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设计(49072)_第1页
《回声》教学设计(49072)_第2页
《回声》教学设计(49072)_第3页
《回声》教学设计(49072)_第4页
《回声》教学设计(4907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声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回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回声教学设计1课前透视: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设计意图:本课涉

2、及到的是自然当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大多数二年级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另外,在课堂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演示,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预设目标: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有探索科学的兴趣。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疑导入,引发兴趣1、 师:“声”想请同学们帮它找朋友,谁愿意?“声”有一个词语朋友叫“回声”(板书)。2、师:关于“回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就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 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

4、几遍。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读音,读生字卡。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三、自主识字,短文复现1、 师:这课的生字朋友不多,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怎么认识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呱、哩、圈、纹、返”都可以启发学生自学,让学生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认记时要注意“里”读第三声,而“哩”读轻声。)2、 出示词语,同桌互查,用星号评价对方。四、图文结合,学习第一段1、出示多媒体画面。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优美)2、出示课文第一段: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3、图文

5、结合,读一读,说一说:美在哪里?4、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五、指导书写,巩固识字1、短文复现,巩固识字:一天,聪聪来到鱼塘边,看见青蛙游来游去,就“呱呱呱”地学青蛙叫,还捡起石头扔过去。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2、出示“纹、影、倒、洞、游”描红后观察。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3、示范指导。(1)范写“纹、洞、影、倒、游”四个字,让学生仔细看,一笔一画都要认认真真写好。(2)讲解要点:“纹”的纹丝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

6、倒、游”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4、学生临写。(1) 古筝响起,让学生在幽静的音乐声中进入潜心写字状态,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脚稳”。(2)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3)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六、注意事项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回声的资料 ,没有上网条件的同学向家人请教有关回声现象。第二课时一、引读第一自然段二、导入新课,学习二、三段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2、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那只看不见的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

7、下来。3、分角色朗读青蛙和回声的话,体会两次话的语速、语调都一样,理解回声的特点。4、青蛙自己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应该怎么读?谁来读?(从标点:问号、感叹号等来体会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5、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6、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7、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一看。三、实验演示,突破难点1、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 标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2、演示解疑。(或者板画)(1)实验演示:(下面的实验有条件的可

8、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观察水波的荡漾。)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后,先让学生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2)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引用物品、所做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3)结合词语比较,复习“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3、朗读感悟第五段(1)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9、2)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要稍快。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4、学习第六段(1)自由读,思考: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2)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3)通过朗读与第二段的“高兴”进行比较。四、分角色朗读,总结全文1、分“青蛙妈妈、小青蛙、回声”等朗读全文。2、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填空:回声就是_碰到_返回来的自然现象。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产生回声?3、小结: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比青蛙聪明。五、指导书写-岸、园、围六、读读抄抄(课后题)七、弹性作业,拓展延伸一星级:积累本课

10、中的优美词句。二星级: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三星级:同学间合作,自编自演课本剧。板书设计:31、回声碰 遇水波 ) ) ) ) 河岸 声波 ) ) ) )障碍物荡回来 返回来回声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屋”四中的一篇课文。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本文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也增加了学生对大自然现象了解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有探索科学的兴趣。教学理念: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

11、中去体会回声,大致对回声有一个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读懂青蛙妈妈说的话,了解回声的原理。2、认识6个生字。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教学时间:建议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

12、“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

13、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朗读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三、交流探讨,理解感悟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内容。(1)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2)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

14、知道了什么?2。汇报展示,深入理解。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

15、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四、拓展阅读,延伸课外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3、小结:课外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亲耳听听自己的回声,只要我们多听、多看、多想,就能发现大自然中的无穷奥秘。回声教学设计3一、教案背景

16、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3、 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方面:1、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

17、力。三、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四、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分角色朗读,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

18、教学效果。五、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第一节教学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 找一段回声的录音,课堂放给学生听。2. 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3. 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4. 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二、 检查预习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 引导细读,边读边议1. 学习第一自然段。1.) 自由读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2.) 观看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

19、像一个3.) 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2. 学习二、三自然段。1.) 小声自由读。2.) 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3.)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划出来。4.) 检查,示句:“呱呱呱,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5.) 指导读句 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的?a. 指导按标点符号读好句子。b. 分角色朗读:谁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让我们听听“

20、看不见的小青蛙”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提示:学话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声音要小。)6.) (读小青蛙妈妈的问话。)听到有人在学自己说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书上怎么说。理解:奇怪极了板书:奇怪示句:“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7.)指导读好这个句子。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 cang 藏过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3. 学习第四自然段。1.) 自由读思考: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2.) 示第四自然段默读:把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用“.”把它点出来。示生字卡读读理解:jian reng捡 扔(用做动作的方法学记这两个生字)3.) 再找出写河

21、水变化的句子,用“”划出来。4.) 做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5.) 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师:刚才老师做的实验,跟课文所讲的现象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句子,一边想象刚才的情景。6.) 读句“河水荡回来”,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bo dang波纹 荡7.) 演示动画“扔石头”,进行说话训练。8.) 齐读这个自然段。9.) 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小结板书:碰水的波纹 河岸荡过渡: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回声到底是什么回事?看第五自然段,听听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4. 学习第五自然段1.) 指名读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2.) 示青蛙妈妈的话:问: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22、?3.) 示2、3句话,引导比较,理解。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词,再引导悟出声音的波纹与水的波纹相似之处:碰到挡住它们前进的东西,都会回来。4.) 引导学生板书: 碰声音的波纹 石壁返【】5.) 演示动画:青蛙叫的回声。练习说话: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6.) 填空练习:1. 水的( )碰到( )又( )回来。2. 青蛙叫的声音的( ),碰到桥洞的( ),也要( )回来。7.) 小结板书:明白8.) 分角色朗读这段。理解:一蹦老高过渡:回声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听那有趣的回声了。5. 情景导学最后一段。四、 小结质疑。(略)1、 按板书小结。2、 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3、吗?第二节教学要点:巩固练习,训练提高。教学过程:一、 分角色朗读课文。二、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说回声的形成。三、 完成课后练习题四、 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导田字格的书写,进行扩词,说话的练习。五、 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抄写生字词。附板书设计:回声碰水的波纹 河岸奇怪 明白碰声音的波纹 石壁返六、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回声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1、认识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指导书写“倒”“影”两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

24、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课文,读出奇怪、亲切、欢快的语气。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板书“声”(学生读一读)。师:平时大家都听到过什么声音?(学生自由说)2、(1)板书“回”。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回声,那什么才是回声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师问生答)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它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习课文生字生词(课件出示)。a、学生齐读,抽读。b、学生认读生字卡。c、示范会写的生字:洞和游d、找出带生字

25、的句子读读。(出示对话的句子)三、细读课文、感悟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2)、出示: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结合图片理解“倒影)(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链接起来像什么啊?)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美吗?(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2、学习2、3自然段(1)师:小青蛙看到美丽的景色,很高兴,他叫了起来(学生画一画句子)(2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读出欢乐的语气) 板书:高兴(3)这时,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画一画句子)a、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你能读出小青蛙的高兴劲吗?学生练读,指2生读。引读:感叹号谁能读出来?问号

26、谁又能读出来?你爱读吗?b、分角色朗读。谁当真的小青蛙?谁当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老师读旁白。多奇怪呀,小青蛙也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什么?他来向妈妈寻求答案了,找出小青蛙问妈妈的话。那你就用非常奇怪,奇怪极了的语气读读青蛙问妈妈的这句话。(出示青蛙问妈妈的话)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板书:惊讶1、妈妈又是怎样告诉他的,是不是直接回答的啊?(找出有关的句子)2、妈妈是怎样说的?(找一找,读一读,读出亲切的语气)(1)请大家快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2)随学生的朗读,屏幕出示句子:你能填空吗?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颗石子,( )河里,河水被激起( )。波纹( )到( )

27、,又一圈圈地( )回来。指名填空。(学生自由读,表演体会:捡、扔、碰、荡)a、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水的波纹)大家一起表演一下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的动作。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再看屏幕课件(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有趣不?谁能再来读一读?(指2名读这一段)。那么声音的波纹和水的波纹是一样的。(出示妈妈说的话再读一读。)谁愿意读青蛙妈妈的话?指名读。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水的波纹碰到桥洞要荡回来,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板书:(略,见附页)b、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同学们想一想,荡回来的“荡”是什么意思?你荡过秋千吗?我们

28、说水波那种一起一伏,慢悠悠地回来的样子,就是荡。大家再想想返回来的“返”是什么意思?“返”就是回来的意思。(师示范加上动作说这句话)瞧,为了让小青蛙明白回声,青蛙妈妈是多么耐心,多么亲切,多么形象的打比方!老师特别想把青蛙妈妈的话读一读。你们想听吗?师范读。谁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把青蛙妈妈的话再完整地读一下?看谁能读出妈妈亲切的语气,对孩子深情的爱!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这下子谜底揭开了。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生:(高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一蹦老高、)师:你能读出它高兴的心情吗?快来读一读这句话!所以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i不停,他现在心情怎样呢?从哪个

29、词看出来的。(欢快) 板书:欢快你看,小青蛙多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且发现问题就去问,他多可爱啊!“欢快”是什么意思?:非常兴奋。特别高兴。他为什么特别高兴?我们就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3.指名分角色读课文。(出示小青蛙与青蛙妈妈对话的句子)四、总结拓展。师:好,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生:在山谷里能听到。生:在新家里没放东西的时候,一叫能听见回声。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以后同学们得留心观察哦。出示小青蛙的话:大自然还有很多像回声一样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衷心祝愿小朋友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到更多知识。五、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生自

30、由说)五、布置作业。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践,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2、到空房子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3、抄写生字词。六、板书设计。1、回声回声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3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还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展示“桥景图”)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一读第一段吧。2过度: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小

31、青蛙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研读感悟。(一)学习二、三自然段1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二段,我们想想小青蛙发现了什么?(在桥洞底下发现的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2那只小青蛙学它说了什么话,请你用 画下来读一读。请注意标点,读出不同的语气。3谁能给大家演一演呢?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他们是怎样读的。4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第一次话是赞美的语气,第二次话是疑问的语气。)5引读第三段:这时候,小青蛙,于是他,妈妈6过度: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二)学习第四自然段1请三、四组同学读第四段。想想: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32、?2青蛙妈妈怎样做呢?它有哪几个动作,你能找出来吗?3青蛙妈妈把石子扔进小河里,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板画:河水激起波纹)在什么情况下荡回来?(碰到河岸)(板画:又一圈圈荡回来)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离着河岸很远,会荡回来吗?4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画。(课件演示青蛙妈妈把石子小河里)5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水波 河岸 荡)6过度:青蛙妈妈为什么让小青蛙观察水波纹呢?请看第五自然段。(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想想青蛙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2大家数一数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你明白吗?3引导理解: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叫声像水的波纹)(师学着青蛙妈妈的样子一边指图一边范读)第

33、二、三句: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板书:声波 石壁 返)师引导比较:水波一起一伏地在动,因此是(生答:“荡” 回来);而声波是直接(生答:“返” 回来。)下面我们加上动作说说这句话。(师示范,生配动作读)第四句: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回声)4青蛙妈妈可真会讲道理,我们把它的话再完整地读一遍。5(课件演示“回声图”)引导学生边看边说:小青蛙在桥洞里面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小青蛙就听见自己的声音了。6小拓展:关于回声和声波的知识资料城也有介绍,大家快来读一读p139140第6、7篇小短文。7除了课文讲的桥洞里,在生活中,我们还会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呢?8同学们

34、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回到课文里看,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这句该怎样读呢?(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最后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齐读第六段。2你觉得小青蛙现在心情怎样?他为什么特别高兴?3小结:小青蛙明白了道理,学到了知识感到由衷的高兴。三、总结拓展。1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回声的故事吗?小青蛙邀请大家到资料城里阅读p137139第3、4、5篇故事。2过度:这些回声的小故事有趣吗?老师相信你们编的会更有趣!现在我们进入“小作家天地:回声的小故事可真有趣,我也来编一个!”提示:(一)小青蛙学会了回声的知识,高兴极了。他要去告诉小伙伴。他去找谁了?他怎么找?他们说了什么话

35、,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二)哪些人或者小动物来到什么地方听到回声?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编一个有趣的故事。3评议习作。4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后继续寻找吧!四、板书设计。回声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一、能学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二、能够认识强弱记号f、p,能够比较声音的强和弱。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现在正是春季,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老师一起去春游好吗?那就让我们唱着歌出发吧!(播放课件春天在哪里)1、出示大山图片大山不仅美丽而且神奇(播放回声)喊声和回声这两种声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课件出示:在音乐中大的,重的声音叫强,用英文字

36、母f表示。在音乐中小的,轻的声音叫弱,用英文字母P表示。2、师生做回声游戏二、学习歌曲1、学生闭眼静听感受歌曲。好听吗?喜欢不喜欢?2、再听歌曲熟悉歌词3、歌曲中都唱了些什么呢?随着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师教生有节奏的读歌词。4、学生轻声随曲唱5、再次轻声随曲唱6、学生随着老师的琴声唱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重点指导。7、分角色唱(1)师生合作唱 (2)男、女生合作唱(3)指名唱三、比较声音的强弱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大山,现在我们将要来到声音谷,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里面有美丽的城堡,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比较一下哪种声音强,哪种声音弱吗?(出示课件)四、找一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大自然的世界

37、里,有的声音是强的,有的声音是弱的,现在我们就来找一找,强弱声音。学生自己找强弱声音,集体交流。小朋友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表现出这么多的强弱声音。五、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春游高兴吗?是啊,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快乐,而且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还认识了f、p表现了声音的强和弱,收获可真不小。时间不早了,带着我们的收获唱着歌儿回家吧!(播放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回声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在语境中,认识“呱、纹、圈、返”等生字,学写“影、倒、游”三个生字。2.在画一画、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并初步进行迁移运用。3.圈圈、做做青蛙妈妈动作的词,体会动作的连贯性,圈圈、画画

38、波纹动作的词,初步体会回声的动作路径。教学流程:一、教学第一段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为了帮助大家读好轻声词,老师特地把轻声词缩小了,读的时候可得又轻又短哦!自由练读,指名读正音:倒影,齐读,指名读谁有发现?【显红:大月亮】,你发现大月亮了!谁来指一指大月亮在哪儿呢?这么美的大月亮谁来读?指名读1,齐读这么美的景色赶紧把它背下来吧!2.这么美的地方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揭题,读题二、初读课文1.赶紧再去读读课文吧!2.读完交流,这个故事有趣在哪儿?3.哦,原来是小青蛙的故事

39、很有趣。读2、3自然段,拿起笔来画一画小青蛙说的话,用上横线。【教师巡逻时,随机用iPad拍下学生划线的句子。然后,切换到大屏幕上,进行校对交流。这个环节,旨在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交流。】4.【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出示字卡:呱】这是青蛙的叫声,谁来叫一叫?这是一个口字旁的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口字旁的字?【显红:哪吧哩】说发现:语气词、口字旁、都在句子末尾、轻声的指名读句子:语气词不仅要念得轻,不同的语气词还要念出不同的语气。自由练读,指名分句读,小结:多有趣的语气词呀,让我们说话更有意思!【出示】这里还有一句话,你能给它

40、加上语气词吗?“你是谁?你在哪儿?”师生合作读:现在我就是这只小青蛙,你们就是躲在桥洞里的那只看不见小青蛙!玩回声:谁在学我说话呢?明明是你在学我说话呀!你怎么这样啊?你真不讲道理哦!前后桌练习,指名同桌展示5.它就赶紧去问问妈妈,【出示】妈妈笑着说:“孩子,你跟我来!”小青蛙心里想:“”语气词:呀吧呢啊哩练习说话6.【出示】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一圈圈波纹。读句子,认识纹积累:指纹、掌纹、皱纹理解一圈圈波纹(生画),看,波纹是一圈一圈的,所以圈的外边是个大口框圈出动词看谁记得快选择动词填一填圈出青蛙妈妈的动作词三、儿歌复现1.【出示儿歌】拍手读小青蛙,呱呱呱,水中倒影多美呀!

41、我说话,谁学理?宝贝连忙问妈妈,蛙妈妈,游上岸,扔石子,激水花。波纹碰岸荡回来,原来这是回声啊!2.写字:影倒游写字法宝:三撇魔法棒三撇的起笔在一条竖线上魔法圈:三撇有一定的距离范写:影倒游:左中右结构倒:左右一样高,魔法圈告诉我们中间部分短游:左低右高三点水在一条弧线上儿歌:游泳要到有水的地方,而且要有大人陪3.生写:头正身直脚放平一拳【师巡逻,随机各拍下写得好的和写得不好各一张。随后切换到大屏幕,让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4.互动评议。(1)字写正确,奖一颗星。(2)写对魔法棒、魔法圈的要求,奖一颗星。(3)整洁美观,奖一颗星。回声教学设计8一、教材简说回声是一篇生动形

42、象的科学童话。文中配有插图。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它不明白为什么有一只小青蛙在调皮的学它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回声的原理。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随着对回声的认识而变化的。要引导学生读出变化的语气。同时激发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欲望。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巩固“呱”“哩”等6个生字,会写“圆”“围”两个字。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感悟“捡”“扔”“激”“碰”“荡”等词语的用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赞美、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3)德育目标体会学

43、习语文的乐趣,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4)创新目标。 培养学生再造性想象,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赞美、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感悟“捡”“扔”“激”“碰”“荡”等词语的用法。 圆、围这两个字达到四会。(2)教学难点 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四、教法学法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读出小青蛙和青蛙妈妈的各种语气,在教学中采用了导读法。例如: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进行师生互读。在教学1-3自然段时,对重点句子进行范读、赛读、对比读。在教学4-6自然段时,让学生默读、带动作读、小组里边读、分角色读、齐读、带头饰表演读。俗话讲“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阅读教学

44、我把读贯穿于全文。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45自然段时,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本篇课文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13自然段时,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读的方式,并且说说都读懂了什么?在教学45 自然段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青蛙妈妈是用什么方法让小青蛙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并且自己选择朗读的内容。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五、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头饰。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六、教学程序设计这节课我是分

45、六大部分进行的。1、看图谈话,设悬导入。我设计两个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并为讲授新课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利用猜字游戏复习巩固生字。采取同桌互读和猜字谜的办法来巩固生字,符合低年级儿童思维的特点,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巩固生字的目的。3、师生合作,朗读感悟,研究体验。首先创设情境,师生互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师生合作,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后图文结合,小组合作,研读1-3自然段。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完了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都读懂了什么?老师对重点句子进行朗读

46、指导,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朗读方式。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设计了一个这样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接着实验演示,突破难点,研读4、5自然段。先让学生讨论青蛙妈妈是用什么方法让小青蛙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然后进行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的叫声,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水和声波的变化。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让学生明白回声的原理。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语言。了解回声的形成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采取了演示法,呈现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幅真实、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回声形成的过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

47、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最后,带上头饰演读课文并进行拓展练习。4、指导写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发现了什么?教师示范写字。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鼓励写的好的和写的有进步的学生。并挑选学生写的字在实物投影上展示。5、总结全文。回声教学设计9一、教学目标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p”强弱记号

48、,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二、教学材料分析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第二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复习反复记号“ |:| ”。3、掌握前半拍休止 2/4 OX XX | 教学难点:1、学习使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2、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 ”、“p ”。

49、2、了解“ff”、“pp”、“mf”、“mp”。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看动画片回声片段。2、看后回答大山里神秘的声音是什么吗?(生答:回声)4、师: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声音是最美妙而复杂的。他能将大自然中很多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回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二、解决难点,感受“回声”1、分两组进行模仿“回声”练习 噢 噢(交换练习)2、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我们能为回声加音高吗?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噢 噢 噢 噢 噢 噢 噢 噢3、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来表示“弱”?师讲解:“”表示强,“”表示弱。引申:“”表示

50、极强,“”表示极弱。4、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噢, 噢。 噢, 噢。(师生对唱生生对唱加上动作唱)5、小结:这真是美妙的回声,我们仿佛就在跟大山对话一样,可爱的回声,友谊的回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友谊的回声三、新课教学,学习“回声”1、竖起你的耳朵,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2、 复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聆听歌曲,思考)3、现在,让我们一起划着二拍子,再次聆听歌曲。4、自己任选歌中的一句来学唱,学会后唱给同学们听5、在唱谱过程中,如果你遇到难唱的乐句请举手示意,我们请“小老师”或老师来帮助你。(生提出难点乐句,如果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有难度,可以通过教师

51、范唱解决难点乐句)6、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歌曲的旋律(学生轻轻跟唱)7、填唱歌词8、完整演唱歌曲9、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真棒!10、山谷的回声仿佛还在歌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合着山谷的回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拓展教学,情感升华1、拓展延伸,再次观看回声片段。友谊的回声真美啊!让我们来当一回大山和小兔淘淘来一次亲密对话(当小兔淘淘对着大山喊一声时,我们来当大山轻轻地回应他一声)。刚刚我们和小兔淘淘共同喊出了“友谊的回声”,那么请你们也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朋友之间友谊的存在。2、请学生讲述。3、分组做游戏“回声”4、让我们用最优美的歌声和舞蹈动作来表现“友谊的回声”。5、是啊!友谊的回声无处不在,就像兔妈妈说的: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友谊是一朵鲜花,只有在双方的浇灌下,才能越开越美,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