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李时珍夜宿古寺_第1页
17、李时珍夜宿古寺_第2页
17、李时珍夜宿古寺_第3页
17、李时珍夜宿古寺_第4页
17、李时珍夜宿古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主备:徐晨 使用人: 组长:刘倩17、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体会李时珍的二、教学重、难点: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为重点,培养学生分层和概括层意为难点。三、教具准备:1.本草纲目书。2.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并理解,学习相关的解释词语的方法。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3初步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吃的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习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

2、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习17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相机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李时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3、二、初读课文 1 .按要求初读课文:(1)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2) 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象意思练习读通顺。(3) 遇到不明的地方画上问号。 2 .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1)出示课文中的易读错的字。(让学生开火车的方式读。) (2)按时间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A、上面的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头脑中初步形成事件的梗概。 C、解释偏僻的词语:忍冬花,胭脂草,刀豆子,鸡肠草,鹅肠草。 (三)、再读课文 1 .注意以下要求:(在课件中相机出示要求。) (1)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2)想一想李时珍师徒二人

4、做了那些事情? 2.交流, 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合作练说。 4.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 -“继续工作”。作业:搜集李时珍的小故事,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

5、品质。 二、学习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

6、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

7、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

8、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

9、上 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习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

10、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这一切的研究与揣摩,这一切的危险与担心,写在纸上就变成14个字。(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指导朗读。6、整体感知“苦”与“值得”(1)如果说我们先前感受到的是李时珍为了编好本草纲目在生活中吃苦受罪,现在我们感受到什么?(2)怪不得李时珍说“比在家里苦多了!”原来这养的晓行夜宿是夜以继日后的晓行夜宿,这样的饥餐渴饮是冒着生命进行研究后的饥餐渴饮,然而面对这一切,李时珍依然淡淡地说(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3)了解本草纲目(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寺内,李时珍四 总结全文 李时珍,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他长年累月地( )长年累月地(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