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 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 桃江县合水桥中学 曹再初 摘 要:探究性学习进入化学教学课堂,让学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 全过程,逐步形成乐于探索、努力求知、敢于创新的心理倾 向,初步掌握从事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而树立创 新意识,逐步实现创新学习,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化学教学课堂创设情境实践能力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要培养学半实验探究能力,要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 生学习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陶行知也强调“治 学以兴趣为主”,再三提醒教师要“唤起兴味引起学牛的兴味, 是很要紧的”。因此培养学牛的实验探

2、究兴趣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实验 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激发学半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学习的一得天独 厚的条件,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牛去观察、感知、探究化 学知识,还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教会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 半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 化学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那么如何在中学现有的仪器、设备, 现有的中学化学知识的条件下,通过对学半进行基本操作的强化训练, 并由此出发适当往上延伸和伸张,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呢? 下面谈一谈我对此的一些认识。1、精心设计问题,创造情境,

3、培养和激发学牛创造思维将课本知识、技能等创设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这些问题情境 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的主要工作。在 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收集、整理大量的素材,当然,这些素材也 可发动学生广泛收集、寻找。“问题”必须精心准备,不仅要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维,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 跳一跳够得着,不能对所要回答的问题失去信心。如在探究制取二氧 化碳的发乞装置时,从最简单的发牛装置入手,创设如下问题情境:(1) 如果酸不足,添加酸时,只能将橡皮塞把掉,从容器口加入, 在反应进行时操作很不方便,你能否设计一种装置,不需要将橡皮塞 拔掉也能随时加酸呢?(2

4、) 长颈漏斗最大的好处时可以随时加酸,但它能否使反应随时停 止呢?有什么办法能使反应随时停止?(3) 用什么办法可以将石灰石和酸分开?(4) 石灰石放在隔板上,是不是就可以控制反应呢?怎样才能控制?学丰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种各样,妙趣横一些想法也许是老师 都没有想到的,其效果当然比老师干巴巴地讲,或让学生死记课本知 识好的多,对于同一个问题,应该让学生从不同侧面来回答,形成尽 可能多、新、独特的设想、思路和方法,如在教学牛解答习题时尽可 能一题多解,讲方法,讲思路,而不是讲答案。2、鼓励学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其质疑与探索精神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体对学习客体(包括现实客体和知识客体) 主动探索,

5、不断变革,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知和 经验的过程。因此,问题不仅要由教师精心准备,而且要鼓励学生大 胆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应以主动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主动 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自然和 社会的系统知识,并在经验重组和交流活动中实现对已有认知的突破 和创新,达到情感、行为的升华利提高。鼓励某学牛大胆提出自己的 思考和设想,会引起其他学生的不同思考,从而产生新的设想,由此 得出的每一个设想又成为一系列新的刺激思考的诱因,这种互激效应 能使学生在更为广泛、灵活和更为深刻、具体的思考中,引发出更多、 更好、更为切实的创新设想。女山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

6、测定实验时,教师首先让学乞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鼓励学牛从不同角度提 出问题,如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 为什么水会上升?(2) 为什么水上升到约1/5容器体积时水面不再上升?(3) 红磷的量有没有限制?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4) 如果红磷不够,实验的结果会怎样?(5) 水上升的体积略小于1/5容器体积,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有 哪些?(6) 水上升的体积略大于1/5容器体积的原因是什么?(7) 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蜡烛、铁丝、镁带等是否也可行?(8) 若只能用木炭做实验,你认为可行吗?你会作哪些改进?(9) 这个实验还说明了那些结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浅显,有的深思,有的古怪,有的可笑,不

7、 管怎样,教师都应鼓励、引导,及时发现闪光点,切不可讽刺、挖苦、 讥笑,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达到效果,探究教学才能达到目的。3、分解演示实验,将演示实验探究化现行教材中“活动与探究”比较多,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 欲望,同时也安排了一部分演示实验。但是其验证性多于探究性,使 得演示实验平淡无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教师应大胆创新演示实验 程序,使演示实验学牛化,提高实验的探究性利研究性。例如在讲述 浓盐酸具有强烈挥发性时,怎样通过实验证明瓶口冒出来的“口雾” 就是盐酸小液滴?浓盐酸挥发时温度是降低还是升高?我就适时地 引导学牛根据物理知识和盐酸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几种检验方法。又如在学习浓硫酸的

8、吸水性时教材给我们的结论是浓硫酸吸水 时应放出热量,且质量增加,如果联系到无水cus04,饱和溶液等性 质,可引导学生作以探究,自己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学生的设计有的可能不尽完美,甚至短时间现象并不明显,但是 它却大大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所以研讨气氛 非常浓厚,在设计中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提出新看法新途径,考虑问 题更全面,认识加工能力逐步提高,对知识的运用fi趋灵活,思维逐 渐多样化,对理论不再盲从而重视了与实践的结合,逐步向创新学习 转变。4、变枯燥知识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化学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比较零乱,缺乏足够的学 习兴趣,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一些

9、平淡无奇的知 识转化为探究性学习内容。例如在进行“环境保护”复习时,为了让 学生基本了解水质污染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 我把课分成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两部分。课前指导查找资料,引导学 生加工处理资料,协助学生理顺角色关系,督促学生做好活动的计划、 记录和报告;学牛.则要做好几项准备:(1)资料准备:被污染的各 种物品、报刊资料、图片、照片及复习材料等;(2)角色准备:分 别由不同的学生扮演村民代表、造纸厂厂长、双方辩护律师及陪审员; (3)发言准备:按不同角色分别准备各自的发言提纲。在课堂实施 过程中,我首先以一段短剧让学&发现问题一水污染,然后通过剧情 的发展促使全

10、体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结果学生通过查 找、分析、处理和利用信息,体验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通 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培养了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对水质污 染的原因的分析,提高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污水治理方案的设 计,更培养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学习“中和反应”时,首先把课题中的“活动与探究”布 置给学生,同时补充测“中和反应中温度变化”实验,让学生根据各 自的实验结果并结合所学矩迟加以解释。这期间由学生畅所欲言,充 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由学生共同讨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结 果学生最终想到了只有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间相互作用来解释,才能 使分析与结果相

11、一致;其次我又让学牛通过课题研究总结自己的收 获,这时学生不仅归纳出中和反应的一般规律,而且总结出中和反应 的本质;与此同时,我又进一步让学牛指出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哪些 疑问,结果有学生竟提出该实验中“红色消失”现象不足以说明naoii 利1ic1发生了中和反应,因为也可能是1ic1与溶液中的红色物质反应, 这充分显示出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最后我用电脑模拟教材 中“图10-14 naoii与iic1反应”(人教版)的动画过程,再次形象 丰动的向学牛揭示本课的主题一一中和反应。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 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用 知识处理信息,学习团结合作解决

12、问题。5、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 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不失时机的选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鼓励 学半课后参与,激发学&的内在需要,启迪学牛的创新思维。例如在 学习naoii性质时,课本上没有naoii与co?反应的实验,可将之布置 给学生,请他们设计,并解决我提岀的以下两个问题:(1)c0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装置中大量的naoii溶液中既有naoii 又有h20,怎样能说明co2是与nqoii溶液反应的呢?(2)根据你现有的知识,要想用各装置产生类似

13、现象,你还能将气 体co?及naoii溶液换成哪些物质?这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又陷入沉思,最终交流讨论认为必须再 做将naoii溶液换成水的对比实验,即可解决问题。同时将气体换成 s0?或iic1, naoii溶液换成k01i溶液或氨水均可得到类似现象。又如在开展了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之后,可使研究性学习更 深一层、更进一步,使实验探究型转向探究实验型。下面是教学实 践中的例子。“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可 半成铜绿(碱式碳酸铜)。”这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源,可要求学生设 计实验,对铜牛锈条件进行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可设计如下问题:(1)铜生锈所需条件实际上是铜与相互作

14、用,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实验结论(2)铜生锈时产生铜绿化学方程式为二cii2 (oil)20实验研究铜和铁相比,更易生锈,由此得出结论_。实验比较(4)若要清洗铜丝表面的铜锈,可将其浸入中。试写出除去铜锈的化学方程式。探索研究这样探索实验、分析实验、比较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 本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也在积极 参与中得到了锻炼。6. 充分联系牛活实际,将实用性知识现实化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教师应避免教条化,应加强与工农业生产、 科学研究fi常牛活等方面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贴近牛活。如在学习 iic1化学性质、h常生活中常见的盐等知识时,学生了解nalic03粉 末

15、可用于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性课题。设 计以下问题:(1)胃酸过多的病人有哪些症状? (2)胃酸的主要成 分是什么? (3)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治疗药物的原则、依据是 什么?(4)用nahc03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什么?(5)如何治疗胃 溃疡病人的胃酸过多?能否使用nahcom (6)电视广告经常出现“斯 达舒胶囊”,能否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其成分、作用、用途。将此作为一个探究性课题,学牛的学习兴趣大增,他们利用周六、 周走访医&、病人,了解服用者的疗效,学牛通过自己的实践活 动写出了形式多样、生动细致的调查报告,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 能力,何乐而不为?又如,家庭厨

16、房内的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文字,你关注过吗?对 此可出示下列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你认为包装袋上的碘酸钾(碘元素符号i)的化学式 为,其中碘的化合价为;思考2:湖南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营的“雪花牌精制盐” 包装袋上有这样说明文字:“待食物烹调好后,再加入碘盐”。请用 有关化学知识加以分析解释。思考3:为什么包装待上还说明要“密封贮存”,请对照化学式, 联系使用说明,大胆作出你的猜想。这些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身边的化学知识,还很多,如补钙产品、 牛奶、塑料等等,它们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探 索性,虽然有的有难度,但在教师指导下完全可以得到答案。正是课 本上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研究情景和信息源,为什么我们不花点时 间去研究呢?要知道,也许上述每个问题花了 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但学丰知道了怎样从已有知识中去发现和获得新的知识,而不管他的 发现是多么幼稚,甚至可笑抑或错误,这种大胆猜想和假设的过程, 就是探究性学习的步骤之一,更何况有些知识还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 上的呢?立足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忠于教材而不盲从教材,新课标的人 教版化学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蓝本,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 中的相似课题,进一步领会它的开放性和多样性,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