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特点的整体性认识_第1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特点的整体性认识_第2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特点的整体性认识_第3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特点的整体性认识_第4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特点的整体性认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于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特点的整体性认识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代文论这门自学考试科目的学科特点为出发点,分别从整体理论的阶段性和历史性、理论构成的分散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了课程的特性。并且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国古代文论,本文力图根据学科固有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要求。论文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论,学科特点,整体性认识中国古代文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段的选考科目之一,是一门提高课程。它是在学生充分掌握本专业其他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所学专业的扩展和延伸,旨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需要学生拥有一个全面而扎实的知识功底,故而在所有考试科目中属于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一门。如果要学好本门课程,

2、关键在于掌握古代文论的学科特点,按照其所特有的性质展开学习。对所有考生来说,中国古代文论是对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历代文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由于中国古代文化中,文学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中国古代文论又可以称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论结晶,必然会带有十分鲜明的形而上色彩。它在哲学高度对于具体文学问题的宏观把握使其具有了无可替代的总结和指导意义,既是中国古代各种文学现象的根源所在,又是古典文化得以向前发展的动力。正是有了这样特殊的意义和地位,使得古代文论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也具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特点,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建构,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整体理论的阶段性和历史性把握古代文论这门课

3、程涵盖了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理论建树,先贤们在长期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总结和提取了大量的经验,并且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视角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说,整门课的知识量十分庞大,覆盖面也非常广泛,可谓是众说纷纭。在众多繁杂的学术探索中,中国文学理论也伴随着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演进道路,遵循着自己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在动态上表现为一种文论发展的历史性,在静态上就表现出了一种理论的阶段性面貌。大体上说,可以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金元明清五个阶段。先秦是中国古代文论的萌芽期和开创期,这个时期正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人们对于周围的世界还是比较陌生,一套绝对权威的理论体系

4、在当时还没有建立,各家各派都在进行话语权的争夺,整个理论氛围比较的宽松。在这样的环境下,整个文论就变得十分活跃,典型的代表就是“百家争鸣”的出现,尽管当时文学还只处于附属时期,但其社会功能已经开始被挖掘,“文以载道”说直接影响了中国几千的正统文学走向。各种主要的文论流派也在这个时候进行开始出现了雏形和发端。两汉时期,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带来了文学上的集中专制,经学思想占据着成为一种绝对权威,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对文章“微言大义”的挖掘之中,这个时期的文论更加的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整个学术界都笼罩在一片沉重的历史责任感中,同时也拥有一种雄浑之气。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黑暗时期,却也恰恰是

5、古代文论的定型时期,文学的自觉,直接导致了文论地位的上升,人们开始以有别于其他表现门类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文学,从一定意义上说直接催生了许多的自觉而又有创见的文论思想。唐宋是文论的拓展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文论在多年的发展中开始形成一定的局面,逐步完善自身,各种流派在互相的交流与碰撞中取长补短,互相渗透,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几大经典命题“意境”、“滋味”。大致上规定了后来古代文论的发展走向。金元清的文论基本上是在已有的文论思想基础上的延续和总结,在充分掌握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同时加以梳理,使之更加完整,更具备逻辑性。值得注意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萌芽对于古典文论的冲击和影响。文论不再局限于诗文等所谓的

6、高雅文学研究,开始把目光转向世俗,关注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学形式的创作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一大进步。在篇目的选择与安排上,先秦部分所占的篇目是5篇,两汉部分的占5篇,魏晋南北朝的占9篇,唐宋部分的占15篇,金元明清部分的占22篇,从数量的多少来看,时间越近篇目越多,这固然与资料的保存有关系,但也跟人们的研究积极性成正比。可见中国文论是逐渐从传统文化这个混沌体中逐渐分化出来,走上自己的道路的,研究领域逐渐清晰。大致的研究走向也是由笼统到深入,越到后来研究的对象越细致,集中化的趋势越明显,我们的理解难度也越低。这可以看作是后世著作在早期的理论文献所开创的道路上的一种延续和有所发展。人们的理

7、论思维逐渐由具象走向了抽象。从教材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理论著作都分别归在不同的时代阶段,也向我们展示出了不同时期所特有的时代风貌。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表现,而文学理论则正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再次复现。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各个理论家都在极力陈述自家的观点,力图开拓和创新,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在其中。但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分子,他们也无法摆脱自己所处的时代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能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不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同时这种表现行为又恰恰是科学的古代文论通过文学作品所要关注的问题,力求把这种人类意识和社会精神的表现得更加自觉和系统,所以在不同中又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学习古代文论之前一定要掌握不同

8、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理论风格和主流观点。在充分了解了一种理论所依托的特定社会,领会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之后再来解读作为一种文本保留下来的理论著作时就会感到一种与古人的对话和交流,一种文化的延续,而不仅仅是单向的接受和语言、历史的隔阂。有助于把我们从书面的材料中解放出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观察更为广大的社会生活,这样才能够把古代文论活学活用,避免成为一门僵死的学问。二、对理论构成的分散性和模糊性的充分了解如果说对中国古代文论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分析是一种时间上的历时性考察,那么,对于其理论构成的分散性和模糊性理解就是一种空间上的共时性概括。前者注重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后者则是从人们的思考模式上面来研究。由于我们的古人惯用的思维方式是混沌一体,所以在进行具体的思考时也是把焦点放在“合”这个方面,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对象的统一性拥有绝对优势,对象身上的差异性和个别性被消解。我们很难看到某一部或几部学术“专著”,而往往都是以“合辑”的形式出现,古代文论的存在形式也是如此,相较于西方对于学科细致而又严格的划分,我国更崇尚一种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相互渗透,尽管后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出现了专题化的萌芽,但始终无法摆脱传统思维的强大控制力,并没有取得主流地位。在我国古代,从来没有一部书叫做文学理论,却保存下来了珍贵的文论思想遗产。究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