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酒精发酵实验 生物121班 翁振耀_第1页
木薯酒精发酵实验 生物121班 翁振耀_第2页
木薯酒精发酵实验 生物121班 翁振耀_第3页
木薯酒精发酵实验 生物121班 翁振耀_第4页
木薯酒精发酵实验 生物121班 翁振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名称 木薯酒精发酵 院 系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 业 生物工程 班 级 生物121 学 号 201200606029 姓 名 翁振耀 指导老师 赵东玲 二一五 年 七 月 十二 日目 录1 绪论11.1 实验目的11.2 实验原理12 材料与方法22.1 实验材料22.1.1菌种22.1.2 培养基22.1.3 主要药品与试剂22.1.4主要仪器设备32.1.5其他辅助仪器32.2 方法与步骤42.2.1试剂配制42.2.2培养基配制42.2.3酿酒酵母GGSF16培养52.2.4分析方法53 实验记录与计算73.1 记录发酵时间流程73.2 称重数据83.3 计算方法83.3.1还原糖

2、的计算93.3.2 总糖的计算93.3.3测酒精度113.3.4发酵效果的判定指标114 结果与讨论124.1 结果124.1.1计算结果124.1.2发酵效果指标124.1.3 CO2失重作图124.2讨论134.2.1 结果讨论134.2.2 误差分析134.2.3 实验收获13致谢14参考文献14附录14木薯酒精发酵实验1 绪论1.1 实验目的1. 掌握木薯淀粉液化、糖化原理。2. 掌握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3. 掌握总糖、还原糖及酒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1.2 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己糖分解为乙醇并释放出二氧化碳。酒精发酵的类型有3种:即通过EMP途径的酵母菌酒精发酵、通过HMP

3、途径的细菌酒精发酵和通过ED途径的细菌酒精发酵4。酵母菌通过EMP途径分解己糖生成丙酮酸,在厌氧条件和微酸性条件下,丙酮酸则继续分解为乙醇。如果在碱性条件或者培养基中加有亚硫酸盐时,则发酵的主要产物是甘油,这也是工业的甘油发酵。因此,如果要用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就必须控制发酵液的微酸性条件。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2.1.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GGSF162.1.2 培养基(1)YPD液体培养基:用于种子培养。(2)木薯粉发酵培养基:用于酵母发酵。2.1.3 主要药品与试剂表2-1 主要药品与试剂Table 2-1 Main chemicals

4、and reagents产品名称规格产地/厂家葡萄糖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酵母浸膏BR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细菌学蛋白胨BR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AR广东光华化工厂有限公司无水氯化钙AR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氯化铵AR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七水硫酸镁AR广东台山粤侨试剂塑料有限公司氢氧化钠AR广州化学药剂厂盐酸AR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硫酸AR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酒石酸钾(C4H4O6KNa·4H2O)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硫酸铜(CuSO4·5H2O)AR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亚甲基(C16H18ClN3S·3H2O)

5、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表2-2 酶制剂Table 2-2 Enzyme preparation酶制剂规格液化酶40000 U/mL糖化酶100000 U/mL2.1.4主要仪器设备表2-3 主要仪器设备Table2- 3 Mai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仪器名称规格产地/厂家恒温培养振荡器ZHWY-2112C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电子天平T500美国双杰兄弟(集团)有限公司全温度恒温调速摇床柜HWY-2112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电子天平JJ200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电子分析天平AB104N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酒精浓度计MC冀州市

6、耀华器械仪表厂全自动新型鼓风干燥箱ZFD5230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LS-B35L-I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消毒器628B-2铁岭市医疗器械总厂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15KW20L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光波炉YSA007B广东省茂名市亚洲电器有限公司垂直流超净工作台2HJH-1112C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2.1.5其他辅助仪器(1)40目筛:筛木薯粉(2)纱布及脱脂棉:总糖测定发酵液预处理过滤用及还原糖测定过滤(3)500mL三角瓶:20个(包扎灭菌),用于发酵(4)纱布及牛皮纸、保鲜膜:用于三角瓶包扎(5)200mL量筒:2个,要包好灭菌,

7、用于分装发酵培养基(一用一备)(6)玻璃棒:2根,包好灭菌,用于调发酵液pH值(一用一备)(7)200mL烧杯:2个,包好灭菌,用于分装发酵培养基(一用一备)(8)100mL量筒:2个,用于量取发酵液,收集酒精(9)酒精计:一个,规格0-10%,用完要用水洗好,擦干(10)水银温度计:测酒精时量温度,用完要用水洗好(11)250mL三角瓶:4个,用于总糖消化和测还原糖(12)105cm回流管:带塞(13)电炉:用于滴糖加热(14)pH试纸:用于测发酵培养基pH(4.5)值,测总糖调pH(微酸性)(15)电子天平:规格0-500克,用于测摇瓶总重(二氧化碳失重)(16)精馏装置:包括500mL精

8、馏瓶,用于酒精测定(17)250mL容量瓶:用于总糖及还原糖测定的试样制备(18)5L 三角瓶:一个,木薯粉液化和糖化(19)注射器及过滤除菌膜(20)25mL滴定管2.2 方法与步骤2.2.1试剂配制(1)2.5g/L的标准葡萄糖溶液:配取3L,分三次配,每次配1L。先称取20.0g瓶装葡萄糖放入称量瓶内于105烘4h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再分三次称量,每次准确称取烘干样品2.5000g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5mL浓盐酸,搅拌混匀后引流,加水定容至1000mL。再重复配两次。(提前2-3天配好备用。)(2)NH4Cl:使用时终浓度为0.6g/L。称取1.8g NH4Cl固体,用适量无

9、菌水溶解后,在超净台中用注射器和过滤膜操作,将溶解液过滤除菌待用。(3)菲林甲液:配3L,分三次配制,每次配1L。每次称取69.3g硫酸铜(含5个结晶水)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再重复配两次。(4)菲林乙液:配3L,分三次配制,每次配1L。 每次称346.0g酒石酸钾钠加100.0g氢氧化钠,混溶于适量蒸馏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再重复配两次。(5)质量分数为20%的HCl溶液(总糖的测定-消化):量取36%-38%浓盐酸556.0mL于1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6)2mol/L H2SO4溶液(调发酵液pH):吸取浓硫酸(18M)11.1mL缓慢加入装有适量水的

10、小烧杯中,冷却后引流到100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7)200g/L NaOH溶液(总糖的测定-消化):称取100.0g氢氧化钠于小烧杯中溶解,引流到500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到500mL。(8)2mol/L NaOH溶液(酒精度测定):称取8.0g氢氧化钠于小烧杯中溶解,引流到100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到100mL。(9)亚甲基兰溶液(1%,w/v): 称取1.0g亚甲基蓝,在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引流到100mL容量瓶并定容至100mL。2.2.2培养基配制(1)YPD液体培养基:配制500mL。称取:葡萄糖10g,酵母膏5g,蛋白胨5g,三者混合煮溶解后定容到500m

11、L。自然pH,分装到三个250mL三角瓶(每瓶150mL)和4支试管(每支5mL)。115灭菌20min。(2)YPD Agar:量取50mL液体YPD,加入1g琼脂,混合后装入100mL三角瓶,115灭菌20min。冷却到适合温度后趁热倒试管斜面。(3)木薯粉发酵培养基:称取过40目筛的木薯粉429.6g加入5L三角瓶,以料水比1:3的比例混合于60的自来水中,添加相应营养盐为MgSO4·7H2O 1.35g,KH2PO4 4.5g,CaCl2 0.6g,调浆定容到3L, 按10U/g木薯粉的量加入液化酶, 搅拌混匀后60下保温30min糊化,然后迅速升温到97,保温液化1.5h后

12、,115灭菌30min.冷却到室温(30左右),添加过滤除菌的NH4Cl全部溶液(用 1.8g固体NH4Cl配成),摇匀,滴加2mol/L H2SO4调pH至4.5,按150U/g木薯粉加入糖化酶。搅拌均匀后,取发酵液60mL置于三角瓶中分别取样测定初总糖和初还原糖。2.2.3酿酒酵母GGSF16培养酵母菌种培养流程:实验室保藏菌种斜面活化 一级种子培养 二级种子培养 接种发酵(1)斜面活化:无菌操作将实验室保存的酵母GGSF16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32培养1d-2d。(2)一级种子培养:挑取活化后健壮的菌种取一环,接种(二级种子接种前8-10小时接)到液体试管培养基中,32培养。(3)二级种

13、子培养:(接种发酵液前8小时)将一级种子按体积比1%接种到三角瓶中。(4)接种发酵:按接种量为10,接种酿酒酵母GGSF16至液化糖化后的木薯培养基中。搅拌混匀后分装到19个500mL三角瓶。每瓶加150mL,用透气膜、保鲜膜封口,第一次称重,于33,转速为120r/min,摇床培养24h,培养期间定时间隔称重。发酵结束后,测定酒精度,残总糖和残还原糖。2.2.4分析方法(1)还原糖的测定3试样的制备:称取木薯发酵液试样10mL于250mL容量瓶定容至250mL,用纱布夹脱脂棉过滤,滤液摇匀备用。 斐林试剂所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标定A.预备试验: 分别吸取费林甲液、乙液及标准葡萄糖液各5m

14、L于250mL三角瓶内,加20mL蒸馏水,摇匀,加入数颗玻璃珠,在电炉上加热沸腾,加入亚甲基兰溶液(1%,w/v)2滴,盖住表面皿,保持沸腾以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在沸腾状态下用标准葡萄糖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记录标准葡萄糖液消耗的总体积。B.正式试验:吸取费林甲液、乙液及标准葡萄糖液各5mL于250mL三角瓶内,加水20mL,加入少于预备试验1毫升的2.5g/L标准葡萄糖溶液,加入玻璃珠数颗,置电炉上沸腾2min,滴入亚甲基兰2滴,沸腾状态下1min内以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葡萄糖液消耗的总体积,并做平行试验,使两次滴定结果之差在0.1mL之内。 试样还原糖的测定A

15、.预备试验: 吸取费林甲液、乙液及待测液各5mL于250mL三角瓶内,加20mL水,摇匀,加入数颗玻璃珠,在电炉上加热沸腾,加入亚甲基兰溶液2滴,盖住表面皿,保持沸腾以避免空气中氧气的干扰,在沸腾状态下用标准葡萄糖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记录标准葡萄糖液消耗的总体积。B.正式试验:吸取费林甲液、乙液及待测液各5mL于250mL三角瓶内,加水20mL,加入少于预备试验1毫升的2.5g/L标准葡萄糖溶液,加入玻璃珠数颗,置电炉上沸腾2min,滴入亚甲基兰2滴,沸腾状态下1min内以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标准葡萄糖液消耗的总体积,并做平行试验,使两次滴定结果之差在0.1mL之内。

16、(2)总糖的测定3试样制备:量取10mL糖化醪试样于250mL三角瓶中,加70mL水和20mL质量分数为20%的HCl溶液,沸水浴中水解60min(用长为105cm回流管回流),冰水迅速冷却,以200g/L的NaOH溶液(大约20ml)中和到微酸性,用纱布夹脱脂棉过滤,滤液定容到250mL,摇匀备用。预备试验:同还原糖的测定。正式试验:同还原糖的测定。(3)酒精度测定准确量取发酵液100mL,再用100mL蒸馏水洗涤至500mL蒸馏瓶中,加入5mL 2mol/L的NaOH溶液,消泡剂4滴,玻璃珠数个,加热蒸馏收集酒精于100mL量筒中,待馏出液接近刻度时(约96mL)取下,加水至刻度,摇匀,降

17、温,待酒精降温到20左右,用酒精计和温度计测实时温度和酒精度,并换算成20的酒度(,v/v)。(4) CO2失重测定方法接种完毕后,分装包扎封口,用电子天平称量发酵瓶,在发酵过程中每间隔一段时间称重一次,共称量6次(称重前应先摇晃发酵瓶,以除去发酵醪液中的CO2),直至CO2失重0.2g,发酵结束。(5)附加信息 配置150mL发酵酒精度为6%(v/v)的发酵培养基,每瓶需木薯粉21.72g,则19瓶共需木薯粉:19×21.72=412.68g (本小组称取413.0g配制调浆) 液化酶(40,000U/mL):按10U/g木薯粉的量加入 加入液化酶的量=10×413/40

18、000=0.10325mL=103.25L 糖化酶(100,000U/mL):按150U/g木薯粉的量加入 加入糖化酶的量=150×413/100000=0.6195mL=619.50L 木薯粉的淀粉含量为:71%(w/w);淀粉变为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的理论转化率为:111.11%(w/w);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理论转化率为:51.1%; 酒精在20oC的密度为:0.789 g/mL。3 实验记录与计算3.1 记录发酵时间流程大概流程:40目筛筛过的木薯粉(21.72x20=412.68g,取413.0g)加营养盐加水定容至3000ml并加入液化酶6

19、0恒温30min(糊化)迅速升温至97,保持90min(液化)115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过滤除菌的NH4Cl用H2SO4调pH至4.5加糖化酶取样测初总糖和初还原糖按10%的接种量(300mL)接种到糖化醪(最终体积大约为3000mL)中分装到19个三角瓶用保鲜膜代替牛皮纸绑好封口,称重摇床培养24h,设定温度33,转速120r/min定时称重(每4小时称一次)发酵结束,测残糖、残还原糖、酒精度。详细时间流程:2015-7-1(星期五)14:30清点、清洗实验仪器15:555L、500mL三角瓶及其他仪器121空消30min20:00 一级种子接种2015-7-2(星期六)7:30灭菌

20、锅(立式压力蒸汽消毒器:628B-2)预热。烧60自来水3L左右(调浆用)7:40称量429.6 g木薯粉,营养盐MgSO4·7H2O 1.35g,KH2PO4 4.5g,CaCl2 0.6g7:45灌装木薯粉、加营养盐7:50调浆定容至3000ml7:55三角瓶称皮重(皮重是三角瓶重量加上透气膜、牛皮纸的重量)8:05加液化酶(规格:40000 U/mL)107.4L8:07二级种子接种8:08灭菌锅升温至60,三角瓶入锅,保持30min(糊化)8:10二级种子摇瓶培养8:38灭菌锅继续升温9:15灭菌锅升温至97,保持90min(液化)10:51灭菌锅继续升温,准备灭菌(排冷空气

21、2次)11:30灭菌锅升温至115,保持,30min12:00灭菌结束,冷却降压12:22三角瓶出锅,自然冷却一段时间后,用冷水冷却到室温14:45木薯培养基冷却完毕14:49加入除菌的NH4Cl15:08调pH4.6(先取2mL预滴定,再估算加酸总量。2mol/L H2SO4约10.0ml, 3000ml培养基)15:32加糖化酶(规格:100000 U/mL)800.0L15:39发酵液取样60 mL15:42接种300ml(种子), 提前8-10小时准备种子培养液。斜面种要提前活化。15:59开始分装,每瓶150mL,分一瓶封口一瓶(先盖一层透气膜,再盖一层保鲜膜,用绳子绑紧),然后称重

22、,对号记录每瓶的称量时间和重量。依次分装完20瓶。16:00第一瓶第一次称重16:32分装完毕16:34第一次称重完毕16:40摇床(恒温培养振荡器:101-3型)培养(33、120R/min)18:34第二次称重18:42第二次称重完毕21:31第三次称重21:35第三次称重完毕2012-7-3(星期日)0:00第四次称重0:05第四次称重完毕7:00第五次称重7:04第五次称重完毕10:07第六次称重10:13第六次称重完毕12:00第七次称重12:04第七次称重完毕13:02第八次称重13:06第八次称重完毕发酵结束3.2 称重数据表3-1 18号摇瓶总重(三角瓶和发酵液)数据记录称重次

23、数称重时间重量/g称重日期116:00352.02015.07.03218:34351.8 2015.07.03321:31350.92015.07.03424:00349.92015.07.0357:00347.72015.07.04610:07346.92015.07.04712:00346.42015.07.04813:02346.22015.07.043.3 计算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测定的是1号发酵液,以下是测定结果及其相应的计算。测定:(1)全组测:初总糖,初还原糖;(2)自己测:残总糖,残还原糖,酒精度;(3)二氧化碳失重(作图表示)。3.3.1还原糖的计算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24、g/100mL)=(A-B)× 0.0025 × 250/5 × 1/10 × 100 A滴定斐林试剂所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B斐林试剂加入样品滤液后所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0.0025标准葡萄糖溶液的浓度,g/mL;250样品稀释体积,mL;5稀释糖化醪的体积,mL;10量取糖化醪的体积,mL。(1) 计算初还原糖含量(左师兄用自己的试剂帮测定)表3-2 初还原糖滴定结果 滴定的溶液预备试验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正式试验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平均值/mL123菲林试剂(A)23.2023.1023.2023.17菲林

25、试剂+发酵液(B)17.4017.5017.6017.50初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100mL)=(A-B)× 0.0025 × 250/5 × 1/10 × 100 =(23.17-17.50)× 0.0025 × 250/5 × 1/10 × 100 = 7.09 g/100mL(2) 计算残还原糖含量(全班统一标定菲林试剂,自己测定18号瓶)表3-3 残还原糖滴定结果滴定的溶液预备试验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正式试验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平均值/mL 12菲林试23.2023.1023.20

26、23.17菲林试剂+发酵液发酵液21.7022.9022.8022.47 残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100mL)=(A-B)× 0.0025 × 250/5 × 1/10 × 100 = (23.17-22.47)× 0.0025 × 250/5 × 1/10 × 100 =0.88g/100mL3.3.2 总糖的计算总糖含量 (以葡萄糖计,g/100mL)= (A-B) × 0.0025 × 250/5 × 1/10 × 100A滴定斐林试剂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

27、L;B斐林试剂加入样品滤液后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0.0025标准葡萄糖溶液的浓度,g/mL;250样品稀释体积,mL;5稀释糖化醪的体积,mL;10量取糖化醪的体积,mL。(1) 计算初总糖含量,平行测三次表3-4 初总糖滴定结果滴定的溶液预备试验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正式试验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平均值/mL 12菲林试剂23.2023.1023.2023.17菲林试剂+发酵液16.7616.7616.7216.75 初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100mL)= (A-B) × 0.0025 × 250/5 × 1/10 ×

28、100 =(23.17-16.75)× 0.0025 × 250/5 × 1/10 × 100 =8.07g/100mL(2) 计算残总糖含量(全班统一标定菲林试剂,自己测定1号瓶)表3-5 残总糖滴定结果滴定的溶液预备试验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正式试验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平均值/mL 12菲林试剂23.2023.1023.2023.17菲林试剂+发酵液21.3021.4021.3021.33 残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100mL)= (A-B) × 0.0025 × 250/5 × 1/10 ×

29、; 100 =(23.17-21.33)× 0.0025 × 250/5 × 1/10 × 100 =2.30g/100mL3.3.3测酒精度表3-6 换算成20的酒度(,v/v)编号温度酒精度(,v/v)测定时的时间1号摇瓶发酵液 实测22.06.42015.07.0516:3017:35折算后20.05.03.3.4发酵效果的判定指标(1)糖的利用率反映总糖在发酵前后利用的百分率糖的利用率=(初总糖-残总糖)/初总糖×100% =(8.07-2.30)/8.07×100% = 71.50%(2)实际出酒率反映发酵醪液酒精质量与初总

30、糖的百分比实际出酒率=酒精度×0.789/初总糖×100% = 5.0×0.789/8.07×100% = 48.88%(3)发酵效率反映实际出酒率与理论实际出酒率的百分比发酵效率=酒精度×0.789/(初总糖×0.511)×100% = 5.0×0.789/(8.07×0.511) ×100% = 95.66%(4)糖酒转化率反映菌种发酵前后利用总糖的能力糖酒转化率=酒精度×0.789/(初总糖-残总糖)×100% = 5.0×0.789/(8.07-2.30)

31、×100% = 68.37%4 结果与讨论4.1 结果4.1.1计算结果表4-1 计算结果项目结果初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100mL)7.09残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100mL)0.88初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100mL)8.07残总糖含量(以葡萄糖计,g/100mL)2.30换算成20的酒度(,v/v)5.04.1.2发酵效果指标表4-2 发酵效果计算结果项目结果糖利用率71.50%实际出酒率48.88%发酵效率95.88%糖酒转化率68.37%4.1.3 CO2失重作图图4-1 CO2失重趋势图(发酵液体积:150 mL)CO2失重趋势比较明显:前3小时内,处在发

32、酵前期,菌种处在增殖生长阶段,菌体数量比较少,利用营养物质速度慢,CO2失重趋势平缓;发酵3小时20小时之间,进入主发酵期,积累了大量菌体,酵母菌代谢活跃,利用营养物质比较快,CO2失重趋势急剧下滑;发酵20小时后,大概进入发酵后期,大部分营养物质已经被消耗,菌体代谢缓慢,随后CO2失重趋势又恢复平缓。4.2 讨论4.2.1 结果讨论本次初还原糖和初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7.09 g/100mL、8.07 g/100mL,而残还原糖和残总糖含量较多分别为0.88 g/100mL、2.30 g/100mL。糖利用率较高为71.50% ,糖酒转化率高为68.37%,发酵效率较高为95.88%,实际出酒

33、率适中为48.88%,酒精的质量不高,酒精度较低。综合可知,本次实验所用菌种增殖、发酵过程明显,因其利用总糖能力强,所以发酵能力强。边糖化边发酵效果明显,开始阶段低浓度还原糖有利于菌体繁殖积累菌体数量;随发酵时间延长,糖浓度和菌体数量都增加,有利于菌体的代谢,有利于提高糖的利用率。4.2.2 误差分析本次实验存在很多小失误,这些失误都对实验结果造成了误差,影响发酵结果。(1)试剂重配、经验不足 实验准备阶段试剂原品称量出错,导致配制试剂浓度过高。最终虽然找出了问题,重配了试剂,但精神和心情都很低落。后续操作过程都小心谨慎进行。(2)液化酶加入过量 本次液化酶相当于放大了10倍加入,液化程度过量

34、。最终使发酵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复合反应,生成非发酵性糖,造成葡萄糖浪费,甚至会抑制菌体生长。这样使所得糖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总糖却被消耗了。所以滴定及计算结果中总糖利用率较高,但菌种可利用的葡萄糖减少,发酵效率不高,菌种利用总糖能力偏低。(3)测定初还原糖和初总糖不及时 实验过程中分工不明确,导致初还原糖样品遗失。最终测定的初还原糖样品为接种发酵2小时后的。经糖化一段时间后,发酵液中还原糖含量增加,菌种处在增殖生长期,利用还原糖能力低,所以测得初还原糖含量高。(4)开始测定残糖值时发酵没有结束 本次实验鉴于时间关系,最后一次称重CO2失重等于0.2g,发酵没结束,相当于提前测定残糖值。所以最终残还

35、原糖、残总糖含量都偏高,酒精度低。4.2.3 实验收获本次木薯酒精发酵实验结果还比较理想,所测得的各数据都比较合适,这次实验比较成功之处在于菌种的培养,中间包括了培养基的配置和菌种的扩大培养。实验过程涉及到了这几年所学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在突出我们本身不足之处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温旧知识和掌握新知识。本次实验的训练,作为小组成员,使我在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短短几天时间的能力训练,在尝试、摸索中,小组成员们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实验方案修改、实践能力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拓展了我的理论知识。致谢本次实验是在赵东玲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非常感谢赵东玲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前后

36、指导我们的实验,无论实验出现多大难题,赵老师总能亲临耐心指导。感谢赵老师给予的指导与建议!赵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丰富了我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感谢黄翠姬老师。整个实验是在黄翠姬老师的实验室中进行的,除了提供我们必要的实验材料及药品外,黄老师总是无微不至的给我们提供建议,实验仪器使用中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也是在黄老师提出下改正的。除此之外,还要感谢实验中给予我帮助的研究生师兄师姐,他们帮助我们在实验中做一级接种和测初总糖,同时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和传授操作要点和经验,为我们提供部分试剂和仪器。还有小组的全体成员,有了他们的帮助和配合,实验的分工安排和过程变得更加的顺利。参考文献1 郭新华,岳延陆,于文燕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72-74.2 郭书好.有机化学实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26-28.3 罗建成,李晓华.生物工业分析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43-45.4 贺小贤.生物工艺原理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2:111-115.附录(1) 附表1 酒精度与温度校正表溶液温度酒 精 计 示 值5.56.06.57.07.58.08.59.09.510.0温度20时用容量百分数表示乙醇浓度2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