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神解复习题第一章 概述名词解释 1.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因新鲜标本色泽暗灰称灰质;分布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又称为皮质。2.白质:在中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新鲜标本呈白色,而称白质。3.神经核:在中枢内,皮质以外,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细胞团或柱,称为神经核。 4.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处称为神经节。 5.反射: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6.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7.躯体神经: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关节和骨骼肌),管理它们的感觉及运动。 8.内脏神经:分面在内脏、
2、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 神经系统按位置或分布是怎样区分的?1.按位置区分神经系统:中枢系统:脑、脊髓 周围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按分布对象分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中枢部:脑,脊髓 周围部:躯体感觉N,躯体运动N 内脏神经系统: 中枢部:脑,脊髓 周围部:内脏感觉N, 内脏运动N(交感N,副交感N)第二章 神经组织 复习题名词解释 1.尼氏体:光镜下碱性染料(如美蓝、甲基胺蓝、硫堇或焦油紫)可将神经元内的嗜染质染成深蓝的颗粒或块状,称尼氏体。(电镜下,尼氏体由大量平型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游离的核糖体组成)。2.环层小体:体积较大,呈圆形或卵圆形,广泛分布于手掌、
3、足趾的皮下组织、外生殖器、韧带、关节囊和肠系膜等处,感应较强应力刺激,产生震动、张力、牵张和压觉。背囊内可见数十层呈同心圆排列的扁平细胞,其中央有一均质样柱状体,裸露的神经纤维穿行于柱状体内。3.运动终板:脊髓前脚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长轴突接近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裸露的轴突反复分支,各分支末端形成纽扣样膨大,并与骨骼肌纤维形成突触连接,此链接区呈椭圆形隆起,称运动终板。 4.Golgi I型神经元:高尔基I型神经元,轴突较长,其轴突可以延伸到胞体范围以外的区域,从脑的一部分延伸到另一部分,这些神经元又称为投射神经元。 5.Schwann细胞:雪旺细胞,又称为神经膜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的卫星细胞,
4、扁平、呈薄筒状包绕周围神经轴突,形成周围神经的髓鞘。2.叙述电镜下典型神经元胞体的结构。 胞体形态呈圆形、梭形和锥形等,大小不一,直径小者3-15m,大的可达100m以上,神经元胞体的超微结构与其他细胞大致相似,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1)细胞膜:又称神经元膜,某些部位有特化,如在突触部位增厚形成突触前膜 和突触后膜。 (2)细胞核:A核膜:由两层膜组成。膜间有腔隙,膜与内质网池腔相连。核膜 有核孔,是核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 B核仁:一个或两个,由纤维部和颗粒部组成核仁有空泡样结构。 C染色质:电镜下呈块状。 (3)细胞质:含细胞器、尼氏体、细胞骨架等。 A尼氏体:电镜下由大量平
5、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游离的核糖 体组成。 B细胞器:包括核糖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线粒体、溶酶体。 C细胞骨架:包括微管、神经细丝、微丝。3.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区别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树突轴突从胞体发出,一条或多条发自轴丘,只有一条表面有侧棘或小突表面光滑有尼氏体无尼氏体微管显著神经细丝显著主要接收信息主要传递神经冲动和神经信息4.简述化学突触的结构。?1)突触前部:前一个神经元膨大的轴突终末,电镜下观察是囊状结构;表面被有由轴突膜延续而来的特化膜,称突触前膜;在其胞浆面附有致密物质;囊状结构内含有储存并能释放神经递质的突触囊泡;此外还包含线粒体、神经丝等结构。2)
6、突触后部:与突触前部相对应,有突触后膜,突触后成分,膜下也有致密物质附着。3) 突触间隙:间隙较宽,约15-30nm,含有粘多糖,糖蛋白,唾液酸,参与递质的传递。 5.轴突被切断后,神经元(包括轴突)可发生哪些变化?(P18) (1)胞体的变化:神经元元胞体出现肿胀,细胞核移向边缘,尼氏体破坏溶解,此变化从中央向周围扩散。此时胶质色浅,两周后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电镜下,胞质向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排列松散以致消失;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以及溶酶体也出现不同变化。 (2)神经纤维变化:轴突被切断12小时后神经纤维即出现显著变化。顺应相变化:神经纤维的远侧端与胞体失去了联系出现轴突肿胀,不久分裂为
7、碎片,崩裂成颗粒,被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吸收,最后消失。逆行性变化:当轴突被切断后,神经纤维的近端也发生溃变,其胞突肿大,崩裂成颗粒,被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清除。6.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结构特征和功能。(P21、22、23)(一)星形细胞1.形态结构:胞体最大(910µm),核染色最浅(HE)、数量最多.2.功能 传统:支架、支持作用;损伤后修复(胶质瘢痕); 形成血脑屏障。近年来:参与神经递质的代谢、分泌,信息传递,调节神经元活动;维持神经元周围的离子平衡;参与神经免疫调节等。(二) 少突胶质细胞1.形态:细胞体较星形细胞小,68µm,突起少,3
8、 4支,突起分支少,胞质少,核染色比星形胶质细胞深。2.功能:形成髓鞘 。摄取GABA;损伤时参与吞噬;抑制神经元生长等。(三)小胶质细胞1.形态结构:最小,4µm。光镜下胞体呈扁长椭圆形或多角形,较小;细胞质较少,常以胞体长轴的两端伸出两个较长突起;无血管足,胞核小,呈椭圆形或三角形,染色较深。2.功能:属于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吞噬作用。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发生 1. 简述神经管发育。1)三胚层形成:胚胎第3周,形成了由内、中、外三个胚层的盘状结构,称三胚层胚盘。2)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形成:外胚层在脊索的引导下沿中轴首先增厚,形成鞋底样的神经板。不久,神经板的外侧边缘部分增生成变
9、厚形成神经褶,中央凹陷的纵沟为神经沟。3)神经管形成:第4周(3周末)由于神经板的细胞增殖,神经沟加深,神经褶更加隆起,最后左右神经褶在中线相互靠近,第4周时愈合形成神经管。2.简述脑的发育。1)脑泡原基形成:人胚胎第四周,当神经管尚未闭合前,神经管头端膨大,管壁增厚,形成了脑泡原基。2)三个原始脑泡形成:在脑泡原基的基础上,由于原始脑泡各部生长速度不等,形成三个原始脑泡,从前向后依次为前、中、菱脑泡。3)五个脑部形成:当胚胎第五周时,又进一步发育,前脑泡前脑泡前部发育成端脑,后部发育成间脑,中脑泡改变较少,菱脑泡前部发育成后脑,以后将形成脑桥和小脑,后方发育成末脑形成延髓。4)脑室形成:在脑
10、泡发育的同时,形成了各种腔室,如第三脑室,第四脑室,侧脑室等。5)内部结构逐渐形成:随着胚胎的发育,形成脉络组织及脉络丛,形成皮质和白质,形成各种神经核。第四章脊髓与脊髓经一、 名词解释 1.闰绍(renshaw)细胞:小型中间神经元,接受的返回侧支,发出的轴突又终止于同一个 -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对其有反馈抑制作用。2.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腰骶尾部的神经根几乎垂直向下,于终丝周围形成马尾。 3.白质前连合:灰质连合的前方有左右交叉的纤维横越称白质前连合。 4.脊髓休克:脊髓突然完全横断后,横断平面以下全部感觉和运动丧失,反射消失,处于无反射状态,称为脊髓休克。急性
11、期横断平面以下肌张力降低,躯体反射消失 ,内脏反射也不存在,出现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无汗、尿潴留和无病理反射等。数周至数月后,各种反射可逐渐恢复。5.脊膜支:为一极小的支,在脊神经分为前支与后支之前发出,然后再经椎间孔返回,入椎管。在椎管内,各脊膜支又分为较大的升支和较小的降支,并相互吻合形成脊膜前丛与脊膜后丛,分布于脊髓被膜、椎骨、椎间盘、纤维环、韧带、骨膜、血管壁。其内含有来自脊神经节的感觉纤维,并有细支与最邻近的交感干神经节相连。二、问答题:1、脊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如何?1.1外形: 1)两个膨大 颈膨大C4T1: 与上肢的神经支配有关 腰骶膨大L2S3:与下肢的神经支配有关 2)表
12、面6条沟和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发出脊神经前根 后外侧沟:发出脊神经后根 3)脊髓圆锥和终丝 脊髓圆锥:腰骶膨大(L2-S3)向下急剧缩小的一个圆锥形末端,称为 脊髓圆锥。 终丝:连于脊髓圆锥下端延续为细丝样结构,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有 稳定脊髓的作用,已无神经组织。 2.1内部结构 1)灰质:中央管周围,呈“H”形,由神经细胞的胞体及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构成。2)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主要是纵行排列的纤维束。3)中央管:脊髓中心部,纵贯脊髓全长,向下达脊髓圆锥处,扩大称为终室,内含脑脊液。成人此管长闭塞。2、试述下列传导束的起始、行程和功能。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皮质
13、脊髓束; 起始 行程 功能薄束、楔束同侧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薄束由下半身(T5以下)来的纤维组成,楔束由上半身(T4以上)来的纤维组成。沿脊髓后索上行,止于延髓内的薄束核和楔束核传导身体同侧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脊髓丘脑束起于脊髓灰质I和IVVII层纤维经白质前连合在上一节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当上行至脑干下部时,脊髓丘脑前束加入内侧丘系,而脊髓丘脑侧束纤维形成脊髓丘束继续上行,二者止于丘脑前束传导皮肤的粗触觉;侧束传导皮肤的痛觉和温度觉及皮肤的触觉。脊髓小脑束后束主要起于同侧板层的胸核,前束主要起自腰骶膨大节段-板层的外侧部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角
14、脚终于小脑皮质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和触压觉信息至小脑。后束的信息可能与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前束传导的信息则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有关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对侧大脑皮质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支配颈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骨骼肌运动皮质脊髓前束大脑皮质大部分止于对侧的、少部分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细胞支配上肢肌和颈肌皮质脊髓前外侧束大脑皮质止于同侧的颈髓和腰骶前角细胞3、通过检查患者的感觉障碍现象怎样知道是脊神经、后根、后索和白质前连合损伤?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组成,前根为运动性,传导运动冲动;后根为感觉性,传导躯体深、浅感觉和内脏感觉。所以脊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躯干和四肢的躯体运
15、动和感觉障碍,并在其分布区出现植物机能障碍。1) 运动机能障碍:属于软瘫,出现支配肌肉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一切反射消失和肌束震颤(前根受刺激时)。2) 感觉机能障碍:包括刺激症状和破坏症状两个方面。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不等程度的疼痛,破坏症状为感觉减退或消失。3) 植物机能障碍:包括血管运动(皮肤发热、发红、发绀、发凉等)、汗腺分泌障碍(无汗或多汗)和营养障碍(皮肤、肌肉萎缩,角化过度,指甲干燥无光,骨质疏松和营养性溃疡)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后根损伤:表现为患侧损伤节段以下躯体和内脏的感觉机能障碍,包括 刺激症状和破坏症状两个方面。刺激症状主要表现为不等程 度的疼痛,破坏症状为感觉减退或
16、消失。 后索损伤:表现为患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 白质前连合损伤:产生双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但触觉和深感觉存在。4、简述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及其主要的分支。组成位置主要分支颈丛C14的前支胸锁乳突肌上部深方。浅支(皮支):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深支(肌支):膈神经、颈襻交通支: 交感神经灰交通支 第1、2颈神经与迷走神经的交通支 第2、3、4颈神经与副神经的交通支 第1、2、3颈神经与舌下神经的交通支臂丛C5-8,T1前支的一部分。经颈根部,行于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经锁骨后方入腋窝。以锁骨为界,分为锁骨上部和锁骨下部。锁骨上部分支多为短的肌支,分布于颈、
17、胸壁及背部肌肉。锁骨下部围绕腋动脉分为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由束再发出分支。胸长神经、肩胛上神经、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腰丛T12前支的一部分,L1-3前支,L4前支的一部分。腰大肌的深方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生殖股神经、股神经、闭孔神骶丛L4前支的一部分、L5、S1-5、Co神经的前支。盆腔内,在骶骨及梨状肌前面。臀上神经、臀下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5、脊髓主要节段(颈膨大、胸髓、腰膨大)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原因?1)颈膨大损伤(C5-T2):两上肢呈周围性
18、瘫痪,下肢呈中枢性瘫痪,病灶平面以下全部运动、感觉缺失。C8-T1节断侧角受损可产生括约肌障碍(尿、便失禁)。2)胸髓损伤(T3-12):上肢不受影响,下肢呈中枢性瘫痪,受损平面及其以下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3)腰膨大损伤(T3-12):上肢不受影响,下肢呈周围性瘫痪,受损平面及其以下感觉障碍,括约肌障碍。损伤原因:外伤性损伤:脊髓震荡,脊髓挫伤与出血,脊髓断裂,脊髓受压等。非外伤性损伤:炎症,继发性缺血,异特卡压,继发性水肿等。 第五章脑和脑神经一、名词解释1 纹状体: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壳核和尾状核通过大量条纹状细胞桥互相连接,所以得名纹状体。根据发生的早晚可分为
19、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指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旧纹状体指路苍白球,纹状体属锥体外系的结构,与骨骼肌活动有关。 2 小脑岛:即小脑小球,小脑皮质的颗粒层含大量密集的颗粒细胞和少量的高尔基II型细胞,颗粒层细胞是兴奋性中枢神经元,其树突接受苔藓纤维的传入,轴突进入分子层形成平行纤维,苔藓纤给的终末形成花样膨大的终扣称为玫瑰结。以玫瑰结为中心,周围有颗粒细胞树突及高尔基II型细胞的轴突终末等与之形成突触,表面包以胶质囊,便构成小脑小球,即小脑岛,是苔藓纤维和小脑皮质之间的突触连接形式。 3 红核:位于中脑上丘平面,黑质的背内侧,为一对卵圆形的核团,新鲜时因富有血管略呈粉色。红核由小细胞部和大细胞部组成
20、。 4 黑质:位于中脑脚底与被盖之间,贯穿整个中脑,并延伸至底丘脑平面,黑质呈板状,因其多数神经元含有黑色素而新鲜标本呈黑色,故称黑质。分为背侧的致密部和腹侧的网状部。致密不为大细胞,含黑色素,为多巴胺神经元;网状部为小细胞,大多含铁质。5 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在大脑半球的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形,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6 薄束核:非脑神经核,位于延髓背侧面下部的薄束结节的深面,接受来自脊髓上行的薄束的纤维。(薄束位于脊髓正中沟的两侧,来自同侧T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在T4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是传导T4
21、以下躯干和下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的中继站。) 7 睫状神经节:为扁平椭圆形的副交感神经节,约2mmX2mm大小,位于视神经和外直肌之间。有副交感、交感和感觉3个神经根进入此节。(P111)8 连合纤维:为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横行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9边缘系统:是从法国解剖学家Broca(1878年)提出的连缘叶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在大脑半球内侧面有一相当恒定的弯曲脑回,(胼胝体上下回、扣带回、海马旁回等),位于大脑和脑干连接处。现在一般认为边缘系统由大脑皮质的边缘叶及其有密切联系的皮质下结构共同组成。10鼓索: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自面神经干发出,向前上行,进入鼓室,然后
22、又从鼓室出,并入三叉神经的分支舌神经中,随其走形分布。 二、问答题 1脑干脑神经核有哪些?它们的位置和性质如何?类别性质名称位轩节段功能躯体运动核 动眼N核中脑支配上、下、内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滑车N核中脑支配上斜肌展N核脑桥支配外直肌舌下N核延髓支配舌肌,同侧舌内肌和舌外肌特殊内脏运动核三叉N运动核脑桥支杞咀嚼肌面N核脑桥支杞面部表情肌疑核延髓支配咽喉肌副N核脊髓上5颈段前角背侧部支配胸锁乳突矶、斜方肌一般内脏运动神经核动眼N副核中脑支配睫状肌和瞳括约肌上泌涎核脑桥支配泪腺、下凳下腺和舌下腺分泌下泌涎核延髓腮腺迷走神经背核延髓胸腹腔脏器的活动特殊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上部延髓味觉孤不核下部胸腔
23、的一般内脏感觉一般躯体感觉核三叉N中脑核中脑咀嚼肌和表情肌的本体觉三叉N脑桥核脑桥面部皮肤和口、鼻腔粘腊的一般感觉(痛、温、触)三叉N脊束核脑桥和延髓同上特殊躯体感觉核前庭N核脑桥和延髓内耳的平衡觉蜗N核内耳的听觉2古小脑、旧小脑及 新小脑的组成、功能和损伤表现如何? 组成功能损伤表现古小脑由皮质的绒球小结叶和中央核的顶核构成控制躯干肌及眼外肌运动神经元,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平衡失常,偶尔可见水平方向的缓慢而不规则的眼球震颤。旧小脑由小脑皮质部的前叶、后叶的蚓锥体、蚓垂及相关的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的背内侧部构成控制肌肉的张力,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病灶侧肢体肌张力降低,容易疲劳;闭目难
24、立征;构音障碍新小脑由小脑半球外侧部及相关的齿状核构成防止过度运动,矫正肢体的精细动作,使其准确和协调肌张力低下,四肢精细运动的协调运动障碍。3间脑的位置、分部及其功能如何?位置:间脑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皮质下的高级神经中枢部位,上端接大脑半球,下端延续为中脑,前缘以室间孔与视交叉的连线与端脑为界,后缘以后连合与乳头体后缘的连线与中脑为界,外侧与尾状核和内囊毗邻,内侧为第三脑室。分部:1)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间脑的最背侧,间脑的最大部分,水平面上由“Y”型内髓板分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又分为背侧组和腹侧组,腹侧组现分为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腹后核又分为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和腹后外
25、侧核(脊髓丘脑束)。功能:感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即来自全身的深浅感觉,最后都在此中断,再到大脑皮质感觉中枢;感知粗略痛觉;参与调节躯体运动。2) 后丘脑:位于丘脑的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包括内侧膝状体(听)和外侧膝状体(视)。 功能:属导性中继核团,内膝状体形成听辐射,外膝状体形成视辐射。3) 上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胼胝体压部的下方,包括:松果体、缰三角、缰连合丘脑髓纹和后连合。功能:其中的缰三角具有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功能。 4) 底丘脑:间脑与中脑被盖的过渡区,内含底丘脑核。功能:与锥体外系的功能有关 5)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皮质下内脏中枢,分为4区:视前区,视上区
26、(视上核、视旁核、丘脑前核)、结节区、(漏斗核又称弓状核 、腹内侧核、背内侧核)、乳头体区(乳头体核和下丘脑后核)。 功能:调节交感和副交感N以维持机体适宜的内环境。4简述 大脑皮层同生皮质的分层及细胞构筑。 分子层(切线层):细胞少(水平细胞和星状细胞)含来自深层密集的纤维。外颗粒层(无纤维层):细胞密集颗:粒细胞、小锥体细胞;有髓纤维少。外锥体层(纹上层):此层厚,大量的锥体细胞(浅层为中型,深层为大型),树突进分子层,轴突进髓质形成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内颗粒层(外纹层):含大量的星状细胞,少量的小锥体细胞;纤维来自丘脑的特异性传入纤维。内锥体层(内纹层):大量的中、大型锥体细胞(Betz
27、),轴突进入髓质形成投射纤维,少数形成连合纤维。多形层(纹下层):梭形细胞、星状细胞、马蹄诺蒂(Martinotti)细胞6 大脑皮质有哪些重要的中枢,位置、特点如何?1) 第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是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的最高中枢。其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特点有:交叉性支配,一侧运动中枢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倒置性支配,上下颠倒,头面部不倒;投射区大小与体大小无关,取决于运动功能的重要性、复杂精细程度;除发出纤维外,还接受中央后回、背侧丘脑等发来的纤维。2) 第1躯体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与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半身痛、温、触、压觉以及位置和运动觉。身体
28、体各部在此部位的投射特点:交叉性,一侧接受对侧半身的感觉;倒置性,身体各部在此中枢的投影是上下倒轩,但头部是正的;身体各部在该中枢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3) 视觉中枢:位于距状沟上下的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叶和下方的舌回上,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的视辐射纤维。特点:距状沟上方的视皮质接受上部视网腊传来的冲动;距状沟后1/3上下方接受黄斑区传来的冲动;一侧视觉中枢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的冲动,损伤后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4) 听觉中枢:位于颞横回,接受内侧膝状体来的听辐射纤维。特点:每侧的听觉中枢都接受来自两耳的冲动,但以对侧为主,因此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致引起全聋。5) 语言中枢
29、:一般认为,善于用右手的人语言中枢在左侧关球,善于用左手的人语言中枢在右侧半球。优势半球的四个中枢:1,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加后部。此处损伤,患者失去说话能力虽能发音,却不能说出有意义的句子,称运动性失语。2,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与书写文字有关,损伤此区手运动功能保存,但写绘图等精细动作发生障碍,称失写症。3,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听取、理解别人的语言。此处受损,患者听觉无障碍,但不能理解别人计话的意思,称为感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靠近视觉中枢。此处受损,视觉没有障碍,但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为失语症。此外还有平衡觉中枢、嗅觉中枢、味
30、觉中枢和内脏调节中枢以及脑区。7 延髓内有何交叉?各由何组成?1) 锥体交叉:在椎体下方,大部分锥体束纤维在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为锥体交叉。2) 内侧丘系交叉: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传导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绕中央管的腹外侧、呈弓形进行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3) 三叉丘系交叉:由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传导头面部感觉的二级纤维,交叉到对侧,为三叉丘系交叉。4) 外侧丘系交叉:由蜗N的腹、背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纤维,于脑桥下部被盖和基底之间越边,空过纵行的内侧丘系,左右交叉,称为外侧丘系交叉。8 简述动眼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起始核团、纤维成分及损伤出现的症状。起始核团纤维
31、成分损伤症状动眼N动眼N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眼外斜视,上睑下垂动眼N副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面N面N核特殊内脏运动纤维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上泌涎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分泌障碍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障碍舌下N舌下N核一般躯体运动纤维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第六,七,八章 脑和脊髓 名词解释1、内侧丘系交叉: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弯向前内,形成内侧弓状纤维,绕过中央管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纤维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形成内侧丘系,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2、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起于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
32、锥体细胞下行至延髓上部形成隆起的锥体,在锥体下端,约3/4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对侧脊髓外侧索下行形成皮质脊髓侧束,直接或间接终止于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3、视交叉: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集合成视神经,视神经经视神经管进入颅腔,形成视交叉。视神经的纤维在视交叉处作不完全交叉,来自两侧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彼此交叉,来自两侧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经视交叉后的视网膜纤维重新组合形成视束,一侧视束包括来自两眼同侧半视网膜的纤维。 4、蛛网膜下池:蛛网膜下隙在某些部位小梁消失,腔隙扩大称蛛网膜下池。在小脑和延髓之间有小脑延髓池,临床上可在枕骨大孔处穿刺进入此池抽取脑脊
33、液;在第一腰椎下缘以下蛛网膜下隙扩大成终池,池内仅有马尾和终丝,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5、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血液与脑、脊髓神经元之间一种选择性阻止某些物质通过的屏障。与之有关的结构特点是: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窗孔,内皮细胞之间为紧密连接,使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难以通过;毛细血管内皮外面有一层连续的电子密度均匀的基膜;毛细血管基膜外有由胶质细胞足板形成的胶质膜。这些结构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蛋白等大分子的通过,但水和某些离子等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 6、大脑动脉环:位于大脑底面,蝶鞍上方,围绕在视交叉上方、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
34、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连通而成,大脑动脉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得以沟通,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动脉环各血管的血液不混流。当动脉环的某一管血流减少或阻塞时,血液可经大脑动脉环重新分配。 简答题 1.针刺“四白”穴,通过皮肤浅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至大脑皮质的传导途径 针刺“四白”皮肤浅感受器三叉神经上颌神经(周围突)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根(中枢突)三叉神经核(脑桥核、脊束核)三叉丘系交叉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1/3区。2.脑脊液是如何产生和循环的,试写出其途径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95%脑脊液)第三脑室(脉络丛也产生脑脊液)中脑水管第四脑室(脉络丛也产生脑脊液)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论述题 1.何谓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何谓中枢性瘫和周围性瘫?两者有何区别? 从大脑运动皮质到骨骼肌效应器运动冲动的传递,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是位于是位于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巨型锥体细胞,其轴突下行组成锥体束,锥体束中下行到脊髓的的纤维束称皮质脊髓束;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皮质核束。两束纤维分别直接或间接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称下运动神经元。正常情况下上运动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合同管理方面的英文文献
- 2024怎样写土地出让合同
- 2024年电网系统电力电缆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重型货车钢板弹簧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种公猪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滤膜胶粘式塑料排水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数字脑电图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女式羊毛大衣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双层水晶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建筑工人临时用工协议书
- 高分子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
- 色彩的三属性与色立体
-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一年级下册美术课外C班课件-打地鼠 -全国通用
- 《企业员工薪酬激励问题研究10000字(论文)》
- ICU脓毒血症护理查房
- 2023年象山县特殊教育岗位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
- GB/T 20671.7-2006非金属垫片材料分类体系及试验方法第7部分:非金属垫片材料拉伸强度试验方法
- GB/T 14337-1993合成短纤维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