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江苏科信-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TJ-03标监测方案_第1页
第三方江苏科信-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TJ-03标监测方案_第2页
第三方江苏科信-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TJ-03标监测方案_第3页
第三方江苏科信-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TJ-03标监测方案_第4页
第三方江苏科信-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TJ-03标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TJ-03标高架区间监测方案编 制 审 核 审 批 江苏科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08月26日目 录1 工程概况22 监测目的及监测依据32.1 监测目的32.2 监测依据33 现场监测工作33.1 现场监测项目33.2 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网布设43.3 监测点保护43.4 监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54 监测方法64.1 墩柱沉降观测64.1.1墩柱沉降观测的目的64.1.2沉降点布置64.1.3观测方法与资料处理64.1.4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84.2 梁体挠度监测84.2.1监测方法84.2.2测点布设84.2.3监测实施94.3 监测周

2、期和频率94.3.1监测频率94.3.2监测周期95 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105.1 监测数据处理105.2 监测的成果资料及提交115.3 反馈程序126 监测报警值137. 预警机制148. 应急预案149 监测质量保证体系159.1 监测管理体系要求159.2 质量保证措施169.3 质量管理工作1710 作业安全制度1811 监测人员及仪器设备1811.1 监测人员1811.2 仪器设备19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TJ-03标高架区间监测方案1 工程概况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承建的昆明地铁首期工程土建十六标,本标段从羊肠村站开始顺延北京路东侧向北跨金汁河,越7204国道,穿汽车北站大桥,至于

3、汽车北站南侧,7204公路以北护坡下方汽车北站站。本标段包括三车站,两区间:汽车北站站、龙头村站、羊肠村站、龙头村羊肠村明挖地下区间、羊肠村汽车北站站高架桥区间、路基区间。标段起点里程为右IIDK0+311.256,终点里程为右IIDK2+858.106。全长约2.55公里。(1)羊肠村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右IICK2+776.156,包括车站设计起点里程右IICK2+633.656 至车站设计终点里程右IICK2+858.106 范围内的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主体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主体为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三跨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总长度为224.45m,标准段外包宽度为19.5m,基坑深度约8

4、m,车站总建筑面积7052 ;有效站台宽度11m,长度118m。车站主体采用两种类型施工:a、地下单层三跨箱形结构,b地下一层为单层双跨箱形结构,地上一层为单层双跨现浇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800mm650mm 钻孔咬合桩+钢支撑支护体系。咬合桩一序桩超缓混凝土等级C20(素桩);二序桩混凝土等级C30(荤桩);角撑混凝土等级C30;冠梁混凝土等级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钢支撑第一道支撑在冠梁上,钢支撑采用Q235B钢,直径609mm,壁厚12mm。降水方式采用基坑内降水,为满足抗浮要求,车站下设钻孔灌注抗拔桩。(2)汽车北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 右IICK0+467.

5、000,包括车站设计起点里程右IICK0+311.256 至车站设计终点里程右IICK0+537.656 范围内的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车站总长226.4m,标准段总宽度为31.25m。采用地下一层地上两层侧式站台车站形式。车站南侧标高1938.135以上采用1:1.5自然放坡,主体开挖采用1:0.5放坡+土钉墙支护形式;车站主体为地下单层双跨箱形结构。(3)龙头村站:车站有效中心里程:右IIDK1+600.156,。车站位于北京路延长线与沣源路交叉口以南约350m,车站主体坐落于丰源路以北地块沿东西向布置,采用高架两层侧式站台车站形式,站台宽度7.6m+7.6m。(4)高架区间:起止里程:II

6、CK000+580.086IICK002+276.996,上部结构为筒支箱梁,双线单箱单室箱梁截面类型,下部结构为茶花型独柱墩,钻孔灌注桩基础。(5)龙头村羊肠村地下区间:沿北京路延长线走向,该区间为高架车站与地下车站的过渡区间,终点接羊肠村站,起点接龙羊区间路基段,区间设计里程分别为:右IICK2+360.000 右IICK2+633.656 , 左IICK2+352.185 左IICK2+623.663;右线全长273.656m,左线全长271.478m。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支护形式有70m的1:2放坡、203.656m的钻孔咬合桩。(6)汽龙区间路基段起止里程右IICK000+537.6

7、56IICK000+580.086,长42.43m,前接汽车北站,后接高架桥0号桥台,场地为荒地。龙羊区间路基段起止里程为右IICK002+276.996IICK2+360.000长83.004m,前接明挖U型槽,后接高架桥57号桥台。基床表层换填级配碎石+5%水泥,基床底层换填级配碎石。基床底层为碎石垫层+双向土工格栅。基床底层两侧设透水软管。汽龙区间右侧设13根抗滑桩。两端路基均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加固。CFG桩呈正方形布置,桩顶铺碎石垫层厚0.5m,垫层内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2 监测目的及监测依据2.1 监测目的通过对桥梁承台的周期性监测,了解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从而实时掌握其变

8、形情况及速率,验证其稳定性以保证其安全。为工程建筑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资料。2.2 监测依据1 相关合同文件及设计、勘察文件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5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6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7 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监测实施细则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9 其他相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法规、企业标准、管理文件。3 现场监测工作3.1 现场监测项目高架车站及区间现场监测项目主要为墩柱沉降

9、、梁体挠度,利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按二等水准的要求进行测量。表3-1监测工作汇总表 序号监测项目点数备注1墩柱沉降882梁体挠度1753.2 基准点及监测控制网布设1)控制点布设根据已有的施工测量高程控制网建立监测控制网,用于控制整个监测区垂直位移。基准点选用及设置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较稳定的地方,且尽量采用固定监测路线;埋设用划十字的测量道钉埋设。具体布设根据现场条件确定。 图3-1 基准点布设图2)控制网联测水准控制网采用精密二等水准测量,其技术指标参数表3-1。定期进行水准控制网联测(二月一次),当基准点前后两次标高超过允许值,即以新高程值为起算高程;对水准仪定期进行i角检查(一月一次),保证

10、水准测量资料可靠性。表3-2 水准控制网技术指标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二等水准0.3mm0.5mmmmL为公里数监测人员在下述情况下对基准点进行复测:1、 结构体系转换前后;2、 基础发生较大的沉降变化时;3、 施工监测小组经分析后认为有必要进行复测时。3.3 监测点保护工程监测中,由于监测元件基本埋入混凝土和土体内,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影响监测点,监测点常常会遭到破坏。为保持监测数据的延续性,因此除切实认真做好有关元件的安装埋设工作外,对测点的现场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要。1、为了在使用、施工过程中不轻易遭到破坏,影响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必须对所有安装埋设的监测点

11、进行保护。及时与施工队取得联系,尽量避免将监测点布设在今后施工有影响的部位。2、监测点应明确标示监测点的点号,同时在埋设工作完毕后应向各方提交监测实际埋设图纸以供查找,提交相关单位进行测点验收。3、日常监测过程中经常派人巡视各监测点,及时掌握监测点的完好状况,对破坏的测点应在第一时间内尽可能的替换修补。3.4 监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沉降监测采用TopconDL-502(±0.4mm/km),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等垂直沉降监测技术要求观测。同一测点相邻两次标高差即为本次该测点沉降量(向下沉降量为正值):本次沉降等于前次高程减本次高程;第一次沉降量累加至本次沉降量即为

12、该测点的累计沉降量。测点的初测高程并取其测量三次的平均值。观测记录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带记录程序进行,观测完成后形成原始电子观测数据,通过软件传输至计算机,检查合格后使用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得出各点高程值。通过沉降监测点各期高程值计算各期阶段沉降量、阶段变形速率、累计沉降量等数据,并绘制相应的图表,进行变形分析。沉降值计算公式:本期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式中:本期沉降量 累积沉降量本期高程 上期高程初始高程观测注意事项如下:(1)对使用仪器必需定期进行检验。当观测成果异常,若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对仪器进行检验与校正;(2)观测应做到三固定,即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站;(3)观测时,必需保证良好的观

13、测环境及成像条件;(4)观测前应正确设定记录文件中各项控制限差参数,观测完成需现场检核闭合或附合差情况,确认合格后方可完成测量工作;(5)观测时应满足水准观测各项相关技术要求;(6)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垂直沉降控制网进行复测,防止基准网自身发生变形,以保证沉降监测成果的正确性。4 监测方法4.1 墩柱沉降观测4.1.1墩柱沉降观测的目的本项监测是在墩柱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在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荷载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墩柱沉降的观测,判断荷载变化对墩柱变形的影响。通过荷载变化和沉降测试值进行对比,判断施工过程的安全。4.1.2沉降点布置沉降点的埋设: 在墩柱离地表30cm50cm之间,用冲击钻钻孔

14、后埋入L型沉降点并做好标记和保护措施。 图4-1 墩身沉降观测标志 图4-2 点位布设现场图4.1.3观测方法与资料处理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沉降变形观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2沉降变形观测网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水准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3水准仪使用拓普康DL502型电子水准仪,配备2m编码尺,且仪器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定期向有关法定的检定机构进行检查,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

15、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每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4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5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6观测成

16、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电子);视线高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7观测时,奇数站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偶数站按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返测时相反。8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9观测过程

17、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重型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10每次测量时,同时记录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11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12确保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字齐全,并妥善保存。13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 14对沉降观测组人员进行了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并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组人员要熟练掌握仪器的

18、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4.1.4沉降观测资料的整理及管理(1)沉降观测资料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2)自动采集观测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 配备专门的资料管理员,建立资料柜及数据盘,对监测资料进行严格妥善管理。如果设计单位或业主建立了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以便采取措施。(3)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4)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

19、成册。4.2 梁体挠度监测4.2.1监测方法梁体挠度监测从基准点出发,按二等水准水准路线测量,每次监测可获取梁顶部绝对高程,以便与墩柱沉降量相互验证。4.2.2测点布设每跨梁体设置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墩台处及跨中,每断面设1个点;连续梁上的监测点,分别在墩台处、中跨跨中及边跨跨中附近设置,测点布置如图4-2、图4-3所示。梁段挠度测点布置在梁段顶面上,测点采用Ø16的短钢筋制作,底部钻孔埋设于桥面上,顶部磨圆露出桥面0.51.0cm,测头磨平并用红油漆标记。图4-3 简支梁挠度测点布置示意图图4-4 连续梁挠度测点布置示意图4.2.3监测实施为了尽量减少温度的影响,挠度的观测安排在清

20、晨5:008:00时间段内观测并完成,在该时间段内,梁正好处于夜晚温度降低上挠变形停止和白天温度上升下挠变形开始之前,是梁温度-挠度变形的相对稳定时段。4.3 监测周期和频率4.3.1监测频率表4-1 监测频率表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墩柱沉降桥墩施工完成,埋设观测点并进行初值测量(取两次平均值);其后1次/15天,架梁前后(荷载变化)各一次;体系转换施工前后1次/周,桥梁主体工程完工6个月,1次/月。梁体挠度梁体架设完成后,1次/月;体系转换前后各1次注:1)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监测;2)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3)应根据施工工况及变形情况灵活调整监测频率。4.3.

21、2监测周期1、墩柱沉降影响墩柱上部荷载的土建施工完成并沉降稳定。2、梁体挠度张拉前进行,直至预拱度变化稳定。5 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5.1 监测数据处理(1)数据整理监测资料主要包括监测方案、监测数据、监测日记、监测报表、监测报告、监测工作联系单、监测会议纪要。采用专用的表格记录数据,保留原始资料,并按要求进行签字、计算、复核。根据不同原理的仪器和不同的采集方法,采取相应的检查和鉴定手段,包括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监测系统,加强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等内容。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检验方法:误差产生主要有系统误差、过失误差、偶然误差等,对量测产生的各种误差采用对比检测验、统计检验等方法进行检验。

22、(2)变形数据分析基准网稳定性判别:设两期基准网平差后的坐标(高程)中误差为m1、m2,则坐标(高程)较差的中误差m较=,稳定性判定标准如下:a. 取坐标(高程)较差中误差的2倍为最大测量误差mmax=2m较,坐标(高程)较差小于最大误差时,认为基准点在两个周期内没用变动或变动不明显;b. 对三期以上变形观测成果,虽然坐标(或高程)较差小于最大测量误差,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变动。监测点稳定性分析a. 监测点的稳定性分析基于稳定的基准点作为基准点而进行的平差计算成果;b. 相邻两期观测点的变动分析通过比较相邻两期的最大变形量与最大测量误差(取两倍中误差)来进行,当变形量小于最大误差时

23、,可认为该监测点在这两个周期内没有变动或变动不显著;c. 对多期变形观测成果,当相邻周期变形量小,但多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时,应视为有变动。(3)监测结果的分析、处理: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预测结构和支护状态的稳定性,提出施工工序的调整意见,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监测工作应分阶段、分工序对量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数据处理:将原始的数据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数据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值特征计算,舍掉离群数据。曲线拟合:根据各监测项选用对应的反映数据变化规律和趋势的函数表达式,进行曲线拟合,对现场量测数据及时绘制对应的位移时间曲线或图表,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

24、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量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5.2 监测的成果资料及提交对各项测试数据用微机进行计算分析,及时将测试结果打印成表格送交委托方及业主、监理、设计分析使用,每次观测提供日报表,按阶段提供阶段性报表和最终报告。报表内容和形式按宁和城际相关规定执行。表5-1 监测成果资料的提交序号资料文件名称资料内容提交时间1监测日报各监测成果表、工程状况分析按日2监测成果阶段报表阶段监测结果汇总及结论按阶段3监测最终资料全部监测成果资料汇总交工移交出现特殊情况时(如监测数据超过报警值等),监测报表于测试整理分析后立即提交。当日报表包括下列内容: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仪器监

25、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巡视检查的记录; 对监测项目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其他相关说明。阶段性监测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该监测期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该监测期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 监测依据; 监测项目; 测点布置;

26、 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监测频率; 监测报警值; 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 5.3 反馈程序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监测必须有监测结果,及时上报监测报表,并按期向监测中心提交监测月报,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图5-1 监测信息反馈程序框图6 监测报警值根据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监测实施细则要求,高架车站及区间工程的报警值如表7-1所示:表6-1 高架车站和区间工程报警值序号监

27、测项目及范围允许位移控制值(mm)速率控制值(mm/d)1墩台沉降1022梁体挠度1027. 预警机制(1)监测项目预警根据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特点,监测项目按“分区、分级、分阶段”的原则制定监控标准,并按照 黄色、橙色、红色三级预警进行监测反馈与控制:具体划分标准见下表:三级监测安全状态判定表预警级别预警状态描述黄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70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0时橙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的85时,或双控指标之一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时红色监测预警“双控”指标均超过监控量测控制值或实测变化速率出现急剧增长时(2)巡视预警施工过程中通过

28、现场巡视,发现安全隐患或不安全状态而进行的预警,根据工况巡视、环境巡视、支护结构巡视和作业面状态观察描述等信息,决定是否对现场巡视提出预警。(3)综合预警通过综合分析、核查各方监测、巡视信息,结合专家论证等手段,对各级风险工程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和预警分级,按严重程度由小到大分为三级:黄色综合预警(级综合预警)、橙色综合预警(级综合预警)和红色综合预警(级综合预警)。8. 应急预案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1)裂缝:加强对裂缝处沉降监测、裂缝附近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2)建(构)筑物:当出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加密监测频率,或者增加其他监测手段

29、。(3)监测数据持续报警:加密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4)若结构发现异常情况项目部全体监测人员应立即开始24小时跟踪监测;(5)监测结果现场口头向相关部门作出汇报,并会同相关部门一起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6)增加监测人员、增加监测设备,对该工点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排查;(7)配备足够的夜间照明设备,保证昼夜连续观测;(8)尽可能采用直观、可靠的监测方法和手段,确保及时、快速地监测高架变化情况;(9)建立快速反映机制,监测成果立即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作出分析和预测;(10)根据监测数据对梁体挠度墩台沉降等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11)配合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

30、理。9 监测质量保证体系9.1 监测管理体系要求(1)向监测人员提供监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不断提高监测队伍的素质。(2)对施工方提供的基准点资料及时进行复测,对不同之处及时提出意见以便修正,从而确保基准点数据的准确性。(3)确定受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并在其上设置必需的监测点,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4)监测组内建立二级检查制度,监测仪器按规定时间进行核准,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固定专人管理仪器,进行保养和维修。(5)检测资料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进行。(6)每天的监测成果要及时送报主管工程师(并报送监理工程师)。(7)将所有被保护对象的详细调查资料汇编成册

31、,以备随时查阅。(8)监测值出现异常时,迅速报告相关工程师并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直至稳定为止。(9)要保留所有的原始资料,以供抽查。(10)施工期间,派有经验的工程师定期巡视工程现场,当发现有异常征兆时,立即通知有关各方,并及时增加相应的监测项目,加密监测。雨季施工将给监测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在雨季里,保证正常的监测频率的情况下,对受雨季影响较大的项目适当加密量测频率。(11)测点埋设达到有关规范的要求,位置准确,安全稳固,设计醒目的警戒标志加以保护。9.2 质量保证措施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1)监测组与施工方密切配合工作,

32、及时向施工方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2)通过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3)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4)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5)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6)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7)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8)量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9)各量测项目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10)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开展相应的QC小组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指导施工。9.3 质量管理工作监测工作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为保证真实、及时、准确地作好监测数据预报工作,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1)加强对监测人员的要求监测人员首先要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主动积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要求监测人员做到以下几点:了解本工程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了解监测内容的预计变化值及变化规律;要结合现场情况来分析监测数据,一旦数据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发现并提出问题。(2)精心组织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