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北师大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书法端庄秀丽、绚丽华贵,有“_,_”的美称。他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答案: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_,他以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称为“_”。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王羲之的代表作和艺术成就。答案:兰亭序书圣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名家辈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东晋的_。他的_和_,都是古画中的珍品。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东晋时期顾恺之的绘画成就。答案: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4.山西大同的_石窟、河南洛阳的_石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石窟艺术精品。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代表。答案:云冈龙门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下列哪位书法家的赞誉()A王羲之B王献之C柳公权D颜真卿思路解析:东晋时,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誉。答案:A2.下列有关王羲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王羲之生活在三国时期B.王羲之对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很擅长C.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D.王羲之以他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书圣”思路解析:东晋时,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誉。答案:A3.下列属于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是()兰亭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黄庭经A

3、.B.C.D.思路解析:东晋人顾恺之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些都是古画中的珍品。答案:C4.女史箴图的作者是()A.顾恺之B.钟繇C.王献之D.王羲之思路解析:东晋人顾恺之的画,现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些都是古画中的珍品。答案:A5.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A.北魏时期B.东魏时期C.东晋时期D.西晋时期思路解析: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初年;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答案:A6.云冈石窟的开凿时间是()A.东晋B.西汉C.北魏前期D.东汉末期思路解析: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初年。答案:C快乐时光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一位同学睡着了,本来也没有什么的,但有一位

4、同学和他过不去,帮他打起了呼噜,于是睡觉的同学就被抓了。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艺术品问世时距离诸葛亮生活年代最远的是()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龙门石窟佛像思路解析:诸葛亮生活于三国时期,兰亭序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三者都属于东晋时期,而龙门石窟佛像则创造于北魏时期。答案:D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A.龙门石窟浮雕的惊叹B.云冈石窟浮雕的惊叹C.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肯定D.顾恺之绘画艺术的赞扬思路解析:东晋时,王羲之的书法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誉。答案:C3.顾恺之生活在()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西晋时期D.东晋时期思路解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5、绘画艺术以东晋人顾恺之的成就为最高。答案:D4.顾恺之最擅长画的是()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宗教画思路解析:东晋人顾恺之精于绘画,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最为突出。答案:C5._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精于绘画,他主张画人物要“_”,特别注重和表现人物特征。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特点。答案:东晋以形写神6.石窟艺术综合了_和_的特点,体现了_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特征。答案:雕塑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7.云冈石窟,开凿于_,石窟内容丰富;龙门石窟,开凿于_迁都洛阳之后,有洞窟和壁龛数千个。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云冈石窟和龙门

6、石窟开凿的时间。答案:北魏初年北魏孝文帝8.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水平的是()A.雕塑艺术B.书法艺术C.石窟艺术D.绘画艺术思路解析: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答案:C9.下列关于石窟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C.不限于雕刻艺术D.佛教盛行的结果思路解析: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其内容主要是佛像或佛教故事有关。答案:A10.我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与()A.绘画艺术有关B.书法艺术的发展有关C.佛教的传播有关D.北方的少数民族南移有关思路解析: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答案

7、:C11.阅读下列故事。秘诀在十八口大缸里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第7个儿子王献之(344386年)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立有大志:要像父亲那样勤学苦练,做一个书法大家。但是他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流露出了怕苦怕累的情绪,奢望有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见父亲正在案头挥毫,就走到跟前,毕恭毕敬地问:“爹爹,人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请您把写字的秘诀告诉我吧!”王羲之放下毛笔,慈祥地望着儿子,一幕幕往事顿时浮现在他的眼前:自己年轻时曾寓居山中临池学书20余年,池水尽黑;又有几次沉酣于书法,竟把墨汁当蒜泥。正如俗谚所说:“刀子要快多磨砺,学问要深功夫长。”想到这里,他

8、就领着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是有的,它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能够知道捷径了。”王献之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一年后,他就掌握了悬肘运笔的手法。王羲之为了及时纠正王献之在学书过程中的弊病,常常翻阅他的习字本。有一次,王献之正在用功,王羲之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感叹地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在王羲之的谆谆教诲下,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十八缸水,终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他运笔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他存世的墨迹有行书鸭头九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请完成:读了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思路解析:该题利用是历史故事的形式考查了王献之书法艺术成就以及其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答案:通过学习王献之博采众长、持之以恒、苦练书法的事迹,我们应养成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并锻炼自己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12.读下图,请回答:(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