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状态管理的几点问题探讨_第1页
技术状态管理的几点问题探讨_第2页
技术状态管理的几点问题探讨_第3页
技术状态管理的几点问题探讨_第4页
技术状态管理的几点问题探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技术状态管理的几点问题探讨    陈跃洪摘要:技术状态管理作为一种技术加管理的质量管理方式,为企业(特别是国防工业领域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技术状态管理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不少企业在技术状态管理方面依然面临一些难题。比较能体现这一实际的是在不同层次的质量交流活动中,常有企业提到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的问题与困扰。加上近些年来,技术状态管理的内涵逐渐深化延展,更多的由“技术文件层面的技术状态管理”向“基于现场管控角度的技术状态管理”转变。技术状态管理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管理难度更大。本文对技术状态管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2、分析了问题突破的切入点。主题词:质量;技术状态;管理1 引言我国于1997年发布gb/t19017质量管理 技术状态管理指南,等同采用iso10007国际标准。在此之前的1987年,我国颁布了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在国防工业领域推行技术状态管理。基于这些背景,1998年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颁布了国家军用标准gjb3206技术状态管理,参照采用iso10007、gb/t19017标准,适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2010年修订换版为gjb 3206a。除此之外,gjb 9001c标准对技术状态管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国防工业领域企业在上述国家标准或国家军用标准及要求的牵引下,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技术

3、状态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技术状态管理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不少企业对于技术状态管理依然面临一些难题,本文根据这种实际开展了问题探讨,分析了问题突破的切入点。为便于阐述,以下分析均基于gjb 3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进行。2 技术状态管理应关注的问题2.1对技术状态的识别不充分gjb3206a标准对技术状态管理的定义是: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为确保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对于技术状态管理内容之一的技术状态标识,涉及确定技术状态项及其所需技术状态文件。对于技术状态项,gjb3

4、206a标准强调的是“满足使用功能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更倾向于产品本身的技术状态。然而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产品实物不满足使用功能只是其表象,而深层次的则是相关的直接影响因素,如5m1e(人、机、料、法、环、测等)。如果没有充分提炼识别相关要素点,则容易导致技术状态识别不充分。2.2技术状态项提取的规范性不够企业即使已将5m1e(人、机、料、法、环、测等)作为技术状态项识别的关注因素,但是却可能对提取的要求不细化,造成执行的规范性不够。以人员变化为例,人员变动可能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但是怎样的人员变动算做是技术状态变化呢?企业或许会将其界定为关键、特殊过程的人员变动算作是技术状态变化。但是,经

5、验表明仅仅这样并不够。新入企业人员、新上岗人员、在岗人数的临时减少、同一岗位人员对不同产品操作的熟练程度的不同、该岗位人员上岗前的身理及心理状况(如是否休长假、是否经历人生大事、是否有大的情绪波动)等,都有可能成为技术状态的影响因素,因此应细致地规范其内容提取。2.3技术状态变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即使理清了技术状态项,增强了技术状态项的提取规范性,但是技术状态变化信息的传递渠道是否通畅,也是影响技术状态管理的重要方面。这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是否有完整的传递渠道;二是是否能快捷地传递。完整,即变更的信息能得到收集及反馈,任何应该知晓变更信息的岗位都能接收到并易于被提示知晓。快捷,即变化信息能不能

6、在需要的时间内传递到相应岗位,靠传统的人工通知、文件更换发放等方式,很难满足快节凑的生产趋势,需要借助有效的信息化手段,这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现实需求。2.4人员对技术状态变化的敏感度不高在企业的经营实践中,有的技术状态变化显而易见,但有的技术状态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对于后一种技术状态变化往往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洞察力。也就是员工对技术状态变化的敏感性高不高。员工对技术状态变化的敏感度,受制于员工的意识、经验、技能、责任心、工作习惯、甚至性格特征等。做事细致、责任心强、有一定洞察力的员工,一般更容易察觉技术状态变化的可能与趋势,从而提前考虑应对措施或向相关环节做出提示。而做事马虎、经验不足、

7、工作不关注细节的员工,很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技术状态变化,因而失去及时应对的时机。3技术状态管理的问题改进3.1充分开展技术状态知识培训企业应对全员开展技术状态管理知识培训。且培训内容不宜简单照搬标准定义,而应结合企业实际、产品特点、以及人员岗位的不同,有区别地施以培训。建议采取对普通岗位进行系统梳理,确定技术状态事项,并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关注度排序,具体岗位人员依照执行;对主要或关键岗位人员(如质量主管、车间主任等)则是促使其对技术状态形成较系统的认识,包括对主管范围及自身岗位主要技术状态项的了解和熟悉。3.2开展企业信息化条件建设或改造基于企业的信息化条件,如mes、pdm、

8、tdm、tc、sap、bpm等,全面分析各个系统的数据来源、渠道、用途、有无交集等。系统提炼并定义企业需要的数据模型,包括数据的定义范围、来源渠道、取舍标准、负责人员或环节等等,特别是提取过程异常时替代方案等,以保其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个过程中,不仅质量部门、信息化部门、设计工艺部门、生产部门等需要充分沟通交底,且参与的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保证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过程信息当中识别出信息的预期用途和价值,找准信息化条件建设或改造的需求点。3.3将技术状态识别与风险管理深入结合技术状态变化就是一种风险。在企业中,风险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但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风险,会更紧密地与技术状态控制相关联。g

9、jb9001c标准强调了风险管理,其内涵也理所当然地包含了对技术状态变化的风险管理。因此,按照风险的思维模式与方法,开展技术状态识别是适宜的。换言之,就是应将技术状态识别与风险管理进行深入融合,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识别技术状态项及可能变化和影响,在技术状态识别过程中充分运用风险思维,着重关注风险程度高的事项,只有将两方面工作结合并深度融合,才能基于有限的资源作出适宜的控制安排,形成既关注全系统,又紧盯关键项的技术状态控制架构,最大限度争取预期效果。3.4做好瓶颈事项的变更预案如前所述,瓶颈事项对于制造型企业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就有必要针对瓶颈事项提前进行系统考虑。相应有工作至少应该包括:清理瓶颈事项,评估瓶颈事项的影响程度、列出瓶颈事项的解决时间、瓶颈事项解决之前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可能因此发生的技术状态变化。这是从整体层面考虑,细节的方面除了计划追踪所必须的责任部门、负责人、完成要求、时间节点等,则还应至少考虑到: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评定的时间间隔,临时新增具体状况时的应对,以及在程序上具体如何执行等。4 结束语技术状态管理具有相当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上述技术状态管理问题的分析探讨只是相對普遍的问题,通过分析探讨提供了可能的解决路径。但在实际中,企业技术状态管理复杂多变,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识别存在的技术状态管理问题,充分开展技术状态培训,提升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