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传统武术视频教学应用研究_第1页
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传统武术视频教学应用研究_第2页
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传统武术视频教学应用研究_第3页
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传统武术视频教学应用研究_第4页
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传统武术视频教学应用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传统武术视频教学应用研究    周倩 左长辉 刘霞摘 要: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在尝试搭乘新媒体发展快车,寻求有效的结合点,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也不例外。本文从学习平台需求分析、教学管理应用、優势特色等几方面,开展“互联网+新媒体”视频教学网络学习平台在传统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搭乘教育信息化2.0的快车,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探索一条信息化技术助推传统武术弘扬的新时代传承之路。关键词:信息化;新媒体;教学管理0 引言在“互联网+”席卷全球的当下,任何一种技能的学习都难以脱离网络而孤立

2、存在。中华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更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加强传统武术的文化自信,拓展传统武术的传播渠道,提升传统武术的社会认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计划涉及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7个方面的内容。该计划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指明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1,2因此,传统文化教育的信息化之路也必然要被提上日程,而传统武术的信息化教育也是“互联网+新媒体”时代

3、的必然之路。“互联网+新媒体”学习平台的搭建,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创建一个开放、共享、智能的系统化传统武术网络学习平台。以此来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加强互动效果,强化教学效果,建立多元多维的智能教学体系。1 网络学习平台的需求分析1.1 目标分析传统武术的网络学习平台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互联网+新媒体”应用于教育的时代产物,是符合现代学习的需要。它是满足新时代传统文化发展需要的重要学习渠道和方式,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依托高校在传统武术教育等方面的优势教学资源,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视频教学网络平台的信息化教育优势,服务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拓宽传统武术的传播范围,

4、提升传统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做到校园服务社会发展,社会支撑教育进步。1.2 用户分析“互联网+新媒体”的视频教学网络平台根据不同用户身份和需求,分为平台管理员、注册用户、游客用户,不同用户按各用户通道进行注册、登录和学习等板块。平台管理员一般为教师管理员用户,负责平台系统维护,用户信息管理,课程的发布。注册用户一般为校园课程选修的在校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传统武术课程选修、网络课程学习和学习效果反馈等。游客用户为非课程选修人员,仅以游客身份登录,游客可以是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也可以是对传统武术感兴趣的校外人员。通过该网络平台进行传统武术的学习和效果反馈等,既扩大了学习平台的使用范围,又拓宽传统

5、武术的传播渠道。2 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管理应用2.1 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管理分为账户管理和权限管理。根据不同身份的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管理员用户拥有最大的使用权限,可以删减系统用户,修改角色权限、信息,调整课程安排,调整场地使用,发布教学、课外活动等信息。而注册用户和游客用户则根据用户的不同权限,访问被授权的模块和资源。注册用户可以访问选课系统、课程内容、活动发布、场地使用、课程互动、信息反馈等,拥有较高的学习权限。游客用户可以访问课程内容、面向游客开放的活动信息、课程互动、信息反馈等内容。2.2 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分为教辅管理、课程管理和课外活动管理三部分。教辅管理包括课程管理、教师管理

6、、学分管理、场地管理、专业器械管理等模块。课程管理包括课程发布、内容维护、选课管理、查询管理、课程互动、课程反馈、公告发布管理等模块。课外活动管理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组织、活动发布、活动纪实、活动互动、活动反馈等模块。系统、精细的管理规划,可以帮助专业授课教师进行智能化管理,极大地简化烦琐的管理环节,减少繁重的管理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2.3 资源管理课程资源内容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教案、安全事项、任课教师、课程目录、教学视频等。课程资源类型主要分为文本类、图片类、长视频类、短视频、仿真教学、智能陪练等模块。资源除传统文案内容外,有当前比较流行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还有年

7、轻人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沉浸感较强的虚拟仿真、模拟感知等智能学习形式。这些形式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用传统文化来填充年轻人的碎片时间,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网络教学系统中,教师可以对课程资源进行系统管理和维护,包括对课程图文和视频等资料的发布和维护。对有学习序列要求的课程资料定期、定时按序列发布,发布频率仿照网络短视频平台的视频发布形式,做到持续更新,不间断地学习,可以结合课程进度做到每周一更或每周二更、三更。2.4 数据管理学习平台的数据管理分为用户数据管理、资源信息和使用数据管理、选课信息和上课数据管理、教室场地信息和使用管理、设备信息和使用数据管理、信息发布数据管理等。每个

8、环节的平台信息都将以数据化的形式进行记录和留存,原始数据的有效记录和管理将为当下和未来的教学管理、专业教学、文化宣传、策略制定的提升和改进提供直接的一手资料和重要的参考依据。3 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特色3.1 信息化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管理能力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互联网+新媒体”的视频教学应用平台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教学管理的能力和管理效率。(1)提高教学辅助管理效率。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场地管理、器械管理等大量烦琐的管理工作都需要管理人员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管理。传统的管理工作中,每部分的管理工作都会涉及大量烦琐的表格填报等工作,且各部分多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且缺少一定的关联性;

9、复杂的表单和烦琐的登记、填报等管理工作,不仅繁重且易出差错。而“互联网+新媒体”的智能化网络学习平台下的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互联,智能化管理和运维,有效减少了出错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2)提升专职教师管理能力。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习能力较强,多侧重在专业教学和科研研究层面,并不擅长教学管理工作,而教学管理又是不可跨越的一个重要环节。系统、简洁、智能、可视化的网络管理平台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更好的管理方式,更有效地将教师从烦琐的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提升了教学管理能力。3.2 新媒体提升传统武术社会认知度网络学习平台下大量的图文、视频等传统武术学习资料,为广大的传统武术爱好者提供了较好的

10、专业学习途径,将学习群体从在校的专业学生群体扩大到其他学生群体,甚至是社会学习群体。而网络学习平台下的学习互动、反馈平台、图文甚至是视频形式的信息反馈和互动,能够有效地借助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更多爱好者的目光。这有利于提高中华传统武术的社会认知度,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这个有内涵、有底蕴、有温度、有趣味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3.3 新媒体应用培养全媒体思维人才信息化时代,媒体融合已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影响着媒体发展的新格局,而媒体全覆盖的格局也同样关系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任何领域都可以借助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而人人都可以是媒体传播者,也可以是内容制造者。传统武术的学习和推广,也不应故步自封脱

11、离这种形式,更要在学习起步阶段就培养建立全媒体思维,了解、熟悉不同媒体的特点和属性,融合多种媒介的优势来宣传推广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3.4 基于数据挖掘开展个性化教学在學习平台运行的过程中,系统登录、选课、播放、互动、诊断、反馈等操作的痕迹记录,数据统计都彰显了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优势。新时代新媒体,有着千人千面的人生经历、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而“互联网+新媒体”的视频教学网络学习平台提供了了解这些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推送,为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和依据。3,4今后,依据不同人群兴趣、习惯、偏好、能力等,打造千人千面个性化的私人学习内容、空间和形式的“未来学习模式

12、”将成为可能。4 结语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也需要发展。传统武术教育的发展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率,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搭建智能化学习平台,丰富传统武术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武术教育的重要尝试。我们应在新媒体教学网络应用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内容和功能5-6,在保护传统武术灵魂下,增强传统武术的活力,提升传统武术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播的行列中。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传统武术传承人才,是“互联网+新媒体”的传统武术视频教学应用的目的和初衷,也是新时代传统武术教育的责任和担当。参考文献:1 蔡志丹.教育信息化2.0下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j.才智,2019(1):75.2 罗万丽,王蕊.“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探析j.数字教育,2018(2):33-38.3 邓文慧.论新新媒介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