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单元概要分析 在我们生活周围,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乡村的田野里,城市的花圃里只要有绿色植物,土壤就必然地为其提供着营养。许多小朋友在田地或花圃边玩耍的时候,会发现土壤里有许多秘密土壤里面有虫子、岩石等。他们也许会在菜园肥沃的土壤中栽上鲜花或果实的种子,或者挤压潮湿的黏土来塑成各种有趣的形状。本单元就是在孩子们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简单实验,学习怎样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和腐殖质,探究植物怎样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够观察到在虫子的帮助下,枯死的植物是怎样分解并变成土壤的一部分的。同时,从日益严峻的土地问题出发,我们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
2、土地意识和保护耕地”的教育。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我国人均国土资源却很少。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乡村也越来越城镇化,土地资源也相应地减少。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加剧,使沙漠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土地意识,进而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显得特别重要。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地球的物质之一:岩石、沙、土壤来组织的,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去认识一个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1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
3、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1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2收集证据。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23分析与解释。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23知道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变成的微粒等组合的物质。 24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
4、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3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研究土壤、生物、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土壤的概念,促进学生探究技能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单元从实用价值出发,引导学生从了解土壤概况开始,去了解土壤的成分、肥力以及如何保护土壤,呈逐渐深入的编排体系。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组成本单元的四课: 第一课,“我们周围的土壤”。说明土壤的存在并了解学生关于土壤知识的原有概念。通过组织学生到现场实际观察
5、土壤,让学生亲近土壤,直观认识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与生物的关系。 第二课,“了解土壤"。以指导观察为手段,引导学生在观察中逐渐深入地认识土壤。这方面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1通过观察土壤外观,了解土壤的特征并记录,为后续认识土壤的成分做好铺垫。 、 2通过一组实验,即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发现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构成的。并简单介绍古人用泥土制陶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三种基本类型,并比较三者之间渗水性的差异。 4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5号召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鉴别本地的土壤类型。 第三课,“肥沃的土壤"。揭示土壤存在肥力差异、腐殖质的来源以及腐
6、殖质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改良土壤的方法,并通过做肥料袋的活动进一步懂得有机质是怎样转变成腐殖质的,使学生加深对用有机质改良土壤方法的理解。 第四课,“土壤的保护”。探讨土壤与生物、人类之间的关系,认识土壤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哪些行为危害着土壤;并通过有植被和无植被土壤蓄水性和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体会植被破坏对土壤的破坏力。 其后,指出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滥用土地、开山毁林等活动正在破坏着土壤,教育学生行动起来,积极保护土壤。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单元概要分析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中,学生已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讨论,建立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7、。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一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个阶段的活动,伴随着这个种植活动,可以围绕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学会观察、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下列要求来建构。 科学探究: 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15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21能提出与科
8、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4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探究。 科学知识: 11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31能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9、。 41知道生物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活空间。 43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3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2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 在地球上的万物之中,植物是人们最常见、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本单元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来安排教学内容,由“果实和种子”、“根和茎”、“叶和花”、“植物和我们”四课构成。前三课是并列的关系,采用观察、比较、实验、解剖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认识植物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植物能通过自己的“器官”制造养分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第四课是一节总结
10、性的课。小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六个部分组成,再从“植物的哪个部分被我们食用”这样一个身边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种植活动”虽然是条“隐线”,却意义深远。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栽种植物的活动,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连续的观察、记录、描述,从而建立一个“生命周期”的概念。正是考虑到“隐线”的重要性,在本单元中的每一课都提示学生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并做好日记,不断提醒、激励学生将种植活动进行到底。教学时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周期为12个月的植物去种植,如:油菜、蚕豆、辣椒、小西红柿、凤仙花、西瓜等。在种植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贵在
11、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也是本单元的一个主要目标。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想。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科学探究: 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2收集证据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
12、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分析与解释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4交流与质疑 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阐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25结论与拓展 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境中。 科学知识: 1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12能根据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13会使用简单仪器(如尺、天平、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长度、质量、温度),能设计简单的二维记录表格,做简单的定量记录,并能使用适当
13、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物体进行估量。意识到多次测量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1 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通常情况下,物质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各种形态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本单元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诸如轻重、软硬、形状、颜色、沉浮、溶解等方面的一些特点。由于本单元没有涉及分子或原子的概念,没有提及密度,因此对于固体和液体的沉浮与溶解的认识,都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请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概念的深浅度。按
14、照教科书的整体设计安排,本单元在过程技能方面是一个隐性化处理的单元,着重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同时对涉及到的其他过程技能,如分类、测量也加以训练。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通过观察得到证据,促进学生基础过程技能的形成、发展。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单元通过科学探究注重实证性来进行科学精神、科学品质培养。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固体以及固体的性质。包括“认识固体”和“把固体放到水里”两课。 在“认识固体”一课中,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手段,区分固体和液体,探究固体的自身特点,使学生对固体形成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固体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和重量
15、的不变,将学生对固体的认识引向深入。 在“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实验,认识固体进入水后的两种显著现象,即沉浮、溶解。教材取材于生活现象,引领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开展实验,将生活与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认识液体以及液体的性质。包括“认识液体”和“把液体倒进水里”两课。 “认识液体”一课研究的是液体的属性,即形态、密度、黏稠度等,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描述,认识一些液体的特点,懂得全面认识事物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研究液体的相互作用,即溶解、分离与混合等现象。引导学生遵照科学探究的过程需求,开展研究活动,发现液体间的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液体属
16、性以及液体的变化。 3了解改变沉浮状态的方法并感知其中的原理,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该课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所示的研究主题,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渗透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天气变化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动地关心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实,在成人的要求或指导下改变衣着,以及在气温和环
17、境的变化下被迫地改变行为方式,缺乏主动关注天气、了解与认识天气变化的主动意识和行为,所以,本单元的建构充分体现了调动主动学习意识进行有意识学习的理念,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主动探究者。 本单元涉及到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1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2收集证据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 23分析与解释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8、: 11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 12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进行观测,收集并分析有关数据。 15 能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影响的实例。 16体验天气对人类工作、生活的影响。 17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学习有毅力,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2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42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学生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对天气以及气象变化总会有一些认识和了解,然而,这些认识大多数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层面上,未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也未与随季节变化而导致的生产生活以及生物的活
19、动变化建立对应的关联。本单元正是基于此点,采用总分总的整体布局与逐渐引申的结构来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的变化。 其总分总的整体布局表现在先从讨论今天的天气情况人手,导引出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以及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为下一阶段测量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风向做好铺垫。而接下来的分则是教会学生如何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风向以及统计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其后,又在观测记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季节的特征,引导了解相对宏观的天气变化。 在逐渐引申方面,本单元的最后一课的“气候与季节”与本单元首课“今天天气怎么样”遥相呼应,将某日的天气情况扩展到季节变化和气候特征。同时,“今天天气怎么样”只涉及人的生产生
20、活与天气的关系,而“气候与季节”还涉及到动植物的变化,并通过连续观察活动再一次扩展和延伸学生的视角。 综合整体布局与逐渐引申的结构,本单元围绕天气这个主题,分三层展开次级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现象,关心天气变化。 第一次级主题为天气与我们。即本单元首课“今天天气怎么样”,概要介绍天气的变化,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其主要内容为四个子项:其一,说明我们都关心天气变化,以导引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二,交流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认识气象符号,为第二次级主题的展开做好铺垫。其三,介绍古今预报天气的方法,激发学生在第二次级主题活动中进行气象观测的兴趣。其四,承接第一子项的内容,将视角引向天气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
21、响,为第三次级主题的展开埋下伏笔。 第二次级主题为天气测量。其紧接第一次级主题活动中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用“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三课来指导学生进行气象观测活动,介绍观测以及记录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与风向的方法和手段,并教学生自制雨量器、风向标和风力计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测和记录。希望学生通过长期观测,为他们了解气候变化做好经验储备。 第三次级主题为气候变化。该次级主题以“气候与季节”一课为载体,与第一次级主题遥相呼应,总括在不同季节里气候变化的特征,扩展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在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说明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
22、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方式,从而将季节与生物的生命活动周期贯串起来,为学生以后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奠定基础。由于本单元教学涉及到对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与风向等气象要素的观测,需要客观天气条件的支持,所以,可以不必完全依次上“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等课,可针对天气情况,自主调整第二次级主题中教学活动的时间顺序,以便学生切实在实践中学会观测。此外,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季节特征,可将第五课调整至当地秋去冬来时上。 单元概要分析 一、本单元主要建构依据: 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以下两个部分的要求建构的,第一,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了解科学、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第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电子版劳务合同
- 驳回民事裁定申请书
- 北京市政府劳动合同续签办法
- 肿瘤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
- 广东省仲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调研活动心得体会
- 突发事件应急
- 双头应急灯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石油钻采设备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电控多瓶采水器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轨道工程(第三版) 课件 高亮第6章 道岔
- 深圳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疑难解析(2023年)
- 特仑苏广告效果调查报告
- 机动车检测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2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试卷第1套(含答案解析)
- 《大自然的色彩》教学课件
- 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成章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食品公司冷库岗位风险告知卡
- 第5章 自动驾驶技术
- 小学生少先队中队长竞选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