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介绍_第1页
历史文化名村介绍_第2页
历史文化名村介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文化名村一白塔厚仁村一、村庄概述厚仁村地处仙居中部平原,位于仙居县城西边17.5 公里处, 人口近4000,为吴氏家族的重要集聚地,由上街、中街、下街三个行政村组成。村庄前有平峰山作屏,后有笔架山护卫,东有杜蜀殿溪,南有水帘溪,西有韦羌溪,北有永安溪,四面环水,土地肥沃。村南是35 省道,村西为台金诸永高速交汇枢纽,村北有台金咼速公路贯穿于村野,村东是台金咼速公路出口处,是出西城最大的一个村落之一。厚仁村的自然环境和地域位置可谓神造仙设,得天独厚,是一块难得地风水宝地。二、历史沿革在北宋与南宋交替时,即公元1120 年,吴氏先人择地而居,至今已有 900 多年历史,厚仁村吴氏家族历来文风鼎

2、盛,民风淳朴,先人多有仁慈厚德美名,据府志、县志、族谱记载:吴姓先人吴福、吴谓等都是扬名台州六县重信义仁慈之人c 宋明两朝,许多文武人才,出于此地,南宋高宗朝的龙图阁直学士吴芾、恭帝朝的左丞相吴坚、 明神宗万历时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吴时来,都是吴福的后裔。历史上,从横溪通往临海、椒江的竹筏从村北川流而过,厚仁村为周围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商贾云 集,目前,厚仁中街还保留着大量的古堰、古街和古建筑。三、村名由来厚仁村原名杜家埠,据县志、族谱记载,吴氏先人吴福,某年有福建颜性商人寄重金于他家,多年未取,吴福将此款借给村人周转,获利千金。后颜性商人归来,吴福将本利一并归还,颜性商人推让,欲只取本金,归利金

3、与吴福,吴福不愿,后告于官。本金归颜性商人,利金捐献慈善。 南宋时,吴芾的侄儿吴谓中举后无意仕途, 视济人行善为乐事,赈灾、建桥、筑路,开私仓散粮济贫。吴福、吴谓等吴氏先人厚德仁慈,善举感动了民众,并得到官府的褒扬,“厚仁”这个文雅而荣耀的村名就在群众爱戴与政府表扬中竖立起来了。这个美德与光荣千百年来一直在厚仁村传承着,并列入府志、县志与吴氏宗谱。四、传统特色1、仙居自古流传有“西乡高迁厚仁,东乡下各怀仁”俗语,深含这几个村地广人众,历史上人才辈出之意。2 、古堰众多,村北坎下泉水冬暖夏凉,经年不息,在 1360 年前后,修建的白马堰,更为本村及下游的吴桥、下历等村的旱涝保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1640 年前后修建的厚仁堰,灌溉数千亩,为解除旱患,功绩斐然。3、古迹保存良好,有宋朝、明朝、清朝及民国不同朝代留下的包括政治、文化、民生、商业等大量古迹。厚仁村尚存有大量精美古建筑,美轮美奂,其中有仿京城建筑的五凤楼,六叶马头,大量墙体壁画,柱头的木雕,窗棂的石刻,更是精美绝伦。具有代表性的有,火烧坦遗址、吴氏大宗祠等。火烧坦遗址,是日本倭寇入村烧杀抢掠暴行的惨痛见证,至今完整保存;吴氏大宗祠,设于厚仁村东侧,朝西,初建于南宋淳熙乙巳年(1185)年,占地 2480 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厅,四厢房,三回廊、七天井。4、吴氏的十条家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忠君爱国,和妻子,信朋友,戒非为,戒博弈,戒酒色,戒角力,戒好讼”,成为世人传颂的美德,与当今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