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论文_第1页
金融风险论文_第2页
金融风险论文_第3页
金融风险论文_第4页
金融风险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及创新摘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本文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创新性地提出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模型,集合了金融产品创新的各类风险因 素,来设计有关风险因素与风险后果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关键词:金融创新风险管理 防范一、金融创新风险1金融创新风险概述金融创新风险是金融创新过程中, 创新供给主体的创新措施不能顺利实施, 或者是创新 收益遭到损失的可能性。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二是金融 创新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金

2、融创新风险不同于产业创新风险。首先,产业创新风险主要存在于新成果的市场认可度及潜在收益的获得程度上,而金融业不仅具有产业创新的风险,还具有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特殊的行业风险,金融创新在追逐利润时也制造出了新的风险。其次,金融创新无法申请专利,具有广泛的可模仿性和可推广性。 只有通过被模仿和推广的活动, 创新 才能真正被社会所接受,否则将会由于市场规模不经济、接受程度低等原因导致创新成果的 市场需求量过小、创新成本过高,从而发生市场缺损、作用缺损以及价值缺损,使得创新者 很难获得全部潜在的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最后,金融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金融创新风险要比产业创新风险具有

3、更广的影响面和更大的影响力。2、金融创新风险的构成(1)设计风险。设计风险是由于金融创新设计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金融创新措施未能如期出台的可能性。(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又称价格风险,是指市场价格变动导致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变动而产生的风险。这里的市场价格,主要是指基础资产的价格。 不同的衍生产品所涉及的市 场风险是不同的。(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履约风险,是衍生交易中的一方不按合同条款履约而导 致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持有者在找不到适当的对手时,只能 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将衍生工具出售所造成的风险。(5)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又称运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或清

4、算系统失灵而导致的风险。(6)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金融机构在交易过程中由于金融产品的复杂性而出现的判 断错误、记账错误、结算错误、交割错误以及和约错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7)投机风险。投机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利用金融创新进行投机而导致的风险。(8)伙伴风险。伙伴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伙伴关系而导致的风险。(9)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由于交易合约内容不合法律规范,交易合约不具备法律效 力或其他方面的法律原因,而给交易主体带来的风险。(10)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由于操作失误,不按时履约,违反相关法律和法规或其他 原因,而给组织金融创新的机构或交易中一方的声誉带来的不良影响。3、金融创新

5、风险的成因(1)金融创新使通货膨胀成为可能。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应的主体。传统的 金融体系中货币供应的职责主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担负。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供应,商业银行则以派生存款的形式创造和收缩货币。金融创新以后,这一格局被打破。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中出现的诸多与活期存款类似的新型负债账户就具有较强的存款派生能力。而且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也利用电子资金转拨系统开办支票账户、可转让存单、电话付款、证券化贷款等业务来创造货币,虽然其创造货币的能力不及商业银行,但它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增加了银行控制信贷的难度。在利益驱动下,银行与非银行机构还会不加限制地扩大信 贷,使货币供应量增多。其次,金融

6、创新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 金融电子化是金融创新的特征之一, 金融机构应 用电子技术使其业务由传统的人工操作转变成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多功能信用卡、自动转账服务、银行电话付款等新工具的普及明显缩减了交易时间,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2) 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了数次震惊世 界的金融事件:墨西哥金融危机、美国奥兰治事件、巴林银行倒闭、东南亚金融危机、香港股灾等等,都是金融风险过大, 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所致。因此,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当局,都普遍推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把风险防范和保持稳定性放在首要位置。(3)金融创新弱化了金融监管的有

7、效性。金融监管的领域扩大,对象增多。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种类明显增多,各式各样的准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由于生产国际化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大量涌现, 对全球性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加之持续不断的各个金融领域的创新,促进了跨国银行这种金融机构的发展。而且在金融机构业务和组织创新的基础上,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相互交叉和渗透,传统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分工的界限日益模糊。因此,金融监管不但要监管传统的金融机构, 还要监管各种新型的 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 不仅要监管国内的金融机构,还要监管跨国性金融机构;不但要监管传统的金融业务,还要监管新兴业务。这样就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降低

8、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相互关系来看,金融监管制度总是针对现有的金融业务及经营范围制定的。然而,金融机构为了摆脱或逃避金融当局的管制,便通过创新来增强竞争力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反过来,当这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或金融当局的目标构成威胁时,政府或金融当局又会采取新的管制和干预措施,于是又引发新一轮有针对性的金融创新。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监管的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或工具创新,从而使得现实的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有所下降。二、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1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体系是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国内外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运用相关的方法和手段,对金

9、融创新风险进行识别、测量和控制的行为体系。该体系由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目标、防范主体、防范客体和防范方法这四个要素组成。第一,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目标。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目标也就是构建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内外金融创新风险所带来的和可能带来收益减少的损失和成本增加的损失。第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主体。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主体是金融创新风险防范行为的承担者,包括行为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也就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和创新者。在风险防范的实践中,这两个层次的主体是难以分开的。第三,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客体。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客体是指金融创新风险防范 行为的作用对

10、象,也就是金融创新风险,它包括设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 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投机风险、伙伴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第四,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的方法。 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的方法是指对金融创新风险客体实 施控制的技术措施,这是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关键所在。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的回避、风险的分散、风险的分摊与转移、风险的预警预控管理。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在金融创新中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不同的金融创新风险进行系统管理和防范,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损失。(1)金融创新风险的回避。风险回避是指考虑到影响预定目标达成的诸多风险因素,结合决策者自身的风险偏

11、好性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做出的中止、放弃某种决策方案或调整、改变某种决策方案的风险处理方式。风险回避的前提在于金融创新主体能够准确对自身条件 和外部形势,以及对客观存在风险的属性和大小有准确的认识。正确的金融创新风险回避策略并不是盲目地、一味地回避风险,而应该在恰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回避风险。 金融创新风险回避应该是一种策略性、艺术性、技巧性的回避。当 金融创新主体的自身实力无力承担可能的损失,而且确实无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时;当金融创新主体有多种项目、领域可供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可能具有不同的风险;当金融创新主体没有必要去涉足某领域或是冒险时,均可采取风险回避策略。(2)金融创新风险的分散。

12、风险分散是同一投资主体投资于不同的项目,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多数企业通常采取投资组合、 项目组合、多元化经营这三种方式来分散风险, 而用于金融创新风险的分散则可采取投资组合以及多元化经营这两种方式来分散风险。首先,投资组合。金融创新由于自身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使得非系统性风险远远大于 普通的金融业务,因而可能的投资收益也大于普通业务, 创新者正是看中这部分超常收益而 宁愿承担较大风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创新投资者必须慎重考虑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其次,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的一个优点在于减少了利润的波动,因此金融创新主体应力争作到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组合。创新主体应选择在价格上是负相关的

13、创新组合,这样就有利于分散风险, 而高度相关的创新组合不利于分散风险。但是,也不能高估了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作用。多元化经营不仅分散了用于金融创新的资源,而且它对创新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就会提高创新成本,导致金融创新的失败。(3)金融创新风险的分摊与转移。风险的分摊不同于风险的分散,风险的分摊是多个投资主体参与同一个项目的投资,使风险在多个投资主体中分摊。显然,随着投资参与人数的增加, 各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是递减的。不仅如此,随着投资参与人数的增加,总体风险也是递减的。风险的转移是指风险由一个承担主体向另一个承担主体转移,风险的转移可分为风险的财务转移

14、和非财务转移。风险的财务转移是风险活动的承担者不变,只是财务损失主体发生了转移,譬如采取投保或担保的方式来转移风险。风险的非财务转移即实体转移,是风险活动连同其财务责任全部由一个承担主体转移到另一个承担主体,譬如采取委托、发包、招标或出售的方式来转移风险。然而,金融创新风险的转移并不同于一般的项目风险转移,金融创新风险的转移多数是通过金融衍生物来实现的。(4)金融创新风险的预警预控管理。有效的风险预警预控管理是确保金融创新安全的第一道屏障,通过监测可能产生金融创新风险的动向与征候,可以及时为金融创新提供决策依据,阻止金融创新风险向金融危机转化。金融创新风险预警预控管理主要是预警预控指标的选取和

15、预警预控系统的操作。金融业是一个技术性强、利润丰厚、竞争激烈的高风险领域,无任何风险的金融运行体 系是不存在的,因此如果我们能事先预测出风险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并及时化解风险,就能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借鉴世界各国金融风险防范的经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 可以采取宏观、中观、微观三个预警子系统相结合的垂直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其中,宏观金 融预警系统主要是监测宏观金融风险,即监测国际金融风险走势和一个国家整个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中观金融预警系统主要是监测国内各经济区域内金融体系面临的金融风险;微观金融预警系统主要是监测一定金融环境下微观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这三个预警子系统要协调动作,自上

16、而下地实行监控。2、金融创新风险的防范策略(1)金融监管部门的风险防范。首先,完善立法。对金融创新活动设立一整套完备的法律程序,制定关于金融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以消除交易过程中不必要的风险,使金融交易从合约的签订到最后执行完毕的整个过程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来规范。同时建立关于风险管理和交易咨询的有效机制,使各金融机构都有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其次,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金融监管机构要派专人参与金融创新的研究和开发, 全面了解金融创新的过程,准确掌握其产品的风险情况, 组织有关专家和教授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全面论证并审定能否进行金融创新。再次,严格监管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除

17、了按照巴塞尔协议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作出规定外, 还要根据其资本量、 信用状况、经营能力、对风险的应变能力及当前的 市场波动状况给出一系列的风险监控指标,将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最后,加强各国金融政策的相互协调。传统的监管机构基本是国家化的,各国政府一般都是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制定金融政策,由于政策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大规模投机资本为了 寻求套利套汇,频繁出入各国的金融市场,放大了金融风险。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协调货币政策,从而把金融 创新产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2)金融创新主体的风险防范。第一,确立风险管理意识。金融机构在

18、创新过程中,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出多样化、复 杂化的趋势。金融企业面对金融环境变化、风险增大的现实,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必须确立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必须在员工中树立风险意识,使他们明白,在充满风险的经营环境中,一味地回避风险是不可能的,只有面对风险,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防范和化解风险。第二,明确风险管理原则。 金融机构在创新产品、 推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 原则,切勿盲目从事,急于求成。金融机构还要遵循分散风险的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实行 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此外,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 还要遵循规避风险的原则,避开高风险业务,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第三,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19、。金融机构要统一制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 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体系,以便作出正确的风险预测。此外,金融机构还要保证本系统内信息的上下畅通,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修补和完善金融风险预警预控系统存在的漏洞。第四,加强内部监管。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监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加 强表外业务的管理。金融创新主体应根据自身的规模、资金、能力等确定表外业务占全部资产额的比例,并把握好表外头寸。同时,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要分开管理,建立完善的表外业务报表制度,加强表外业务的统计和核算。 二还要加强对表外业务定期与不定期的内部稽 核。及时发现

20、表外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应付突发事件的措施。要加强对海外分支机构的管理,总部对海外分支机构要有集中、统一的调节和控制,要对其规定业务范围及各类业务的规模和审批权限,加大总部对海外分支机构资金流动的管理力度。 三要加强金融 机构内部控制,对金融机构内部重要的和高风险的部门进行分工并明确责任,使各部门在互相制约的基础上既保持协调合作,又能职能分离、风险分担。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清算、资金给付、行情报告、实时监控,均需要强大的技术装备平台的支持,采用功能强大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造市商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及时地跟踪瞬息万变的市场轨迹,对那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新工具能

21、够持续 地进行设计和定价。也只有这样,造市商才可以不断地进行新工具的交易,跟踪资产组合的风险暴露情况,设计出弥补风险暴露的复杂战略 ,并及时予以实施。也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金融 衍生品交易的安全、高效和便利性。这正是我国目前所欠缺的,构成了对金融工具创新的瓶颈制约。第五,监管制度落后,亟待改进。金融衍生品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很难管制的金融产品, 目前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监督和管制的途径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其他会计报表进 行监督来实现的。在被监督机构成为衍生品市场活跃的交易者后,这样的监管方法就显得滞后了。这是因为,衍生品交易不仅大量涉及表外业务 ,而且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极短的时间内 完成头

22、寸的改变和对冲来实现的。定期检查机构的头寸并不有助于了解它们真正承担的风险 杠杆系数也并不直接显示于会计报表中。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日新月异,具有最充分信息的是活跃在第一线的操作员,投资机构的管理层在信息权利上已经是次一等了,而行业或政府管制人员要充分了解这一行业的最新发展或交易实况,并制定适度的管理制度则更加不易了。监管制度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重新做出合理的安排。第六,会计核算标准缺乏,亟待建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相当程度上停留在 学习、介绍西方现有成就的阶段。这当然是与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尚在起步,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品种、交易数量甚少的现状分不开。但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运用

23、创新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套期保值业务将会迅速增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的准则的建立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我国加入 WTC作为融入全球化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要求变得更加迫切了,全球化呼唤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尽快出台。国际理财理念的宣传与推广。 衍生金融工具之所以产生并迅速成为国际理财的重要工具主要原因在于其面对金融风险所显现的良好的基本功能。一是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通过风险对冲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衍生金融工具是为了对冲风险而产生的具有杠杆效应的投资工 具。二是具有价格发现功能,通过交易所的公开竞价形成市场价格均衡。三是具有投机套利的功能,在透明公开的市场条件下,投机者通过承担风险获取利润,有利

24、于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四是具有构造组合的功能,通过对一项特定的交易或风险暴露的特性进行重新构造,实现所预期的结果。对于这些理财理念我国大多数企业是相当缺乏的,也暴露出我们对金融风险的认识是相当不够的,为此,必须予以大力宣传与推广。(1) 政府的扶植与支持。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急需政府的扶植与支持,在不增加整个市场系统风险的情况下,要适时放松金融管制,减少各种壁垒,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并统一规则,促进资本在货币、证券与金融衍生品间的自由流动。3.贯彻法制先行原则。有效率的组织必须以健全有效的制度为前提,考虑到衍生金融工具日新月异,法规的制定要体现前瞻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衍生金融

25、工具市场是一个高效率的组织,必须走“先规范,后发展”的道路。否则的话,运作和监管都将缺乏法律依据。(2) 尽快建立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走在前面的,目前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然后便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 制定,在主要贯彻国际化原则的同时,当前既要考虑我国金融业的现状 ,又要体现前瞻性的要求。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核心在于全面规范金融工具合约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实施之前,目前我们可以考虑先从会计

26、信息披露着手,改进信息披露系统,增加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力度。综合运用报表附注、附表等披露手段,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到期日等信息。在表内将衍生金融工具单列,在表外则先行引 入新的计量基础,如公允价值。(3) 完善硬件支持系统,解决金融衍生品交易技术装备水平的瓶颈制约,实现市场监控系统和财务安全保障系统的合理结合,有效运作集中监管模式,做到交易清算、资金给付、行情 报告、实时监控的协同运行。(4) 运用金融工程技术方法,不断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场外场内交易齐头并进,稳步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化进程。近期看,在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品种中 ,应首先发展远期和期货交易。比较而言,远期交易与基础市场最为接

27、近,发展起来较为容易,并可为外汇掉期交易创造条件,是发展其他衍生品市场的必经阶段。近年来,由于商品期货市场已日趋规范 ,其交易方式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近期若把国债期货和股票期货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有利于发现远期利率,促进长期投资,减少价格的不合理波动,提高市场效率。(5) 健全交易所的治理结构。从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看,欧洲期货交易所最先实行股份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于 2000年实行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发生重大转变,均由非盈利组织转为盈利性股份公司。由于激励与约束制度的完善,改制后的两个交易所的交易量都有巨大增长。而我国期货交易所目前普遍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财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必须通过产权改革和体制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