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奥氏体奥氏体(Austenite )也称为 沃斯田铁 或?-Fe,是钢铁的一种显微组织,通常是 ?-Fe中固溶 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奥氏体的名称是来自英国的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 (WilliamChan dler Roberts-Auste n )丫 Fe为面心立方晶体,其最大空隙为0.51 X 10 8cm (该空隙的数据可能有误,跟c原子不在同一数量级上),略小于碳原子半径,因而它的溶碳能力比a Fe大,在1148C时,Y Fe最大溶碳量为 2.11%,随着温度下降,溶碳能力逐渐减小,在727C时其溶碳量为0.77%。奥氏体性能特点:奥氏体是一种塑性很好,强度较低的固溶体,具有一定韧性。
2、不具有铁磁性。因此,分辨奥氏体不锈钢 刀具(常见的188型不锈钢)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磁铁来看刀具是否具有 磁性。古代铁匠打铁时烧红的铁块即处于奥氏体状态。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1. 加热温度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奥氏体化速度加快。2. 加热速度加热速度越快,发生转变的温度越高,转变所需的时间越短。3. 合金元素钴、镍等加快奥氏体化过程;铬、钼、钒等减慢奥氏体化过程;硅、铝、锰等不影响奥氏体化过程。由于合金元素的扩散速度比碳慢得多,所以合金钢的热处理加热温度一般较高,保温时间更长。4. 原始组织原始组织中渗碳体为片状时奥氏体形成速度快,且渗碳体间距越小, 转变速度越快,同时奥氏体晶粒中碳浓度梯度也
3、大,所以长大速度更快。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随加热温度升高晶粒将逐渐长大。温度愈高,或在一定温度下,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晶粒也越粗大。2钢的成分奥氏体中碳含量增高,晶粒长大倾向增大。钢中加入钛、钒、铌、锆、铝等元素,有利于得到本质细晶粒钢,因为碳化物、氧化物 和氮化物弥散分布在晶界上,能阻碍晶粒长大。锰和磷促进晶粒长大。3.合金元素C%的影响:C%高, C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以及Fe的自扩散速度均增加,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增加,但 C%超过一定量时,由于形成 Fe3Cn,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合金元素影响: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Zr、V、W、Nb等熔点较高,它们弥散分布在奥
4、氏体中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Ni等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影响很小。YFe:温度在912C1394C的纯铁,晶格类型是面心立方a Fe, YFe, S-Fe都是纯铁,只是晶格类型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同素异构。YFe是面心立方晶格,而a-Fe是体心立方晶格,由于面心比体心排列紧密,所以由前者转化为 后者时,体积要膨胀纯铁在室温下是体心立方结构,称为a-Fe。将纯铁加热,当温度到达910 C时,由a-Fe转变为YFe, YFe是面心立方结构。继续升高温度,到达1390 C时,丫Fe转变为 SFe,它的结构与 a-Fe一样,是体心立方结构。纯铁随着温度增加,由一种结构转 变为另一种结构,这种
5、现象称为相变。面心立方结构 除顶角上有原子外,在晶胞立方体六个面的中心处还有6个原子,故称为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结构八个原子处于立方体的角上,一个原子处于立方体的中心, 角上八个原子与 中心原子紧靠。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著名的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 Mo、Cu、Sk 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 Cr-Ni系列钢。奥氏体 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如加入 S, Ca, Se
6、, 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铁素体铁素体(ferrite,缩写:FN,用F表示)即碳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称 为铁素体或a固溶体,用a或F表示,a常用在相图标注中,F在行文中常用。亚共析成分 的奥氏体通过先共析析出形成铁素体。 铁素体物理性质:纯铁在912 C以下为具有体心立方 晶格。碳溶于a-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以符号F 表示。由于a-Fe是体心立方晶格结构, 它的晶格间隙很小, 因而溶碳能力极差, 在727C时600 C时溶碳量约为溶碳量最大,可达0.0218%,随着温度的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小,在 0.0057%,在室温时溶碳量约为 0.0008%。
7、因此其性能几乎和纯铁相同,其机械性能如下:抗拉强度180280MN/平方米屈服强度 100 170MN/平方米延伸率30-50%断面收缩率 70-80%冲击韧性 160200J/平方厘米硬度 HB 5080由此可见,铁素体的强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与韧性。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呈明亮的多边形 晶粒组织,有时由于各晶粒位向不同,受腐蚀程度略有差异,因而稍显明暗不同。铁素体在770 C以下具有铁磁性,在 770C以上则失去铁磁性。(铁素体的 居里点为770 C)马氏体马氏体由奥氏体急速冷却(淬火)形成,这种情况下奥氏体中固溶的碳原子没有时间扩散出 晶胞。当奥氏体到达马氏体转变温度(
8、Ms)时,马氏体转变开始产生,母相奥氏体组织开始不稳定。在 Ms以下某温度保持不变时,少部分的奥氏体组织迅速转变,但不会继续。只最后,温度到达马氏体转变结束温度有当温度进一步降低, 更多的奥氏体才转变为马氏体。Mf ,马氏体转变结束。马氏体还可以在压力作用下形成,这种方法通常用在硬化陶瓷上(氧化钇、氧化锆)和特殊的钢种(高强度、高延展性的钢)。因此,马氏体转变可以通过热量和压力两种方法进行。马氏体和奥氏体的不同在于,马氏体是体心正方结构, 奥氏体是面心立方结构。 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仅需很少的能量, 因为这种转变是无扩散位移型的,仅仅是迅速和微小的原子重排。马氏体的密度低于奥氏体,所以转变后体积
9、会膨胀。相对于转变带来的体积改变,这种变化 引起的切应力、拉应力更需要重视。马氏体在Fe-C相图中没有出现,因为它不是一种平衡组织。平衡组织的形成需要很慢的冷 却速度和足够时间的扩散,而马氏体是在非常快的冷却速度下形成的。由于化学反应(向平衡态转变)温度高时会加快,马氏体在加热情况下很容易分解。这个过程叫做回火。在某些 合金中,加入合金元素会减少这种马氏体分解。比如,加入合金元素钨,形成碳化物强化机 体。由于淬火过程难以控制,很多淬火工艺通过淬火后获得过量的马氏体,然后通过回火去减少马氏体含量,直到获得合适的组织,从而达到性能要求。马氏体太多将使钢变脆,马氏体太少会使钢变软。性能 众所周知,马
10、氏体是强化钢件的重要手段,而且一般认为,马氏体是一种硬而脆的组织,尤 其是高碳片状马氏体。要想提高淬火钢的塑性和韧性,必须用提高回火温度的方法,牺牲部 分强度而换取韧性,就是说强度和塑性很难兼得。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表明,这种观点只 是适用于片状马氏体,而板条状马氏体不是这样,板条状马氏体不但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具 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同时还具有低的脆性转变温度,其缺口敏感性和过载敏感性都较低。 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钢中马氏体机械性能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质量分数。马氏体的硬度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当含碳质量分数达到0.6%时,淬火钢硬度接近最大值,含
11、碳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 虽然马氏体的硬度会有所提高,但由于残余奥氏体数量增加,反而使钢的硬度有所下降。合金元素对钢的硬度关系不大,但可以提高其强度。莱氏体共析点eutectoidpoint:相图内代表共析成分和共析温度的点。共晶反应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一定成分的固相的反应例如含碳量为 2.11%-6.69%的铁碳合金,在 1148摄氏度的恒温下发生共晶反应,产物是奥氏体個态)和渗碳体(固态)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在合金相图上,发生这个反应在图上表现为一点,那个点就是共晶点共析反应就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析出两种一定成分的固相的反应铁碳
12、合金相图从某种意义上讲,铁碳合金相图是研究铁碳合金的工具,是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中文名铁碳合金相图作用研究碳钢和铸铁成分等之间关系实际是Fe-Fe3C相图简述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铁碳合金编辑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是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基本组元也应该是 纯铁和 Fe3C铁存在着同素异晶转变,即在固态下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结构的铁与碳可 以形成不同的固溶体,Fe Fe3C相图上的固溶体都是 间隙固溶体。由于a -Fe 和丫 -Fe晶格中的孔隙特点不同,因而两者的溶碳能力也不同。1, 铁素体铁素体是碳在a -Fe中的间隙固
13、溶体,用符号"F"(或a )表示,体心立方晶 格;虽然BCC的间隙总体积较大,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小,所以它的溶碳量很小,最 多只有0.0218%(727C时),室温时几乎为0,因此铁素体的性能与纯铁相似,硬度 低而塑性高,并有铁磁性S =30%50%,AKU=128160d b=180280MPa,5080HBS.铁素体的显微组织与纯铁相同,用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 明亮的多边形等轴晶粒,在亚共析钢中铁素体呈白色块状分布,但当含碳量接近 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因量少而呈断续的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周围2, 奥氏体奥氏体是碳在丫 -Fe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
14、A"(或丫)表示,面心立方晶 格;虽然FCC的间隙总体积较小,但单个间隙体积较大,所以它的溶碳量较大,最 多有 2.11%(1148E 时),727 °C 时为 0.77%.在一般情况下,奥氏体是一种高温组织,稳定存在的温度范围为 7271394C ,故奥氏体的硬度低,塑性较高,通常在对钢铁材料进行热变形加工, 如锻造,热轧等时,都应将其加热成奥氏体状态,所谓"趁热打铁"正是这个意 思.(T b=400MPa,170220HBS$ =40%50%.另外奥氏体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能,就是它具有顺磁性,可用于要求不受磁场 的零件或部件奥氏体的组织与铁素体相似,但
15、晶界较为平直,且常有孪晶存在3,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和碳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金属化合物,用化学分子式"Fe3C"表 示.它的碳质量分数 Wc=6.69%熔点为1227C,质硬而脆,耐腐蚀.用4%肖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白色,如果用4% 苦味酸溶液浸蚀,渗碳体呈暗黑色渗碳体是钢中的强化相,根据生成条件不同渗碳体有条状,网状,片状,粒状 等形态,它们的大小,数量,分布对铁碳合金性能有很大影响总结:在铁碳合金中一共有三个相,即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但奥氏体一般仅存 在于高温下,所以室温下所有的铁碳合金中只有两个相,就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由 于铁素体中的含碳量非常少,所以可以认为
16、铁碳合金中的碳绝大部分存在于渗碳 体中.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铁和碳可以形成一系列化合物,如Fe3C,Fe2C,FeC等,有实用意义并被深入 研究的只是Fe-Fe3C部分,通常称其为Fe-Fe3C相图,此时相图的组元为Fe和 Fe3C.由于实际使用的铁碳合金其含碳量多在 5%以下,因此成分轴从06.69%.所 谓的铁碳合金相图实际上就是 Fe Fe3C相图.相图分析编辑Fe Fe3C相图看起 来比较复杂,但它仍然是由一些基本相图组成的,我们可以将Fe Fe3C相图分成上下两个部分来分析1700液相 C426IOO7謡700727珠光体500J.01538 15006-912 勺00IJ<J4
17、1300赳工刍丫卄匚忆(实线莱氏体105,0 &Q 63也(%)1148C430Fe3C(实线)。石麗1实线1227ic.CW柬氏体区扌CL/F:铁素体区'Re3C/Cm=渗碳体氐"固溶体区15001400LL2271300D120011裂F11001000A+FtCjj+LdFegCj+Ld900AtgGi I3001S7277000. 77卩胡十L d7p/)Illfc14.3F+P?|IP+FCU |FF&jCu+V d L|dB(L495/0. 53)"1394600.1d66. 69 C (%)共晶转变在1148C,4.3%C的液相发生共晶
18、转变:Lc (AE+Fe3C),转变的产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存在于1148C 727C之间的莱氏体称为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组织由 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存在于727°C以下的莱氏体称为变态莱氏体或称低温莱氏 体,用符号Ld /表示,组织由渗碳体和珠光体组成.低温莱氏体是由珠光体,Fe3CH和共晶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经4%硝酸酒 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中珠光体呈黑色颗粒状或短棒状分布在 Fe3C 基体上,Fe3CH和共晶Fe3C交织在一起,一般无法分辨.共析转变在727C ,0.77%的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AS (F+Fe3C),转变的产物称为珠光体.共析
19、转变与共晶转变的区别是转变物是固体而非液体.特征点相图中应该掌握的特征点有:A,D,E,C,G(A3点),S(A1点),它们的含义一定 要搞清楚.根据相图分析如下点:相图中重要的点(14个):1. 组元的熔点:A (0, 1538)铁的熔点;D (6.69, 1227) Fe3C 的熔点2. 同素异构转变点:N(0, 1394) S -Fe 丫 - Fe;G(O, 912) 丫 -Fe a -Fe 相图3. 碳在铁中最大溶解度点:P(0.0218,727),碳在a -Fe中的最大溶解度E(2.11,1148),碳在丫 -Fe中的最大溶解度H (0.09,1495),碳在S -Fe中的最大溶解度
20、Q(0.0008,RT),室温下碳在a -Fe中的溶解度三相共存点:S(共析点,0.77,727),(A+F +Fe3C)C(共晶点,4.3,1148),( A+L +Fe3C)J(包晶点,0.17,1495)( S + A+L )其它占/、L_I 八、B(0.53,1495),发生包晶反应时液相的成分F(6.69,1148 ),渗碳体K (6.69,727 ),渗碳体特性线相图中的一些线应该掌握的线有:ECF线,PSK线(A1线),GS线(A3线),ES线 (ACM线)水平线ECF为共晶反应线.碳质量分数在2.11%6.69%之间的铁碳合金,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均发生共 晶反应.水平线PSK为共
21、析反应线碳质量分数为0.0218%6.69%的铁碳合金,在平衡结晶过程中均发生共析 反应.PSK线亦称A1线.GS线是合金冷却时自A中开始析出F的临界温度线,通常称A3线.ES线是碳在A中的固溶线,通常叫做Acm线.由于在1148C时A中溶碳量最 大可 达2.11%,而在727C时仅为0.77%,因此碳质量分数大于0.77%的铁碳合 金自1148C冷至727C的过程中,将从A中析出Fe3C析出的渗碳体称为 二次渗 碳体(Fe3CII). Acm 线亦为从A中开始析出Fe3CII的临界温度线.PQ线是碳在F中固溶线.在727C时F中溶碳量最大可达0.0218%,室温时 仅为0.0008%,因此碳
22、质量分数大于0.0008%的铁碳合金自727C冷至室温的过 程中,将从F中析出Fe3C.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III).PQ 线亦为从 F中开始析出Fe3CIII的临界温度线.Fe3CIII数量极少,往往予以忽略.相图相区1. 单相区(4 个+1 个):L, S ,A,F ,(+ Fe3C)2. 两相区(7 个):L + S 丄 + Fe3C丄 + A, S + A ,A + F ,A + Fe3C,F + Fe3C.3碳量影响编辑1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按杠杆定律计算,可总结出含碳量与铁碳合金室温时的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 物间的定量关系2. 含碳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渗碳体
23、含量越多,分布越均匀,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低; 但当渗碳体分布在晶界或作为基体存在时,则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大为下降,且强度也随之降低。3. 含碳量对工艺性能的影响对切削加工性来说,一般认为中碳钢的塑性比较适中,硬度在HB200左右,切削加工性能最好。含碳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其切削加工性能。对可锻性而言,低碳钢比高碳钢好。由于钢加热呈单相奥氏体状态时, 塑性 好、强度低,便于塑性变形,所以一般锻造都是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锻造时必 须根据铁碳相图确定合适的温度,始轧和始锻温度不能过高,以免产生过烧;始 轧和温度也不能过低,以免产生裂纹。对铸造性来说,铸铁的流动性比钢好,易于铸造,特别
24、是靠近共晶成分的铸 铁,其结晶温度低,流动性也好,更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从相图的角度来讲, 凝固温度区间越大,越容易形成分散缩孔和偏析,铸造性能越差。一般而言,含碳量越低,钢的焊接性能越好,所以低碳钢比高碳钢更容易焊 接。4晶界晶界是结构相同而取向不同晶粒之间的界面。 另一个取向,故晶界处原子排列处于过渡状态。无机非金属材料是由微细粉料烧结而成的。在晶界面上,原子排列从一个取向过渡到 晶粒与晶粒之间的接触界面叫做晶界。在烧结时,众多的的微细颗粒形成大量的结晶中心。当它们发育成 晶粒并逐渐长大到相遇时就形成晶界。晶界上原子排列较晶粒内疏松,因而晶界易受腐蚀(热侵蚀、化学腐蚀)后,很易显露出来;由
25、于晶界上结构疏松,在 多晶体中,晶界是原子(离子)快速扩散的通道,并容易引 起杂质原子(离子)偏聚,同时也使晶界处熔点低于晶粒;晶界上原子排列混乱,存在着许 多空位、位错和键变形等缺陷,使之处于 应力畸变状态。5位错刃璽ft蜡帕卅聘位错又可称为差排(英语:dislocation ),在材料科学中,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 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 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 分界线,其存在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位错”这一概念最早由 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维托伏尔特拉(VitoVolterra )于 1
26、905 年提出。k LL 4F r rr Ti 丄 iki- «魏氏体铁素体魏氏体铁素体:Widma nstätte n Ferrite在钢的过冷转变中还存在一种常见的组织即魏氏体铁素体, 其在较低的过冷度下形成。由于铁素体板条快速向原奥氏体晶粒内部生长且在某一方向上速度特别大,因而其在形态上是平行的尖角状,并且在铁素体板条间可以有残留奥氏体、马氏体和珠光体相。一般认为,一次魏氏体铁素体直接从原奥氏体晶界伸 入奥氏体晶粒内;二次魏氏体铁素体在晶界铁素体上形成。一次板条魏氏体铁素体也可直接在晶内夹杂物处形成。二次板条魏氏体铁素体也可在已经形成的晶内铁素体上形成。贝氏体
27、奥氏体钢等温淬火后的产物。是将钢件奥氏体化,使之快冷到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260400C)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变为贝氏体。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韧性配合。在硬度相同的情况下贝氏体组织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马氏体,可以达到马氏体的13倍。贝氏体(bainite )又称贝茵体。钢中相形态之一。钢过冷奥氏体的中温(Ms550C)转变产物,a -Fe和Fe3C的复相组织。用符号 B表示。贝氏体转变温度介于 珠光体转变与 马氏体转变之间。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偏高区域转变产物叫上贝氏体(up bai-nite)(350C550C),其外观形貌似羽毛状,也称羽毛状贝氏体。冲击韧性较差,生产上应力求避免。在贝氏体转变温度下
28、端偏低温度区域转变产物叫下贝氏体(Ms350C)。其冲击韧性较好。为提高韧性,生产上应通过 热处理控制获得下贝氏体。上贝氏体由许多从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的条状铁素体和在相邻铁素体条间存在的断续的,短杆状的渗碳体组成。下贝氏体由含碳过饱和的片状铁素体和其内部析出的微细的碳化物组成。6淬火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 (亚共析钢)或 Ac1 (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
29、淬火。包括加热、保温、冷却3个阶段。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 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7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8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9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C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淬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最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空冷淬火等。退火、正火、淬火1、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 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气冷淬火专指在真空中加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备维修与保养合同书
- 设计师室内设计收费标准
- 语文能力大学专升本提升
- 货物买卖与购销合同
- 质量保证诚信施工
- 购房卖房中介合同示例示例示例
- 购销合同封面模版
- 购销合同简单范本模版
- 贷款合同签订条件说明
- 赴台保证书共筑美好未来
- GB 895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生产卫生规范
- 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 GA/T 744-2013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
- 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完整版)
- 上海市普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水文学试验指导课件
- 道路运输达标车辆核查记录表(货车)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6.新发现 |湘美版 (共21张PPT)
- 《京东集团公司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案例分析(5700字)》
- 道德与法治《学会沟通交流》课件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工作程序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