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_第1页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_第2页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_第3页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王晓华摘要:在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沟通、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我们在交流沟通之间,准确用语,避免出现言语上的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以中日国家来说,两国跨文化交际之中言语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如寒暄、邀请、请客、致谢等均会用到,但是如若出现用语错误,则会影响国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印象。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明确中日双方的用语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本文将依据语用学及言语行为理论,就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言对比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更加顺利的展开中日国民交流、交际提供

2、一些帮助。关键词:中日跨文化; 文化交际; 言语行为; 用语对比虽然,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得两国之间文化习俗很是相同或相近,但是从中日两国人民言语行为上来看,两国人民的言语行为表现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为了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良好的、顺利的展开,在外语教学实践之中,应当注重加强用语对比,说明中日寒暄、致谢、邀请等语言行为上存在的差异,那么在交流与沟通之中,能够真正了解对方语言行为的含义,正确应答,使得双方的交流融洽、愉悦。所以,加强中日语言行为的语用对比是非常必要的。一、中日寒暄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但从“寒暄”言语行为来看,中日国家的语用习惯就有很大不同。我们只有深

3、入的研究与对比中日言语行为,才能真正了解中日国家文化,那么中日跨文化交际将更加有意义的。寒暄语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是用的询问对方的安康、起居、冷暖及心境的体贴性言语,看似多余,但实则是良好交际的开端,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营造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当然,因为不同国家特定文化使然,才使得不同国家寒暄的方式不同,如中国国民之间或与其他人寒暄,习惯用语是“你吃饭了吗”,这作为一种常用的寒暄方式,在其他不懂中国文化的国家来看,更像是在邀请自己吃饭,这容易引起误会。而日本国民之间或与其他人寒暄,往往会以“天气变化、季节更替”等为话题,如“確毎日暑”(每天都好热呀),“本当暑”(真的好

4、热呀)。相对来说,日语是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语言,希望能够融入到集体当中,并且在集体中发挥价值,就如同鱼要生存在水中一样,这使得日本人习惯用自然环境来寒暄1。二、中日致谢道歉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在致歉道歉语言行为方面,中日语用习惯也是不尽相同的。因为相当于中国语用习惯来讲,日本人更习惯用道歉、忏悔的词语,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乘坐公交车,别人让座给自己,我们会礼貌地说“谢谢”,而日本人通常会说“对不起”。从这小小的生活习惯上,可以看出中日文化还是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言语行为上。那么,日本人为什么善用“道歉、忏悔或自责”等词语呢?其实,日本人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也极不情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恩惠。因为,在

5、日本人看来,出于好意的某种行为,强加于人,将会使对方难堪,这就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之中,为了不让对方难堪,常常会说“对不起”等致歉词语。有日本心理学家认为日本人这种顾及他人的表现,实际上是日本人缺乏自信、脆弱的表现,为了维护自己,保护面子,常常小心翼翼,逃避责任,为自己留后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国际商务洽谈中日本人往往会通过中间人进行谈判。总之,在致谢道歉言语行为方面,日本与中国语言行为的确有很大差异,在中日跨文化交际中应当慎重注意这一点2。三、中日请客送礼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在以上言语行为上,中日用语习惯不同,但是在请客送礼言语行为上却很是相同。因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日本来

6、讲,“义理”、“人情”、“知恩图报”是维系日本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传统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恪守的道德规范。因此,请客、送礼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中日国民请客送礼的思想不同,中国人认为这种“礼尚外来”是人之常情,而日本人则为此苦恼不已,不愿意接受他人的馈赠,因此为了减轻他人的负担,在日常生活中请客时,主人虽然备好了丰盛的饭菜,但还是出谦虚的说:“何、召上(没什么菜,请多吃点)”;在馈赠礼物时常说:“、受入(这个东西不起眼,但请您收下)。”的确,中国人在请客或馈赠里礼物时也会这么说,与日本人的原意不同,中国人是处于礼貌或要面子3。四、中日邀請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对比中日邀请拒绝言语行为,不难发现日本人邀请他人是比较谨慎的,其目的是尽量不给对方添麻烦。所以,日本人在围绕“邀请”进行言语交流的过程中,往往是比较客套的,通常最好不要当真,不像中国人非常直接的表达邀请的诚意。五、结束语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尽管中日文化差异不大,但是中日言语行为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能够顺畅的、良好的进行,应当对比中日言语行为的语用习惯,以便清楚对方的语用习惯,如此可以避免语用错误情况的发生,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获得较佳的效果。参考文献:1黄德诚.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j.长江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