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_第1页
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_第2页
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_第3页
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_第4页
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完善 康杰(西南政法大学 应用法学院 2012110255)摘要 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不断推进,我国法律体系也日臻完善,2009年,在我国立法领域有着深远影响意义的侵权责任法(下称侵权法)正式审议通过。该法在施行的数年时间里,虽然在防治侵权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均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仍然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从该法死亡赔偿制度来看,着重考虑的是对死者直系血亲的损害赔偿,忽视了对逝者生命损害的赔偿。生命的丧失无疑是最为惨痛的损害,而有损害便应当有赔偿,因此若以此为角度观之,在伤害致死精神赔偿、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之外,应当将生命权丧失的赔偿纳入到现行赔偿制度中。关键词 立

2、法;侵权;死亡赔偿金;制度 从对死亡赔偿金的界定来看,主要指当受害人遭受他人非法伤害并导致死亡后,加害人给被害人近亲属的一种补偿,该补偿主要用于弥补物质性的收入损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对于死亡赔偿金称谓的表述不尽相同,如死亡抚慰金或补偿费等,而从现行的法律来看,死亡赔偿金为较为统一的称谓。从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来看,伤害致死赔偿主要可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精神损害赔偿;二是财产损失赔偿;三是被抚养人生活费以及死亡赔偿金赔偿。2010年7月,我国侵权法正式施行,关于死亡赔偿金方面,虽多个条款都有所涉及,但立法仍不完善, 甚至加剧了司法实践的困惑 。一、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制度及其面临的理论困境 从理论界

3、方面来看,关于侵权死亡赔偿问题始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立法方面来看,我国于2010年施行的侵权法对此作出了部分解读。相对于这一严肃的问题,更多引发的是社会人群偏向情绪化议论的。由此便涉及到立法公平与社会道理的冲突,从而导致我国现行的侵权责任法面临理论困境。(一)死亡赔偿金性质与我国立法司法态度1.侵权责任法之立法态度从我国侵权法中第十六条、二十条、二十二条的规定来看,死亡赔偿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二是赔偿被侵权人所实际受到的损失;三是精神损害赔偿。由此可见,该法与我国司法解释2003第20号的指导思想并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既没有对在死亡赔偿金外申请抚养费进行权利主张,也没

4、有对死亡赔偿金是否是继承丧失进行确定。 而我国继承法释2003第20号中明确指出,财产性损害包括死亡赔偿金,即精神损害以及死亡赔偿金分属于不同的赔偿项目,精神损害属于精神性损害赔偿,而死亡赔偿金则属于物质以及财产性赔偿。值得商榷的是,被抚养人的抚养费与死亡赔偿金两者是否有关联,关联符合,在我国侵权法中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解读。由此可见,当前,我国侵权法仍有所不足,尚待进一步加以完善。(二)死亡赔偿制度之困境死亡赔偿制度的初步建立得益于我国当前所施行的侵权法。但由于客观国情的限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仍然面临许多阻滞,而这种阻滞主要体现在具体的立法环节,具体来看,许多理论学者、法务工作者以及大众对侵权死

5、亡赔偿制度仍然有较大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则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对“死亡赔偿金”进行定性;二是赔偿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三是赔偿的标准及计算方式。尤其是当多个人在同一侵权行为下死亡时,容易出现“同样生命权不同赔偿款”这一现实问题1.死亡赔偿金之性质具体来看,侵权死亡赔偿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单指死亡赔偿金;而广义的则主要包含四个构成:一是对于被侵权人具体损失财产的赔偿;二是对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三是对被侵权人的死亡赔偿金;四为对被抚养人抚养费的赔偿。然而,本文认为,当前我国侵权法中的赔偿以补偿侵害为主要方式,即仅对被侵权人近亲给予适量的经济补偿,但这并不能代表生命能够以物质或钱财进行衡量,

6、更多的是对生者未来或可得财产的填补以及痛苦心灵的抚慰。 2.无法准确对死亡赔偿金定性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虽没有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予以确定,但具体的计算方法则在第二十九条中有所阐述。基于该计算方法,学界出现了一种对死亡赔偿金较为代表性的定性,即“死亡赔偿金作为财产性损害赔偿的一种,主要为了弥补被害人的预期收入”,然而,在死亡赔偿金的具体赔偿财产类别以及赔偿对象等问题上,学界并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死亡赔偿金虽然是死亡赔偿制度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但社会各方对其性质的认识始终存在争议,其中,有关于精神损失、被抚养人抚养费的赔偿与死亡赔偿金的具体关系是争议的焦点所在,在争论过程中

7、,出现了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物质生活水平维持观点;二是继承丧失观点;三是抚养丧失观点,后文中会对这三种生命权丧失之救济进行讨论。(1)计算方法欠缺公平在对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时,会出现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当多个人在同一侵权行为下死亡时,容易导致“同样生命权不同赔偿款”问题的发生,即“同命不同价”,到底何为所谓的“同命不同价”?主要指的是在相同的案件里,多个被侵权人所获得的死亡、残疾等赔偿金会因为户籍的差异而出现明显的差异,即城市户籍相较于农村户籍的被侵权人所获得的赔偿要高。这一赔偿制度在我国饱受诟病。从客观实际来看,对于死亡赔偿标准问题,我国法理界始终在进行反思,生命并不能用金

8、钱去加以衡量,因为生命是无价的。可是,针对这一问题,两种不同的观点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一种是逻辑观点,另一种则是大众观点。事实上,到底何为公平?公平是相对于人亦或是社会,这都是值得所有法学者司考的问题。社会的形成即会产生不平等,社会的建成基础便是相对的阶级差距,但以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形成的公序良俗本能的使我们更偏向于能够得到公平。所以,对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问题上,笔者认为不公平的存在是符合相对下的社会情况而形成,但想要在短时间内从法律的专业角度改变这一根本性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 (2)近亲属缺位下的死亡赔偿2006年,一名乞讨者在湖南省临湘市因遭遇车祸而死亡,该市救助管理站向法院以代理原告的身

9、份控告主驾司机以及保险公司,要求判赔人民币二十五万。法院支持了管理站部分主张,判决被告履行共计十五万余元人民币的赔偿责任,同时判定管理站代为保管赔偿金,如果死者近亲属在五年内没有领取赔偿金,则根据相关法律将款项上缴国库 。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出,当死者死亡赔偿出现近亲属缺位的情形下,对于死亡赔偿金这一问题,产生了问题。其一,根据我国侵权法中法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主要是对被侵权人近亲所遭受损害的一种补偿,然而,当被侵权人并无近亲时,其权利由谁主张并没有相应的规定,这笔死亡赔偿金又该归于何处?在没有法律的明文支持下,国家机关是否有权利代死者进行权利主张。其二,如果死者没有近亲属,那么依照法律规定则没有

10、相关行为人能够诉求赔偿金,那难道加害人是否无需承担任何侵权责任?这种结论显然有悖法理的情理。二、生命权丧失之救济于侵权法中的立法博弈 对于生命权的尊重与保护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古至今,国内外无不将对于生命的侵权行为视为最严重的侵权行为,而且对于该行为的惩罚力度也最大。而从赔偿制度的演进来看,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同态复仇自由赔偿强制赔偿双重赔偿。从这一点来看,法律与当事双方的距离在不断拉近,然而,在对侵权人进行惩罚时,法律对被侵权人生命权的救济是否科学有效仍然值得商榷。伴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死亡赔偿制度也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然而对于在侵权行为中失去生命的被侵权人而言,无论是公法的保

11、护还是私法的救济,都存在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侵权死亡赔偿学说与观点在有关死亡赔偿的性质认定上,法理界存在两种不同的学说:一是逸失利益赔偿说;二是精神抚慰说。而前者又涵盖了抚养丧失说及继承丧失说。从当前国内外法学界各种学说来看,死亡赔偿应当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而非是对死者财产损害的赔偿。1. 精神抚慰说从精神抚慰说方面来看,死亡赔偿金亦可视为生命权赔偿金,主要用于因在侵权行为中丧失生命权而产生的精神痛苦损害赔偿。另有人认为称其为抚慰金更加适合,同时认为作为抚慰金,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能够对肉体以及精神的疼痛给予抚慰;二是可以提升损害赔偿的总额;三是具有缓和具体损害困难的作用 。以笔者

12、的观点而言,这种学说并不是适用于我国社会的现行情况,当侵权损害他人生命作为对于一个人生命来说最严重的侵权行为,只单纯从精神痛苦方面给予损害赔偿,无疑是一种对于生命权的轻视,任何个体的生命都是无法复制的,而以笼统的精神抚慰赔偿来进行统一赔偿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公序良德的。2. 继承丧失说继承丧失说主要认为被侵害人的损失利益应当以其正常余生所能够给继承人留下的遗产而进行评估 。具体来看,即如果被侵权人没有因为侵权行为而死亡,则他在未来生活中仍然可以不间断获得收入,当他自然死亡后,其法定继承人将依法继承他的遗产,但由于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的发生而死亡,则将减少继承人正常情况下可获得的遗产份额,因此侵权人应

13、当据此进行赔偿,即对被侵权人的法定继承人的损失予以赔偿。从其它角度来看,该学说所认定的赔偿金与被抚养人的生活费为互斥关系。3. 抚养丧失说被侵权人死亡后,将直接切断其被抚养者的抚养费来源,被抚养者在侵权行为中间接受到损害,因此侵权人应就被抚养者的抚养费进行赔偿。根据这一学说,被抚养人在死者生前所应获得的抚养费金额应当作为赔偿人的赔偿依据。也即是说,被抚养人可以就其自身的抚养费损害进行权利主张,要求侵权责任人作出相应赔偿。4. 物质生活水平维持说 张新宝教授最早提出了“物质生活水平维持说”。该学说认为对于死亡本身以及死者进行救济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也超出了我国侵权法的权利范围。作为民事赔偿的一

14、种,死亡赔偿仅应包含对被侵权人近亲属精神或财产方面损害的赔偿,抚养费的赔偿以及死亡赔偿金,以此保障相关受损害人的物质生活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二)我国现行侵权法合理性分析在我国侵权法颁布实施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在立法态度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和学说,如“继承丧失说”,对死亡赔偿金、抚养费以及近亲属的精神赔偿等是该学说的主要主张。我国学者杨立新曾强调,司法解释2003第20号所贯彻的便是“继承丧失”学说,认为赔偿财产损害才是死亡赔偿金的根本特性,而非用于赔偿精神损害 。本文认为,无论是继承丧失说亦或抚养丧失说,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从抚养丧失说方面来看,如何被侵权人并无

15、抚养人,则该权利将无法得到主张,而侵权责任人仅需对丧葬事宜相关做出赔偿,很显然,这并不是公平的。而继承丧失说缺点在于若死者为卑亲属时,获赔偿人反而能获得比尊亲属更多的赔偿,这显然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侵权责任的立法时限较短,尚有许多亟待在司法实践中检验之处。从我国侵权法中第十六条、十八条、二十二条的规定来看,死亡赔偿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二是其它财产损失;三是精神损害赔偿。然而,从我国司法实际来看,近亲属可以向侵权人主张死亡赔偿金,抚养费则由被抚养人进行主张 。从计算标准上看,继承丧失以及抚养丧失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属于逸失利益的赔偿范畴。

16、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并存的可能性,应当考虑到被侵权人的生前实际情况,从而作为确定死亡赔偿金的重要考量因素。三、死亡赔偿金制度的法理研究 从我国当前所施行的侵权法来看,死亡赔偿的项目选择、计算方法以及请求赔偿的权利主体受到来自于赔偿对象、内容的直接影响。(一)侵权死亡赔偿对象与内容 在侵权行为下,被侵权者的生命权利遭到侵害,侵权者不仅可能受到刑事惩罚,还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被侵权人的近亲属有主张侵害赔偿的权利,这是法制国家的普遍共识,但需要确定的是,法律在死亡赔偿中所救济的受害主体以及救济范围。1. 生命的无法赔偿性生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点,不可替代 。保障生命的基本权利是当前

17、法制社会的现实追求。虽然如此,非法侵害致死的案件并不鲜见。每个个体的生命只有一次,无法取替,因此金钱的多少并不能对生命的价值予以衡量。本文认为,由于生命不可重复的特点,并不能对其所遭受生命权的损失而赔偿,金钱也不能真正彰显出生命的价值,因此用金钱进行赔偿是较为落后的方式。生命不可衡量的价值体现在不可逆转以及终局上的不可救济,而这也正是它能够始终居于法律价值顶端的重要原因 。正因如此,生命本身的价值并不能通过侵权法得到应有的赔偿。 2.侵权死亡赔偿对象笔者认为,不仅生命本身是无法进行赔偿的,而且死者也不具备民法意义上的权利以及义务,无法要求进行损害赔偿。既然死者不能成为赔偿金的赔偿对象,那么死亡

18、赔偿的意义将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对于死者近亲属的赔偿应当是死亡赔偿的主要对象,在侵权活动致死行为中,死者近亲属有向侵权责任人主张损害赔偿的权利。 3.侵权死亡赔偿内容 在侵权活动中,死者的近亲属是依法享有主张赔偿的权利,而这是由于死者的死亡将令近亲属遭受的损害,从所遭受到的损害类型来看,有如下几种:一是在侵权行为发生后被侵权人的财产损失,具体来看,主要有死者生前的医疗费用,因误工而导致的收入减少以及死亡之后的丧葬费用。二是死者的死亡导致近亲属一系列的利益损失,包括近亲属对于死者生前财产的继承关系,以及未来可得利益,即前文所说“逸失利益”。三是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赔偿。 (二)侵权死亡赔偿目的性

19、 对近亲属的逸失利益损害赔偿是财产性质的赔偿。从根本上来看,它不属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范畴,也并非是对死者生命权的赔偿。因此,它既不是“生命价值”的表现,也不是“精神损害抚慰金 ”对于死者近亲属逸失利益的赔偿,主要存在继承、抚养丧失两种学说,继承丧失说主要认为如果被侵权人没有因为侵权行为而死亡,则他在未来生活中仍然可以不间断获得收入,当他自然死亡后,其法定继承人将依法继承他的遗产,但由于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的发生而死亡,则将减少继承人正常情况下可获得的遗产份额。而抚养丧失说则主要认为被侵权人死亡后,将直接切断其被抚养者的抚养费来源,被抚养者在侵权行为中间接受到损害,因此侵权人应就被抚养者的抚养费进行

20、赔偿。根据这一学说,被抚养人在死者生前所应获得的抚养费金额应当作为赔偿人的赔偿依据。也即是说,被抚养人可以就其自身的抚养费损害进行权利主张,要求侵权责任人作出相应赔偿。 笔者认为,死者的死亡导致的不仅仅是近亲属的未来或可得财产和精神损失,也导致其近亲属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可能导致近亲属无法正常生活,所以,死亡赔偿金应当不仅仅是对于死者近亲属遭受的精神损失还应该包括近亲属未来生活中的生活保障赔偿。四、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建议与新构想 我国死亡赔偿制度的初步建设得益于2010年施行的侵权法,该法不仅充分考虑了我国现实国情,而且深刻总结了立法以及司法等方面的解释经验。该法的制定,并非是为了单纯迎合公众

21、的呼声,而是立法者对我国国情以及民情的充分把握。(一)统一死亡赔偿金立法当前,在死亡赔偿金的确定上,我国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虽然侵权法第十七条对此有相应规定,但这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何为多人,赔偿金额就高还是就低?所以这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当前,有关死亡赔偿金的称谓问题上,并没有获得统一,还存在如抚恤金、补偿费等多个称谓。并且我国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也并不统一,从户籍上来说,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在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即是最大的差别,这也就是常常会提到的“同命不同价”。也正是由于这些并不统一的死亡赔偿金立法,造成了这些社会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在未来对法律进行修订时,应着重优化死亡赔偿金的

22、制度标准。在对被侵权死者进行赔偿计算的时候,取消以户籍制度为衡量标准的计算方式,在单一死者的侵权事件中按照死者收入水平及生活标准计算赔偿金额,而在多人死亡情况下,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可统一根据所有人中最高赔偿额进行确定。而赔偿标准的进一步确定,仍然需要立法机关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从这一点来看,在社会主义法制进程不断推进的当前,仍然要积极考虑各方诉求,在充分尊重国情与社情的基础上进行法律制度的构建。(二)建立国家抚慰金制度笔者认为,公民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构成社会的基础,国家对于公民的人身安全应当负有保护义务,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遭受到生命和财产损失,从根本上来看,是国家还没有有效履行维护社会治

23、安稳定的义务。另外,当侵权责任人对被侵权人造成实际损害后,若侵权责任人缺少必要的赔偿能力,国家应该负起责任,维护被害人的基本人权,从来能够缓解将或造成的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社会,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建立国家抚慰金制度,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体现,因此,在充分借鉴我国现行的刑事补偿制度基础上,可以积极探索适用于死亡侵权赔偿的抚慰金制度。(三)探索死亡赔偿金惩罚性制度一般情况下,侵权责任人对赔偿责任的承担是当前我国侵权责任的具体实现形式,然而,对损害的赔偿并非是侵权责任的最终目的以及核心功能,其中为重要的功能应当是对于侵权责任的预防。一般情况下,填补损害被认定为侵权责任的主要作用,但笔者认为,预防损害更胜于损害补偿,因为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