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如何入门_第1页
学习易经如何入门_第2页
学习易经如何入门_第3页
学习易经如何入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易经如何入门易经是我国春秋以前解释“易”的经典书籍,是华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人们所知道的易经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前2 部已经失传,真正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周易。 社会上不断有人声称已经发掘出了连山易和归藏易,并整理出版了相关书籍,但这些书籍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抄作,并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和社会的承认。本文出自大成国学研究院张成。转载请说明出处。不过,人们通过古代易学文献的描述,已经确定了连山易是以“艮”卦为首,归藏易以“坤”卦为首,而周易是以“乾”卦为首。诸如南怀瑾这样的专家认为,堪舆、医药等方面有关易的运用,这与连山易、归藏易是分不开的。几千年来,易经一直被人们誉为“群经之首”,这是因

2、为易经包罗了宇宙万物产生、变化的的根本规律,其原理被无数的智者所证实并广泛得到应用,甚至所有的哲学思想,在易经里面都能找到踪迹, 然而人们却无法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来全面地证明。这样,易经便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无数的人来学习研究,也无可避免地染上了迷信的内容。易经有如此的魅力, 那么易经是如何产生的呢?因年代的久远,再加上远古的人们缺乏文字,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准确考证,但通过有限的资料,以及一些远古的传说,我们大致理清了易经产生的脉络。 孔子所写的 易传 告诉我们, 远古人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取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从这儿我们可

3、以看出, 什么是易经易经并非天外之物,它是人们效法天地而来, 用一种简单易懂的符号来揭示自然的一些法则,从而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什么是易经因此, 易经是非常健 康的思想,其本源并不神秘,而是极其简单,所以称之为“易”。小雅甚至认为,八卦虽然是伏羲所作,但却并非他所创。这是由以往诸如有巢氏、燧人氏等长期观察所总结传承而来, 伏羲将这些思想进行分析, 用通俗易懂的八卦符号,使许多人们看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从而得以传播,因此后人便有此误传。易经的发展左传中记载,楚文王的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 八索、 九丘”。孔安国在尚书 ?序里说: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

4、、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三皇五帝之书”即三坟、五典,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畴,是河图、洛书的理数,由此可见,易经并非上天所赐,而是和万物一样逐渐发展而来.伏羲用八卦符号来演示易的原理,使易文化得到了飞跃发展,到了神农时代, 什么是易经易精选文库的应用进一步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人们不象现在一样交通发达,人们最大的麻烦是困于大山甚至猛兽,因此,代表大山的“艮”便成了首卦。到了黄帝时代,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人们有了相对温暖的家,也开始有了积蓄,所以有了“归藏”的思想雏形。以后各个朝代,都有相应的变更和补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前面所说的连山易和归藏易,这本经典以及后来的周易被后人并称

5、为“三易”,至今仍以这三易为主导。由于古代没有印刷技术, 春秋战国又是兵荒马乱,人们为生存而疲于奔命, 再加上秦始皇焚书,诸多原因导致连山易和归藏易的正本已经失传,但其思想及应用仍然被广泛流传。 秦前的易经大多本着法天象地的原则,广泛用于祭祀、 决策等国家大事。因此当时的儒者比较精通易经,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所下的围棋,也是易经应用的工具之一。由于上述原因, 周易便成了秦朝以后大多数人学习研究易经的唯一宝典。什么是易经周易是文王研究易经的应用体系,说所谓“文王演易、周公祖述”,也就是说,周易是由周公记录整理并形成文字传承下来的。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便是文王和周公对“卦”和“爻”的解释。由于周易

6、原文深奥难懂,孔子晚年作十翼系统地对周易作了解释和说明,有人说十翼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孔子的学生所作。孔子所作 十翼 对后世学习研究易经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至今仍是解释易经的最高权威,其内容已经被加到了周易原文中去,一起成为经文的一部分。十翼便是:上经的彖辞、下经的彖辞、上经的象辞、下经的象辞、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因此,孔子被后世称为继伏羲、文王之后的“易更三圣”之一。孔子将 易列为六艺之一并以此教育学生,而孔子的学生中,专门传授易经的主要有两人即卜子夏和商瞿 (qú),他们的二人为易经的传承起到了很大作用,世上留传子夏水平没有商瞿高等传言概不可信。 除了

7、孔门弟子外, 世上还有许多易经研究传播者,并非只有卜商两宗。易者,不外乎义理、象数两途,义理是易的内容,象数是易的形式。先民们有了太极的概念,然后产生了太极图;有了阴阳的概念,然后产生了两仪;有了四时的概念,然后产生四象;上观天象,下看地理,又观察大地万物,近取法于人体的解剖图形,远取法于万物的各种形象,然后造作了八卦,又交叉重迭衍生六十四卦;又造作河图、洛书。易经·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所以说,以六十四卦为内容的卦象系统,以五行九宫为基础的河图洛书,都是易学文化的图象形式。卦画的最小单位是爻:“”为阳爻,“-”为阴爻,阴阳

8、爻、阴阳卦正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线条符号 )。太极图的黑白相间、首尾交合,正是阴阳对立统一、消长-2精选文库流行、互根互动的最佳图示(图形符号 )。混沌之气太极,于旋转中生出阴阳两仪,阴阳于互动中生出四时四象、八卦、六十四卦; 五行于相生相克之中,演化出十分逼真的河图;九宫于循环往复之中衍生出洛书。易经八卦入门正是这种无穷变化,才启发了后人,不断地探索, 不断地创造。 我们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就是从这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太极图、无穷变化的阴阳爻、相生相克的河图、循环往复的洛书中,激发了灵感,产生了奇思妙想,于是就有了寓意深刻的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有了美不胜收的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艺术;有了精妙绝伦的中国

9、民间艺术。看了汉代张衡设计制造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有谁不认为这两件科学仪器是两件堪称世界之绝的艺术设计作品,又有谁不认为其中蕴涵了中国易学文化的精髓。所以古代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说:太极图本身就是艺术和科学的秘籍。太极图被称为 “中华第一图” 。从孔庙到道观的标识物; 从道教的服饰到游方术士的招摇旗;从中医、气功、武术及中国古典书籍的书刊封面、会徽、会标,到韩国国旗图案、新加坡空军机徽、玻尔的爵士勋章等,太极图无不跃然其上。太极图除了阴阳鱼图形外,还有五层图形(即“周敦颐太极图” )、空心圆图形、黑白半圆图形等等。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天图、河图、先天自然河图、先天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五层太极

10、图又称无极图、太极顺逆图、太极顺生图、丹道逆生图等。想学会易经八卦首先要从关于太极图的起源, 学起那么历来说法不一, 有原始时代说, 有太古洪荒说, 有生殖器崇拜说,不一而足。 宋朝的朱震认为,太极图是由五代末宋初的道教鼻祖之一陈抟传下,他在汉上易传·进易说表中说:“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但是陈抟的太极图是谁传的,他没说,但恐怕也不会是陈抟自己创造的,因为有无数的出土文物证明。台湾的陈立夫在关于太极图的一些问题中认为:“大陆先后所出土之古太极图,较周易及乾凿度之成书,尚早三、四千年。易经八卦入门诸如陕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伏羲时代)双耳彩陶壶上之双

11、龙古太极图(藏瑞典远东博物馆),乃使用毛笔中锋所画,竟早于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铜器上,亦契有雌雄双龙相互缠绕之太极图。”陈立夫所称“双龙太极图”实际上就是华夏始祖“伏羲女娲交尾图”,陈立夫的说法比较科学,远古先民没有今天这样的科学手段,借助图象来推演天文地理、宇宙万物,那是十分自然的。至于陈抟,也许只是把太极图当成道教的标识物而已。还有人认为太极图出于道教徒之手,是道教内丹学的产物。据说有人利用EF 扫描技术,给进入气功功能态下的气功师作脑电图,并结合中医学和气功学有关记载,对气功师的脑电图进行了测试研究, 发现大脑存在一个太极结构,以此证明太极图最早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内-3精

12、选文库景感受 (或内视 )记录的丹象,也就是人体气功功能态下的脑电图。因此提出狭义与广义太极图之说,狭义的“太极图”(从它的原始起源的意义上说)是一张脑电图,广义的“太极图”(从它发现并描述了某种普遍的物质运动原理与结构的意义上说)是一种宇宙物质运动模型。也就是说, 要想获得这种丹象太极图,只有气功修炼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否则就不可能获得。但是用什么来修炼呢,还得求助古人,丹家的经典周易参同契就说,修炼的理法依据仍然是易经的原理和易经的太极模式。也就是说,丹家内景感受(或内视 )到的丹象, 是在易理易法的指导下修炼出来的。无论是汉代的魏伯阳, 还是以后的陈抟等道教徒,他们都得研习易经,不研究易

13、经,就不能发现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与伏羲八卦原理及图形相一致。太极图产生以后,在流传的过程中,或配以八卦,或配以六十四卦,于是便陆续出现了“先天太极图”、“天地自然之图”、“河图太极图”、“洛书太极图”等各种不同名目的太极图。有人又据此得出结论:属于意义世界的太极图是以丹家内景感受(或内视)到的丹象为原形,以伏羲八卦方位为参照系,在易经原理的指导下画出来的。太极图产生以后,由于它具有与伏羲八卦方位图相同的宇宙意义,而其描述的简易性和生动性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于是人们便用它来解说宇宙现象,从而使之具有普遍真理性和适用性。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留待专家去研究而后得出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太极图的创造者,或者叫设计者, 一定是根据大量的资料和研究,在大脑里产生了某种图形,然后逐步加以完善, 也许这种完善,不是一个人、一个时间内完成的。河图和洛书的创造,更带有一种神话的色彩。传说,在伏羲的时代,有龙马出于黄河,身上的花纹恰如八卦,于是,伏羲就取法于此,创造了八卦。又传说,在夏禹的时代,有神龟出于洛水, 背上有文字, 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