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1页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2页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3页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4页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隊产业帶移规律和赴势今析关/§. J 能(向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发展研究院210003)内容摘要: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 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理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 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廉中国家和地区逐层菲进产业传移的 阶段建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尺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 化产业阶収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 移也出現7些新的特点和发展处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莎中的新然 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疣跃性:第三是生产

2、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莎的新兴主流方 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趙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 的梯度转秒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样度转移。关键词:国际产业转移 跳跃性 外包 供给钱 增值环节中图分类号:F11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4)02 0029-05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际产业转移是一道独待的风景线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凶家都 普遍关注的问題。发达国家町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可 以通过承接产屯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阪入到国际产业转移 的序列中去。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大

3、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提 高和产业结构升级当的随看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 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因此,了解国家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主动的有选择的利用国际产 业转移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髙产业竞争力就成为一个虫要的硏究课题。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国际产业转移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主耍是伴随若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而进行的。19世纪 60年代,蒸汽机的轰鸣拉开了工业眾命的序幕。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迅速扩大的国外市场和原材料 产地的新需求使原来在国内活动的企业把目标瞄准了世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 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

4、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 1865年徳国的弗里徳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茨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 】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的汉暹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867年芙国的胜家缝纫 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丝硏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进行跨国的生产和经营"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本文为江苏省扯叢科学華金课他标转移缺E的勺江苏制适业基地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项口编号为W3-001. i&WaW 2004-01-09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 '一 “ 期跨国公司的雏形。但国际直接投资的大规模扩展和产业转移的普遍岀现还是在二战以后。一方

5、面,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对外转移产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日益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也为国 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迢经济发展的必然忘程。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 条件,而产业结构升级则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结构的调報和 产业结构不斯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八体 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觅不断下降;第二产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变化而变化,即当工业化由初 级阶段进人加速阶段其堆加值比更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增加比巫趋于缓慢上升 而停滞也至缓慢下降;第三产业堆加值比車呈上升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

6、本上完成了工业 化第三产业开始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正在积极的推进工业化,集些新兴崛起的发 展中国家也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中那些在国内不再具有优势 的产业就产生了向外转移的需求,而各国经济的日益开放也为这种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因此发 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的扩散过程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密切相关,但同时这种产 业转移的地域取向也要取决于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的获取成本及生产要索右效利用程度的变化。在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产业转移的历次髙潮都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联系在-起的如在20世 纪60邙代欧美国家经济发展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形态转变进入了工业化初期和工

7、业 化中期的发展阶段。它们在本国着巫发展垂化工业而把劳动密集懸轻纺产业转移到日本等国家。 此时日本处于工业化勿期螯体工业都比较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就承接了发达国家转移出的劳 动密集型产业并在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成本下降后,成为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史产品的主契供给者; 此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迷发展国内劳动工资和生产水平迅速提髙劳动密集型轻纺 工业在国内逐步失去竞争优势。日本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把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转移到劳动成 本比日本国内更低的台湾、韩国等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在国内着更发展鉅化工业国内产业 结构则从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为主结构向以班化工业为主结构转变;到20世纪90年代欧美

8、发达 團家已处F工业化后期部分国家开始进入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塑阶段。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 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明显上升.在第二产业内部. 传统重化工业中的钢铁、化工、汽车、机械等行业开始进行国际转移,而技术密集羽计算机.通讯设 备.生物化工等奇技术产业在国内迅速发展本则经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赳超大力发展微电子、倍 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使国内经济结构从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 结构转变并把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转移到“四小龙”.而在此期间广四小龙”国内的劳动工资和 生产水平又迅速捉高又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四国(黍国、马来西亚.菲律

9、宾、印度尼西 亚)及中国,自己则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二、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二战以后随着国际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学考们对它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提 出了多种有关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主要有海默(Stephen Hymer)的垄斯优势理论,巴克利(Pwcr Buckley)和卡森(Mark Casson)的内部化理论,弗农(Vernon Raymond)的产品周期理论,筱原三代 平的动态比较成本理论,赤松耍的雁行经济发展理论邓宁(John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等。这些理论从多种角度研究了国际克接投资的原因和效果。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结合国际产业转 移的宴践我们可以总结出

10、国涿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国际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 移。如前所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苗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零部件如轻纺、食品加31 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工等,其表现屋发展中国家出口加工区的普遍建立和“三来一补”贸易的发展发賤中国家出【商品 结构也由初级产品为主转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随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本魁集型产 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早期接受产业转移的国家和地位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它们的现代工业 部门已经大部分处于资本密集型阶段或巫化工阶段,随着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髙和产业结构的 知识化.高皮化,发达国家在继续向

11、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功和资本技术密集墩严业的问时,也开始向 发展中国家转移成熟的中间敢、非核心复杂技术工序和冬部件生产。产业转移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 移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产业转移被赋予更多的技术内涵。2 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由次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即首先以具备一定工业发展基础的国家和地区为重点然后再扩展到英他 国家和地区。赤松耍的雁行经济发展理论就是对这一规律的形線描述如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 业为例它先是从美国转移到日本,又从日本转移到“四小龙",接着又从“四小龙"转移到东四国 和中国.再如消费类电子等技术密

12、集型产业,先楚芙国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接着日本急起 直追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供给若之后韩国紧跟日本步伐接替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目 前中国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也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畫要地位。3. 国际产业转移的完成一般都妊从加工装配开始,经过资本.技术、賢理经验等的枳累最终过 渡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实现产业转移.纵观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史,发达国家向发展 中国家的产业转移一般祁是以加工贸易为开端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加工基地输出装配技术和中间 产品再把最终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随着发达国家资本、技术、竹理等要索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以 及发展中国家干中学经验的积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3、,发达国糜就会堆加零部件和原 材料等中间产品在本地的采购这又刺激发展中国家零部件和原材料产品生产的发展。最后中间 产品和最终产品都落户发展中国家。此时,发展中国家才算其正的从发达国家手中接桥了该产业. 而R相关的技术.管理经榦和市场渠道也实现了转移和接咎,完成了产业的升级。而此时发达国家 已压缩或淘汰了这个产业,发展了技术含就更鬲的新产业。4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水平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此时产品的技术趋于稳定 技术投入很少成本优势成为竞争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按照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一种产品的生 命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的4崭新”阶段工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股。在产品的“琳新”阶

14、段企业具有选择在国内生产的倾向因为这一阶段产品的价格的需求弹性艰低,企业具有垄断优 势在国内生产可以不斯改逬产品并保持同顾客和供应商之间的密切联系对国外市场的需求主要 采取出口贸易的形式'在产品的“成熟”阶段,由于生产技术砂于成熟产品基本定型,产品出口址急 剧增加生产技术扩散到国外竞争者手中仿制品开始岀现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 本逐渐接近并超过进口市场的预期平均生产成本竞争开始转向了生产成本方面因此创新国家 的企业需要到与本国需求类型相接近的国家投资设厂,以降低生产成本维护其占冇的市场份额; 当产品进入标准化”阶段以后,企业所拥有的垄断优势已经消失,竞争的基础仅仅是价格的竞争

15、, 其结果是产品的生产或装配业务逐渐转移到劳动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原来的发明国则转为从国 外进口该产品因此当国际产业转移帰终完成时该产业的技术已经成为一沖标准化的技术产业 转移的接受国依靠的主要是低成本的竞争力。而发达国家则投资于新的产品研发.爭实上在产品 处于“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时,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其他新产品的创新和生产了。三、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开放的 H益加深,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又方兴未艾这一切郁改变了国际 产业转移的背民和条件使当前的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岀一些新的待点。1 科技迅

16、速发展,信息传递成本下降加快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近些年来,信息工业在全球的 发展令人眼目它在各倒国民经济中起着愈来愈巫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儿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信息 為速公路",大大缩短f世界市场各个部分之间的距离全球电脑网络可以在片刻之间完成上万亿 美元的国际金fit和贸易业务从而为资本流动捉供了晟坚实的茎础。诗别是世畀互联网的应用和扩 展为世界各地人们的恩维和活动提供了一个可以同时交流的平台彻底议变了传统的交往方式。2 市场经济制度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菇本经济制度,而且大址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参与到经济 开放的过程中来不斯引入国际惯例推动国际资本的谎动提高产业转移的效率。许多发展中国家 不仅

17、取消了限制还采取积极的促进措施捉供高标准待遇、法律保护与担保使得国际技资环境不 断改殍°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显示到1998年冇60个国家对145项涉及国际虫接投资的法 规进行修订其中94%以上的修改是为了创造一个对外商直接投资更为利利和宽松的环境"3经济全球化血势加深随着各圉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不断加 快。经济全球化使大多数国家都逐渐融入到同一个世界市场中使得经济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 找掖适合其堆值的空间这就为多种类、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4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要求。进入90年 代以来随

18、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止开始替代工业经济,大位投入漁向髙新技术产业 和摩务业柠别流向信息和通讯、教育与培训I.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知识经 济”的浪潮。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一批与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即知识产业并 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推动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发达国农就产生了新一轮产业外 移的需求为了把克多的资源技入到新出现的知识性产业中去,就要求把一些原来的资本和技术密 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四、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趟 势:】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传统的

19、直接投资,受追求低廉劳动力要素成本 或质高价廉原材料、能源.中间性产品等动因驱使或者是以获取更大伽度产品增加价值为基础的销 售收益和资本收益最大化为直接投资目的所以长期以来在直接投资传统产业指向上,无论是发展 中国家、还足发达国家为受资目标国,大多以制造业和采矿业为对象。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 发达国家制逍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过程的接近用声投资方式开始从以产业结构转换导向型和资 源开发导向別投资为主向技术创新导向熨投资和产业国际转移型投资转变。研究开发和第三产业 对外育接投资额迅連增加投资比例增加.2国际产业转移出现跳跃性。历史匕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帶有线性推进的特征。多 数企业都是遵

20、循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顺序开始其国际化的。但随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竞 争的驱动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巫视采用新的技术与新的市场进入方法在企业内国际分工的前提 下价值增值链的任何部分均可安排在能为提高公司整体业绩做出最大贡献的地方进行。许多老牌 制造业和服务业跨国公可通过缩短贸易、技术转让、投资等阶段之间的时间或直接跃向对外直接投 资,国际化进程加快。兼并和收购使跳跃式发展变得更为简便易行。国际化发展顺序可以从跨国公 司休系内的任何部位开始亦即不再仅限于母国,国外子公可也可以从卵发明和生产活动。唯不 同的是国外子公司获得产品管理与营运的授权为整个公可体系负责某一产品、产品群或企业行 为(包括研究

21、、开发与苕销在内)的全部爭项。33 2004年第2期上海经济硏究3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即跨国公词将非孩心制造环节外包转移给那 些具右专业能力的外部供应商然后通过外购获得这些产品。从产品价值琏看跨国公司所控制的 价值増值环节集中于少数具冇相对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把其他低增值部分加简单的生产加工 外包给较不发达国家的供应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吳企业生产外包戏模年增长率达到35%. 越来越多的跨凤公司通过外包梅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可口可乐、松下、四门子飞利浦 等。住生产外包中,做主要的SOEM的外包形式.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

22、ctur- in"的缩写玄译为原厂设备制造。从产品供应者角度来说是按照对方的要求生产对方品牌并由 对方负责销轡的交易形态;从产品购买者角度来说是外包生产井以己方产品形式提供给市场的行 为OEM将供应方的制造优势与购买者的销售网络、品稗优势等结合起来构成了产品的整体竞争 优势给产品供求双方都带来了实际利益。在这种形式的IM际产业转移中日本与欧羨企业OEM 交易的对線三要是技术密集舉、髙附加值的产品而且产品的流动是双向的、交互的;H本与亚洲 “四小龙"之间OEM的交易对彖主要以中等技术含世、标准化生产产品为主;口本与东盟四国以及 东亚后行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OEM的交易对象则是亠

23、些劳动密集型、标椎化生产的产品且产品 流动是单方而流向日本的.4 園际产业转移岀现产业供给琏幣体搬迁趋势。由于跨国公司社会化协作程度高,横向联系 广一家跨国公司的投资往往会带动一批相关行业的大址投资.随着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不再遵 循传统的产业转移的阶段进行投资,而是主动的带动和引导相关投资,鼓励其海外供货商到东道国 投资加大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的实施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产业群将整条产业供应试搬 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外,为了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各种资源同时使自己的生产充分适应全球市 场的不同需要跨国公司除了转移传统的制造业外,对其他生产经营环节如研究与开发、设计、中试 和公司总部等也开始向其

24、他地区转移.例如自2000年以来,赴中国大陆投资设厂的台湾半导体 厂商从上游的【C设计到中游的IC制造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再到1C的通路模组关联产业都已 相继投资大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这种新的产业转移趙势是伴随企业规模的不断 扩张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而岀现的,它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源配貫效率,提升整体企业的竞争 力.5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对于作为国际产业 转移主体的跨国公司来说,生产的含义不仅限于制造过程而是广义的增值过程。在制造业领域这 种堆值过程包括从研发、制造、销書到傅后版务的各个环节;在服务业中増值过程更是贯穿于服务 提供的全部阶段。

25、当前,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是基于其全球价值链进行的全球价值链分为三个环 节是技术环节包扌舌研究与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提高和技术培训等分环节;二迢 生产环节包括后妙采购、母板生产、系统生产、终端加工、测试、质蚩控制、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分环 节;三是营悄环节包括销售后勤、批发及零書、广告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在价值琏分解的基础上,毎 一个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资源从卒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或菜一工序在生产全球 化的传呆下跨国公可要在全球范网内寻求资源的R佳配置它们必然寻求在成本恳低的国家或地 区去组织生产因此就会按照各国的待点和优势,分别把各个环节转移到最能堆强其竞争优势的国 家中去 (

26、责任编辑:字立) 参考文献:I.程冬芳港仕越.入世与国际立按投资发展M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fl. 20002抵妃康国际克按投费M太原.山曲经济出版社.19983杜晓君.射迪业的lU际转移規#和处势J?经济圧论与蛭济管理.2003(6):31-35"赵丈丁斷理闪际分工格為下中国制谴业的比絞优势JJ.中31工业经济.2003(8):32-375傀君机.产业转移的发展趁势及其对竞争力的为响J福建论垢经济社会版.2003(4):11-1535 24.杜建耀.李芊蕾 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上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论文-特区经济2006(7)原小能作者:原小能作者单位:刊名:南京财经大学江苏产业

27、发展研究院210003上海经济研究鹊口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24.杜建耀.李芊蕾 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上海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论文-特区经济2006(7)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SHANGHAI ECONOMIC REVIEW2004(2)57次参考文献(5条)1.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期刊论文-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04)2. 赵文丁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3(08)3. 杜晓君 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规律和趋势期刊论文-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6)4. 张纪康 国际直接投资19985. 程惠芳;

28、潘信路 入世与国际直接投资发展2000引证文献(58条)1. 张庸萍.刘建江.刘兵权.莫崇立 国际产业转移与危机冲击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11(2)2. 邝国良.王靖.王桂平 探讨产业转移中的人型理论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11(4)3. 朱艳丽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产业转移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4. 宋超湘乡市承接产业转移研究期刊论文-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3)5. 邝国良.王靖 政府在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10(13)6. 蔡基宏 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方式的扬弃期刊论文-企业活力2010(11)7. 张平.吴艳华论国内外产业转

29、移及其对我国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期刊论文-学习论坛2009(7)8. 方雯浅析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期刊论文-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 徐炳胜上海产业转移效应研究期刊论文-长三角2009(1)10. 潘鸿山.王娅萍 国际产业转移与越南承接产业转移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商界2008(12)11. 罗晓琴.独娟.熊陈楚 浅谈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期刊论文-现代商业2008(33)12. 王仁庆 郴州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2008(10)13. 王莹区域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特区经济2008(2)14. 赵楠 研发投资、

30、服务外包与国际产业转移期刊论文-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4)15. 张定胜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 徐雪刚.任志成 贸易和移民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冲击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2007(9)17. 赵楠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路径、投资方式与我国外包基地建设期刊论文-国际贸易问题2007(10)18. 邓国军.王树功.周永章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的协调途径一一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模式探索 期刊论文-珠江经济2007(6)19. 余慧倩 论国际产业转移机制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7(10)20. 金东来.刘向阳 产业转移发展历程以

31、及现状分析期刊论文-科技广场2007(4)21. 任志成移民、贸易对世界劳动力市场影响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世界经济研究2006(9)22. 任志成移民、贸易对世界劳动力市场影响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世界经济研究2006(9)23. 滕聪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与对策 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0)25. 胡俊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依赖期刊论文-特区经济2006(6)26. 冯国亮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6)27. 王溶花.陈玮玲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与应对思路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28. 申俊喜.蒋伏心 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以我国苏南地区为例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2006(3)29. 杨丹辉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与趋势期刊论文-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3)30. 方维慰论世界产业布局的新动向期刊论文-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3)31. 姜海臣.曾永江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期刊论文-山东经济2006(3)32. 秦岚从跨国公司行为的角度探讨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问题学位论文硕士 200633. 秦岚从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