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全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然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何避免课堂教学的过于形式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在情境设计上,要淡化“新、奇、趣”,力求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情境创设成为许多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
2、出“新、奇、趣”,用尽心思地创设各式新颖的情境,情境创设的“形式化”严重,削弱了情境本该侧重的“数学化”,其效果反而不利于新知的教学。 案例(一):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 在应用巩固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开小火车”。这位老师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自己当“火车头”,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 ,并且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卡片上的口算题,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接着这样做。“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 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了符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
3、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似乎参与率很高。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分析问题所在,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虽然注重了形式新颖有趣,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因而,尽管学生很认真地参与了,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这一活动本身与教学内容无关),而并未进入数学情境。 案例(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片断。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
4、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 本案例中,教师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简洁而有趣,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这一情境的创设融趣味化和数学化于一体,实际价值很高。 所以,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既妙趣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能够紧扣教学内容,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思考这样的情境是否存在华而不实的状况,它蕴含了多少与本节
5、课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多少数学思考,过于追求“形式化”而忽略“数学化”的教学情境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必须摒弃。在创设情境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淡化情境的新、奇、趣,力求创设数学化的情境。 二、少一些低效甚至流于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多思考感悟。 在数学教学中,必要的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但是,现实中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案例(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圆柱的底面,你发现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 师:它有几个这样的底面?
6、生:两个。 请各小组的组长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看看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动手操作反馈: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剪”的方式被固定了(沿高剪开),得到的结论只有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样学生心里不禁会问:假如沿着侧面任意一条线剪开,会是怎样的呢?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缺少了。这个活动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机械地进行了一回操作,按部就班地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没有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这样的活动缺乏好奇心的驱使、缺少学生思维的探究以及批判性的质疑,而真正有效的课堂活动应是带有一定目的性、指向结果的,并又能达成一定“过程性目标”的探究活动。所以类似这样的活动也就变成了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7、。 案例(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断。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三轮两组同学抽数排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一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排列起来。让学生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小,这个数就小的道理。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感悟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高位到低位排列起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轮比赛,规定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
8、哪一位上。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大小的关系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缜密性。 本节课教师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巧妙地蕴含在三轮游戏比赛活动中,让学生在一次次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有感而发,活动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和内化了数学知识,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 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活动要注意它的使用价值,应通过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合作交流和反思,真正把学习知识的过程交给学生。所以,好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寓教于乐,具有实效性,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悟数学知识、总结
9、方法、揭示数学的本质。因此应该让数学课堂活动少一些低效甚至流于形式的操作,多一些有效的思考和感悟。 四、课堂教学不能拘束于“预设”,多关注一些“生成”,要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统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然而现在的数学课堂,教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唯一参照,当教师严格地遵循教学预设开展教学活动时,其实是在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学生只能以被动适应的方式接受来自教师传递的信息,很难有自己独特的且符合他自己认知规律的见解,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案例(一):倍数和因数教学片断。 写出36的因数。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
10、知道了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你能用它写出36的所有因数吗?怎样写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生:开始写,并和同桌交流看法。 接下来,师组织学生反馈,展示了几位同学的写法,学生大多数是这样写的: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课本例题就是这样示范写的) 师: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生回答: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不容易重复和漏写 师小结:对的,这样写可以使我们做到既不重复又不会遗漏。(并再次强调以后要按这样的格式写) 就在此时,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我是这样写的可以吗?(这位学生是这样写的36的因数:1,36,2,18,3,12,4,9,6),“6”这个数字只写出一个。乍一看
11、,这种写法有点乱,并且与课前的预设不一致,所以老师没有让这位学生解释他的想法,直接说:一般不这样写,这样写没顺序,容易出错。(这位学生没在说什么) 这个案例中,老师在课堂上拘礼于教案上固有的预设,没有注意到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是否有价值。其实,这位学生的想法很好。他用“数对”形式去写,用自己的方式克服了写因数时容易出现的重复和遗漏现象。虽然他的想法和预设不同,也没有按照课本上的模式进行,但这是他思考的结果,是他自己容易掌握的方法,而且这一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很受学生的欢迎。并且他的写法有“序”,这个“序”不是外在的,而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多么可贵!知识被这位独特的学生“学活了”。难道这一点不正是
12、我们期盼的吗? 案例(二):统计教学片断。 师讲述:(结合课件课件演示)大象的生日到了,很多的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它过生日 提问:来大象家的客人坐的比较乱,不容易看出有多少,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来了那些客人?各有多少呢? 生:先分组活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各自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的方法真多,你比较欣赏哪一种?说说理由。你还想向哪一组提出什么建议?如果你觉得你的方法需要修改的话,也可以修改一下.(于是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总结,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不断。) 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尊重学生
13、的思维方式不同,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想法,有新颖的做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 因此,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一方面,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缺少必要的“预设”就难以开展井然有序的教学,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的对话与交流,“生成”性是其重要特点,如果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度“预设”,排斥教学过程中任何“意外”甚至是“错误”,那么课堂就会缺乏活力,并且会慢慢抹杀师生的创新与探究精神。 所以,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既
14、有“预设”又有“生成”。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前的教学预设,对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多关注一些,让“预设”和“生成”两者优势互补,形成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形式化”的评价过多,要进行恰当的、实质性的评价,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课堂上老师会用:“你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诸如此类的表扬之词。还有类似像“掌声”、奖励“小红花”授予“思考小名星”等等名头,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这样模式化的评价,学生恐怕已经感觉乏味了,更不会想自己的表现好在哪里?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案例(一):找规律教学片断。 有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说“谁能很快的找出灯笼是按怎样的规律摆放的,谁就可以的得到一颗星。”
15、一个学生说:按一个红色一个黄色摆放。“对了”,老师发给他一颗红星。(这个学生很高兴)“谁能根据这个规律列式解答下面问题呢?”此时,学生在认真地计算,而且做的得很准确,教师组织反馈,对解答对的学生分别奖给了他们一颗星如此继续下去,课堂上小红星满天飞。 这个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用奖励“小红星”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但这种奖励太多、且方式单一,如此下去学生很难再为之激动。而且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为得到小红星而积极思考的,削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这种评价方式带有功利性的色彩,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培养非常不利。 案例(二):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片断。 学生在图形判断
16、练习中,有部分同学认为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有大部分同学认为长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师: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意见分歧很大。对此,老师并没有立刻给予结论,说:“两组各选择一个代表,辩一辩,各自说明自己的理由。” 生1:平行四边形四个角不是直角,而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生2: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生3: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特征。 生4: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具备这样的特征。 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那长方形是不是符合这个特征呢?那它是不是平行四边?
17、(刚才认为长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同学纷纷点头)。 此时,这位老师进行了如下的评价:“经过同学们认真的思考,辩论,知道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并且你们刚才的辩论很精彩,你们能抓住对方的观点来反驳,反应很迅速,语言很简洁,我都被你们的表现吸引了,看来我以后还要多向你们学习辩论的技巧”(此时,学生们笑了)。就是这个简单的评价,不仅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这个结论,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探究的价值,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因此,我们要优化课堂的评价方式。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欠妥 虽然大多数教师应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不断创新,但仍
18、存在一些一些问题,例如课堂上充斥着 “好不好”、“怎么样”、 “对不对”、“是不是” 等一些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将传统的“满堂灌”变相为“满堂问”。这样一来,一方面不仅使知识的智力价值“缩水”,同时也将教学内容破坏的支离破碎;另一方面该种授课方式呆板无趣,将师生之前的对话变相为问答,表面上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教师是以提问的方式将授课内容“灌输”给学生。 2. 情境创设缺少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情境创设,大部分老师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授课时尽量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课题,但一些教师创设的情境缺少针对性,与授课内容偏离,不免让人产生牵强之感。 七、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1.教师应正视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 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强行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沿着自己预设好的“轨道”学习,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部分教师主要是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模式。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中,自然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精神了。那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用“以学生学为主” 的教学模式代替“以教师教为主” 的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精神的意识,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修订版:技术公司雇佣合同
- 2024年外教英语兼职合同
- 2024年专享:长期货物运输保险合同模板
- 2024年加工承揽合同:定制产品生产
- 2024年住房租赁押金协议
- 2024年小额贷款保险担保协议
- 2024年学徒工培训合同书
- 租赁担保协议
- 2024年医药原料采购协议
- 2024年室内外装饰工程承包协议
- (6.6)-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
- 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作业设计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作业设计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当哥哥姐姐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冬季四防安全介绍课件
- 国网基建各专业考试题库大全-技术专业(考题汇总)
- 不离婚互不干涉协议模板
- 基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湖南工商大学
- 软件项目提成方案
- 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与总结课件
- 一年级上册全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