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_第1页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_第2页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_第3页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_第4页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向一定质量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溶液质量与加入 Zn 的质量关系, 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 种Bc 点溶液中溶质为 Zn(NO3)2、Cu(NO3)2 C取 d 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D若取 ab 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答案】 D【解析】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Zn>Cu>Ag,向一定质量 AgNO3 和 Cu(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2AgNO 3 = Zn NO 2 +2Ag65 216

2、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Zn+Cu NO 2 =Zn NO 2 +Cu65 64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详解】A、在 a 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 溶质是三种,故 A 错误;B、c 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B 错误;C、取 d 点的固体,有过量的锌,在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C 错误;D、ab 段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滴加 稀盐酸,有氯化银白色沉淀,故 D 正确。故选 D。2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 绘制

3、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 b 段产生 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Bcd段 溶液的 pH 不变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Da 点、 d 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答案】 D【解析】【分析】 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 HCl+NaOH=NaCl+H 2O 、CuCl 2+2NaOH=2NaCl+Cu(OH) 2 。【详解】A、ab 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 A不正确;B、c 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

4、全反应,则cd段 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 pH 增大, B 不正确;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 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 C 不正确;D、a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 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 D 正确。故选 D 。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 化变 D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

5、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答案】 D【解析】【分析】【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 化学性质均不变,故 A 正确;B、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关系式为2Al+3CuSO 4 = Al 2 SO4 +3Cu4 2 4 3, 54 份的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 192 份的铜,则溶液的54 192质量减少,反应完全,溶液的质量不变,故 B 正确;C、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 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再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 C 正 确;D、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

6、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反应完 全,沉淀的质量不变,故 D 不正确。故选 D。4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固体 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d 点溶液为蓝色B a 点固体为 Zn、 Cu、AgC b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Dc 点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答案】 C【解析】【分析】 锌、银、铜的活动性顺序是:锌 铜 银;锌粉加入到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 先与溶液中硝酸银反应完全后,再与硝酸铜反应;反应过程中析出固体质量是纵坐标,加 入锌粉的质量是横坐标;锌和硝酸银反应固体质量增加,锌与硝酸

7、铜反应固体质量减少; 所以 0b段是锌和硝酸银反应, bc 段是锌与硝酸铜反应, cd段是锌粉过量。【详解】A、d 点是锌粉过量,已经把硝酸银和硝酸铜两者反应完全,溶液中没有了硫酸铜,溶液 不为蓝色,不符合题意;B、a 点是锌与硝酸银反应了一部分,所以a点固体只有 Ag,不符合题意;C、b 点是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铜还没反应, 所以 b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铜两种,符合题意;D、c 点是锌与硝酸铜完全反应,析出固体是Ag、 Cu, Ag 和 C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与稀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金属和混合盐溶液的反应: 1

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间相距越远,就最先反应;2、加入锌粉的量是引起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关键变量;3、对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以便知道固体质量是增加还是减少。5向一定量的 Ba( 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 H2SO4下列图象中 V表示加入稀 H2SO4的体积 ,答案】 A【解析】【分析】【详解】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 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 项错误;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 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

9、=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 pH 小于 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 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 pH 小于 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A。6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 NaCl、H2SO4、Na2CO3、 BaCl2、 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适量 该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证确的是( )AOA、BC过程中均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H2SO4、 MgCl2C该溶液中一定没有 Na2CO3、BaCl2、 NaClD

10、C 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 NaCl、NaOH【答案】 B【解析】【分析】开始一段时间内不产生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即溶液中含有硫酸,则溶液 中不含有氯化钡、碳酸钠,是因为硫酸和氯化钡、碳酸钠不能共存,硫酸完全反应后,氢 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详解】A、OA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H2SO4、 MgCl2,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溶液中一定没有 Na2CO3、BaCl2、可能含有 Na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C 点中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11、 B。7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向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答案】 D解析】分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器中的压强先增 大;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本消耗,容器中的压强减小,且比反应前的压强要小,故选 项图象错误。B、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 水,第一个过程溶剂增加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和生成的水,增加的幅度要大; 第二

12、个过程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剂增加的质量只是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水,增加的幅度要小;故选项图象错误。C、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 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D、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固体中,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比氧化镁中多,分别加入质量 分数相同的稀盐酸,最终镁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 正确。故选: D。【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 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8取实验室中部分变质的 NaO

13、H 样品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能正确反映其 中变化的示意图是( )【答案】 B【解析】【分析】【详解】A、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 大于 7,滴加盐酸溶液最终变为酸性,与图像不符,A 错。B、加入稀盐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质量增大,其次和碳酸钠反应 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大,但是增大幅度小一些,最后碳酸钠完全反应 后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大,幅度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相同,与图像相符, 符合题意。C、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开始不能产生气体,与图像不符,故C错。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14、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立即产生氯化钠,图像 不符,故 D 错。故选: B。9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g 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 段(不含两端点 )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的锌离子、银离子、镁离子Bbc 段(不含两端点 )生成的金属是铜Cc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只有镁离子和锌离子D若 ab 段和 bc 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 和 m2,则m1m2【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 铜银,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置换活动

15、性弱的金属,根据距离远的先被置换的原则,所以 ab 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 bc段是 锌与硝酸铜的反应。锌不与硝酸镁反应(锌的活动性比镁弱)。【详解】A. 由以上分析, ab 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生成银与硝酸锌,不含两端点时,硝酸银部分被 置换,硝酸铜还没开始反应,所以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的锌离子、银离子、铜离子 和镁离子。故 A 不符合题意;B. bc段是锌与硝酸铜的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不含两端点生成的金属是铜。故B 符合题意;C. 由于不知道 c 点时硝酸铜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除了含有镁离子、锌离 子,还可能含有铜离子。故 C 不符合题意;D. 若 ab 段和 bc 段中

16、析出固体质量相等,设生成固体的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Zn + 2AgNO 3 = Zn(NO3 ) 2 + 2Ag65a别为 m1和 m2,根据题意得: 65 216 , m1=;216m1aZn +Cu(NO 3 )2 = Zn(NO3)2 +Cu65a65 64 , m2=,所以 m1m2。故 D 不符合题意。64m2a故选 B。【点睛】 该图像不是完整的图像, c 点不一定是反应的终点。C向 FeCl3和 H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答案】 C解析】分析】 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 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B、加热

17、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 选项错误;C、向 FeCl3和 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11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三组实验,分别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甲乙答案】 BBCD银、锌的混合物稀盐酸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盐酸和氯化铵的浓溶液氢氧化钠浓溶液生锈的铁钉稀盐酸解析】分析】

18、【详解】银、锌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锌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一开始就会产生氢气,所以不 能;向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 淀,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一开始就会产生沉淀,所以不 能;盐酸和氯化铵的浓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氯化铵再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所以能用曲线表示;向 生锈的铁钉加稀盐酸,氧化铁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没有气体和沉淀产生,铁再 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能用曲线表示;故选B。1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

19、稀盐酸向 pH=12 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加水稀释D恒温下向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向一定量的硫酸锌溶液中加入铁粉答案】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则氯化钠溶质质量分数增 大。当碳酸钠反应完全后,氯化钠质量不变,再加人稀盐酸,增加了溶剂的质量,则氧化 钠质量分数减小。 A 错误;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加水稀释, pH 变小,但不会小于 7。B 错误;C、恒温下向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则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增大。当溶液饱和后,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 正确;D、铁与硫酸锌不发生反应,则溶液中没有铁元素。D 错误

20、。故选 C。13 下列实验对应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完全反应CO2气体至与氢氧化钙恰好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 NaCl 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晶体答案】 D解析】 分析】详解】A、相同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锌 的活动性强于铁,与酸反应的速率大于铁,在坐标中表现斜线越陡,故A 正确;B、在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 氧化碳,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

21、 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开始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无沉淀生成,故B 正确;C、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 pH 大于 7,通入二氧化碳,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水,使碱性减弱,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呈中性,故 C 正确;D、在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能继续溶解蔗糖,故溶液质量会增加,故D 错误。故选 D。14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选 项实验操作横坐标纵坐标A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生成氢气的质 量/gB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加入铜粉的质量 /g溶液的质量 /gC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加入碳酸钙的质量/g溶液的质量 /gD向氯化钠饱

22、和溶液中加入水加入水的质量 /g溶质的质量 /gA ABBCCDD【答案】 C【解析】 【分析】 【详解】A. 向一定质量的锌粉中加入稀硫酸,稀硫酸与锌粉接触就会反应产生氢气,横坐标表示加 入稀硫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会从原点开始。故 A 不符 合题意;2AgNO 3 Cu Cu(NO 3)2 2AgB.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3 3 2 ,横坐标表示64 216 加入铜粉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质量,由反应可以看出,一个铜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为 64)反应进入溶液中,两个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08 )会被置换出来,所以溶液质量会随着铜的加入而减少直

23、到反应结束。故 B 不符合题意;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碳酸钙粉末,CaCO3 +2HCl=CaCl 2 +H 2O+CO 23 2 2 2 ,碳酸钙(相对原子质量为 100 )是固体,二氧化100 44 碳(相对原子质量为 44)为气体,溶液中每进入 100 份质量同时减少 44 份质量,进去的 多,出来的少,所以溶液质量会增加,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钙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 质量,加入碳酸钙前盐酸有一定质量,故起点在纵坐标上不为原点处。故 C 符合题意;D. 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横坐标表示加入 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不变应

24、该是一条直线。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1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用水稀释 KOH 溶液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 溶液,直到过量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 CaOD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答案】 C解析】 分析】详解】A、用水稀释 KOH溶液时, pH 减小至无限接近于 7,但是不能减小到 7,更不能小于 7,该 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NaOH 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故一开始无沉 淀产生,

25、之后,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待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 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室温时,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直至降低至原温度,符合题意;D、常温下,把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时,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 2+H2 , Fe+2HCl=FeCl 2+H2 可知,每 65份质量的锌生成 2 份质 量的氢气,每 56 份的铁生成 2 份质量的氢气,故最终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 项对应关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6都市中的光化学烟雾在温

26、暖、干燥而且阳光充足的日子特别严重。它的原级污染物, 主要是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乃是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汽车引擎的高温下,相互 反应而生成。事实上,这个一氧化氮的生成过程,与闪电时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相同。其 他光化学烟雾的原级污染物,包括汽油挥发所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气体,但是当它从汽车废气排入空气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 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 NO2)可以与空气中的水分子起作用,而生成硝酸 (HNO3)和亚硝酸 (HNO2)。这个反应同时也会帮助空气中的水汽凝聚。但是由于硝酸及亚 硝酸的酸性极强,如果吸入含有这种液体微滴的空气,将对人

27、体造成相当程度的伤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NO 的物理性质 。2)NO和 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 NO的过程 4)NO2和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写一条即可)答案】无色气体 分子构成不同5)你认为应该如何防止光化学污染N2+ O22NO 2NO2+ H2O = HNO3+ HNO2 减 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解析】【分析】【详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包括颜色、状态、气味、 溶解性等。(2)决定物质的性质的是组成和结构,NO 和 N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分子的构成不同。(3)产生 NO的过程化学方程式: N2+

28、O22NO(4)NO2和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2+ H2O = HNO3+ HNO2(5)防止光化学污染的措施很多,如:少开私家车,使用清洁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17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 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 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 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 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 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

29、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 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 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 “建筑材料 ”,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 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 “燃烧自己 ”,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 程又可以称之为 “氧化反应 ”,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 1 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 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

30、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 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见表一和表二)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 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 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 “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上 图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 答下列问题(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下

31、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A 甲烷( CH4)B 氢气( H2)C 一氧化碳( CO)D 臭氧( O3 )(3)观察表一和表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 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 是 A 1900 1910B 1910 1940 C 19401980D 1980 以后(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写出一条即可)等(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AC AC 将 碳封存起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

32、关重要的 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答案】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来 BC【解析】分析】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详解】(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 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除了CO2 下列物质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甲烷( CH4)、一氧化碳( CO)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选AC。(3)19001910 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但温度呈下降趋势,19401980 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大,但温度变化不明显,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