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分离检测中的应用进展_第1页
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分离检测中的应用进展_第2页
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分离检测中的应用进展_第3页
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分离检测中的应用进展_第4页
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分离检测中的应用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分离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姓名:潘丽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学号:132200830 学院:生环学院摘要: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指的是金属氧化物或含有磁性金属的超细粉末同时具有磁响应性的纳米级粒子,具有独特的超顺磁性能。本文主要概述磁性纳米粒子及其种类,制备方法,并进一步介绍了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分离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简述了基于磁性纳米粒子与免疫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技术,并对该技术在食品污染物分离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根据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磁性纳米粒子免疫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预测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定能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关键词:Fe3O4;磁性纳米粒子;制备方法;食品安全检测Abstract: Magnetic nanoparticles refers to ultrafine powder metal oxide or containing magnetic metal nano particles with the magnetic response of, has the unique super paramagnetic properties.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3、 its typ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biological sepa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immun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detection of food

4、contaminants separat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this technology,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in immunoassay method based on prediction, with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t can be better used more widely in the field of food

5、 safety detection.Keywords: Fe3O4; Magnetic nanoparticl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Detection of food safety1 引言纳米粒子是指颗粒尺寸小于100nm的单晶体或多晶体,纳米粒子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1。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指的是金属氧化物或含有磁性金属的超细粉末同时具有磁响应性的纳米级粒子,具有独特的超顺磁性能2。磁性纳米粒子以Fe3O4磁性复合微粒为主要代表,应用也最多。通常情况下,Fe3O4磁性复合

6、微粒通过热运动保持胶体的稳定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磁性粒子的超顺磁性可保证既可被快速分离,本身又不会被永久磁化。纳微米级磁性复合微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通过物理吸附,或利用修饰在磁性复合微粒表面的活性基团可将酶、抗体、寡核苷酸及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偶联在其表面3。其在磁记录材料、生物医学、生物分子固定化、免疫学检测、核酸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有广泛的应用。2 磁性纳米粒子的类型磁性纳米粒子的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铁氧体纳米粒子、金属型纳米粒子和氮化物型纳米粒子4。2.1 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主要有Y-Fe2O3、MeFe2O4(Me主要包括Co、Ni、

7、Mn和Fe3O4颗粒等。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2.2 金属型磁性纳米粒子金属型磁性纳米粒子主要以Fe、Co、Ni等金属及其合金颗粒为代表。金属型磁性纳米粒子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2.3 氮化铁磁性纳米粒子氮化铁磁性纳米粒子主要有FeN、Fe2N、-Fe3N、Fe16N2等纳米粒子。氮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3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自1980年Sugimoto和Matijevi报道了窄粒径分布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以来,相继有不同的方法用来合成单分散的磁性纳米粒子。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两大类。固相法的典型特征是以固相物质作为

8、反应物,不经过溶液过程而制备出目标产物的方法。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热分解法和球磨法是研究较多的固相制备方法。而液相法则是以液相体系为反应前驱体系,经过沉淀、脱水和结晶等过程,制备得到磁性纳米粒子。其中沉淀法、水(溶剂)热法、微乳液法是研究较多的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的液相方法。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的方法,例如超临界流体法、微生物法、声化学法等5。本文主要介绍共沉淀法6、微乳液法、溶剂热法和高温分解法和水热法及溶剂热法等常见的合成磁性纳米粒子的方法。3.1共沉淀法沉淀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法、氧化还原沉淀法、氧化沉淀法7。共沉淀法因实验要求低且操作简便,成为制备磁性纳米粒子的经典方法其原

9、理是在碱性条件下(常用NaOH或氨水作为沉淀剂)共沉淀相应的盐溶液来实现。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和组成可以通过调节盐的种类(硫酸盐、磷酸盐、盐酸盐或硝酸盐)、盐的比例、反应温度、溶液pH值或溶液的离子强度等来实现。主要的反应为:M2+2Fe3+80H一=MFe204+4H20式中,M可以为Fe“、Mn2+、Co“、Cu2+、M92+、Zn2+和Ni2+。用这种方法合成的纳米粒子粒径较小,可以达到几十纳米甚至几纳米。Akbarzadeh等8釆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磁性纳米Fe304粒子。张鑫等9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纳米磁性Fe3O4粒子,同时考察了影响产物粒径及性能的一些因素,并对其性能进

10、行了初步表征。但由于纳米粒子比表面积较大和磁偶极一偶极作用,使得纳米粒子容易团聚,不易得到单分散的纳米粒子,其粒径分布比较宽。因此一些有机添加剂常用来作为稳定剂或分散剂。通常以柠檬酸钠和油酸作为改性剂,用共沉淀的方法合成粒径在1215nm的Fe3O4纳米粒子。与未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相比,柠檬酸钠和油酸修饰过的Fe3O4纳米粒子,分别在去离子水和油酸溶液中表现出很好的分散性。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主要是将二价铁盐和三价铁盐溶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将碱性沉淀剂快速加入至铁盐混合溶液中,经过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分离、洗涤和干燥等一系列步骤即可得Fe3O4粉体10。3.2

11、微乳液法微乳液法是用水、油和表面活性剂(有时会加入助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形成的微乳液作为反应场所来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根据油/水的比例以及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可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类11。杜雪岩等12 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平均籽径为6.0nm的Fe304磁性纳米粒子。同时此磁性纳米粒子为核,在OPIO/正丁醇/环L三彬浓氨水反向微乳液体系中制备出Fe304/Ti02磁性纳米复合粒。罗广胜等13 以正已醇为油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FeSO4、MnSO4、ZnSO4混合溶液为水相先制成油包水的反相微乳液,再在微乳液中制备MnZn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

12、Li等14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形成了彬甲苯的反向胶束,合成了415 nm且粒径可控的尖晶石结构的MnFe2O4纳米粒子,水和甲苯的体积比决定了MnF2O4纳米粒子粒径的大小。初立秋等15 以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为季铵化试剂,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QC)N-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采用AgNO3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季铵化度。以柠檬酸钠为改性剂,一步法制备了水基Fe3O4磁性纳米粒子。3.3 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指将有机铁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控制反应温度,然后在高压反应釜或者借助冷凝回流使反应物分解、沉淀得到的产物。热分解法制备的磁性粒子虽然结晶度高,但磁性粒子亲水性能较差。

13、李振湖等16以油酸盐前驱体,采用高温热分解法制备出了大小均匀的钴掺杂的四氧化三铁球形纳米粒子。涂志江等17以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修饰剂,采用高温热分解乙酰丙酮铁制备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对样品在生理盐水和生理缓冲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3.4 水热法或溶剂热法水热法及溶剂热法统称热液法,是指以水或者溶剂作为分散介质,在密封反应容器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而得到磁性粒子。吕庆荣等18用乙二醇为溶剂,三氯化铁和尿素为起始反应试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由纳米颗粒组装的单分散Fe3O4空心微粒。白雪莲等19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3O4磁性纳米颗粒同时针对其形状和大小进行了有效的控制研究。研

14、究结果初步表明通过调控油酸的量可以控制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颜爱国等20利用溶剂热法,在醋酸钠静电保护剂的辅助下,成功制备出粒径均匀、形貌为球形、分散度好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4 磁性纳米粒子在生物分离检测中的应用生物分离是指利用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如抗原、抗体和亲和素、生物素等)来实现对靶向性生物目标的快速分离。传统的分离技术主要包括离心、沉淀等过程,这些纯化方法的步骤繁杂、费时长、收率低,接触有毒试剂,很滩实现自动化操作。而磁分离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能够高效、可靠地捕获特定的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大分子。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下纳米颗

15、粒被磁化,然而一旦去掉磁场,它们将立即重新分散于溶液中。通常磁分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将要研究的生物实体标记于磁性颗粒上;(2)利用磁性液体分离设备将被标记的生物实体分离出来。4.1生物酶的磁偶联和磁分离高催化反应活性仅是生物酶的特性之一,不仅如此,酶的催化底物有非常好的专一性和选择性,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催化剂。催化反应时若用生物酶进行催化,往往需要固定化酶,酶的固定化既有助于实现酶与底物及其产物分离,又可以实现酶的重复利用。生物酶都具有很多的官能团,能够通过许多方式包括共价耦合、交联、物理吸附等方式将它们固定在磁性颗粒的表面。潘见等21以FeCl2为还原剂,采用模板和化学镀相结合的

16、方法制备Fe304/PSF磁性复合超滤膜。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粒子主要沉积在复合膜的孔道中;沉积粒子主要为Fel04,粒径为6.99nm;液液界面法测得复合超滤膜的平均孔径从无磁场下的9.36nm减小到0.8T磁场下的8.54nm;在外加磁场下,复合超滤膜对不带电的溶菌酶截留率增大,对带电的溶菌酶截留率减小。4.2蛋白质和DNA的磁分离蛋白质和DNA的分离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难题,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成熟和完善的方法把其从复杂生物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近年来,采用磁性纳米粒子与传统的方法相结合来分离蛋白质和DNA的科研项目日益增多。王军等22采用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硅烷偶联剂KH一550对磁性F

17、e304粒子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并用其对天然胶乳中的蛋白质进行吸附分离。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通过化学键合牢固地结合在磁性粒子表面并通过羰基与蛋白质反应,达到降低胶乳氮含量的目的。Fan等23固定原始抗体在磁珠上,固定目标抗体在金上,分别处理后两者结合使Au变为Au3+离子,用发光胺处理后发光,从而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人类免疫血球蛋白G,利用这一方法也可直接制造出测定人类免疫血球蛋白G的生物传感器。4.3 细胞的磁分离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细胞生物学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细胞的分离培养也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细胞实验技术。细胞分选对细胞的形态学研究、细胞纯化及传代培养、分子生物

18、学研究与诊断、细胞功能分析、分选胎儿红细胞进行产前诊断、多组份免疫细胞分选、细胞组成成份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细胞分离的方法主要有等密度沉降、动力梯度沉降、差式沉降、离心洗提、双水相分离和流式细胞仪分选(FACS),这些都是基于细胞大小、密度、表面电荷等物理特征分离的。磁性微粒用于细胞分选的基本原理是亲和作用原理,即将针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他亲和配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固定在磁性微粒表面,利用单克隆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的亲和作用使之固定在磁性微粒表面,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固定在磁性微粒表面的细胞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实现特定细胞的分离。赵丽娜24合成了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

19、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将磁性纳米粒子CD34 抗体复合物加入到需要分离的样品中,磁性纳米粒子便可以与目的细胞进行特异性结合,再用外磁场对连有磁性纳米粒子的目的细胞进行阻留,从而实现分离。结果显示利用磁性纳米粒子-抗体复合物可以快速、高效地将 CD34+细胞从脐带血中分选出来,而且分离后 CD34+细胞仍然保持正常形态、高度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表明磁性纳米粒子-抗体复合物分离 CD34+细胞技术具有很好的效果。5 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5.1 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中的应用现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也朝着快速、准确、经济、环保

20、方向迅速发展。通过将磁性纳米粒子与各种免疫分析方法相结合,国内外学者已建立了一系列高灵敏度的免疫分析方法,大大推动了免疫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随着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问世,有望出现更多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免疫分析方法。磁性纳米粒子用于食品中毒素检测的技术较为普遍。5.1.1 磁性纳米粒子对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传统农业模式下大量的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以及动物产品中抗生素类药物的残留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机能甚至造成机体损伤。传感器是一种能将化学反应造成的物质浓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将Fe3O4纳米粒子与传感器技术结合制备化学传感器可用于对农药兽药残留检测。Kee-Shyuan Loh25制备出除草

21、剂2-4D的电化学传感器,将磷酸酯酶固定在Fe3O4粒子上,通过实验确定Fe3O4存在对酶的稳定性和活性无影响之后,利用2-4D抑制磷酸酯酶催化反应而引起电化学信号改变实现对2-4D的检测,实验证明,Fe3O4的存在使多重电化学催化作用显著放大了相应电流信号。5.1.2 磁性纳米粒子对微生物、抗生素残留的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来源于食品原料本身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及储藏时污染等,常见的微生物致病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免疫磁分离技术普遍应用于致病菌检测研究上游分离阶段,其筛选结果可联用显色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生物传感器技术其中Fe3O

22、4纳米粒子作为核壳结构磁珠的内核,在检测前对微生物进行分离与富集,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高效性。郑国金等26开发了一种管式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方法。该方法使待测玉米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在均相体系中发生竞争性免疫反应,再加入抗FITC抗体包被的磁微粒作分离剂,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在磁微粒上,在磁场中经分离、洗涤后加发光底物,检测发光强度,测定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此方法线性范围为0.055.00 ng/ml,检测限为002 n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李

23、响等27 将发光量子点标记技术与磁分离富集技术相结合,基于竞争免疫分析。成功构建了黄曲霉毒素B1(AFBl)免疫检测新方法。合成了巯基丙酸包覆的CdTe发光量子点同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随后以AFB1人工抗原功能化磁性纳米粒子作为捕获探针以发光量子点标记免疫球蛋白G(二抗)作为信号探针,基于磁性纳米粒子表面AFB,人工抗原和样品中AFB。与AFB,单克隆抗体之间的竞争免疫结合,建立了AFB1,新型检测方法。实验优化条件下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B质量浓度在0.11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ng/mL。实际样品中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准确性良好。Xia

24、o等28基于非线性磁化磁性纳米粒子,用夹心免疫检测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结果具有强的灵敏度。5.1.3 磁性纳米粒子对其他污染物的检测残留的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以及人为追求利益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是食品安全的潜在性危害,近几年发生的瘦肉精 三聚氰胺等事件引起了国民的高度注视,寻求一种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方法成为当前食品安全检测重要问题。磁性纳米粒子对被检测物质的分离作用和富集作用能够有效的简化前处理流程,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为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方向。王冠男29介绍了一种新型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一种荧光探针一和分离工具用于鸡

25、病毒的荧光免疫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能够作为一种优秀的荧光探针和分离手段用于蛋白等生物分子的荧光免疫分析及分离。Xu等30以磁性粒子为核,以双酚A为模板,制备出双酚A(BPA)的磁性印记聚合物,通过对罐头食品和牛奶包装材料中迁移物质BPA的检测,结果表明:最低检测限小于0.3ng/m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107%和72%113%,磁分离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的结合使得分离检测更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Zhu等31利用Fe3O4纳米粒子的类催化活性,通过检测食品中的瘦肉精,得出在温度40 pH为4的条件下,Fe3O4磁性纳米可以达到最高的催化活性,直接竞争ELISA法对加标样品检测回

26、收率达88%105%,线性检测范围0.37714.07mg/L,实现了分离和检测一体化,考虑磁性粒子在酸性条件下易流失,检测前需要对粒子表面处理以防止被酸溶解。干宁等32在Fe3O4/Au复合粒子表面包覆三聚氰胺抗体,将其固定在电极上制备三聚氰胺安培免疫传感器,检测时加入标有氢过氧化物酶的二抗,与电极上的抗体形成三元免疫复合物,测试结果表明,检测电流与三聚氰胺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0.25 g/mL,检测时间小于20min,高于ELISA测定法,可实现现场分离和检测。5.2 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污染物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Fe3O4等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食品

27、检测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实现了快速灵敏特异性检测的要求,但是在今后的研究中也面临着挑战:首先,磁性纳米粒子大多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前处理阶段,应当注重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技术之间融合渗透,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检测效率其次,利用Fe3O4纳米粒子构建出可以在复杂食品基质中高选择性识别目标物的多功能复合物,加强实际应用研究,降低制备成本,实现工业化生产,提高应用普遍性和重复使用的高效性 再次,磁性纳米粒子与生物学技术电化学方法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等的结合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还不是很普遍,需要进一步根据被测食品污染物的特点和性质建立快速灵敏特异性的实时在线检测技术最后,对Fe3O4磁性纳米材料的开发利用还不是很全

28、面,很有必要摸索和研究将Fe3O4磁性纳米材料的磁分离性和类酶活性结合起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和方法,以实现分离和检测一体化这些问题同时也是今后Fe3O4磁性纳米粒子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检测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应用于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环境等多个监测领域。但是此检测技术还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值得研究的地方,比如:检测灵敏度的提高、定量检测的实现、多元检测等。但是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磁性纳米粒子建立的各种自动化实验平台将在监测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6总结与展望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多学科交叉的新型检测技术也将越来越多。纳米技术作为一门新

29、兴学科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必将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免疫分析方法,结合磁性纳米粒子的高效分离富集及免疫分析方法的高灵敏度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已取得了一些突破(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磁性纳米粒子本身对现有的免疫分析方法标记物定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影响了免疫分析方法的重现。因此,该方法仍需在以下方面开展系列研究:(1)新型磁性纳米粒子材料的研究(2)新型免疫分析标记物研究(与现有磁性纳米粒子技术相结合,开展新型免疫分析方法研究(3) 磁性纳米粒子修饰研究,相信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的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研究的更多关注,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免疫分析方法将在食品安全检测领

30、域中得到更快发展。参考文献:1文德,刘妙丽,李强林.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王宝芹. 基于纳米技术上的2,4-D和呋喃唑酮残留的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53 赵晓丽,周琦,张凯等.磁性纳米粒子在检测中的应用J. 检验检疫学刊.2013(5):72-74.4 姜娈.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的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1(3):36-40.5 龚子珊,丁国生,唐安娜.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离子处理中的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14(2):231-2386 苏雅拉,赵艳梅,斯琴塔娜,等.四氧化三

31、铁纳米粒子的简易合成法及其性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1):54-57+62.7 封余贤,乔磊磊,蓝平,等.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制备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14(1):50-54.8 Akbarzadeh A, Mikaeili H, Zarghami N.,et al.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ofdoxorubicin-loaded FegOg magnetic nanoparticles modified with biocompatible copolymers. Int.J. Nanomedicine, 20

32、12, 7: 511-526.9 张鑫,李鑫钢,姜斌.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合成及表征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6(1):45-48.10 Huang JJ,xu z S,Yi C F上Hubei Univ:Nat 2007,29(1):505211 Okoli C,Boutonnet M,Mariey L,Jarlts S,et al. ChemTechn01Biotechn01, 2011,86(1):1386139312 杜雪岩,马芬,李芳,等.微乳液法制备Fe3O4/TiO2磁性纳米粒子(J).应用化工, 2011(3):373-375.13罗广圣,李建德,姜贵文,等.微乳液法制备Mn-Z

33、n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0(4):373-377.14 Li Y H,Liu FQ,Xia B,Du Q J,Zhang P,Wang DC,WangZ H,XiaYZHazardMater 2010,177(1/3):87688015 初立秋,陈煜,苏温娟,等.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壳聚糖季铵盐/四氧化三铁复合磁性纳米粒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1):39-42.16 李振湖,马玉荣, 齐利民. 钴掺杂的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J.物理化学学报. 2012,28(10), 2493-2499.17 涂志江, 张宝林,冯凌云,等. 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

34、修饰的纳米Fe3 04粒子的制备与表征J.化工学报.2012(12):4089-4095.18 吕庆荣,方庆清,刘艳美,等.纳米结构四氧化三铁空心微球的合成及磁性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39(3):656-659.19 白雪莲,都基焱,吴斌,等.磁性Fe3O4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及生长研究J.材料导报B:研究篇,2011,25(1):159-161.20 颜爱国,刘浩梅,刘娉婷,等.Fe3O4和Zn(2+)掺杂型Zn_(1-x)Fe_(2+x)O_4纳米晶的溶剂热合成和电磁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3):447-451.21 潘见,晋明会,赵金龙,等聚砜 Fe3O4磁性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应用J食品科学,2008,29(5):39-322 王军,马立胜,王江,等.Fe3O4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其吸附分离天然胶乳中蛋白质的研究J.弹性体,2009(4):21-23+56.23 A Fan,C Lau,J LuAnalChem,2005,77(10):3238324224 赵丽娜.免疫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分离CD34+细胞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