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_第1页
浅谈关于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_第2页
浅谈关于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_第3页
浅谈关于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关于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    谭正坤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训练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思想内容,品位诗歌语言的凝炼美和音乐美。这种训练不总是刻板地进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启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自觉性。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一、教师讲诗应采取点拨方式一首短诗,可讲的不过一、两处,面面俱到地讲,反而会淹没重点,使学生感觉不知所云。把可讲之处讲清楚了,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学生读诗的兴趣才浓,根据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情况,点拨式的讲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2、1)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挈全诗的词、语、句。例如泊秦淮可以着重讲“犹”字,“犹”字意味极其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世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又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可以着重讲“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因为这首诗有相当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而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例如黄鹤楼前四句,从传说入笔:生发联想,给人以岁月悠悠、世事茫茫之感。这四句与后四句虚实相映,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愁,这样将前四句和后四句联系起来,才能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也可讲诗的句法特点。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流水对”,跟一般的对仗不一样,出句和对句须合解,“意”就是同是宦游人的离愁别绪。二、背诵指导要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等手段来激趣,促使学生乐背、爱背,并且记得牢、记得久完全使用枯燥的机械识记来背诵,对学生来讲无疑是件苦差事。如果教师在背诵指导中能通过音乐渲染、图画再现等手段来强化学生感知,激起学生的思维兴奋,那么,留在学

4、生脑中的语言形象将是深刻而长久的。如教相见欢,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所作,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背诵时,教师用录音机放出哀婉沉郁的乐曲相见时难别亦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再指导朗读背诵,效果更为显著。三、背诵指导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背诵指导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能。科学、合理的心理和认知规律的背诵指导应该是引导学生“口诵其音、心会其意、脑现其形”的过程,是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工作的过程。这样的指导,不仅实际效率高,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不无裨益。如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句,引导学生在背诵时联想郁郁葱葱的树林、茂盛的小草。这样,教师就较好地把思维训

5、练落实到了背诵的指导中。四、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1)抓“文脉法”。“文脉”即全文和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抓“文脉”法,即抓住提挈全文和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或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为记忆的“点”,由点连线、由线辅面地展开记诵,如陋室铭的前文句以类比的方式点题,中间八句是写陋室的环境和生活情况,结尾四句用类比作结,可以用“陋室不陋”提挈全文。记诵陋室铭便可依据这一文脉。(2)抄读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一遍胜读十遍”,抄读法能使学生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宋代苏轼,读汉书就抄过三遍;清初一位文学家,每读一书要抄七遍,他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七录斋”。读诗词或短文应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后抄,边读边抄,抄完再读。(3)耳听背诵法。就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倾耳静听,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印象很深,比单纯反复诵读效果会更好些。五、背诵的方式(1)教师或个别学生示范诵读,读后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有什么体会,目的是使全班学生受到感染。(2)学生集体诵读,可以是全班学生一起读,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诵读,目的是熟悉诗的语言,了解内容大意。(3)诵读竞赛。如扁鹊见蔡桓公一课,课文有“四见”蔡桓公,可每组抽签一人背诵,每人背“一见”。先找出“四见”的句子起讫,再抽签,签上做好“四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