):【答案】自下而上B质量石棉网、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b小水滴 【解析】【详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 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

28、,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2) B装置有盖,水而上气压大,沸点高,所以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C, 他们选择的是B装置:(3)由。/知,水的比热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不同,水吸收热量不 同,需要的时间不同:(4)由于石棉网、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撤去酒精灯后,水能够继续 吸热而沸腾一段时间:(5) 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 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 的小水滴.12 .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009S% %92翼 11时闻/min(1

29、)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 段(选填“8"或“8C”),其熔点为;(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中的a所 示。若用相同的热源,用质量为的海波做这个实验,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 的 (选填 “b” “c” 或 "d" ):(4)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来“探究水的沸腌”,还需要一个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它的作 用是o若正确操作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分析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是(写出一条即可)。【答案】46 BC 48

30、 c减少热量的散失水的沸点是98【解析】【分析】【详解】(1)田从图乙可以看到,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它的读数是46。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所以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8c段,其熔点是 48O海波的质量变大,但是熔点是不变的,从图丁可看到,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的Co这个硬纸板,它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从图戊可看到,水在第4min开始温度保持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是98 ;并且知道水沸 腾时,温度是不变的。13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所示。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其中有一个记录错误的实验数据,请指出该错误的数据是,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0时间/ min0123456

31、78温度/ -C909294969898959898(2)改正数据后可判定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C,没有达到100C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资料显 示: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请根据表格的正确数据在图中画出水加热直至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温度/平时实验时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使水较快沸腾,可采取的措施有:(至少写出一种方法)。(5)实验结束,撤走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仍会沸腾一段时间,原因是。【答案】95。口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应为98P,不会出现95。5 98: 小于;减少水的质量: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样烧

32、杯中的水仍会沸腾一段时间。【解析】【详解】水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通过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P,温度 不可能为95P,所以95(数据是错误的; (2)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4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a现在没有达 到100c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用描点的办法画的图像如下所示:(4)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使水较快沸腌,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小水的质量,增大酒精 灯的热功率等措施;实验结束,撤走酒精灯,因为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继续对烧杯加热,这样烧杯中 的水仍会沸腾一段时间。14.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

33、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 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一 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Z丙实验中将物质装入大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 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图乙中 (填“A”或"B” )是冰,它在第4min是 状态,它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 会沸腾,其原因是。【答案】受热均匀-14 A固液共存4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 热【解析】【分析】【详解】田

34、将物质装入大试管中,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样可以使晶体受热更加 均匀。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向下示数增大,是零下,故示数为-149。(3乂3由图象知道,A的熔点是0C,说明该物质是冰。45由图象知道,物质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6分钟结束,共持续4分钟;所以,在第 4min该物质未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 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可以达到沸点但无法从 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15.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表格可知

35、,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测温物 质凝固点/C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如图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不同。(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 一种即可)。【答案】水银 甲 质量(或体积)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体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详解】国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 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

36、,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甲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 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乙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小,是因为水沸腾之 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 泡变小。读图3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 a的缘故。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太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当 水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所以要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 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度或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等。四、初二物理光的折

37、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黄汉首先测量了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他设计了如下 的表格:1焦距 f/mm2 焦距 f/mm3 焦距 f/mm4 焦距 f/mm5 焦距 f/mm平均焦距 f/mm凸透镜1凸透镜2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目的是;测出焦距后,黄汉选用了凸透镜1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分别进行了图(a)(b)、(c)图所示的实验。-一卜 tL<a> u>2f<b> 23"V请回答:表示;照相机是属于种 情形。投影仪是属于 种情形能成虚像的是

38、 种情形;选填 w (o) ” “ (6) ” 或 “(c) ” 比较(a)、(b)两图,(a)图成的像比(b)图成的像 (选填“大”或“小”)。【答案】会聚减小误差物距 (a)(b)(c) 小【解析】【分析】【详解】田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到焦点上,据此能 测量出焦距。实验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2)3由图可知,是指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其表示的是物距。由图(a)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由图(b)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 仪:由图(c)可知,物距小于焦距

39、,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从(a)到(b)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小,所以(a)图成的像比(b) 图成的像小。1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选取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将它们置于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 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调整光屏到 (填、“8”或"C” ) 位置时,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成像原 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 (填“能”或“不 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 间,还想

40、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适当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 镜。【答案】同一高度C投影仪能靠近【解析】【分析】【详解】田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 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2当蜡烛、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会成在2 倍焦距以外,所以光屏要调整光屏到。点。生活中的投影仪成像原理是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在2倍焦距以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仍能成清 晰的像。若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眼镜放到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 会

41、聚一些,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就要让光屏靠近凸透镜。18.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若用此凸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乙图的基础上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则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再次在光屏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 大”或“缩小”)的实像:在乙图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 (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将光屏远离后,会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如果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而镜的距离不动,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答

42、案】靠近缩小近视镜不能【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甲知,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10cm。而乙图中,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小于 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此时的像距大于物距,当蜡烛移到20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 大于二倍焦距,比第一次的物距大,则像距比第一次的小,所以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且 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实像。若保持图乙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想将光屏远离后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须 让光线先发散,故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凹透镜,即近视镜。若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而镜的距离不变,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得不到 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光屏上无法承接。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43、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 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像距口以及所成像的高心便分 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 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实验序 号物距(厘 米)像高4 (厘米)像距与物距之 比(厘米)像距与物距 之比(v/m)物距与像距之 和(H / V )(厘米)160.012.00.600.2072.0250.012.50.750.2562.5330.015.01.5()0.5()45.0418.022.53.751.2540.5516.026.75.001.6742.7614.03

44、5.07.502.5049.0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妙随物距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 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像与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a)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与相距变化量口的大小关系及 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b)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W变化时,“、" + u的变化情况,可得 出得初步结论是:.【答案】像距随着物距的减小而增大 同一发光体的像高心便和成正比 同一发光体经

45、同一凸透镜折射后,当&小,时,成缩小的实像 当像高小于物高时, + u随着的减 小而减小:当像高大于物高时,"+ u随着的减小而增大【解析】【分析】【详解】1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1至6,可得物距逐渐减小而像距逐 渐增大.2同一凸透镜,焦距保持不变,观察比较实验序号1至6,可得像高L像和工的比值恒定 U为3.(a)实验2序号与1序号相比,n = 10.0c?,Av = 0.5cm,实验3序号与2序号相 比,An = 20.0cm , Av = 2.5cm ,像高均小于物高.(b)观察实验序号1至3可得,像高L隹小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也逐渐减小; 观察

46、实验序号4至6可得,像高L便大于物高,当物距减小时,+u反而逐渐增大.【点睛】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归纳与总结.凸透镜动态成像 规律: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逐一分析实验数据,在分 析表格中数据时,要注意分析物距的变化、像距的变化及成像特点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像 距与物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20.小明同学在探窕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 cm: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4|山¥川|川叫山甲川|川1|川1|山

47、65;川|1川4叫1山|1川|川1411|山¥川|1川|0cm 10 20 30 40 50 60 70 SO 90 100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 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处,移动光屏后在屏上得到清晰 的倒立、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5)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cm 和 cm 处 o【答案】10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48、凸透镜没有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缩小放大投影仪20 10【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和应用:凸透镜成像时,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详解】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另一侧10cm处得到 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0cm: 从图上看,将

49、蜡烛放在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中间,这样无法在光屏上成像:而光屏、烛焰、凸透镜的中心未在同一高度处,并且相差很大,这样使像不能成在光 屏的中央;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则有:u=40cm>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则该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则有: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与投影仪或幻灯机: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即一倍焦距是 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像大小的分界点,因此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 是: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即20cm和10cm处。五、

50、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 格.(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 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硅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g: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 第五空.根据题意知道,吸管在水中和盐水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即F行水井,小水, 设吸管的底面积是S,在吸管上距密封端人cm处画一刻线标上1.15,则,P gVP g/幡木,代入数据得:

51、1.0Xio3 kg/m3 X 10N/kgXSX 11.5 X IO-2 m=1.15 X103 kg/m3 XlON/kgXSh,解得,/?=0.1m=10cm:第六空.小明不能制成一个测量范围是0.7g/cm31.3g/cm3、分度值是O.OSg/cn?的密度 计:与第五空同理:密度计始终漂浮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密度计在水中和密度为0.7g/cm3的液体 中浮力相等,即小木=有由。水gV排水="泄gV*浓可知,1.0X103 kg/m3 X 10N/kgXSX 11.5X IO 2 m =0.7X103 kg/m3 XlON/kgXSh,解得,/7'0.165

52、m=16.5cm>15cm,由此可知,小明不能制成密度计的原因是吸管长度不够;第七空.根据漂浮条件,减小密度计的重力,可以减小密度计的浮力,当液体密度不变 时,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需要的吸管长度可以短一些,所以,需要减小管中的沙 子,并重新标注刻度线。22.学校某实验小组为了测量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把天平放在水平桌而上,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 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调节好天平,他们称得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一部 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

53、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 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 cn?,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 g,茶油的密度是g/cn?【答案】零刻度 测量时调'苗平衡螺母32 28.8 0.9【解析】【分析】【详解】田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行平衡螺母,使天平 平衡。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祛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所以图中错误之处是测量时调fj平衡螺母。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是2mL,所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是U=32mL=32cm3图丙中,祛码质量3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L2g,所以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30g+1.2g=31.2g因此量筒

54、里茶油的质量是则茶油的密度m=60g-31.2g=28.8gp=V=S=0-9g/cn?23.小王同学在溪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匕=15ml:根据密度的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p: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l/2o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A.B.C.D.(2)如图甲所示,小王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3)小王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硅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

55、量为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枳是一cm3,计算鹅卵 石的密度为 g/cn?:(4)若鹅卵石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用量筒测量水的体枳,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若小王在图丙中读数 正确,图丁读数时视线俯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A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27 10 2.7不变相平偏小【解析】【分析】(1)用天平测量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步骤:天平放在水平面上,游码归零,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量水的体积:把固体浸 没在水中,测量水和固体的总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固体的密度: (2)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 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硅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3)鹅卵石的质量由硅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各读出;鹅卵石的体积由量筒中水的 体积和放入鹅卵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