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_第1页
新基础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_第2页
新基础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_第3页
新基础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_第4页
新基础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基础教育与学校教学改革一教育改革的趋势(一)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三次浪潮20世纪50-70年代:精英教育20世纪80年代:大众教育世纪之交:平等、卓越的大众教育二)世纪之交的时代挑战1、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2、国际竞争越发激烈。3、全球性问题的越发突出迫使人们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三)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教育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关键技能的学习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继续深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双基”到“四基”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综合化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课程体系三级管理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课程与现代信

2、息技术结合发展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大支柱”学习能力的培养:唤起好奇心、使学习者学会认知1、学会认知:掌握认识世畀的工具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学工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体验学习的快乐,更好地了解所处的环境,激发批判精神,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辨别是非。2、学会做事: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工作即“做事”的能力“不仅是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3、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平等价值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处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

3、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发现他人,二是从事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活动。4、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自己。生存不仅是“活着”,而且是“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着”,因此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不断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创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人际交往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等不可能靠记问之学而习得。环境的熏陶,参与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经验、体验是形成这些品质的必由之路。二、基础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一)什么是教育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

4、、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类型1、教育的层次阶段分学前教育(幼儿园):招收 36、 7 岁的幼儿;初等教育:招收6、7 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 年;中等教育:全日制普通中学修业年限为6 年,职业高中23 年,中等专业学校34 年,技工学习23 年;高等教育: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2、教育的性质分:( 1)基础教育: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教育,或者指为继续升学或就业

5、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有的包括初中教育”。(2)职业技术教育: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3)高等教育: “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4)成人教育:旨在促进成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三)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1、涵义所谓“基础教育”,指的是在未成年期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的教育。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给普通高中的定位是: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2、基础教育的任务使儿童、 (青)少年在品德、

6、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高一级教育和学校提供和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基础知识。知识是提升人生质量的基础与前提。知识有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别。专业知识,是面向具体领域具体行业的知识系统;基础知识是基础层面的专业知识,各种“人才”类型都需要,都应该了解掌握。基础能力。即主体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创新能力。即主体运用所学知识探寻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能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运用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能力;知识与知识运用触类旁通的能力;知识交叉组合形成新知识的能力。3、基础教育的价值第一,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

7、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它的对象和着眼点是全体人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第二, 基础教育的功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它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专业或某些专门人才的培养。案例 叶澜“新基础教育改革”背景:“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全部丰富性、 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是本人在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文中提出的研究任务。该文中还表明: “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究、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该项研究始于1994 年。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不断走向深化并越来越清楚地表明: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这一总任务,还是近年来十分重视的课程改革这一具体任务的真正落实,

8、都不能不进入到学校活动的最基本领域课堂教学及班级生活。主要观点:在我看来, 普通中小学是整个中国教育的基石,是孕育中华民族未来的摇篮。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 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我把 21 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核心走向定位 “实现转型”, 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新基础教育”课题组与实验学校的成员,正努力地把上述认识转化为实践形态,开展着创建新型学校的研究性学校改革实践活动。“新基础教育”宗旨:就是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新基础教育”三个

9、转换: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二是改革学校日常的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实行实践层面上的转换;三是转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实现师生生命在生存意义上的转换。“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概言之新基础教育: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三、学校教学改革(一)教学观念的变革(二)教学内容的改

10、革(三)教学方式的改革(四)教学评价的改革(一)教学观念的变革1、教学价值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求知的过程,也是其人格不断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2)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其素质不断提升、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2、教学动力观关于教学动力的不同观点观点 1 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提出要求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外部动力)观点2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内部动力)观点3 合力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出要求(差距)现有水平?唤醒学生需求主动学习与发展满足要求,缩小差距提出新的要

11、求(新差距)3、教学质量观效率 效果 效益学生掌握知识与人格健全的协调学生个体发展与学生群体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同步师生发展与学校发展的整合质量标准的构成有效果教学目标的整合达成(有效预设 动态生成;强调外显注重内隐)有效率教学条件的整体优化 (充分准备科学组织;清楚明了有效交流;充满热情 关系和谐;自主合作高效学习)有效益师生需求的共同满足(学生求知需求与发展需求.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职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外显指标):时间与投入预设目标的达成师生参与教学的行为表现他主评价和自主评价课堂教学的间接效益(内隐指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感受、学习态度

12、、能力、价值观的变化;教师参与教学的主观感受、教育教学智慧的增长、教学效能感增强、教育观的确立、职业生命意识的觉醒自主评价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外显指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目标的表述明确目标教学内容的呈现理解内容教学方法的使用主动参与教学技术的运用丰富经验教学环境的创设情绪饱满教学评价的实施体验成功教学结果的表现目标达成课堂教学的间接效益(内隐指标):如教师自我评价指南(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如何解读相关教学材料,如何分析学情,如何考虑三维目标的整合,如何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育内涵,如何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实施:预设的实施是否顺利,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处理,实施中如何应对问题与困难教学结果:目标达成与

13、否及自我满意度,印象深刻的精彩片断二)教学内容的改革1、教学内容的生本化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3、教学内容的多样化4、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三)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师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反映教师以某种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教学任务的惯性,影响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策略、方法作出选择。如,学生学习:被动接受式主动建构式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1、教学方式的科学化第一,体现在教学方式更新的理论基础上。如,认知心理学结构课程、发现学习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第二,体现在教学方式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如,情境教学八字教学法2、教学方式的多

14、样化(1) 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一类的方法 美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方法” 苏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法”(2)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类的方法 中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 美布鲁纳的“发现法”(3) 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一类的方法 中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 美合作学习法(4) 注重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一类的方法 美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法” 中 “分类指导、分层达标”教学法 3、教学方式的个别化异步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按不同的内容和进度进行学习。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避免同步学习中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弹性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自由地

15、选择作业的内容乃至作业的形式。通过作业练习,使知识技能得以强化巩固,使能力得以增强、态度得以改变等。四)教学评价的改革1、发展性评价的涵义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评价取向 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取向 促进课程不断提高的评价取向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评价取向 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取向2、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点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平等、民主评价内容全面、多元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运用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质性评价方式的运用评价结果解释个性化3、主要评价方法( 1 )按评价的主体划分他主评价。作为非评价对象中的其他主体对评价对象的评价。自主评价。评价对象作为评价主体对自我进行的评价。( 2)按评价标准划分相对性评价。以一个相对的标准为参照所开展的评价。绝对性评价。以目标的达成为参照所开展的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个体的过去与现在(纵向),或个体自我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进行比较,得出评价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