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气环流_第1页
第七章大气环流_第2页
第七章大气环流_第3页
第七章大气环流_第4页
第七章大气环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是指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状态。其水平范围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其水平范围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 10 千千米以上,时间尺度在米以上,时间尺度在12 12 日以上。日以上。一级环流:全球范围的空气运动,东西风系。一级环流:全球范围的空气运动,东西风系。二级环流:几百二级环流:几百几千公里(季风,气旋,反气旋)几千公里(季风,气旋,反气旋)三级环流:几百公里以下,如海陆风,山谷风等。三级环流:几百公里以下,如海陆风,山谷风等。. 若按水平范围同时考虑时间尺度,大气环流又可分为若按水平范围同时考虑时间尺度,大气环流又可分为四种

2、:四种: 大尺度环流:大尺度环流:20002000以上,持续时间一周左右;以上,持续时间一周左右;中间尺度环流:中间尺度环流:20020002002000持续时间持续时间2323天;天;中尺度环流:中尺度环流:22002200持续时间持续时间1 1天左右;天左右; 小尺度环流:小尺度环流:2 2以下持续时间几小时或更短;以下持续时间几小时或更短;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因子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因子 (一)太阳辐射作用(一)太阳辐射作用 1 1、沿纬圈平均在、沿纬圈平均在3535S35S35N N 之间之间是辐射差额的正值区,即净得能量区。是辐射差额的正值区,即净得能量区。由由3535S S

3、 向南和由向南和由3535N N 向北是辐射向北是辐射差额的负值区,即净失能量区。差额的负值区,即净失能量区。2、一圈环流的生成、一圈环流的生成 (1 1)结果,低纬大气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结果,低纬大气因净得热量不断增温并膨胀上升,膨胀上升, (2 2)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极地大气因净失热量不断冷却并收缩下沉。在这种温度梯度下,为保持静力平衡,沉。在这种温度梯度下,为保持静力平衡,对流层高层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低对流层高层必然出现向极地的气压梯度,低层出现向低纬的气压梯度。层出现向低纬的气压梯度。 (3 3)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和没有地转偏向)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和没

4、有地转偏向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力,则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将使赤道和极地间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构成一个大的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赤道 .(二)地球自转作用(二)地球自转作用 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迫使运动空气的方向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 在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结果使直接热力环流圈中自极地低空流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东风,而不能迳直到达赤道;同样,自赤道高空流向极地的气流,随纬度增高,偏转程度增大,逐渐变成与纬圈相平行的西风。可见,在偏转力的作用下,理想的单一的经圈环流,既不能生成也难以维持,因而形成了几乎遍及全球(赤道地区除外)的纬向环流。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

5、带极地高压带090N90S30603060热热高压高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低压低压哈德莱哈德莱环流环流哈德莱环哈德莱环流流极地环极地环流圈流圈间接环间接环流圈流圈极地环极地环流圈流圈间接环间接环流圈流圈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高低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极地高压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极地高压三圈环流形成的同三圈环流形成的同时,地面上形成了高时,地面上形成了高低相间的气压带低相间的气压带。b.b.地面气压带地面气压带 形成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三)地表性质作

6、用(三)地表性质作用 地球表面是一个性质不均匀的复杂的下垫地球表面是一个性质不均匀的复杂的下垫面。(面。(从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来说,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冷热源分布和山脉的机械阻滞作用,都是重要的热力和动力因素。) 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有很大差异。 夏季:陆地是相对热源,海洋是相对冷源; 冬季:陆地是相对冷源,海洋是相对热源。 这种冷热源分布直接影响到海陆间的气压分布,使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高压和低压 在高空上表现为:在高空上表现为: 在冬季:大陆是冷源,纬向西风气流流在冬季:大陆是冷源,纬向西风气流流经大陆时,气流温度逐渐降低,直到大经大陆时,气流温度逐渐降低,直到大陆东岸

7、降到最低,气流东流入海后,因陆东岸降到最低,气流东流入海后,因海洋是热源,气温不断升温,直到海洋海洋是热源,气温不断升温,直到海洋东缘温度升到最高,这样便形成了图东缘温度升到最高,这样便形成了图432 432 所示的温度场。即大陆东岸成为所示的温度场。即大陆东岸成为温度槽,大陆西岸形成温度脊。温度槽,大陆西岸形成温度脊。 夏季时:温度场相反,大陆东岸为温度夏季时:温度场相反,大陆东岸为温度脊,大陆西岸为温度槽。根据热成风原脊,大陆西岸为温度槽。根据热成风原理,与温度场相适应的高空气压场则是,理,与温度场相适应的高空气压场则是,冬季大陆东岸出现低压槽,西岸出现高冬季大陆东岸出现低压槽,西岸出现高

8、压脊,夏季时相反压脊,夏季时相反冬季:冬季:大陆东岸低压槽,大陆西岸高压脊大陆东岸低压槽,大陆西岸高压脊 夏季:夏季:大陆东岸高压脊,大陆西岸低压槽大陆东岸高压脊,大陆西岸低压槽 二、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二、大气环流的平均特征 大气运动状态千变万化。为了从这些随时间和大气运动状态千变万化。为了从这些随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的复杂环流空间不断变化的复杂环流 状态中找出大气环流的主要规律,通常采用求状态中找出大气环流的主要规律,通常采用求平均的方法,即对时间求平均,平均的方法,即对时间求平均, (一)平均纬向环流(一)平均纬向环流 大气环流最基本的状态是盛行着以极地为中心大气环流最基本的状态是盛行着以极

9、地为中心的旋转的纬向环流,也就是东、西风带。的旋转的纬向环流,也就是东、西风带。. 上图是平均纬向风速的经向剖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对流层的中上层,除赤道地区有东风外,各纬度几乎是一致的西风,而且西风跨越的纬距随着高度在扩大。这是对流层中、上层由低纬指向高纬的经向温度所决定的。 近地面层的纬向环流分布有特征如下: (1 1)高纬地区:冬夏季都是一层很浅薄)高纬地区:冬夏季都是一层很浅薄的东风带,称极地东风带。的东风带,称极地东风带。 (2 2)中纬地区:从地面向上都是西风,)中纬地区:从地面向上都是西风,称盛行西风带。西风带在纬距上的宽度称盛行西风带。西风带在纬距上的宽度随高度而增大。西风风速

10、自地面向上直随高度而增大。西风风速自地面向上直至至200hPa200hPa,差不多是增加的,到对流层,差不多是增加的,到对流层顶附近形成一个强西风中心。顶附近形成一个强西风中心。 北半球冬季西风风速大于夏季北半球冬季西风风速大于夏季 巨大的大陆面积、不规则的地形以及气巨大的大陆面积、不规则的地形以及气压型式的季节变化往往又使西风气流变压型式的季节变化往往又使西风气流变得不十分清楚。得不十分清楚。 南半球西风风速比北半球要强,风向也南半球西风风速比北半球要强,风向也更为稳定更为稳定 (3 3)低纬地区:自地面到高空是深厚的)低纬地区:自地面到高空是深厚的东风层,称热带东风带或信风带。它是东风层,

11、称热带东风带或信风带。它是纬向风带中风向最为稳定、风速较大纬向风带中风向最为稳定、风速较大(平均风速(平均风速48m/s48m/s)、活动范围广阔)、活动范围广阔(几乎占全球的一半)的风带。(几乎占全球的一半)的风带。 此外,北半球夏季,在南亚和非洲出现此外,北半球夏季,在南亚和非洲出现西风系统,称赤道西风带,其厚度从西风系统,称赤道西风带,其厚度从223km3km(非洲)到(非洲)到56km56km(印度洋)。(印度洋)。( (思思考:为什么?)考:为什么?)(二)平均水平环流(二)平均水平环流 水平环流是指纬向环流受到扰动水平环流是指纬向环流受到扰动(主要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以及地(主要是地

12、球表面海陆分布以及地面摩擦和大地形作用所引起)后发面摩擦和大地形作用所引起)后发展起来的槽、脊和高、低压环流。展起来的槽、脊和高、低压环流。 北半球对流层中,高层的平均水平北半球对流层中,高层的平均水平环流形式是西风带上存在着大尺度环流形式是西风带上存在着大尺度的平均槽、脊。的平均槽、脊。.1月月北半球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图百帕等压面图.7月月 北半球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图百帕等压面图 1 1、 500hPa 500hPa 等压面图等压面图(见上图) 1 月份500hPa 等压面图上西风带有 三个平均槽:三个平均槽:即位于亚洲东岸140E 附近的东亚大槽、北美东岸7080W 附近的北美大槽

13、,和乌拉尔山西部的欧洲浅槽。在三槽之间并列着三个脊,脊的强度比槽弱得多。 7 月份,西风带显著北移,槽脊的位置也发生很大变动,即东亚大槽东移入海,原欧洲浅槽已不存在,并变为脊,而欧洲西岸和贝加尔湖地区各出现一个浅槽,北美大槽位置基本未动。 2 2、对流层上层、对流层上层300hPa 300hPa 平均图上平均图上的环流形势与中层环流形势与中层500hPa 500hPa 平均图大体平均图大体相似,(图略)只是西风范围更扩相似,(图略)只是西风范围更扩大,风速更增强。冬季时,三槽形大,风速更增强。冬季时,三槽形势非常清楚。夏季时,槽、脊明显势非常清楚。夏季时,槽、脊明显减弱。在副热带地区有深厚的高

14、压减弱。在副热带地区有深厚的高压带,其位置、范围、强度都随季节带,其位置、范围、强度都随季节有变化。有变化。 提纲: 一、平均纬向环流一、平均纬向环流 1 1、高纬低空为一浅薄的东风层,高空为、高纬低空为一浅薄的东风层,高空为西风。西风。 2 2、低纬有一较厚的东风层。、低纬有一较厚的东风层。 3 3、中纬从地面至高空都是西风,在高空、中纬从地面至高空都是西风,在高空西风范围向高、低纬扩展。西风范围向高、低纬扩展。 结论:结论:主要环流为西风环流。主要环流为西风环流。 二、平均水平环流二、平均水平环流 1 1、 500hPa 500hPa 等压面图等压面图 1 月份西风带有三个平均槽, 东亚大

15、槽、北美大槽、欧洲浅槽。 在三槽之间并列着三个脊,脊的强度比槽弱得多。 7 月份,西风带显著北移,槽脊的位置也发生很大变动,即东亚大槽东移入海,原欧洲浅槽已不存在,并变为脊,而欧洲西岸和贝加尔湖地区各出现一个浅槽,北美大槽位置基本未动。. 2 2、对流层上层、对流层上层300hPa 300hPa 平均图上平均图上的环流形势与中层环流形势与中层500hPa 500hPa 平均图大体平均图大体相似,(图略)只是西风范围更扩相似,(图略)只是西风范围更扩大,风速更增强。冬季时,三槽形大,风速更增强。冬季时,三槽形势非常清楚。夏季时,槽、脊明显势非常清楚。夏季时,槽、脊明显减弱。在副热带地区有深厚的高

16、压减弱。在副热带地区有深厚的高压带,其位置、范围、强度都随季节带,其位置、范围、强度都随季节有变化。有变化。.3、在中高纬海平面上。在中高纬海平面上。 (1 1)、)、1 1月份北半球中高纬度沿纬圈有两个大月份北半球中高纬度沿纬圈有两个大低压,一个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附近,中低压,一个在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附近,中心强度为心强度为1000hPa 1000hPa 左右。称左右。称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另一。另一个在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个在北大西洋的冰岛附近,称冰岛低压称冰岛低压。中心。中心强度为强度为997hPa997hPa。还有两个冷高压,一个是欧亚。还有两个冷高压,一个是欧亚大陆上的强大大

17、陆上的强大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强度为,中心强度为1035hPa1035hPa。另一个是北美大陆上的。另一个是北美大陆上的北美高压北美高压,中心强度中心强度1020hPa1020hPa。副热带的高压有两个主要。副热带的高压有两个主要中心,一个在中心,一个在太平洋太平洋,一个在,一个在大西洋大西洋,范围甚,范围甚小,强度较弱。(共六个)小,强度较弱。(共六个). (2)7 月份,北半球大陆上发展了两个低压,即亚洲南部低压(又称印度低压)和北美西南部低压,中心强度分别为997hPa 和1011hPa。原在海洋上势力很强的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仍然存在,但强度已大为减弱,甚至几乎消失了,而海洋

18、上的 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强度增强,范围扩大,位置北移,中心气压值增至1027hPa 左右。南半球高压带几乎环绕全球,中心气压值可超过1020hPa(图 438)。 (也是六个,但大陆上的两个系统变了). 冬、夏季在平均气压图上出现的大型高、冬、夏季在平均气压图上出现的大型高、低压系统,称为大气活动中心低压系统,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共共8 8个:个: 其中北半球其中北半球海洋上海洋上的的太平洋高压太平洋高压、大西大西洋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洋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常年存常年存在,只是强度、范围随季节有变化,称在,只是强度、范围随季节有变化,称为常年活动

19、中心。而为常年活动中心。而陆地上陆地上的南亚低压的南亚低压(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北美低压、西伯利亚高北美低压、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压、北美高压等只是季节性存在,称为等只是季节性存在,称为季节性活动中心季节性活动中心.三三、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实际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 由于受海陆和地形的影响,破坏了理想由于受海陆和地形的影响,破坏了理想的三风四带的大气环流。的三风四带的大气环流。(一)地面环流状况:(一)地面环流状况: 特点:特点:1 1、北半球因海陆相间分布,纬向、北半球因海陆相间分布,纬向 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几个闭合分布的气压带被分成几个闭合 的高低压系的高低压系统,并随季节而变统

20、,并随季节而变 动。动。.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活动中心 冬夏在海陆出现的闭合的高低压中心冬夏在海陆出现的闭合的高低压中心 永久性的:常年存在的(海上四个)永久性的:常年存在的(海上四个) 太平洋太平洋: :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副高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副高 大西洋大西洋: :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 半永久性的:随季节出现的(陆地上的四个)半永久性的:随季节出现的(陆地上的四个) 亚洲亚洲: :蒙古高压、印度低压蒙古高压、印度低压 美洲美洲: :北美高压、北美低压北美高压、北美低压.2 2、南半球、南半球4040S S以南,无论冬夏,等压线基以南,无论冬夏,等压线基 本上呈纬向分布,而本

21、上呈纬向分布,而4040S S以南:以南: 冬季高压带环绕全球冬季高压带环绕全球 夏季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夏季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1月气压中心.7月气压中心.(二)高空的环流状况(二)高空的环流状况 高空受地面影响小,因此地面上的高低高空受地面影响小,因此地面上的高低压闭合中心,在高空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压闭合中心,在高空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槽脊形式。是槽脊形式。 1 1、冬季:等高线密,三槽三脊、冬季:等高线密,三槽三脊 2 2、夏季:等高线稀,四槽四脊、夏季:等高线稀,四槽四脊 .(三)将地面和高空同时刻的气压图相对照:(三)将地面和高空同时刻的气压图相对照: 蒙古高压位于东亚大槽

22、后的下方,蒙古高压位于东亚大槽后的下方, 北美高压位于北美槽后的下方。北美高压位于北美槽后的下方。 阿留申低压位于东亚槽前的下方阿留申低压位于东亚槽前的下方 冰岛低压位于北美槽前的下方。冰岛低压位于北美槽前的下方。.(四)急流(四)急流 是指风速30m/s 以上的狭窄强风带。是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急流中心强度最大区称急流轴。急流轴是准水平的,其南北两端存在着强大的垂直风速切变(每千米 510m/s)。一般情况下,急流中心风速可达 5080m/s,强急流中心风速达100150m/s 或更大。 位于东亚海洋上和日本上空的急流强度最大,冬季偶尔达150180m/s,甚至达200m/s.急流区

23、大多与对流层上层水平温度梯度很大的锋区相对应,因而也和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在对流层上层已经发现有下列几种急流。(1)温带急流:又称极锋急流,位于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上空,是与极锋相联系的西风急流。 1)急流的平均高度在冬季约810km,夏季约911km,平均厚度约310km。 2)急流的位置经常在变动,冬季平均位于4060N 间,甚至伸展到更低纬度。 3)夏季平均位置北移到70N附近。温带急流的中心最大风速一般4555m/s,甚至达105m/s。 4)一般是冬季强、夏季弱。急流轴有明显的分支和汇合现象。.(2)副热带急流: 又称南支西风急流,位于200hPa 上空副热带高压的

24、北缘,同副热带锋区相联系,是一支相当强大而稳定的急流。 1)急流轴位于2532N 的1113km 的高空,位置比较稳定,夏季向高纬推移1015 个纬距。 2)冬季中心最大风速约5060m/s,强中心风速可增至100150m/s,甚至可达200m/s。夏季风速减半。其分支、汇合现象以东亚最清楚。.(3 3)热带东风急流:)热带东风急流: 主要出现在夏季北半球亚洲、非洲副热带对流顶附近(100150hPa)处的一支急流,盛夏其平均位置在北纬1020间,最大风速平均3040m/s,个别达50m/s,风向稳定,强中心在阿拉伯海上空。结论:由上可知,大气环流基本上是纬向环流中包含着经圈环流,纬向主流上又

25、叠着涡旋运动。这种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着,形成一个整体的环流体系。.三、大气环流的变化三、大气环流的变化 (一)年变化(长期变化)(一)年变化(长期变化) 在中高纬度,一年中环流状态的季节转换,一在中高纬度,一年中环流状态的季节转换,一般是以西风带上槽脊的数量、结构形式和西风般是以西风带上槽脊的数量、结构形式和西风的强弱表现出来。从北半球的强弱表现出来。从北半球500hPa 500hPa 1 1、14 14 月(冬季)中高纬度西风带上有三个月(冬季)中高纬度西风带上有三个槽、三个脊,而且槽脊的位置和强度基本稳定,槽、三个脊,而且槽脊的位置和强度基本稳定, 2 2、68 68 月(夏季)西风带变为四个比较浅的月(夏季)西风带变为四个比较浅的槽,脊不明显。槽,脊不明显。 3 3、(、(5 5 月)(春季)过渡阶段。月)(春季)过渡阶段。 4 4、秋季(、秋季(910 910 月)也为短促的过渡阶段。月)也为短促的过渡阶段。这种以一年为周期的环流形态的变化,称为环这种以一年为周期的环流形态的变化,称为环流的年变化流的年变化.(二)中短期变化(二)中短期变化 变化主要表现在西风带纬向环流和经向环变化主要表现在西风带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的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