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轴测图_第1页
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轴测图_第2页
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轴测图_第3页
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轴测图_第4页
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轴测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教学时数: 1 学时课 题:§4-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掌握轴测图的形成及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 :轴测图的相关概念。教学难点:相关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法。教 具:挂图、模型、三投影面体系。 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 投影法可分为哪两类?2、 平行投影法有哪两类?(引入新课)模型导入(讲授新课)轴测图§4-1 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一、轴测投影的形成轴测投影是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体系 , 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 , 用 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简称轴测图。二、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1、轴测投影面:轴测投影中的单一投

2、影面。 2、轴测轴:在轴测投影面上的轴。3、 轴间角:轴测投影图中,任意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4、 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相应投影轴的单位长度的比值。 三、常用的轴测图(表 4-1)四、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1、 空间互相平行的线段,在同一轴测投影中一定互相平行。2、 与轴测轴平行的线段,按该轴的轴向伸缩系数进行度量。(巩固练习)(课堂小结)1、 轴测轴;2、 轴测投影;3、 简化伸缩系数。(作业布置)课堂作业:1、 什么是轴间角?2、 什么是轴向伸缩系数?3、 轴向投影的基本特性是什么?课后作业:常用轴测图。教后感:教学时数: 3 学时课 题:§4-2 正等轴测图及其画法教

3、学目标 :掌握正等测图的画法。教学重点 :平面立体,平面坐标的回转体的正等测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正等测图的画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 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 轴测图是指什么?2、 轴间角是如何定义的?3、 轴向伸缩系数指什么?(引入新课)(讲授新课)§4-2 正等轴测图及其画法一、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正等测图的轴间角1、 XOY=XOZ=YOZ=12002、 三根轴的简化伸缩系数 p=q=r=1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1、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例:已知长方体的三视图,画它的正等轴测 图。解:分析:图 4-2a 为长方体的三视图。长方体共有八

4、个顶点,用坐标确定各 个顶点在其轴测图中的位置,然后连接各点的棱线即为所求。作图步骤:(1) 在三视上定出原点和坐标轴的位置。设定右侧后下方的棱角为原点,X、 Y、Z 轴是过原点的三条棱线,如图 4-2a 所示。(2) 用 30º的三角板画出三根轴测轴,在 X 轴上量取物体的长 l,在 Y 轴上 量取宽 b;然后由端点和分别画出 X、Y 轴的平行线,画出物体底面的形状, 如图 4-2b 所示。(3) 由长方体底面各端点画 Z 轴的平行线,在各线上量取物体的高度 h, 得到长方体顶面各端点。把所得各点连接起来并擦去多余的棱线,即得物体的顶 面、正面和侧面的形状,如图 4-2c 所示。(

5、4) 擦去轴测轴线,描深轮廓线,即得长方体正等轴测图。学生练习:画出垫块的正等轴测图。分析:图 4-3 所示的垫块为一个简单的组合体,是由两个长方体与一个三棱 柱组合而成的。只要画出底部长方体后,应用叠加法就可得到它的正等轴测图。作图步骤:(1) 使 OZ 轴处于垂直位置,OX,OY 与水平成 30º;根据三视图尺寸(图 4-3a)画出长方体的正等轴测图,如图 4-3b 所示。(2) 根据图示的相对位置,画出上部长方体竖板与中央部位的三棱柱,如 图 4-3c 所示。(3) 擦去不必要的图线,描深轮廓线,即得垫块的轴测图,如图 4-3d 所示。2、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1)平行于坐标

6、面的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例:画出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解:分析:图 4-4a 为一圆柱的两面投影,因圆柱的顶圆和底圆都平行于 XOY 所组成的坐标面;所以它们的正等测图都是椭圆,将顶面和底面的椭圆画 好,然后作两椭圆的轮廓素线即得到圆柱的正等轴测图。作图步骤:(1) 确定 X、Y、Z 轴的方向和原点 O 位置。在俯视圆的外切正方形中,切 点为 1、2、3、4,如图 4-4a 所示。(2) 画出顶圆的轴测图。先画出轴测轴 X、Y、Z,沿轴向可直接量得切点 1、 2、3、4。过这些点分别作 X、Y 轴向的平行线,即得到正方形的轴测图菱形, 如图 4-4b 所示。(3) 过切点 1、2、3、4 作

7、菱形相应各边的垂线。它们的交点 O 、O 、O 、1 2 3O 就是画近似椭圆的四个圆心,O 、O 位于菱形的对角线上。4 2 4(4)用四段圆弧连成椭圆。以 O 1= O 2= O 3= O 4 为半径,以 O 、O 为圆心,4 4 2 2 2 4画出大圆弧 12、34;以 O 1= O 4= O 2= O 3 为半径,以 O 、O 为圆心,画出大圆1 1 3 3 1 3弧 14、23,便完成顶圆的轴测图(四心近似画法),如图 4-4c 所示。(5) 选 OZ 轴与圆柱轴线重合,量圆柱体高度 H,定出顶面和底面的圆心; 再由顶面椭圆的四个圆心都向下量度圆柱的高度距离,即可得到底面椭圆各个圆

8、心的位置,并由此画出底面的椭圆(移心法),如图 4-4c 所示。(6) 画出椭圆的轮廓素线,擦去多余的线条,描深轮廓线,即得圆柱体的 正等轴测图,如图 4-4d 所示。注意:在正等轴测图中,圆在三个坐标平面上的图形都是椭圆,即水平椭圆、 正面椭圆、测面椭圆,它们的外切菱形的方位有所不同。作图时应选好该坐标面 上的两根轴,组成新的方位菱形,按照图 4-4c 顶面椭圆的作法,即得到新的方 位椭圆。(2)正等测图中圆角的画法例:画出直角弯板正等测图。解:分析:图 4-6a 是直角弯板的三视图,它由底板和竖板组成,底板及竖 板上均有圆角。作图步骤:(1)根据视图先画出直角弯板(方角)的正等测图,如图

9、4-6b 所示。 (2)以 R 的大小定切点,过切点作垂线,交点即为圆弧的圆心(图 4-6C)。 以圆弧的圆心到其垂足(切点)的距离为半径在两切点间画圆弧,即为该形体上所求圆角的正等测图。(3)应用圆心平移法,将圆心和切点向厚度方向平移 h,即可画出相同部 分圆角的轴测图。(巩固练习)作凹形槽、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课堂小结)1、 正等测图的轴间角;2、 正等测图的作图步骤;3、 物体上的圆角在正等测图中的画法。(作业布置)课堂作业:习题集 P 4-1-1 40P 4-2-1 41课后作业:教后感:习题集 P424-3-1 教学时数: 2 学时课 题:§4-3 斜二测图及其画法教学目

10、标 :掌握斜二测图的画法。教学重点 :平面立体、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斜二测图的画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 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 正等测图的轴间角和简化伸缩系数各是多少?2、 伸缩系数指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数值?(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正等测轴测图的画法 , 大家都知道了轴间角 XOY= YOZ= ZOX=1200 的轴测图叫做正等测图 , 且轴向简化伸缩系数都为 1, 这样一来 我们在画图时就可以根据三试图中所标注的尺寸直接在轴测轴上量取尺寸找点 , 然后连点成线由线再组成面再由面形成体。圆的正等测图绘制起来非常麻烦,这一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另一种

11、轴测图 及其绘制方法,学完这一种轴测图的绘制方法论之后你会发现绘制圆的轴测投影 非常的方便讲授新课§4.3 斜二测图及其画法一、斜二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3、 轴间角XOY=YOZ=1350XOZ=9004、 轴向伸缩系数p=1 q=0.5 r=1二、斜二测图的画法1、平面立体斜二轴测图及其画法 例:画四棱锥台的斜二轴测图 解:作图步骤:(1)作轴测轴 X、Y、Z 在 X 轴上量取 O 3=0 4=b/2;在 Y 轴上量取 O 1=O 2=b/4,过 1、2、3、4 点作 X、Y 轴的平行 2 2 2 2线,得四边形,完成底面的斜二轴测图,如图 4-7b 所示;在 Z 轴上取 O

12、 O =H,1 2过 O 作四棱台顶面的斜二轴测图,如图 4-7b 所示。1(2) 连接对应顶、底平面棱线,如图 4-7c 所示。(3) 擦去不必要的图线,加深线形,完成全图。2、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例:画出支架的斜二轴测图。解 分析:次支架的正面有孔且圆弧曲线较多,形状复杂。由于斜二测图中, 凡是平行于 XOZ 坐标面的平面图形,其轴测投影均反映实形,所以当物体只有一 个方向有圆时采用斜二轴测图画较好。作图步骤:(1) 如图 4-9b 取圆孔及孔所在的平面为正平面,在轴测投影面 XOZ 上得如 图 4-9a 主视图一样的实形。支架的宽度为 L,反映在 Y 轴上应为 L/2。(2) 在 Y 轴沿圆心 O 向后移 L/2 顶 O 点的位置;以 O 点画后面的语言文字1 2 2及其他部分,最后做圆头部分的公切线,擦去无用的图线、描深完成全图,如图 4-9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