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试题班级:_ 姓名:_1. 古文阅读。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专利:专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A坚固的 B一定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
2、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1)七岁时:_(2)二十岁以后:_(3)说明: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2.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3.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 )A.归还 B.逃跑 C.回家 D.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A.没睡好觉 B.拔苗累的 C.生病 D.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
4、,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A.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B.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C.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篇文言文选自_。2解释下面的字:弗:_ 立:_。3“其人弗能应也”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是_。“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 _。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_ 。5假如你是这位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
5、和“盾”?_4. 阅读理解。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楚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 陷:_句子意思:_2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5.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孔君平诣(_)其父,为(
6、_)设果。是_为_设果。2“惠”同“_ ”,“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 ,从文中“_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 乃:_(2)孔指以示儿曰。示:_ 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 闻:_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6. 阅读与理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说:通“悦”
7、,对感到高兴。廪(ln):粮食。食(sì):供养。1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所不同的是,齐宣王喜欢_,湣王喜欢_。南郭处士后来逃走,是因为_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_。2像“滥竽充数”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_、_。7. 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先解释句中加点字,再解释句子意思。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_ 陷: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或:_
8、不可同世而立立: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3“利”的意思有:好处,利益;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润或利息;胜利,指赢的一方;顺利,便利。本文中“吾矛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出师不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坐收渔翁之利”的“利”是第_的意思。4请用“自相矛盾”造句。_5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8.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齐心抗疫己亥末,荆楚初有疾,人蔑之。庚子春,染者剧增,溢至九州,人皆惶恐。此疾曰新冠,或因愚人以鸟兽蛇虫为上肴,滥食,终致疫至。京师得讯,颁令战疫,封三镇之城,召九州之医。子离高堂,母别稚子。临别无他言,唯曰:国有召,召必前,
9、前必胜。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吾辈必不辱使命也。嗟夫!世间无天降之英雄,唯挺身之凡人耳。数万白衣医者聚至荆楚重地,共议疫,同抗之。然毒流之广,实非几日所控。于是乎,急建火神、雷神二院,誓十日成。世间诸国多以为妄语,或曰:是言儿戏乎?遂万余巧匠夜以继日,身不反顾。未十日,立。举世惊。世间诸国叹曰:奇迹也!然国人笑曰:常事尔,吾辈乃龙之后也,何奇之有哉?今抗疫逆行者以救国为己任,医无惧,警无畏,民齐心。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经数月,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春风十里又拂绿神州大地,膏(go)壤沃野再沐浴黎明朝阳。(注释)荆楚:是指古域包括现今湖北全域及其周围,现指湖北省。蔑:这里是轻视的意
10、思。或因:或许因为。肴:做熟的鱼肉等。嗟夫:表示感叹。 唯:只是。耳:罢了,只不过的意思。妄语:虚妄不实的话、谎言;说假话。立:指建立起来。举世:全世界。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意思是: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膏壤:指肥沃的土地。1下句朗读的正确停顿是( )A.或因愚人以鸟兽蛇虫为上肴B.或因愚人以鸟兽蛇虫为上肴C.或因愚人以鸟兽蛇虫为上肴2结合上下文,借助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1)未十日,立。举世惊。世间诸国叹曰:奇迹也!_(2)医无惧,警无畏,民齐心。_3文中第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世间无天降之英雄,唯挺身之凡人耳”,陈述了英雄与凡人的关系。写出你对
11、这句话的理解。_9.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_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则眼不看仔细 B.却只漫浪诵读C.记亦不能久也 D.眼口岂不到乎10. 课外拓展阅读。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12、,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_)(2)破之(_)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_11.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
13、,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下列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解释: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D.用鼻子嗅;E.姓。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
14、解释文中语句。孔君平诣其父,乃呼儿出。_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古人谈古书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三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
15、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可耻 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重要C.学而不厌 厌:满足 D.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随意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A.默而识之 如井蛙之窥天 B.心不在此 此三者缺一不可C.知之为知之,不
16、知为不知,是知也 实事求是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13.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部分,回答问题。(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二)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释加点的字词。漫浪:_ 急:_ 谓:_ 下流:_2选段
17、(一)是宋朝大理学家_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论“_?_”;选段(二)是清朝文学家_的读书心得,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_、_。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 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用原文短句回答)4作者在选段(一)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0个字)_5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_14.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xúndùn)与矛者,誉之曰:“吾(wúw)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yùr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15. 阅读理解。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物流合同范例
- 室内门买卖合同本月修正简版
- 破产重整购房合同范例
- 老房拆除改建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弱电工程无线通信合同3篇
- 粉条供货合同范例
- 木地板购销合同范本版版
- 直销劳务合同范例
- 电厂正式工劳动合同范例
- 玉米购销合同模板
- Unit 5 Fun clubs section B project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浙江省温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英语试题 含解析
- 实验室设备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方案
-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
- 2024年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合作协议
- 生物-江西省稳派上进联考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试题和答案
-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航空学会-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 23J916-1 住宅排气道(一)
- 古典诗词鉴赏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想象作文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