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总教案(4课时)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总教案(4课时)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总教案(4课时)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总教案(4课时)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总教案(4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总复习【教学目标】1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2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 的知识。3 .使学生的数学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重点难点】1 .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 计等相关知识。2 .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并能做到灵活 运用。【教学指导】1 .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定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 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各种各样的

2、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既要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第1课时数与代数(1) 1课时第2课时数与代数(2) 1课时第3课时图形与几何 1课时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 1课时【知识结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总复习分数的加i法和城去丽誉与JL何因数与倍数统计与数学广用第1课时数与代数(1 )【复习内容】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课本第 116页的第1题及第118页练习 二十八第14题)。【复习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 一个数的所有因数。2 .掌握2, 5, 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这一特征解决一些问题。3 .进

3、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4 .通过复习,能发现不懂的地方,并加以改正。【知识梳理】1 .因数与倍数。(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请举例说明。如:3X4=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2)你对因数和倍数还有哪些了解?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语言表达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本身。第1页共19页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公倍数?2.2 , 5, 3 的倍数的特征。 1) 2 的倍数

4、有什么特征?是2 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不是2 的倍数的数称什么数?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偶数:2, 4, 6, 8, 10奇数:1, 3, 7, 9, 11 2) 2) 5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5, 10, 25, 35, 40教师:既是5 的倍数,又是2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6 的倍数, 9 的倍数一定是3 的倍数吗?为什么?3 的倍数一定是6 的倍数吗?提示:因为6=2X 39=3X 3可以看出: 6 包含有因数3, 9 也包含因数3,从而得出:6 的倍数中一定包含因数 3, 9 的倍数也一定包含因数3。所以, 6 和 9 的倍数

5、一定是3 的倍数。3. 质数和合数。( 1)什么样的数叫做质数?质数又称作什么数?( 2)什么样的数叫做合数?( 3) 1 是质数吗?是合数吗?【复习讲授】1. 写出 36 的所有因数和 100 以内的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怎样写才能不缺写也不多写。2. 从下面四张卡片中取出三张,按要求组成三位数。(1)奇数。(2)偶数。(3) 5的倍数 c(4) 3的倍数 c(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7)是2, 3, 5的倍数。由学生独立完成,能写几个就写几个,然后,全班反馈,集体评价。3.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里(数字可重复使用)1 2

6、 4 8 9 1012 15 21 57 91 68练习要求:(1)学生分别将各数写在相应的圈里。(2)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判断过程。(3)回答下列问题: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剩下的一定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自然数中,除了合数,剩下的一定是质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为什么?举例说明。【巩固作业】1 .完成课本第116页的第1题。此题是有关2、3、5倍数特征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 班反馈。2 .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14题。第3题:此题是巩固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

7、习题。练习时,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求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的方法。第4题:此题是有关公倍数的实际问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4个装一排正好能装完,6个装一排也正好装完,说明松花蛋的数量就是 4 和6的公倍数。学生明确题意后,让学生找出 4和6的公倍数,并根据70多个 松花蛋这个条件,判断出是72o【课堂作业】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3 .5的倍数大于4的倍数。()2.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3 .偶数加偶数和是偶数,奇数加奇数和是奇数。()4 .自然数是由奇数和偶数组成的。()5 .两个实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

8、们复习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 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予以 解决)【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1课时数与代数(1 )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如:3X 4=12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第5页共19页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对因数与倍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由于概念较多,学生对此容易混淆,所以本课时教学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此外,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这可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逐步体会。第 # 页 共 19 页第2课时数与代数(2)【复习内容】分数的

9、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这两单元的相关知识(课本 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的第510题)。【复习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能根据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 问题。2 .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认识约分、通分的重要性质。3 .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排除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 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4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知识梳理】1 .分数的意义。(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分数表示?(2)你怎样理解单位“ 1” ?(3)什么是分数单位?举例说明。学生举例。教师板书。如:3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4)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

10、板书:被除数+除数=%会除数2 .真分数和假分数。(1)什么样的数是真分数?真分数大小特征?(2)什么样的数是假分数?假分数大小特征?找一找,填一填。5353XHIIT¥TT¥K)真分数:()假分数:()(3)什么样的数是带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化一化,练一练把5、竺化成带分数。4 83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一说分数基本性质的内容。举例说明3 二3x()二3 37- 7747734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练习:请求出12和18, 5和

11、30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5 .约分、通分。(1)什么叫做约分?约分根据什么?(2)什么是最简分数?约一约、练一练。将下面分数约成最简分数。814252449TT10182?(3)什么叫做通分?通分根据什么?将下列每组分数通分。32 二和二57说一说取公分母的方法。6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最后结果要注意什么?试一试:化成分数:0.6 0.02 0.47 0.125(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试一试:把刍、乜、g、4化成小数,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殊情况 10 1000 25 77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加法: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计算。减

12、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8 .计算方法和步骤。(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 3 2 329 99(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通分7如:5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2 x4 1x3 83-+ = +4 - 12 - 12 -12 12(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的:从左到右顺序计算。543612 123 16'+45_J61263=+ -l12 1210 7OK,12 129_212 = 43112 一 4带括号的:括号里的数先算。如1 -+)T)11(4)简便运算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交换律

13、:a+b=b+a结合律:(a+b)如:(暂+看)+c=a+(b+c)3+不=11【基础练习】1 .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第5题。此题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习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 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2 .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8题。这是一道有关最简分数的习题。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最简分数的概念及化简的方法。【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9页第710题。1 .第7题。此题是以填空的形式巩固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假分数化 成带分数的相关知识,是在分数比大小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数、整数、小 数之间的联系。

14、练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提醒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 序排列,而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比的过 程。2 .第8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课堂作业】、填一填。1 .表小o32 . 3吨表示4也可以表小 O二、比较大小。1 .在o里填上“”或“二、log2 .把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50. 333 .计算下列各题。呜T i/卷+»/ 卷-十衅-信+力畴YT)4 .解方程:5 .解决问题。1 2(1) 一块地,其中的1种菊花,2种玫瑰,其余的种芍药43种芍药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种菊花和玫瑰的面积比种芍药的多多少?(2)过去,

15、每加工100个零件,需要勺小时,经过技术改造后,现在每加62工同样多的零件只需要士小时,时间节省了多少?3【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还有疑问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2课时数与代数(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被除数+除数=粤二除数分数加、减法步骤:(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如:3 2 3 29 9 9(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步骤:通分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板书设计与前面因数与倍数的复习相似,本单元的概念也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在引 导学生进行复习时同样需要复习有关概念

16、,并通过练习,将这些概念具体化。 复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线段图等图例帮助学生进行复习,让学生能真正掌握 其要领。第11页共19页第 3 课时图形与几何【复习内容】图形的变换、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本第 116页的第 23题, 课本第 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 1116 题) 。【复习目标】1. 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 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利用轴对称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3. 了解物体旋转后的变化,能按照指定的旋转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位置。4. 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5. 能运用长方

17、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知识梳理】1. 摆一摆。( 1) 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 怎样摆?有多种摆法?( 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2.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对称轴。说一说,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的关系。( 2)旋转。什么是旋转现象?旋转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3. 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长方体有 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 个顶点。

18、还有什么发现? (2)表面积。学生看图解答:I 1/dm6山;上、下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0前、后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0左、右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0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 积是多少?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 哪些面的面积?(3)体积。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以上面的图为例)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4)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一般情况下开、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

19、间的进率。【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1 .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6题。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2 .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1题。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 积和体积的区别。3 .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2题。(1)此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1cm3,1dm3, 1m3的大小及1L,1mL 的水大约有多少?(2)此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的题目。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 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4.完成课本第120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20、。此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实际应用的习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 解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分析条件和问题,使学生明确缸中 溢出水的体积就是该正方体的体积,所告诉我们的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多 余条件。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评讲。【课堂作业】1.填一填。5.01m? = dm"IS dm' =cm'3,04L =mL2.算一算。650dm = m"15000cm3 = dm,875ml. = L(1) 一个长方体长0.8m,宽0.6m,高0.4m,求体积。(2) 一个正方体棱长6dml求表面积。(3) 一个长方体长12cnn,宽

21、8cnn,高6cmi,求表面积。(4) 一个长方体底面积45dmz高6dmi求体积。(5) 一个正方体棱长5dml求棱长总和。第15页共19页3. 解决问题。一个长方体水池,长4my宽3m, 72m( 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3)这个水池能装水多少升?【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 3 课时图形与几何1. 摆一摆。( 1)只给正面看到的图形;( 2)给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2.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2)旋转3. 长方体和正方体( 1)具

22、体特征:六个面,十二条棱( 2)表面积( 3)体积:V=Sh教学反思本课时复习内容较多,包括“摆一摆” 、 “图形的变换”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内容。这三个单元的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复习内容】统计的相关知识(课本第117页的第4题,第121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8题, 思考题及“生活中的数学”)。【复习目标】1 .进一步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各种数量变化情况,能绘制单式折 线统计图。2 .熟练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各种数量的变化情况,能绘制简单的 复式折线统计图。3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 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 “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 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4 .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知识梳理】1 .单式折线统计图。出示课本117页第4题。2.复式折线统计图。( 1)课件呈现如下统计图。请学生回答题目中的3个问题。( 2)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出示题目内容。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